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合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煮酒论史合集-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齐之义者人五百,决然抛家竞相从。 
  是时刘季坐金殿,惧名服威谋相见。 
  至则封侯言凿凿,否之天兵必来犯。 
  为全诸君遂就途,执手相诀泪模糊。 
  登舟但望眉月小,吞声还顾叶岛孤。 
  重重行行咸阳近,就中酸楚谁复问? 
  秦鹿逋亡竖子庭,英雄何堪北面认! 
  转从二客细叮咛,但将头颅传至京。 
  诀复诀兮毕复毕,我自凛凛万古生。 
  言毕挥刀砉然落,竟将眼目撑欲破。 
  二客含悲敛金函,直入帝闼呈玉座。 
  当庭四目难凝持,恨不相逢未死时。 
  向使山东无项羽,纵义博仁复谁及? 
  诏赐侯爵赏二客,二客茫茫捧函下。 
  但将主人埋土中,竟从主人死墓外。 
  噩息一日传海中,斯时翰海降悲风。 
  五百壮士殷殷拜,遮天巨浪滚滚倾。 
  田横一死齐无士,愿将此生随君去。 
  数尽海岛五百人,一并挥刀做一处。 
  呜呼!千载之下嗟复嗟,伫立无言兮暮云渡。 14、两个命中注定要饿死的人(作者:钟澈) 当你飞黄腾达,如日中天之时,当你将高官厚禄稳稳当当地坐在屁股底下,日饮醇酒,夜抱美人之时,突然有个人跑到你面前,指着你的鼻子说:“你命中注定要在贫病交加中饿死。”那么你会如何反应?必定会雷霆大怒,甚至摘下头上的乌纱帽狠狠地向那个不知好歹的家伙砸去,对吧?      
   但汉朝“文景之治”之时,却先后有两个人遭遇到了上面的事,并且,他们最后也确确实实地饿死了。      
   第一个是邓通。他原来是个黄头郎,即御船水手,除了行船之外也没有什么才识。后来,因为皇帝的一个梦,使他时来运转,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汉文帝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腾空而起,离九宵天不过咫尺,却力量未足,欲上未上,刚巧来了个黄头郎在他足下一推,使他得以上登天界。文帝高兴之时看了这黄头郎一眼,见他衣服下面破了一个洞。      
   第二天,文帝念念不忘这个梦,便召来所有黄头郎,让他们一个个在自己面前走过。轮到邓通时见到他正好衣服下面破了一个洞,又“邓”与“登”同音,便认定邓通将是助他登天之人,将他留在身边,作为应梦贤臣。后来邓通又一再升官,直至上大夫。      
   文帝既宠爱邓通,便召入一个有名相士为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竟说邓通样貌欠佳,将来难免贫穷,甚且饿死。文帝大怒,说:“欲通致富,有何难处?”变将蜀郡的铜山赏赐给邓通,准他自得铸钱。从此,邓通的富豪甲于天下。      
   邓通对文帝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后来文帝背上长了一个疮痈,直至溃烂,邓通竟自愿向疮痈中吸出脓血,毫无难色。文帝又令太子吸痈血,使太子狼狈不堪。太子于是恼羞成怒,对邓通怀恨在心。      
   后来文帝病死,太子即位(即汉景帝),便罗织罪名,将邓通没收财产,逮捕入狱,后邓通虽得出狱,但已两手空空,又捱得一两年,便在贫病中饿死。      
   邓通的故事充满了戏剧性,而另一个被饿死的人物周亚夫的功业,则是靠自己打下的。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名臣周勃的儿子,后来封为河内太守,驻兵细柳以拒匈奴。文帝出巡细柳时见其军纪严明,十分欣赏,便将他升为中尉。后来文帝病危时曾对太子(即后来的景帝)说:“周亚夫缓急可恃,将来如有变乱,可使他掌兵,不必多疑。”      
   景帝即位刚刚三年,就爆发了“七国之乱”。景帝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便任命周亚夫掌管全国军马。周亚夫指挥得当,仅用三个月便将声势浩大的“七国之乱”平定下去。      
   但周亚夫在平乱时因顾全大局不救梁国,以致得罪了景帝的弟弟梁王。后又因功高震主,且性格高傲,致为景帝所不容。      
   景帝为试探亚夫,便设了一计。他请亚夫吃饭,饭桌上只摆一块大肉,却无匙箸。亚夫等了很久,忍不住了,便喝令左右“可取箸来”,左右受景帝所嘱,不予理睬。景帝冷笑着对亚夫说:“难道这样你还不满足吗?”亚夫一时性起,竟负气而走。      
   后来亚夫之子恐父亲年老,预备后事时买了甲盾五百具为护丧仪器,结果被告偷买禁物,意图不轨。景帝就将亚夫逮捕入狱。亚夫在狱中又受廷尉讥讽,竟五日不食,气竭而死。      
   汉初最有名的相士…老妇人许负曾为亚夫相面,说亚夫口旁有直纹入口,必致饿死,至此她的预言全部应验。      
   邓通与周亚夫尽管情迹相差很大,但都是得宠于文帝,致死于景帝。汉景帝的刻薄寡恩,由此可见一斑。      
   能为现任皇帝所赏识,却不能结好于皇位继承人,以致后患无穷,在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人,他们的悲剧一个接一个地上演。      
   当然,从中得到的更有广泛意义的启示是,人生无常,富贵如浮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务必保持一颗平常心。      
   读了这些故事,我赶快跑去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的口旁没有直纹入口,我终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15、食古不化的改革家——王莽(作者:郑骁锋) 正如武则天靠《祕记》和佛教的帮助赚到了“革命”的“本钱”一样,王莽则靠谶纬迷信和儒学神话赢得了“天意”和“民心”。谶是一种体现“天意”的神秘预言,而纬则是对经书的一种神学解释。秦汉之际,“亡秦者胡也”,“今年祖龙死”,及陈胜“大楚兴,陈胜王”之类都是汉朝图谶神话之蒿矢。汉武帝之后,谶纬神学大肆兴起,到西汉末年、东汉初年处于鼎盛。 
    汉武帝独尊儒学,罢黜百家,董仲舒因而神化儒学,标榜公羊春秋学,宣讲“天人合一”、三统循环、灾异之变、求雨止雨之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有人说董仲舒像巫师。神化孔子及其经书,又将其与现实的符瑞、谶纬结合起来的风气,发端于董仲舒。董仲舒认为孔子有“德”而不“王”,受“天命”作《春秋》以垂法万世,是为“素王”。故孔子被神化为有特异功能的教主,《春秋》被神化为“天启”圣书。从董仲舒授学的儒学家晆弘是位“革命家”,他制作谶纬,推演《春秋》,上书皇帝要求选贤禅让帝位,被军阀霍光以“妖言惑众”杀掉。晆弘因要革汉朝的命而死,被近代史学家顾颉刚称赞为“一个民众革命思潮中的牺牲者”。 
    有人骂王莽是“篡位”的逆臣、奸人。而在事实上,王莽称帝是众望所归、人心所向,可谓为历史的必然。在当时的世人看来,王莽建立的“新朝”完全符合“正统”,是“合法”的。王莽采用“和平演变”抢得天下,算是非常成功的。然而当时的汉朝已是一个烂摊子,“气数”将尽,就算王莽不抢,迟早也会被另外的造反者抢走。王莽最后被造反者推翻,完全是他上台后的“经济改革”失败,为抑制兼并捍卫“正义”打击了豪强地主,使得刘氏旧族与豪强结成联盟,奋起反抗,否则,王莽不会只干了十五年就垮台。据史学家的研究,王莽之所以不流血而“革命”成功,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秦汉以来将近两百年,方兴未艾的“神化”运动对“市场”的培育。一是王莽是儒家的道德楷模,各界的精神领袖;一是王莽善于结党市恩,用汉王朝的资财当作自家私货送人,收买人心;一是王莽利用各种宗教信仰,因势利导,制造谶纬神话等,获得“民心”和“天意”。 
    在王莽所处的时代,全国上下全都痴迷于谶纬神话和各种宗教信仰之中。王莽是孝元皇后弟弟的儿子,属皇亲国戚。王氏家族曾先后出五个大司马,把持朝政,权倾一时。王莽之父王曼早逝,不曾封侯,因而王莽一家十分贫寒。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王莽勤俭朴素,从小就发愤读书,并十分重视对《礼经》的研究,外交权贵,内事诸父。据说,有一次伯父、大将军王凤生病,王莽曾在床前照顾上下,亲口尝药,9个月未曾解衣而睡。王凤对王莽的“表现”非常满意,临死之前特地向太后和汉成帝推荐王莽。王莽有了死王凤的“提携”,算是挖到了“第一桶金”,开始过上了“政治生活”。王莽善于钻营,甚至于不惜检举告发对手,又懂得如何收买人心,所以一路平步青云,官运如同放卫星,到38岁那年,继任其叔父王根的大司马一职。王莽位极人臣,所得赏赐尽济众贫,且越发勤俭奉公,其妻衣着破烂,来客还以为是大司马家的一位奴婢,及获悉真相,无不惊讶。因而王莽的美誉有口皆碑,人人由衷地赞不绝口。汉成帝无子嗣,死后由汉元帝的庶孙刘欣继位,史称哀帝。在宫廷政治斗争中,王莽在“站队”问题上毫不糊涂,铁心“跟”定了姑母元后,坚决反对给哀帝的祖母、生母上尊号。为此,王莽得罪了哀帝。他采取迂回战术,以退为进,辞职回乡隐居。隐居期间,王莽之子王获违反汉朝“宪法”,擅杀家奴,王莽令其自杀,所谓大义灭亲。而在各地,有数百人为王莽鸣冤叫屈、歌功颂德,并都向皇帝上书,请求召回王莽。皇帝迫于各种压力,只好重新起用王莽。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汉元后命令王莽担任大司马,主持朝政,统率群臣。哀帝无嗣,王莽和汉元后为了把持朝政,征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践极,史称汉平帝。 
    王莽很会“炒作”,为了神化自己,于汉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正月,唆使地方官吏安排“蛮夷”进贡白雉、黑雉作为祥瑞,随后又策动廷臣上表歌颂他,宣称王莽有周公之德,请求赐其“安汉公”。经过一番欲擒故纵的“谦让”表演后,王莽如愿以偿被册封“安汉公”,还将祥瑞归功于姑母元后,博得其欢心,并一步跃居“四辅”之首。 
    元后年事已高,因长期专政,对政事日渐厌倦。王莽揣摩到元后的心理之后,指使公卿上奏元后,请求朝政除“封爵”外,其余的叫王莽、“四辅”处理。于是,王莽独揽朝政大权,“化公为私”,拿着汉朝的“公产”,随手送人,收买人心。史书上说:“于是莽人人延问,密致恩意,厚加赠送,其不合指,显奏免之,权与人主侔矣。”(《资治通鉴》汉纪二十七)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王莽擅长利用“敌人”的资源来武装自己,譬如他曾极为巧妙地运用“正统”之思想巩固其地位。元始二年(公元2年),王莽想立自己的女儿做皇后,遂假装欲从二王、及周公、孔子、诸侯世家嫡女中“采选”。当承办的官吏呈报各美女名单后,王莽又奏请“路边野花不能采”,应当排除外家。一时间,具有特驯军犬般敏锐嗅觉能力的士民、官僚一千多人,纷纷上书,愿“采”王莽女为“天下母”。王莽欲擒故纵,奏请务必从众名门美女中精选数名,朝廷公卿争先恐后上书表示:“不宜采选众多美女以乱‘正统’,有了王莽女儿一个就足够了。”王莽又建议“复古”,恢复“传统”,“采选”皇后宜“十二女”,以求皇帝多妻而多嫡子,免得皇帝断子绝孙,且帝统传承也有了保证。而公卿们议论纷纷,强烈反对王莽的建议,认为皇后只能有一个,王莽女儿之外绝对不能再选。这一切,都是王莽的如意算盘。 
    王莽掌握大权后,颇为勤政,托古创设制度,议定礼仪,赢得了满朝大臣的认可。群臣上书奏言说,过去周公辅政七年,“制度乃定”。而王莽仅只四年,即大功告成,朝廷应“升宰衡位在诸侯王上”。王莽再次神化自己,又故伎重演,派中郎将平宪等持金币引诱塞外羌民,使其献地投降中原。平宪等向朝廷报告后,又奉承元后,声称是元后和王莽的功德感动天地,所以天下太平,祥瑞丛生。 
    元始五年(5年)秋,汉朝宗室泉陵侯刘庆上书称,周成王年幼,称“孺子”,周公旦“摄政”,今皇帝也年少,应令王莽代行天子之政,效仿周公。刘庆的建议获得了群臣的响应,各地竞相附和。但是汉平帝日益年壮,又有外戚撑腰,非常生气。据说,王莽为此在酒中下毒,“该出手时就出手”,干掉平帝。 
    周武王患病临死之际(估计是周公旦投毒谋害),周公旦曾假惺惺地去神庙祈祷,请求自代以归天。当然,周武王死后,周公旦依照“兄终弟继”制得了王位,几年之后又被侄儿周成王发动政变抢夺走,史书用曲笔说是“摄政”。汉平帝中毒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