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不要控制我].controlling.people-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D 只是提醒他,爱好和前途是两码事,最后由孩子做决定。  



    E 完全由孩子做决定,不施加任何压力。  



    以上选项 ABCDE 所代表的分值分别为:4、3、2、1、0。请算出你的得分。书的最 



后会一章,专家会给你一些建议的。  



    情景测试 1:测测父母对孩子的控制状况  



                                                                            31 


… Page 32…

    9…12 分 你对子女有过强的控制欲,一般不会做出让步,常常居高临下,把自己的 



想法强加给子女,常用教导的口吻:“你必须”、“你应该”、“你一定”。因为平时 



比较武断,子女往往口服心不服。  



    建议你适当地收敛自己,严格要求而不横跋扈,给子女一定的自由空间。  



    5…8 分 你对子女有较强的控制欲,也能给孩子一定的民主,但要避免过多的唠叨 



或说教,对小事不要管得过多。  



    0…4 分 你是一个讲民主的家长,对孩子比较宽松。当然对于原则性的问题比如偷 



东西、撒谎、逃学等,相信你会严加管教。  



    建议你对孩子宽松民主而不放任自流。  



                    第七章 非正常的建立自我 



孩提时,他们是我们的上帝,但即使是上帝也不能随便给我们下定论。  



    如果一个人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中,认识自我就只有一个方式,从外到内地创造出 



一个自我,这叫逆向创建自我。  



     根据别人的观点塑造自我,先天不足  



    这很悲哀,但又可以理解。长期处在自我分裂的状态时,人们会成功地学会抛弃自 



我。他们认为自己是谁就扮成谁,喜欢自己是什么样就装成什么样,还特别愿意按照别 



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表现自己。  



    他们已经习惯了否认自己的智慧,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定义,而且是毫无意识的。这 



些处在自我分裂状态中的人,并不根据亲身体验来完善自我,而是依据别人的期望、观 



点和评价来扮演自己。  



    他们的观点、信仰和好恶等,通常不是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这种体验来自于人们 



的生活经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形成的,而是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父母的指令和 



文化的影响,往往是其根据或标杆。其结果就是逆向创建了人格。  



    多数人通常会下意识地根据别人的观点塑造自我,在别人眼中他们的形象如何,这 



成为衡量他们自身价值的标准。  



                                                                            32 


… Page 33…

    但这样建立起来的自我先天不足,它没有深度,缺乏发展空间,与社会无法融合。 



理性、温情和宽容——所有这些人性的内涵——在他们身上无从体现。  



    当人们年轻时,更容易接受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即使他们的自身感受与别人的猜测 



相距很远。  



    逆向创建自我的方式很多。下面是其中一种:  



    一个现在很有才华的哲学家,小时候如果人们总说他只会像他父亲一样做个农民, 



他就会压制自己的思维,停止对生命的探究。他最终将放弃自己的本性、潜质和爱好, 



成为一个头脑简单的人。  



    保持真实的自我,虽然痛苦,结果却是幸福的  



    反过来说,有些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感觉、知觉和直觉,但却得 



到别人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保持着自我认知,但却忍受着不被别人接受的痛苦。  



    一位女士向我描述了她童年的痛苦经历。与那个被迫待在棚子里的男士不同,她幼 



年时,即明白自己是被错误对待的。比那位男士幸运的是,她并没有被与外部世界隔离 



开,因此她能够知道她与同学们,是处于多么不同的生活环境中。  



    小时候,她的父亲把她说得一文不值,对她自己的想法大加抨击。而她的母亲(数 



年之后经诊断患有精神病),则不停地抱怨她长得太难看,说她是个累赘。  



    即使只是一个小孩子,这位女士也不甘受别人操纵。直觉告诉她,父母这么对待她 



是错误的,她相信自己的直觉。因为当她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无论她怎么努力对自己说: 



 “爸爸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还是觉得浑身紧张。  



    最后她坚信自我,抛弃了父母对她的评价,使他们无法控制她。令人钦佩的是,她 



13岁时就离开了家。自己找了个住所和一份工作。她不仅从内向外创建了真实的人格, 



而且还真正把握了自我。  



    有这样一种人,无论别人如何评论他们,无论别人如何想要控制他们,他们都力争 



保持自己的个性:他们知道别人都在不懂装懂,他们知道别人的话都不足信。  



    正如我们所见的一样,很多人却会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会相信别人更加了解自 



己,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根据外部信息反向建立自我。  



                                                                           33 


… Page 34…

    如果老是遭到别人否定的时候,一个人很难相信自己。但一个人是应该有肯定自己 



的能力和自由的,他们可以把别人的言论,看作是别人自我保护的伪装。  



                       第八章 伪装及其影响 



    只有在演戏时,别人才能够决定你的角色。真实生活中,如果有人按他们的意志给 



你分派角色,他们就是在玩“伪装”游戏。  



    如果别人对你随意下定论,即使是轻描淡写,也说明他们正在不懂装懂。他们的言 



行中到处是伪装,而他们却常常意识不到。他们既欺骗了自己,也让别人一头雾水,误 



以为他们的话是真的,他们的行为是对的。  



    记住,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当别人评论你时——好像他们就是你一样——他们正在试图控制你,多数时候他们 



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一旦别人有控制你的企图,他们就开始伪装自己。当他给你下种种定论,行为变得 



很荒唐时,他们就是在伪装。  



    当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得好像你不存在似的,或者你就不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就像 



机器一样,他们也是在伪装。  



    控制者通过这种微妙而不易察觉的方式,试图将你控制在他们手中——控制你的时 



间、空间、资源,甚至生命。  



    其实控制者只是在不懂装懂,这是因为根本没有人能够告诉你:你想要什么、相信 



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有人能比你自己更知道你的本性、目标、动机、想法、信念、感觉、爱好、厌恶, 



知道些什么,如何行事以及你是谁。如果有人假装知道你的内心想法:“你正准备和别 



人吵架,”他们恰恰想反了。人们只能了解自己,而其他的奢求只能是天方夜谭。  



    有人试图强行控制你时,要懂得保护自己  



    既然只有你能给自己下定论,你的自我认知就是你自己的专利。一个人的自我认知 



是天生的,不是他人赋以的,你没有必要去证明或是解释它。  



                                                                           34 


… Page 35…

    尽管事实很明显,很多人还是很难意识到,那些给他们下定义的人是不合理的。有 



些人尝试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回应,结果发现别人的评价(他们曾经认为是有意义的),实 



际上是胡说八道的。在第 28 章,会进一步探讨如何应对别人的评论和攻击。  



    第一章里,那个过生日的例子,当蒂说梅确实记得自己生日的时候,梅是如何保卫 



自己的:“不,真的”,梅说。但是如果梅说“别争了”,那她就是对蒂的臆想毫不认 



同。  



    我们现在知道了,蒂在假装了解梅的内心世界——梅的思想、记忆、情绪。但是最 



有趣的是,蒂对梅说,“你只是假装……”蒂又一次把事实搞反了。  



    许多人试图在被控制时保护自己,并且把争辩描述成了争吵。这是争吵吗?我不这 



么想。我把它们看成是一种斗争,是回击他人入侵、保护自己本性的斗争。  



    懂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常常是当局者迷:“我们吵了起来,我不知道这都是为了 



什么,”人们常常这么说。并且当我问,“你们在吵什么?”答案常常是,“我不知道。”  



    识别控制行为并不容易  



    识别控制行为并不容易,因为我们会以为,那些假装知道我们本性的人,有权力对 



我们说三道四。例如,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传说,常常会被人们当成真理,给我们的认 



知抹上阴影。有一些所谓的定律,则为控制行为打掩护:像男人擅长逻辑思维,女人擅 



长感性思维等等。  



    如果你相信那些给你下定论的人是理智和聪明的,那么你就会对他们的无理取闹一 



概接受。如果意识不到他们行为的无理,就会受到别人的影响,离真理越来越远。  



    例如,一位女士相信,只要通过做一些事,就能向自己的丈夫表明,自己并非像他 



说的那样“过于敏感,”这是因为她相信他头脑是清醒的。  



    如果对方是专家、企业的 CEO 这样的权威人士,对我们下定义,特别是如果他们有 



良好的目的,大家就更容易相信他们是正确的,决不会意识到他们也可能在侵犯自己、 



伪装自己。  



    长期形成的习惯,容易蒙蔽对控制行为的识别能力  



                                                                           35 


… Page 36…

    例如,一个人会相信他哥哥对他的批评,“你什么也不懂,”他会认为这样的批评 



是有道理的,因为在童年时代他的哥哥确实比他懂得多。结果,他会试图通过为自己辩 



解,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以改变哥哥的看法——而没有意识到他哥哥正处在“伪装”的 



状态中,他其实并没有权力对他下此定义。  



    有的人一直相信,某些不断对他们下定论的人,是真的爱他们,这一信念遮住了他 



们的双眼,使他们看不清控制行为的真相。  



    下面讲的是一个我所见过的最令人悲哀的案例:  



    有一位女士,相信她的丈夫十分爱她,只有他才最了解她自己。虽然她很聪明(不 



久以后的测试证明了这一点),并且具有歌唱家的天赋(早先的评估也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因为受丈夫对她看法的影响,她认为自己“不聪明”,并且有一副“不出众”的 



嗓子。这位女士 20岁结婚,60岁时成了寡妇,在她剩下的没有丈夫的日子里,种种信 



息让她重新认识了自己,但为时已晚,她不但为失去丈夫难过,还为失去自己“另一个 



生命”悲伤。如果她不相信丈夫是因为爱她,才对她如此评价,她的生活就会是另外一 



个样子。  



    所处的环境会逼迫我们抛弃自我  



    如果一个人的本性常常遭到别人的否定,他就很难拥有自信。作为成年人,精神边 



界会经常遭到攻击,受到影响,而攻击者常常是出于正义、责任、关爱以及亲情的考虑。  



    除非我们明白,那些人是在假装了解我们的内心,对我们乱下评语;否则人们对我 



们的评价将会遮蔽事实,扭曲认识,模糊我们的视线。如果我们接受这些评价,我们将 



会颠倒黑白,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会依据错误认知进 



行人生选择,最后,我们会被别人控制在股掌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