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战役到抗美援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从台湾战役到抗美援朝-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同一天,毛泽东还亲自起草了发给我国驻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倪志亮转金日成
同志的特急电报,电文如下:
        1.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
    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
    略者:
        2.彭德忧同志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3。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后方勤备工
    作及其它在满洲境内有关援助朝鲜的
    工作,由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高岗同志负责;
        4.请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内务相)
    到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二同志会商与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有
    关的诸项问题。彭、高二同志由北京去
    沈阳。
    1O月8日晚上,当倪志亮大使和参赞柴军
武将此电报面交金日成首相时,他高兴得两手
一拍说:“太好了!”他立刻用手分别拉着倪、柴
两人的手进入会客厅,随手拿出几瓶酒请倪、柴
一起喝酒言谈。其间他一再对中共中央毛泽东
主席和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援表示深深的感谢,
并称赞中朝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将永垂青史。
(6)斯大林临阵犹豫
    关于出兵援朝问题,本来中苏双方早已商
定:地面兵力由中国负责。空军掩护支援由苏联
负责。因此当中共中央于10月2日决定出兵援
朝后,毛泽东于当日深夜即将决定电告斯大林,
以便苏联空军作出准备。但是当8日晚周恩来
飞抵莫斯科后,被告知斯大林正在苏联南方黑
海之滨克里米亚附近的阿布哈季亚别墅休假,9
日上午周恩来和翻译师哲在苏联元帅布尔加宁
的陪同下,乘苏联政府专机飞抵克里米亚,然后
乘汽车前往克里米亚以东的阿布哈季亚,当晚
7时与斯大林开始会谈。苏方参加会谈的有马
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
和莫洛托夫。会谈主要协商在中国志愿军入朝
时,苏联能出动多少战斗机和轰炸飞机支援中
国援朝志愿军,并由谁担任指挥,以及中国地面
部队更换苏联武器装备等问题。
    出乎预料的是斯大林根据朝鲜战争10月
2日以后的事态发展,判断美国已不惜代价和
风险,决心向鸭绿江边中苏边境进攻。他担心如
苏联空军在中、苏、朝边境与美国飞机和地面部
队作战,可能会引起苏美之间的直接军事冲突,
有诱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危险。所以,在出动空
军支援中国志愿军作战的立场上犹豫后退了。
    斯大林在与周恩来的谈判中,明确表示,苏
联可以先给中国20个师的武器装备并尽快运
到满洲里,但是苏联空军目前尚未准备好,暂时
无法出动。其实,空军和陆军不同,飞机调动转
场不过三两天就可准备完毕,而当时还有10天
准备时间,完全可以作好一切准备工作。斯大林
的态度,不过是犹豫推委之意。
    中苏这次高级会谈直到次日凌晨5时才结
束,中方代表周恩来对这一突然变化大吃一惊,
立刻感到事关全局,于是他在苏外长莫洛托夫
陪同下,赶紧于10月10日飞回莫斯科,在中国
大使馆将苏联空军暂时不能出动的情况迅速电
告毛泽东。
    毛泽东10月10日下午收到周恩来的电报
未曾料到的突然情况立即使他陷入焦虑之
中,是马上出兵还是暂缓出兵呢?当夜他又突然
收到彭德怀自安东发来的准备11日晨入朝与
金日成会谈的电报,这两份电报使他翻来覆去
更感决心难定。经与代总长聂荣臻商谈后,他决
定立即给彭德怀发电,通知彭明天先不要入朝
而是和高岗一起迅速回京开会。
    这时已是深夜,聂荣臻考虑万一明晨以前
彭德怀收不到电报,彭就将入朝会见金日成,于
是聂荣臻于11日晨1时左右赶到总参谋部作
战室给彭德怀打电话:
        你来电已收到,原定方案有变化!
    有变化!主席请你和高岗明天迅速回
    京,中央有要事讨论。”
    10月11日下午,彭德怀奉命带了指挥所
负责人成普由安东乘火车于深夜抵沈阳。12
日,彭德怀在沈阳和高岗召集东北局和东北军
区的领导紧急开会,针对他在安东调查到的部
队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后勤供应问题研究了一
些紧急措施和解决办法。当晚8时,彭、高又接
到毛泽东急电:
        (1)10月9日命令暂不实行,13
    兵团各部仍就地进行训练不要出动。
        (2〕请高岗、德怀二同志,明日来
    京一谈。
    13日早饭后,高岗、彭德怀即乘专机由沈
阳飞回北京,由聂荣臻代总长在北京饭店迎接,
聂说:“下午要召开政治局会议,对出兵问题再
次讨论。”
    在彭德怀与高岗奉命回北京之前,以美军
为首的“联合国军”已全部越过“三八线”,并已
作好大举进攻平壤的准备。10月9日麦克阿瑟
以威逼口吻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
发出最后通牒:
        最后一次要求你和你指挥下的军
    队,立即放下武器并停止作战。
    10月10日下午4时,印度驻中国大使潘
尼迦又到我国外交部转交了英国外交大臣贝文
致我国外交部部长周恩来的电报,称:“如果北
朝鲜不愿放下武器,那么‘联合国军’统帅将无
他途可循。”面对敌人大军压境威胁恫吓的情
况,金日成首相于10月10日紧急召见我国驻
朝鲜临时代办柴军武同志,明确表示:“我们决
不会放下武器,决不会投降,我们要抵抗到底。”
    11日金日成首相以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
向朝鲜全国发表广播说:“今天我们最重要的任
务是用鲜血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
    10月13日下午,毛泽东主席再次在中南
海颐年堂主持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彭德怀
在会议上汇报了三个问题:(1)与朝鲜代表朴一
禹会谈的内容。(2)当前侵朝“联合国军”兵力部
署和动向。(3)志愿军各部备战情况和存在的亟
待解决的问题。
    经彻夜会议后,政治局同志一致认为,即使
没有苏联空军的支援,也必须立即出乓援朝。
    会议号召要自力更生,发扬我军历史上以
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敌人的丰富经验,克服
各种困难,即刻入朝迎击冒犯之敌。
    聂荣臻元帅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在政治局会
议上对是否出兵援朝作战时写道:“对于打不打
的问题,毛泽东同志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
毛泽东同志对这件事确实是思之再三,煞费心
血的,最后才下了决心。中央作出最后决定后,
彭德怀为防止部队对出兵援朝产生怀疑和松懈
情绪,立刻在中南海给与他同机飞回北京正在
军委作战部待命的成普打电话,让他给志愿军
参谋长解方发出急电,要求志愿军各部仍要继
续作好出国准备。”
    就在13日政治局会议结束后的当晚,毛泽
东给仍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了火急电报:
        与政治局的同志商量结果,一致
    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
    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
    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
    不出兵,让敌人再压至鸭绿江边,则对
    各方却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
    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
    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
    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
    大。
    政治局紧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还与高岗、
彭德怀进一步研究了志愿军出国时间、渡江方
案,以及东北对志愿军后方供应保障问题。
    14日清晨,由于天气不好,飞机飞行有困
难。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高岗先乘火车离京返回
沈阳,立即召集志愿军、东北军区和东北局的负
责人开会,传达了政治局的最后决定。宣布立即
作入朝的各项准备,并决定准备召开参战部队
师以上干部动员大会。
    14日全天,毛泽东与彭德怀又详细研究了
志愿军的出兵和作战方案,最后确定志愿军各
部于10月18日或19日分批渡江,先在平壤以
北适当山岳地区组织防御,待机歼敌。
    10月14日21时,毛泽东将中共中央政治
局10月13日作出的关于立即出兵援朝的决定
和第一步作战方案电告周恩来,其要点如下:
        (1)我已告彭德怀在他到德川研
    究情况后,在平壤至元山铁路线以北,
    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
    至三道防御阵地。如敌来攻,则在阵地
    前面分割歼灭之;
        (2)美军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
    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
        (3)我军决于10月19日开动,全
    军26万人渡过鸭绿江需要10天时
    间;
        (4)为准备在11月内在敌进攻德
    川区域时,打一个胜仗,我们决定12
    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均开进为好;
        (5)在我军开进修筑工事期间,朝
    鲜人民军方面还是继续抵抗,尽可能
    迟滞美伪军前进为有利。
    毛泽东为什么将上述决定告知周恩来?因
为“斯大林本来希望我们出动6个师”而中央根
据彭德怀的建议改变了原来的方案,将12个步
兵师和3个炮兵师及战车团、高炮团、工兵团等
全部出动。中央认为这种改变出兵方案,有必要
通告苏方,以便苏联方面了解我国出兵情况,从
而尽快解决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困难。
    10月15日清晨,彭德怀乘飞机自北京飞
回沈阳。这一天他在沈阳一面部署志愿军出兵
援朝的各项准备工作,一面又利用短暂时间视
察了鞍山钢铁厂和沈阳兵工厂。因为他知道东
北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打仗要靠重工业,战争的
胜负,除了人是主要的因素外,武器是重要的因
素。
    当他在沈阳参观了刚试制生产的六管火箭
炮实弹射击后,又惊又喜地称赞工厂的负责同
志说:“你们工作很有成绩!我们也有自己的火
箭炮了。”他还亲切地鼓励职工们加紧生产,支
援前线,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并指示工厂领导
要采取措施,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
    15日,由于敌军已全面开始围攻平壤,平
壤危在旦夕。金日成首相特派副首相兼外务相
朴宪永前来沈阳会见彭德怀。朴向彭说明敌军
已逼近平壤,金首相要求中国尽快出兵,并希望
与彭德怀同志早日会面,彭德怀告诉朴:“我们
中央已最后决定,预定自10月19日开始,部队
分批渡江,希望人民军继续阻击敌人,迟滞敌
人,我同高岗今天要赶赴安东,去布置13兵团
部队渡江汁划……”。
(7)蒋介石三度准备出兵朝鲜
    1950年6月25日晚,蒋介石在收到驻南
朝鲜大使邵毓麟关于朝鲜战争的报告同时,也
收到了李承晚由其驻台湾的大使面交的告警求
援急电:他当即向李承晚驰电声援,并予以鼓
励,表示将来取有效步骤对南朝鲜进行援助,同
时在台北阳明山“总统官邸”召集紧急军政会
议,出席人员中有陈诚、王世杰、谷正纲、黄少
谷、张道藩、张群、雷震、张其昀、吴国桢、俞大
维、叶公超、何应钦、周至柔、孙立人、王叔铭、桂
永清、蒋经国、黄镇球、彭孟缉等。会上决定台
湾、澎湖、金门、马祖地区从6月26日零时(即
25日午夜后)起,全面进入紧急备战状态,实行
宵禁,停止三军官兵的休假和外宿,加强台湾海
峡和大陆沿岸的海空巡逻,加强各岛及台湾海
防的战斗准备,加强台湾的防空和民防措施,加
强对交通运输和经济活动的管制,加强特务活
动。台湾岛顿时处于弓上弦,刀出鞘的临战状
态。
    据麦克阿瑟派到台湾担任联络的费尔德上
校和汉斯上校透露,1950年6月25日清晨朝
鲜战争爆发后,当天一早,麦克阿瑟在东京就得
到了布朗(驻南朝鲜军事顾问团团长)和穆西奥
(驻南朝鲜大使)的战况报告,立即同正在东京
的约翰逊和布莱德雷、塔斯塔德举行紧急磋商。
中午和下午又陆续得到了朝鲜战况的进一步报
告,获悉:南朝鲜第一师在瓮律、开城被歼,第七
师被击溃,春川被围,江陵失守,共军主力指向
汉城。麦克阿瑟、约翰逊、布莱德雷和诺斯塔德
再次开会到深夜,会上,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份
“在亚洲遏制共产党的战略计划”,经约翰逊、布
莱德雷等人研究赞同后,交由约翰逊向杜鲁门
转达。该计划的主要内容是:1、立即援助南朝
鲜,并建议由台湾调一个军驰援南朝鲜;2、认为
台湾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应以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