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解说词(全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崛起解说词(全本)-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富兰克林·罗斯福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希望,笑容和自信为他赢得了大选,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在宣誓就职的那一天,有近十万人冒着严寒来聆听他的演讲。

  富兰克林·罗斯福就职典礼(原声):

  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博物馆历史学家 鲍勃·克拉克

  1933年3月4日,(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表的演讲是为了激励整个国家,表达他对人们的信心,同时也让人们对他抱有信心,并相信他的判断。在那次演讲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是:“我们唯一恐惧的是恐惧本身”。他告诉美国人民要抛弃恐惧,齐心协力帮助国家走出大萧条。

  就任总统后,富兰克林·罗斯福利用广播这种特殊的方式向美国人民倾诉美国面临的困难,以及政府将如何帮助人们。每到此时,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家里、在炉火边、在收音机旁,等待聆听总统的声音。人们习惯地将它称为“炉边谈话”。

  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图书博物馆历史学家 鲍勃·克拉克:

  在他执政的12年里,大约进行了35次的炉边谈话。炉边谈话通常在周日晚上进行,因为人们在周末不用上班,都会在家里。每逢此时,人们就会聚集在收音机旁。

  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和信任,渡过危机还需要强有力的手段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富兰克林·罗斯福会以什么样的方法帮助美国人再次过上幸福的日子呢?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他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管理模式,人们称之为计划经济。从1928年到1932 年,也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的那几年,苏联实施了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从农业国一跃成为工业国,整个社会一派欣欣向荣。

  苏联五年建设计划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一直认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的美国人,也尝试着以新的眼光看待政府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且重新关注起30年前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用政府干预的手段来化解社会危机的经验。

  这一时期的不少经济学家们也从自由主义经济呈现的问题中看到了市场的失灵,对此,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对策是:要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参与国家经济,用国家的力量推动经济的运转。凯恩斯还专门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随着经济的崩溃,人们开始知道资本主义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运作,政府应该发挥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原因,凯恩斯的观点才变得非常重要。胡佛总统的许多顾问建议缩减政府的规模,减少政府开支,通过削减开支来修复预算。但是凯恩斯的说法正好相反,他说应该实施积极的政府干预,增加政府支出。

  1933年3月9日,在宣誓就职总统后的第五天,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政府干预经济的行动开始了,富兰克林·罗斯福称之为“新政”。

  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成立紧急救助署关注在贫困中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他意识到政府应该采取行动,那是一个非常时期,需要非常的措施。所以,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政府工程,比如修建公路,以此来满足美国人真正的需要。但是同时,他所做的这些也激励了经济的发展。

  1933年,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成立。在国家的组织下,利用政府的投资,这一流域建造起20座新水坝,改建了5座原有水坝。

  田纳西河流经的7个州从此再没有洪水泛滥,航运、电力、林业种植和农业生产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公共工程为人们创造了数以百万的工作机会,以工代赈,缓解了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压力。

  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 埃里克·方纳:

  富兰克林·罗斯福让联邦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法律、福利法律、政府雇用以及其他措施,承担起保障美国人民经济安全的责任,支持人们获得经济上的自由。

  在一次演讲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向公众提出了公民应该享有“免于匮乏的自由”,因为真正自由的人,必须有基本的经济保障。罗斯福的提出的这一自由,意味着摆脱贫穷不再是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政府应该承担起保障人们免于贫困的责任。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原所长 资中筠:

  过去政府保证的基本人权是说,你可以自由地去争取你自己的幸福,至于争取得来,争取不来,政府管不了了,竞争的结果是,你失败了、你破产了、你没饭了,这些不是政府要管的事情。现在把政府的职能转变过来了,在经济上的保障,就是说,不饿死人也是政府的职能了,这个最低的保障就是,无匮乏的自由变成了基本的人权。这一点,我觉得在美国的观念上是一个很大的革命。

  1936年,经济有了恢复的迹象。拥有希望的感觉和对于未来的期待又开始回到美国人心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后人专门为他建造了一个纪念公园。今天,来自美国各地的老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和这些大萧条期间生活窘迫的老人的雕塑,合影留念。

  富兰克林·罗斯福(原声):

  我们正在努力奋斗,挽救一个伟大的、宝贵的政府。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 钱颖一 :

  罗斯福其实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那么,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在美国经济走向好转的时候,国际舞台却是战云密布。

  为了扩张领土,掠夺资源,亚洲的日本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欧洲的德国在1939年入侵波兰。相隔20多年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美国的选择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如出一辙。先是保持中立,然后被迫参战,加入到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组成的反法西斯阵营。作为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美国的加入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无疑是举足轻重的。

  1945年4月,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了四届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去世了。五个月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新任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已经获得了世界的领导地位。

  两次世界大战,不仅重创了新兴大国德国和日本,同时也使传统大国英国和法国失去了对世界格局的支配权。当时的世界,除了美国和苏联,其他工业化国家都风光不再。美国在战后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同时,它还向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派驻了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美国历史新的转折点。独一无二的综合实力,使美国摆脱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企图安排世界秩序却无果而终的尴尬,开始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主导国际秩序,并最终在20世纪后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 序 】 

  1945年1月,苏联红军从德国法西斯的统治下解放了波兰首都华沙。人们陆陆续续开始回家。老城广场,已是一片碎石。陆续回家的人们来到这里,喂养战争中幸存下来的鸽子 

  战争就要结束,人们相信和平已经来临。 

  半个月后,苏联的斯大林、美国的罗斯福和英国的丘吉尔,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商议战后事宜。一个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 

  然而,这幅政治版图不久便被画上了新的标记。一年后,丘吉尔说了这样一句名言:“一道铁幕已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六十年过去了。世界格局再一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俄罗斯举行了盛大的庆典。与六十年前三个大国在雅尔塔秘密安排世界秩序不同,这一次,莫斯科请来了六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但真正唱主角的,却是乘坐六十年前苏联军用卡车前来的2600名二战老兵。 

  俄罗斯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有数千万公民失去了生命。 

  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各国首脑和历经沧桑的老兵,一同进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一刻,历史离我们不再遥远,也不再是记忆的负担。 

  忽视过去的人,在未来行程里只是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匆匆过客。 

  忽视过去的国家,面对世界变局将不会有成熟的选择,甚至有迷失方向的风险。 

  走过六十年,回首五百年,一路巡看交相兴替的大国演变,我们要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

  大 国 之 谜 

  1492年10月1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船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正是他们,用激情划破了海面幽蓝的平静,满载着贸易货物和火炮利器,在追求财富的雄心鼓荡下,启动了大国的旅程。 

  从此,大国、强国的兴衰,将不再是封闭舞台上自我演绎的故事。相互的注视、融合和冲突,影响着所有剧情的走向。世界性大国出现了。那些拥有强大凝聚力的国家,最先把机会抢到手里。 

  中国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教授 钱乘旦: 

  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地形成了民族国家,这对于国家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它是非常分散的。无论是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分裂的。可是民族国家形成之后,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在这样一个统一的力量的支持下国家就可以发展,而且很快就会变得强大。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就像你把你的双手放在一起,就会变得更强大,这就是力量,而别的国家没有。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些手指。 

  当海洋注定要成为孕育大国的摇篮时,历史首先记住了葡萄牙的恩里克王子和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 

  是恩里克王子以国家名义来支持航海家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再是个人的孤立冒险,而成为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战略。 

  当怀揣着航海计划的哥伦布同西班牙王室讨价还价时,伊莎贝尔女王在谈判中接受了这个普通百姓的利益要求。为了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女王甚至卖掉了自己王冠上的珠宝。但是,她由此赢回了更加辉煌的王冠,那是世界霸主的桂冠。 

  近代世界历史的大幕,就这样从海洋上拉开了。但是,民族国家和海洋优势,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在葡萄牙和西班牙之后,为什么恰恰是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成为了世界性的大国呢?人们能揭开沉淀已久的大国之谜吗? 

  美国耶鲁大学 教授 保罗·肯尼迪: 

  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一定是各种因素的综合造成了大国的崛起。 

  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 阿列克谢·沃斯克列先斯基: 

  必须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明显,经济脆弱的国家,不可能成为大国。 

  英国前外相 杰弗里·豪: 

  国家强大必须经济发达,政治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