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瞿 秋白--从书生到领袖-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代。并在苏维埃革命斗争中训练将来共产主义的建设者。①杨之华:《回忆
秋白》。

第二条共产主义的文化教育是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工具之一,。。”。又
如《列宁小学校学生组织大纲》强调指出:“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宇宙观,
必须在斗争中劳动中实际工作中去学习。离开了斗争劳动与实践,专拿书本
来读,是说不上共产主义教育的。”

尽管如此,这些法规条例还是力求把共产主义教育同具体的教学实践
结合起来,使之落到实处,而不使其成为空洞的高超的口号。在法规条例中,
强调改善教学方法,正确安排课程,力求教给学生更多更切合需要的文化科
学知识。以初级小学、高级小学的课程设置为例:

国语——“初级小学国语课,应包含政治(最浅易的叙说革命常识、
乡土地理、革命历史等)及自然(浅易的叙述理化及生物、生理卫生的常识),
同时必须在初级小学的三学年中教授儿童以最简易的叙述文的作法,使初级
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简单语句的短文。”“高级小学的国语,仍应包含


政治及自然的教材,增加议论和批评的成份,同时必须在高级小学的二年中
教授儿童以初步的议论文的作法,使高级毕业时,学生能自动的写作最浅易
的短篇文字,尤其是应用文(如信函、路条、短篇议论文等)。”①。。 

算术——“初级小学的算术应教完整数加减乘除四法及诸等数、因数
以及小数的最初阶段。”“高级小学的算术至少应学完百分数,小数,分数,
开方及比例,并给以最浅显的几何学知识,且必须教授簿记(记账)、会计
等实用科目的简单方法。”②。。 ①②《小学课程教则大纲》。

社会与科学常识——“高级小学添设社会常识及科学常识两种科目:
(一)社会知识课,应包含有系统而最浅易的历史、地理及社会关系的常识,
从社会现象的叙述,逐渐引导到时代及地域的普通概念,以及社会经济和阶
级关系等的观念。(二)科学常识课,应包含有系统而最浅易的理化、生物、
生理卫生的常识,从具体的自然界现象的叙述,逐渐引导到最浅显的科学公
律的概念。”①。。 

应该说,这些课程的设置和要求,是符合苏区的实际情况的。

师资不足,是苏区发展教育事业中的一大困难。为此,瞿秋白主持下
的教育人民委员部,把发展苏区的师范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苏维
埃教育法规》全面地规划了建设师范教育的蓝图。不但建立了修业期为一年
的高级师范学校,修业期为半年的初级师范学校,还建立了修业期为三个月
的短期师范学校,在寒假暑假期间还开办小学教员训练班,以利现任或将任
列宁小学教员进修。各级师范学校,培养了大批教育干部,特别是妇女干部。
“在许多专门学校里面,妇女占着极大的数量”,“在许多学校中,妇女充当
教员、教委主任,直至校长”①。

①王昌期:《苏区教育的发展》,《红色中华》,1934 年9 月29 日。
建设一支革命的有文化的教师队伍,就要解决知识分子政策的问题。
在五十万敌军压境,阶级斗争极端尖锐的时刻,教育部门也有反革命分子和
阶级异己分子的破坏和叛变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瞿秋白一方面强调要提高
警惕,反对那种“不问有无知识,乱用一些地主富农来当教员,甚至办教育
干部学校和训练班的时候,专门招收一些富农地主,连只认得几十个字的也
收纳“①的错误作法。他质问道:“我们有这些精力和财力来栽培干部,为
什么不栽培工农子弟和劳动妇女,而要去教育这些无知识的富农地主!”②。。 
另一方面,瞿秋白坚持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反对“左”的错误。他明确地说:
“教育方面需要利用一些旧知识分子,其中有些地主富农或是他们的子弟,
这个政策并用不着改变。”③又说:“忠实于苏维埃,服从苏维埃法令的旧知
识分子,我们仍旧把他当作苏维埃职员看待,我们还是要督促他们,勉励他
们积极的工作。”④在各类学校的章程中,几乎都这样明确地规定了对于知
识分子的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容易了。
①②③④《阶级战争中的教育》。

国立苏维埃大学是一所干部学校,是以造就苏维埃建设的各类高级干
部为任务的。

瞿秋白以教育人民委员兼任苏维埃大学的校长,徐特立任副校长。1934
年4 月1 日,苏维埃大学举行开学典礼。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中央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苏区党团中央局及红军大学代表出席了典礼。瞿
秋白、张闻天、朱德等先后在会上发表了讲话。瞿秋白说:“大学开学的战
斗任务,是为了发展中国的苏维埃革命,供给苏维埃革命运动的干部人材。


每个学生同志,都应深刻的了解自己伟大的使命,努力学习,努力参加实际
的社会工作,遵守纪律,严厉禁止一切地方观念以及开小差的行为,为中国
的苏维埃革命运动而斗争。”①。。 

苏维埃大学在7 月间併入中共中央党校,它单独存在了不到四个月。10
月间,中央红军主力开始撤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也随之结束。在
艰苦的战争环境中,瞿秋白对苏区教育事业,倾注了心血,尽了自己的最大
努力。据徐特立回忆说:“他对教育工作十分负责,苏大住校直接负责者是
我,但他关于政治教育每一课程,每一次学习的讨论的题目他都加以原则指
示。他那样衰弱的身体,在十分艰苦生活环境,由于他认真工作,一切困难
他都忘却了,精神上表现着十分愉快。”②。。 

在瞿秋白和其他同志的领导下,中央苏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
绩。1934 年3 月间,江西、福建、粤赣、瑞金等地有列宁小学三千一百九
十九所,学生约十万人;补习夜校四千五百六十二所;识字组二万三千二百
八十六个,组员仅江西一省约达十二万人;俱乐部有一千九百一十七个,参
加活动的固定会员就有九万三千多人。苏区多数学龄儿童进入了学校,不少
劳动人民摆脱了文盲之苦。③

①《红色中华》第170 期,1934 年4 月3 日。
②徐特立:《回忆与秋白同志在一起的时候》。《忆秋白》第322— 323 
页。
③王昌期:《苏区教育的发展》,《红色中华》1934 年9 月29 日。
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时间是短暂的,领导教育工作的时间尤其少。但
是,作为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他在教育事业上作出的贡献,将长留在党和人
民的心中。

主编《红色中华》

瞿秋白在担任中央教育人民委员同时,还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社长
兼主编。①①前任主编沙可夫因病于1934 年初去苏联疗养。

《红色中华》创刊于1931 年12 月11 日,初为周刊,是苏维埃临时中
央政府的机关报;后改三日刊,双日刊,成为中共中央、中央政府、全国总
工会、青年团中央的联合机关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
张中央级的铅印大报。发行量最多时达到四万多份,发行到各个革命根据地,
即使在偏远的山区和国民党统治的大城市,也可以见到《红色中华》报。

早在1933 年7 月,瞿秋白在上海期间就根据他对《红色中华》的研究
心得,写了《关于〈红色中华〉报的意见》,发表在《斗争》第50 期。文中
对党的报刊新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他指出,《红色
中华》应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红色中华》作为联合机关报,对于“党部在一切政策和群众中
的领导作用是非常之模糊的。”党报要反映“‘党的建设’——各级党部的情
形,各级党部在苏维埃地方政府之中的作用,各级党部的发展,各级党部的
优点和错误等等——必须反映在这个报纸上。”

第二,应该正确地在报纸上开展自我批评。在报上具体地指出一些坏
的现象是正确的。但对“群众的积极性,各种伟大的运动,总之,苏区一般
的社会改革,从政治经济的大问题直到种种人情风俗、日常生活上的问题,
却只有笼统的叙述。。。这是应当改正的,关于优点和胜利的记载要更具体
些。”在报道坏现象和缺点时,应该报道“党的纠正政策”。


第三,报纸在编辑方面偏重于鼓动性的报告胜利的标题。应当使红军
和工农群众每天了解战斗的总形势。对“当前最主要的事实和运动”,要作
明晰的连续的报道,“给读者以极清楚明了的概念,使他们认识革命的各种
战线上的具体情形。”

第四,加强社论和论文的指导作用,反对命令主义的倾向。对群众的
某些疑虑,要作富有说服力的解释。对于新问题,要时常发表有指导性的解
释论文。要指导各级政府和党部怎样去解释,并且直接对人民群众说明党的
政策的意义和具体的办法,“这样可以大大的帮助简单的法令,可以领导民
众反对官僚主义的恶习。”

第五,要开展工农兵通讯运动。报纸不能只靠偶然的外来投稿。除了
组织特约通讯,派出记者到各重要战线和重要区域以外,还要开展工农兵通
讯运动,即组织每个地方、各条战线的工农兵通讯协会,把能够写些通讯的
兵士、贫农、工人组织起来。

第六,建议发行“真正通俗的,可以普及到能够勉强读得懂最浅近文
字的读者群众的”《工农报》。

当时,中共中央设有中央党报委员会,直接贯彻中共中央的意图,指
导中央机关报刊。因此,瞿秋白在担任《红色中华》报的社长和主编以后,
并不能使上述改进《红色中华》报的正确意见,完全付诸实践。在“左”倾
路线达到顶点的时期,瞿秋白在党内继续受到排挤,没有发言权。据《红色
中华》的编委韩进回忆,连当时的中央党报委员会的成员陆定一都有意避免
与他见面,以免引起嫌疑,受到更大的迫害。瞿秋白与毛泽东关系极好,他
们同受排挤,政见相同。人们常常看到这两位诗人,坐在树荫下、草地上,
背靠着背,互相酬唱。富有幽默感的毛泽东,有时还与瞿秋白开个小小的玩
笑,问他是不是想念杨之华?但是,他们也只能通过吟咏,抒发一点不平和
愤慨之情,曲折地表示他们对“左”倾路线的不满。

这时,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成为苏区一切工作的重心。《红色中华》
的宣传报道,自然是围绕这个重心,动员一切人力财力,支援第五次反“围
剿”战争。因此,报纸大力地宣传了扩大红军的运动,大量报道了人民群众
踊跃参军的模范事迹,介绍各地在扩大红军中的先进经验,批评了某些地方
在扩大红军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推动了人民群众参加红军的运动。报纸大
力地宣传了节约粮食、节省经费支持红军的运动,号召人民群众为保卫苏区
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红色中华》还报道了苏区的“肃反”,批评了官僚
主义。当然,在“左”倾路线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红色中华》不可避免地
要宣传“左”倾路线的错误主张,诸如过左的政治口号,过左的土地政策、
工商业政策,过左的党内斗争和肃反政策,等等。这些错误的主要责任,不
在瞿秋白,而应由中共中央来承担。这是不说自明的。

在瞿秋白主持下,《红色中华》这时在依靠群众办报方面有所发展。报
社成立了通讯部,拟订了开展工农通讯工作的计划,规定了帮助和培养通讯
员的办法。报社向通讯员发了聘书,定期给他们发报道提示,并出版油印的
《工农通讯员》,二十天或一个月出一期。内中对通讯写作内容、方法和注
意事项,都有通俗浅近的讲解。通讯员的人数不断扩大,由报纸创刊时的二
百多人,增加到近千人,形成了一个包括各地方、各系统的庞大通讯网。

红军长征以后,瞿秋白担任中央局宣传部长,继续主编《红色中华》。
为了保守红军撤离苏区的秘密,《红色中华》仍以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机关


报的面目出现,一切照旧:社址不变,印刷厂不变,版式不变。报纸内容仍
以报道战争通讯为主,刊载军事电台收到的各苏区捷报,但不提红军的行动
情况。瞿秋白搬到报社来住宿,与其他两位编辑韩进和袁血卒,一起承担报
纸的编务工作。另一个编委谢然之藏在农村养病,不来上班,后来在敌人大
搜查时被捕叛变。瞿秋白带病和其他同志一起坚持报纸的正常出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