《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经济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义。20年代,埃及人民开展了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反帝反殖斗争。亚、非、美 

洲人民的反帝反殖斗争,给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以沉重的打击。 

     第三,社会主义革命发展,殖民地宣布独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在 

东欧和亚洲先后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它不仅削弱了 

帝国主义的势力,而且鼓舞了亚、非、美、大洋洲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运动, 

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许多殖民地国家反对宗主国的控制和统 

治,宣布独立。 

     上述情况表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已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而且帝国主 

义殖民体系的瓦解,也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 

国主义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运用间接手段,从经济、政治、军事上控 

制原有殖民地及附属国,并通过贷款、“赠予”、“经济援助”、“技术合 

作”、倾销商品、资本输出、跨国公司等方式,控制殖民地经济。 



                    5。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世界经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的帝国主义国家,不论是德意日轴心 

国法西斯集团,还是英法美反法西斯同盟国集团,都实行战时经济。战时经 

济政策推动了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军事化的发展。这个时期,各国 

的战时经济具有不同的特点。其表现如下: 

     一是建立了战时经济调节机构。在大战期间,德、美、英、日、意等主 

要交战国都先后建立了战时经济“调节机构”,并由各国的金融寡头和其代 

理人把持。如德国在国防军最高指挥部下设立经济总署,军备委员会等;英 

国建立了由金融工业寡头控制的战时内阁和经济管制机构;美国建立了“战 

时生产管理局”等经济调节机构;日本建立了战时统制经济机构以及企划院 


… Page 11…

  等。 

       二是积极发展军工生产。在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各国政府为了保证 

  战争的需要,大力发展军用品生产,压缩民用消费品生产。为了军工生产, 

  各国政府向垄断资本组织扩大军事订货,建立国有军工企业,加强对进口原 

  料和分配的控制及管理,将关闭中小企业的劳力及设备改为从事军工生产 

  等。 

       三是扩大军费。在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加重租税、扩大国债发 

  行、通货膨胀等办法,筹集了大量军费,用于扩大军工生产,并将巨额战争 

  费用负担转嫁给广大劳动人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交战国的战费支出 

                        ① 

  高达11170亿美元, 它约占各国同期国民收入的60%以上。 

       四是强制推行卡特尔化。在大战时期,各国垄断资本为了加速生产和资 

  本的集中,垄断商品销售市场,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强制推行垄断组织的卡 

  特尔化。有些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垄断组织,旨在加强垄断资本势力。例如, 

  德国建立了所谓行业“最高同盟”,美国建立了“工业委员会”,日本建立 

  了“国策公司”等等。 

       五是人民生活困苦、垄断组织发财。战时,垄断资本的统治,加强了对 

  本国和殖民地、附属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各国政府对居民消费实行定 

  额配给制度,劳动者勒紧裤带,生活极端困苦。各国政府除了加强对劳动者 

  进行掠夺以外,还通过财政经济补贴和税收优待等手段,帮助垄断组织发战 

  争财。 

       此外,大战时期,法国、比利时、波兰等被法西斯军队占领的国家,大 

  都沦为殖民地。这时,国家的经济都被迫为德国等侵略军的军事目标服务。 

  这个时期,殖民地、附属国的经济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是各宗主国在 

  殖民地进行猖狂的掠夺战略物资,加重捐税、摊派公债、强行借款、滥发军 

  用券、敲榨勒索各种“献金”,目的是将战争负担转嫁给殖民地人民,结果 

  使殖民地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物价猛涨,劳动人民的生活恶化。这些都 

  为战后各国民族解放斗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938年8月23日,苏联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1941年6月22 

  日(星期日),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向苏联发 

  动了突然进攻,苏联人民奋起抗击德国法西斯,从此,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 

  苏德战争爆发,根本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战争爆发后,苏联为 

  了反抗德国的侵略,于1941年6月30日,成立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国防委员 

  会,领导战时全部工作。同时,改组国民经济,组织疏散工作,实行战时经 

  济体制。为了改组国民经济,苏联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将全部经济生活转 

  向战时轨道,建立军工企业,发展军工生产;二是将战区的重要的生产技术 

  设备、物资、人力东迁,迅速恢复与发展生产;三是在东部地区建立新型企 

  业,增加军工产品生产;四是将民用工业企业改组为军工企业,等等。这些 

  政策措施,促进了苏联战时经济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战争所需的军工产品、 

  物资和食品等,为苏联打败法西斯德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实践表明,“一 

  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行动准则有力地动员苏联人民为社会主义事 

  业进行艰苦卓越的斗争,同时,战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经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它不仅给世界人民带来 



① 引自樊亢、宋则行主编:《外国经济史》(近代现代)第三册,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29 页 


… Page 12…

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也给世界经济及财富造成了极严重的破坏。第二次世界 

大战对世界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如下:第一、战争造成了巨大的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人口 

约18亿,它给人类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在战争中死伤人员计有6700多万人, 

物质财富损失约4万亿美元以上。第二、战争促使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 

一步的不平衡。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帝国主义体系,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 

家被打败了,政治经济残破不堪。英、法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严重地被削弱 

了,元气大伤;美国在战争中提高了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成为世界上最 

大的国际剥削者和超级大国。苏联在战争中经济受到了巨大的破坏,但它取 

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捍卫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战争推动了某些科 

学技术的突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因军事需要,引起了科技领域出现一 

些新科技成果,它包括应用电子计算机、航空技术、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 

新材料等,应用新科技成果对于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第 

四,战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国际政治 

经济关系的混乱,削弱了资本主义体系,殖民地附属国的民族经济有所发展, 

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一系列国家要求或宣布摆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 

宗主国的奴役和统治,这些都意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面临着严重危机。苏联 

卫国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鼓舞了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 

放运动。战后,在东欧和亚洲先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主义国家。所有这些, 

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危机的发展,而且意味着战后世界各国经济及 

政治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发展。 

     必须指出的是,世界现代后期,由于当时各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 

的需要,在各国的经济领域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思想、理论、学派、主义。 

这个时期,主要的经济思想流派有:凯恩斯主义、弗莱堡学派、制度学派、 

比较经济学派、福利经济学派、计量学派等。这些经济思想流派的经济学说 

对当时以及此后的世界经济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世界经 

济所产生的特殊影响,使其被誉为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界的一场革命。 


… Page 13…

                              二、欧洲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加剧的结果。这次战争不仅削 

弱了世界帝国主义的力量,而且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及政治危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分为资本主 

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欧洲经济是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至 1945 

年,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历了坎坷的道路。它先后经历了战后 

初期的经济政治动荡年代,这时欧洲各国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从第一次世 

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欧洲资本主义体系进入了经济政治 

危机时期。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危机的基 

本特征,象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特征一样,大同小异。从1939年9月第二次 

世界大战爆发至1945年战争结束,欧洲各国普遍实行战时经济,各国的垄断 

资本获得了新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使帝国主义出现了经济政治发展的 

不平衡,又使整个欧洲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削弱,加深了帝国主义殖民 

体系的危机。1945年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着手恢复 

和发展经济。 

                             1。欧洲经济概况 



     1917~1945年,欧洲各国的经济演变过程,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1)20年代的欧洲经济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11月11日,德国正式投降。协 

约国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从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大战结束时, 

欧洲各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破坏,工厂企业毁坏,生产设备短缺,工业生产 

锐减。农业生产也因牲畜、机具、劳力缺乏而大幅度下降。1919年,欧洲各 

国工业生产较1913年约下降了12。3%,对外贸易额下降了23%,一些重要 

工业品的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农业生产仍处于慢性危机之中。随着战 

后初期欧洲各国从战时经济向平时经济过渡,经济有所回升。但有些国家经 

过波动和一个暂短的通货膨胀景气之后,1920年又发生了经济危机。这些情 

况表明,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经济处于动荡年代,恢复也很缓慢。但这个时期, 

欧洲国家的经济状况是参差不齐的。英、法经济在战时受到严重破坏,所以 

战后经济恢复缓慢,工业生产下降,消费品缺乏,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苦。 

1919年,英国的工业生产仍低于1913年水平。法国的经济在战时遭到了更 

严重的创伤,因而经济恢复更加缓慢,1919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仅占 1913 

年水平的57%,1920年法国的农业指数占战前1913年水平的85%。战后, 

德国因割地赔款,在战争中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疮痍满目,经济混乱达 

到了惊人的程度。 

    经历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后,欧洲国家的经济政治进入了相对稳定 

时期。从1924~1929年,欧洲国家的经济获得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1924 

年,法国的工业生产超过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德国和英国的工业生产也于 

1927年分别达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但是,这个时期,欧洲一些国家仍 

存在慢性农业危机等经济问题。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一是这个时期,欧洲国家进行固定资本更新,推动 


… Page 14…

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生产的增长;二是在生产中实行技术革新。主要是在生 

产中使用各种新机器、新式内燃机、新的金属加工技术、电气化、化学化、 

综合利用原料和燃料以及汽车运输等,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