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经济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经济史-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32546亿美元,15年间生产规模扩大了近4倍,若与经济刚刚恢复的50 

  年代初相比,经济扩展规模更快。同期贸易规模扩大了近5倍,若与 1953 

                                            ① 

  年相比,其贸易扩展规模则为6。4倍。 经济的高速增长不仅表现为经济总 



① 参见宫崎犀一、奥村茂次、森田桐郎编:《近代国际经济要览》中译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年 


… Page 30…

  量的增长,而且表现在以产业结构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上。在战前 

  各国已基本完成产业结构的“非农化”和“工业化”基础上,50年代至70 

  年代初这段时间里,以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为前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① 

  比重下降较快,仍然是支柱产业的工业所占比重稍有上升,而服务业所占 

  比重上升最快。同时,各产业内部直接从事生产或从事传统生产的部门所占 

  比重减少,从事技术开发、服务以及高技术产业的部门所占比重增加。 



                 表2:美、日、西德的产业结构变化 



                             1950                    1970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美国①  7。2  36。9 55。1            2。9  31。7 64。7 

           日本②  26。0 31。8 42。3           8。6  43。0 48。4 

          西德      10。7 49。7 39。6          3。4  51。7 45。0 

          注:①工业中不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三大产业总和不到100。 

             ②日本为占国民生产净值比重,美、德为占GNP比重。 

          资料来源:转引自李琮:《当代资本主义论》,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战后科技革命引起 

  的生产力的飞跃。其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面调节。 

  再次是美国所拥有的霸主地位为西方世界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秩序 

  和经济环境,以及来源于不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国际市场上廉价能源、原料对 

  其经济繁荣的支持。此外,在战后特定时期各国所进行的大规模的固定资本 

  更新和战后被释放出的消费品需求热潮,也是刺激经济高速增长不可忽视的 

  因素。 

        (2)普遍高涨中的经济跃进和经济“奇迹” 

       在各发达国家经济普遍获得高速增长过程中,以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增长 

  最为突出。 

       ①通过高速、稳定增长实现跃进的西欧经济。50年代开始,恢复了元气 

  的西欧各国,为弥补由于战争给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打击,加速发展经 

  济。1950—1973年,西欧经济的增长是史无前例的。这一期间,整个西欧的 

  国民生产总值从2745亿美元增加到12250亿美元,增加了3。5倍;对外贸 

  易总额从444亿美元增加到5240亿美元,增加了10。8倍;黄金外汇储备则 

  从102亿美元增加到980亿美元,增加了8。6倍。同时,这一时期的西欧经 

  济发展保持了相对稳定。这不仅表现为经济增长较为平稳,未曾出现30年 

  代大危机时期那样的剧烈下降,而且还表现为失业率大为降低和消费物价上 



5 月,第228、236 页数字。 

① 由于各国情况不同则比重变化不同,例如日本,由于其经济结构的后进性,工业所占比重仍然上升较快。 


… Page 31…

  涨缓慢。如50年代和60年代,西欧各国的平均失业率分别为2。9%和1。5 

  %,消费物价的平均上涨率也只在4%以下。西欧经济取得如此巨大发展的 

  原因,除了战后发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个巨大推动力之外,还与西欧各国 

  对西方经济体制进行调整有关。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已发育成为一种经常的稳定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不仅垄断资本对国 

  家决策的影响大大加强,而且国家开始通过不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资本主 

  义再生产过程,并且国家还通过制订各种经济政策、经济立法以及形式不同 

  的经济计划,实现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和调节。正是在经济的这种高速稳定增 

                                                     ① 

  长中,伴随一个又一个经济发展奇迹的出现,西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 

  的地位大大提高,整个西欧实现了经济跃进。如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 

  的比重提高。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初6个成员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 

  占比重是20。8%,到了1970年该比重上升到28。6%;西欧在世界贸易中的 

  比重也迅速提高。1957年欧共体6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为22。7%,1970 

  年提高到39。7%。在西欧经济的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组织,是1958年 

  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这是战后西欧国家为克服自身地位的下降谋求生存 

  和发展,在经过了1945—1957年的准备阶段之后,而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 

  它赖以建立的基础是1958年1月1日生效的《罗马条约》。其中心内容是 

  建立关税同盟和农业共同市场,逐步协调经济和社会政策,实现商品、劳务、 

  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等。到1973年为止,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 

  政策方面进展较为顺利。1969年12月共同体国家首脑会议正式提出把建立 

  经济和货币联盟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因其内容复杂和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 

  机而暂停。由于共同体的建立,1958—1969年其对外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 

  达11。5%。70年代初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中,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所占 

  比例已达3/4。农业产值也有很大增长。欧共体的发展促进了自身经济跃进, 

  同时也增强了抗衡超级大国的能力。 

       ②创造高速增长“奇迹”的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中,经济增长速度超 

  过西欧、为各国之首的国家是日本。自50年代中期实现经济复兴后,日本 

  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以赴地发展经济,从而实现 

  了经济的高速增长。首先,日本以大大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 

                         ① 

  在一个较低的起点上 实现了赶超欧美的目标。1955—1968年和1969—1973 

  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高达10。1%和9。4%,超过各西方发达国家年平 

  均增长率 1倍,因而其国民生产总值先后超过西欧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 

  1968年超过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西方第二经济大国。其次,日本以大大 

  超越自身以往的经济增长速度,实现了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转变。在 1890 



① 在这一经济发展时期中,被称之为“奇迹”的就有西德经济、意大利经济、西班牙经济等。 

①  1955 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西德的56%,美国的6%,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西方发达国家中最低的, 



人均国民收入远远排在西方世界第34 位。 


… Page 32…

  —1935年的45年里,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3。02%,而1955—1973年 

  的18年里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则高达9。8%,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也远远超过 

  前期。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日本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及农业现 

  代化的实现。日本经济的增长和起飞是以重化工业的大发展为标志的。工矿 

  业的发展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1955—1973年,日本的工矿业生产增长9 

  倍。而工矿业的发展是以重化工业为先导展开的。 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 

  重点发展钢铁、机械、化工等重化工业部门,随后逐步转入汽车、集成电路 

  设备及耐用消费品的大量生产和出口。1955—1973年日本的重化工业在制造 

  业中所占比重从44。8%上升到62%。以重化工业产品为主的主要工业品产 

  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同期重化工业产品的出口额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由 

  38%提高到72。9%。重化工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机械和高质量的农 

  用化学产品,以及充足的电力供应。日本实现了以机械化、化学化和电气化 

  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第一产业占国民净产值的比重从1955 

  年的22。7%迅速下降到1973年的6。8%,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国民经 

  济面貌根本改观,人民生活水平也有较大提高。 

       推动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日 

  本利用当时世界性的科技进步高潮,以自己优质的劳动力为基础,通过高效 

  的引进和开发改造旧有的产业基础,发展新产业、新部门,带动经济的高速 

  增长。同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日本以其独特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有力的通 

  商产业政策相结合,不断引导和协调经济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不断缩小 

       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结果是发达国家间经济差距的缩小。首先 

  是经济规模、经济水平的逐渐趋近。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贸易、金融等 

  方面在西方世界中所占比重反映了这一点。以人口分别为2。1亿、3。4亿和 

  1。08亿的美国、西欧和日本为例,1973年它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依次为12949 

  亿美元、12250亿美元和3665亿美元;占西方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是40。2 

  %、31。4%和9。3%,对外贸易所占比重为13。5%、50。9%和7。 3%;相应 

                                                        ① 

  的黄金外汇所占比重是7。8%、64。7%和6。6%。其次是产业结构、经济部 

  门结构都朝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例如1970年农业部门中劳动力所占比重, 

  意大利为17%、日本13%、法国12%、西德7%、美国4%、英国3%,而 

                                                                              ② 

  50年代初这一比例还分别为41%、49%、33%、25%、12%和5%。虽然 

  美国在各方面仍保持巨大优势,但战后初期美国独占鳌头的局面已发生明显 

  变化。这是由于发展速度不同而引起的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的趋近。五六十 

  年代美国的经济虽然也在增长,并出现相对繁荣,但其增长速度远远不及西 

  欧和日本,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仅仅高于英国。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①  H。H。伊诺泽姆采夫等主编: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第67 页。 

② 康沃尔: 《现代资本主义》,第17 页。 


… Page 33…

  由于在这20年中美国工资成本高而劳动生产率大大低于除英国以外的其他 

  发达国家。同时,美国在这一时期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增长迅速, 

  1950—1970年美国的对外投资从117。9亿美元迅速增长到781。8亿美元。这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的经济增长。此外,美国充当西方世界的保卫 

  者,为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霸权,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军事工业 

  和海外驻军,并且从事局部战争,从而大量地消耗了其经济力量。70年代初,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格局开始出现变化。 



                  3。7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伴随前一时期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发达国家经济内部的矛盾也在不 

  断增长。进入70年代后,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这些矛盾进一步尖锐 

  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巨大的转折,即经济高速增长的局 

  面为普遍的滞胀所取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突出, 

  彼此间的摩擦冲突加深。 

        (1)滞胀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生活的主要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约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