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当代宗教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当代宗教史-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协调问题开展学术讨论。 

    在非洲的一些伊斯兰国家或政党中,宣布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有塞内 

加尔、索马里、几内亚、马里、西属撒哈拉等。70年代,调和伊斯兰教与社 

会主义的倾向在上层社会中得到进一步的肯定和发展。例如索马里总统西亚 

德于7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我们已经实行社会主义,而我们的社会主义是 

与宗教同时存在的。我们社会的支柱是古兰经和先知穆罕默德”。 

     战后的伊斯兰社会主义分别在伊斯兰世界的民间和官方同时得到发展。 

在民间,一方面以学者论著所表达的观点为代表,作为一种社会政治学说, 

以口头的、书面的或社会思潮的形式流传,具有相当的魅力,吸引着千百万 

善良的人们,表达了民众对剥削、压迫、分配不公、奢侈的厌恶和仇恨,对 

社会公正、正义、平等的企求与渴望。另一方面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由民众社 

团出面组织或举办的救济部、诊疗所、施药点,或以同仁入股形式举办的小 

企业、小工厂、合作社,得到很大一部分群众,尤其是中下层群众的欢迎。 

正如马尔·H·卡尔帕特在《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想》一书的序言中所说: 

         阿拉伯人终于开始认识到他们面临的问题不完全是来自同以色列的 

     斗争或者来自西方殖民主义,而且还来自直接根源于他们自己的社会结 

    构和组织的众多因素。 (《当代中东的政治和社会思想》,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2年,第55页) 



     (2)伊斯兰社会主义的三大版块 

    伊斯兰世界的多元结构使各国的理论家和政治家们无法形成一套具有权 

威性的,能为他们共同接受的、系统而又完整的社会政治学说。从地域上看, 

大致可以划分为西亚北非、南亚和黑非洲三个版块。 

    ①阿拉伯社会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西巴伊,著有 《伊斯 

兰教的社会主义》,根据他的观点,伊斯兰社会主义几乎能解决所有重要的 

经济和社会问题,因为它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讲究道德的社会主义”, 


… Page 10…

完全“符合人类的本性”,是“穆斯林必须信奉的穆斯林信条的一个组成部 

分”,并保证所有公民的五项基本权利:生存权以及保护健康和防止疾病权、 

自由权(尤其是政治自由权)、获得有关精神的和物质的知识权、人的尊严 

权、以及一定条件下的财产权。一方面,他主张国家保证私有财产权,不允 

许利用私有财产作为剥削和压迫的手段,财产占有者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施舍、济贫、帮助亲友和社会互助)。另一方面,他又根据“圣训”关于 

水、火、盐等应归为公有的训示,主张有限制的国有化,即私人不能占有矿 

山、森林、河流,为了国家的利益或当某种占有会成为对社会成员的剥削时, 

可以对社会必需品实施国有化,但在国有化时,应对被剥夺财产的业主予以 

适当的补偿;同时要限制土地所有权。只有在外敌入侵和洪水等特殊的情况 

下才允许对私人物品予以没收。 

     西巴伊关于伊斯兰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在埃及受到普遍欢迎。他的著 

作在开罗增补并再版,纳赛尔认为该书是对“埃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 

重要表述”,几乎成为伊斯兰世界有关“社会主义”的必读书。虽然纳赛尔 

本人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并无专著阐述,但他在1962年5月全国人民力量代表 

大会上的演讲,表明了阿拉伯政治家的观点,即着力强调阿拉伯社会主义的 

民族性与宗教性,强调它与共产主义的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我们信仰宗教,马克思主义否认宗教,我们相信哈 

     里发,马克思主义否认哈里发。第二个区别是,我们说过我们要从反动 

     派专政过渡到全民民主,共产主义即马克思列宁主义却要从反动派专政 

     过渡到无产阶级专政。第三个区别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规定土地 

     国有化。我们没有规定土地国有化,我们相信在合作范围内的土地私人 

    所有制。第四个区别是,共产主义不相信私有制。我们说过,我们把所 

     有制分成剥削的所有制和非剥削的所有制,我们相信私有制,但我们不 

    相信剥削的所有制。我们说过,我们正在消灭剥削的所有制。第五个区 

     别是,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列宁主义规定要通过暴力无情地消灭和粉碎 

    资产阶级或者说是我们所说的反动派,我们不这样做,我们说过,我们 

    要在不使用暴力消灭统治阶级的情况下,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冲突和矛 

    盾。 

     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基本点包括物质的和伦理的二个方面,强调平等、公 

正和繁荣,并植根于伊斯兰教的土壤和阿拉伯的文化遗产之中。就其主要方 

面而言,阿拉伯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或是阿拉伯民族主义或是伊斯兰教教 

义,各个国家或地区虽有所不同,但在强调阿拉伯统一,反对外来意识形态 

 (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既主张实行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又 

强调保护私人所有制等方面则是共同的。 

     ②巴基斯坦的社会主义。巴基斯坦的伊斯兰社会主义思潮由来已久。早 

在立国之前,伊克巴尔 (1877—1938)和他同时代的乌巴德拉·辛迪、希赫 

兹·拉赫曼·西赫瓦维已对伊斯兰社会主义作了初步的讨论。伊克巴尔承认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互不排斥、互不对抗,“只有通过伊斯兰教的精神和伦 

理原则,才能实现最高的社会主义任务”,实现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宗教原则, 

但他还没有建立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理论。乌巴德拉·辛迪则把伊斯兰教看作 

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比较明确地设想了印巴次大陆的穆斯林摆脱英国殖 

民统治的解放道路问题。而希赫兹·拉赫曼·西赫瓦维则把他的“社会主义” 

理论建立在伊斯兰教法的传统结构之上,主张现代国家应以早年的正统哈里 


… Page 11…

发时期的神权政体为楷模,认为伊斯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某些共同之点 

只是形式上的和词句上的,其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古兰经》为基础的, 

他主张进行伦理说教,使富者和贫者认识到财富、天赋、贫穷等都是真主的 

考验,应使富者甘心情愿地施舍、纳税,贫者勤奋、忘我地劳动,以此“攀 

登社会的阶梯”、“弥合阶级差别的鸿沟”,达到经济上的公正和平等,建 

议试行合作制度,替代资本主义的银行业以禁止高利货,主张规定私人财产 

的限额和范围,矿产、交通运输等公共事业应由国家控制,允许私人占有工 

业,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应由国家牢固地控制,以消灭一切可能 

的剥削并保证劳动福利(参见《世界宗教资料》1986年第1期,第2页)。 

     巴基斯坦穆斯林学者关于伊斯兰社会主义的观点,与阿拉伯社会主义(除 

了复兴党外)的主张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更加强调其民族特性。阿拉伯社会 

主义是阿拉伯社会传统价值观念上的“社会主义”,而这一传统价值观念的 

核心则是单一的、完整的“乌玛”信念(自从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创 

立穆斯林公社“乌玛”以来,“乌玛”一直是阿拉伯民族心目中的社会模式 

的典范),他们主张在追随这一社会模式的同时,还应对当今的阿拉伯社会 

实行必要的改革。在他们看来。阿拉伯社会主义既没有脱离阿拉伯民族的传 

统信仰,也不是东方的或西方的“舶来品”,它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和社会 

主义的结合。 

     ③非洲社会主义。非洲社会主义是在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发展起来的,由 

于殖民主义人为地划分主权范围,新独立的非洲民族国家不是按民族而是以 

前殖民主义划分的实体 (或势力范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缺乏单一的语 

言、文化和宗教传统,伊斯兰教在非洲各民族独立之前虽有一定影响——很 

多非洲人民接受了伊斯兰教,但伊斯兰教并不是大多数非洲伊斯兰国家的广 

大民众的唯一宗教信仰;即使接受了伊斯兰信仰的那些穆斯林,在他们的信 

仰中仍夹杂有万物有灵论的信仰,原始村社或部落的首领或酋长往往就是他 

们的宗教领袖或苏非神秘主义教团首领,二者是政教不分,合二而一的。 

     在非洲大陆,先后宣布实行社会主义的有32个国家,人们统称为“非洲 

社会主义”。其中,除了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突尼斯、苏丹等阿拉 

伯国家外,诸如塞内加尔、几内亚、马里、索马里、西撒哈拉等伊斯兰国家 

的主体居民是黑人。它们作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其社会主义模式中很 

自然地含有伊斯兰的因素。非洲社会主义一方面以部落村社制度作为非洲社 

会主义的基础和理想的社会制度的模式,认为从村社制度过渡到社会主义勿 

需社会革命,甚至认为村社制度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在村社基础上发展经济、 

实现工业、农业的现代化似乎就能达到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它又把非洲文化、 

非洲思想、非洲价值观念等非洲传统精神、非洲特性 (黑人性)以及人道主 

义、平等主义等作为一种伦理、精神准则以实现社会主义。除个别国家外, 

非洲社会主义总是强调其反马克思主义、反外来意识形态的性质,而把非洲 

社会主义视为源自非洲社会传统和非洲特性的“社会主义”。 

     尽管伊斯兰世界的社会主义或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理论家始终没有形成系 

统的理论学说,但在伊斯兰世界最为流行的伊斯兰社会主义的基本点,大致 

可概括如下: 

     第一、伊斯兰社会主义是主张社会正义、社会平等,走中间道路的社会 

主义。认为伊斯兰社会主义谴责资本主义和各种形式的剥削,它以“社会主 

义平等和人们之间的兄弟情谊为基础”,并且认为只有伊斯兰社会主义才承 


… Page 12…

认(人的)五项自然权利(生活权、自由权、教育权、尊严权和财产权), 

通过立法和反对贫困、疾病、无知、恐惧及堕落以建立社会平等。 

     第二,伊斯兰社会主义是维护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伊斯兰社会 

主义所追求的完美无瑕的社会制度是一方面反对和厌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一 

切罪恶与弊端——贫困、危机、饥饿、失业、疾病、偷盗、娼妓、堕落等, 

力求摆脱并消除人剥削人、人压迫人这一不合理、不正义的社会现象;另一 

方面,又不愿意从根本上触及资本与利润,不愿消灭私有制度,只企图通过 

互助、互济、合作和兄弟情谊来摆脱现实社会的苦难。就是说,他们要的是 

关心人的社会福利、个性解放、个人主义发展的社会主义。 

     第三,伊斯兰社会主义是信奉神明的社会主义,即“真主+社会主义”。 

1974年,《穆斯林文札》登载了一幅插图“前进中的穆斯林”,十分形象地 

表述了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真实含义。在插图中,大批穆斯林手持横幅,列队 

前进。在队伍前列的横幅写的是“伊斯兰教”,它左面写的是“共产主义+ 

真主=伊斯兰教”,右面是“资本主义…利润=伊斯兰教”,其后面的大量横幅 

则写的是“伊斯兰民主”、“伊斯兰专政”、“伊斯兰民族主义”……而在 

这些横幅的中间,则是“伊斯兰社会主义”。 



                           2。伊斯兰复兴运动 



     70年代是战后伊斯兰教发展和变化最为显著的时期。在西亚、北非、南 

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伊斯兰教在社会中空前活跃,各种宗 

教力量迅速上升,并对政局产生重要影响的现象。人们将这一现象称为“伊 

斯兰复兴运动”。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亚北非的伊朗伊斯兰革命、 

伊斯兰极端分子占领麦加大清真寺、埃及总统萨达特被刺等一系列震惊世界 

的重大事件,把伊斯兰复兴运动推向了高潮。伊斯兰复兴运动既对伊斯兰教 

本身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对伊斯兰世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