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母亲没有回声,他就一直叫下去,后来母亲对他生气地说,为什么老叫个不停,让人家生烦。
  翟永令说:〃我才叫几声您就厌烦了,您一天到晚一直叫阿弥陀佛,菩萨爷还会不烦吗?〃
  翟永令为了让母亲知道念经是没有用的,用了一处说服办法一类比法,以自身的行为一证实念经无用。
  类比法,就是以这现象比那现象,以此道理比彼道理,以已知的比未知的,从而由现象的一致,达到结论的一致。
  孟子问齐宣王说:〃某人去楚国游说前,将妻子托给一位朋友照看,待他回来,看见妻子在挨冻受饿,对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抛弃他。〃
  孟子又问:〃作为军的将领不能带领好军队,应该怎么办?〃
  齐宣王说:〃应该澈换他。〃
  孟子再问:〃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只好顾左右而言他了。
  这段对话,充分显示了类比法的巧妙之法。如果孟子开始就说〃回家治理不好,应该把国君免悼。〃齐宣王定会向孟子发怒。但当盂子就朋友和治军两个问题,让齐宣王表明了态度,再类比到国家治理的问题时,齐宣王哑巴吃黄连,不愿接受也只得忍受了。
  《战国策》中有一段《庄辛说楚襄王》,是比较典型的类比法的运用。
  庄辛曾劝告楚襄王,不要淫逸奢靡,楚襄王不听。结果5个月内就被秦国攻占了大片国土。楚王有所醒悟,派人把庄辛找回来商量对策。庄辛说:〃国王您见过蜻蜒吗?6只足,4只翅膀,高高地飞在天上,飞下来捕食虫子,自以为很安全。可是,它不知小孩子正用粘胶捕捉它。一不留神,蜻蜒就会被小孩捉到而丧命,最后要成为蚂蚁的食物。〃
  庄辛以蜻蜒作比,说明丧失警惕性是很危险的。接着又举了黄雀的例子、黄鹄的例子,还举了蔡灵侯的例子,都是自顾安逸,而不加防患,终遭祸灾。
  楚王听了:〃颜色变作,身体战栗。〃
  日常生活中,一些常用的寓言、典故、生动的故事、历史传说等,都可以类比的材料。
  制服盛怒
  《战国策》:中记载了唐睢与秦王的一段对话。
  秦王曰:〃天子怒,伏尸百万,流血百里……〃
  唐睢曰:〃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说着他挺剑而起,吓得秦王面如土色。
  唐睢面对秦王的暴恶,针锋相对,反而把秦王的怒〃吓〃掉了。但是,这是在极其特殊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息怒方法。而在日常生活中,若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不能息怒,反而会火上浇油。
  人在发怒、生气时,肾上腺素大量分泌,会使人体内的血糖和血压升高,肌肉的紧张强度提高,情绪激动,自控力减退。这种情况下,只有用温言软语进行劝慰,才以使其〃降温减压〃。
  要想做到〃降温减压〃,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以同情的语言相慰这是指用表示可以理解发怒人心情的话语进行劝慰。这种语言一出口,发怒人心中马上便会产生〃他是自己人〃的好感,甚至产生〃他支持我〃、〃他在为我说话〃的感觉。这样,发怒人的对立情绪就会逐渐消失,进而向劝慰者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劝慰者乘机进良言。
  (2)以关切的语言相慰用关怀、体贴的语言去打动、说服发怒者,使其感到劝慰者不仅理解我、同情我,而且还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我,这样的人够朋友,我不能辜负他的一片好心。
  比如说:〃小王,你这样大动肝火,对自己的身体和工作有什么好处呢?〃〃老何呀,你如此折腾自己,身体会越搞起坏的,您的身体垮了,您的全家怎么办?〃〃小李呀,你把关系弄僵了,今后怎么与人共事?又怎么把工作做好?〃用这些话劝说,一般来说是有效果的。
  (3)容许对方泻泄愤怒的情绪这往往是化解其怒气的有效办法。如在家里,当你丈夫想说说工作中各种不称心的事情时,你说:〃不用说了,我已经知道你今天日子不好过。〃刚开口就被堵上了,你丈夫会因为吐不出苦水而更加愤怒或沮丧。
  (4)保全对方的面子例如,一名患者由于疏忽而没有付医疗费,医生询问他时,他发了火:〃为什么你不直接去查查帐簿?〃显然他发火是不对的,但医生答道:〃我的记忆确实有错,我好像记得你那天忘了带钱,也许是我记错了。〃由于医生首先〃承认〃了错误,保全了对方的面子,平息了对方的火气,问题也顺利解决了。
  (5)采取折衷的办法一天,一个青年抱着电视机上车,抢占了一个双人座位。不一会儿,一老者上车,要青年把电视机搬下来让他坐。青年不买帐,把老者顶了回去。
  这下老者愤怒了,动手欲推电视机,青年也气急了,握拳作拼斗状。正在售票的售票员见状连忙挤过来,向顾客招呼给老者让座。哪知老者脾气倔强,别人让座不坐,非要青年把电视机搬下来。
  售票员对青年说:〃座位是让人坐的,电视机不应该放在座位上,把电视机送在我的工作处吧。〃后来,电视机被妥善地安排放在售票员的位子上,青年和老者都平息了愤怒。
  (6)以商量的口气劝慰愤怒者小刘被分配到某连当排长的一天,就向连长提了五点搞好射击训练的建议。谁知,他的建议被采纳得不多,说闲话的倒不少。小刘一气之下和连长吵了两架,并打报告要求调走。
  该连指导员了解后,找到余怒未消的小刘说:〃伙计,你是个有理想、有文化又懂军事技术的内行,与你比起来,我是大大不如喽。至于你是不是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你看能不能调查、斟酌后再作决定?〃一席话使小刘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气也消了。
  回避实质
  社交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了些难以言对的发问,对这样的语势〃锋芒〃,采取断然回避的消极方法固然不行,〃巷子里横扛木头〃也不足取,而〃意在言外〃可以说是一种较高的语言境界。
  表面上答非所问,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因此可以说〃避锋〃是为了〃藏锋〃、〃藏锋〃是为了更好地〃露锋〃。
  当你遇到难答的问题时,如果不想正面回答,可以绕开这个问题而谈与其有关的问题,即〃移花接木〃。
  日本一位著名的电影演员到上海进行艺术活动时,中国朋友十分关心这位30岁还未结婚的电影艺术家。有人问她准备什么结婚,这位演员微笑着说:〃如果我结婚,就到中国来度蜜月。〃
  这一回答十分巧妙,把〃在何时结婚?〃的问题变成了〃在何地结婚度蜜月〃的问题,避开了她不想公开正面回答的问题,使人不好再问下去。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访问我国期间,曾去上海夏旦大学与学生见面,有一学生问里根:〃您在大学读书,是否期望有一天成为美国总统?〃
  里根显然没有预料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但这位政治家颇能随机应变,只见他神态自若地答道:〃我学的是经济学,我也是个球迷,可是我毕业时,美国的大学生约有1/4要失业,所以我只想先有个工作,于是当了体育新闻广播员,后来又在好莱坞当了演员,这是50年前的事了。但是,我今天能当上美国总统,我认为早先学的专业帮了我的忙,体育锻炼帮了我的忙,当然,一个演员的素质也帮了我的忙。〃
  里根的回答回避了问题的实质,但又围绕提问而展开,较好地应会了对方的难题。
  南齐太祖肖道成提出要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王僧虔比试书法。君臣二人都认真地写了一幅楷书。当齐太祖问王僧虔〃谁第一,谁第二〃时,王回答说:〃为臣之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之书法,皇帝中第一。〃齐太祖听后,只好一笑了之。
  王僧虔的回答机智巧妙,既不失自己的尊严,又顾及了皇帝的面子。实际上是闪开对方提问的关键一两人中谁第一。答非所问,问者和答者都满意。
  具体的〃回避〃形式灵活多样,有时可直接说出连对方也不得不承认的〃避答〃理由,有理有节的推开话题。
  几年前,一些青年美术家在中央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反响较大的人体油画展。画展期间,有位外国记者采访一位青年女画家,先通过一些话使该画家做出〃女模特儿具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之类的回答,接着话锋突转,将了一军:〃假如让你当人体模特儿,你愿意吗?〃
  这确实不好回答。说〃愿意〃吧,这在现今的社会环境里,这么公开的表白,对于一个青年女性并非易事,说〃不愿〃吧,显然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于是,聪明的女画家说:〃这是我的私事,我没有必要回答。〃这样便解脱了窘境,且自然而有道理。
  另有这样的情况:不是不愿回答,而是问题确实不好回答,这时可作一些含糊的回答,模棱两可,让对方去揣测。
  有个澳大利亚人问一中国留学生:〃你爱澳大利亚吗?〃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回答〃爱与不爱〃都是不合适的。于是,这位留学生回答说:〃澳大利亚的袋鼠挺可爱。〃
  至于对待那些荒唐强人所难的问题,完全不必硬着头皮去找〃正确〃答案,巧言以对,将〃错〃,也会取得好效果。
  机巧应变
  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不料一时疏忽,少定了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欺她没学识,便要问成死罪。
  书法家急中主智,忙道:〃太后息怒!我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写的词啊!〃当即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将一首漏了字的诗,变成了一首绝妙好词。慈禧这才转怒为喜。
  应变,就是在事态发生的突变的危急时刻,采用恰当的措施,顺应变化,摆脱不利局面。应变是衡量交谈者口才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当代社会生活中,没有应变能力,会失掉很多成功的机会。
  在交谈中,有人或善意或恶意地向你发难,把你置于窘境,这时就需要应变。这种应变,难就难在既要回击,又不能失礼。
  一次,一家英国电视台采访作家梁晓声,现场拍摄采访过程。采访者是个老练的英国人,他走到梁晓声面前说:〃下一个问题,请您做到毫不迟疑地用最短一两个字,如'是'与'否'来回答。〃梁晓声点头认可。
  遮镜板啪地一声响,话筒立即伸到梁晓声面前,记者问:〃没有文化大革命,可能也不会产生你们这一代作家,那么文化大革命在你们看来究竟是好还是坏?〃
  梁晓声一怔,提问竟如此之刁,他灵机一动,立即发问:〃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以反映第二世界大战而著名的作家,那么您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好是坏?〃
  回答得如此巧妙,使英国记者为之一愣,摄像机立即停止了拍摄。梁晓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转败为胜。
  有一次,一个大学副教授在演讲时,把〃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误说成〃一年比一年差〃。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举座惊愕之际,副教授不动声色,不紧不慢地接上一句:〃难道真是这样吗?不,大量事实驳倒了这种谬论!〃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副教授的应变能力,在紧要关头发挥了作用。
  有时,说话对手故设〃陷阱〃,以谬论相刁难。隋朝时,有一善辩者。一次有人问他:〃腊月时。家人被蛇所伤,怎样医治?〃他应声答道:〃取五月五日南墙下雪涂之,即愈。〃那人反唇相讥:〃五月哪里有雪?〃这位善辩者笑道:〃腊月何处有蛇?〃
  由于提问者的话本身是荒谬的,对于荒谬的回答,自然就丧失了指责的权利,刁难别人就成了自我出丑。
  应变,有时也可运用模糊语言。
  北宋王安石的儿子王元泽年幼时,有一位客人知其不辨同笼的獐与鹿,却故意问他:〃哪一头是獐,哪一头是鹿?〃王元泽不慌不忙,沉着答道:〃獐旁边的那头的鹿,鹿旁边的那头是獐。〃王元泽年幼无知,却机智地用模糊语言为自己解了围,显示了他的应变能力。
  要想提高应变能力。心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感情,如苏联中央电视台女插音员列昂节耶娃有一次向观众介绍一种摔不破的玻璃杯,几次准备试镜都很顺利,不巧,正式播出进竟摔得粉碎。如果她当时目瞪口呆,必然要出洋相。列昂节耶娃镇定地说:〃看来发明这玻璃杯的人没考虑我的力气。〃幽默的语言,一下子使自己摆脱了窘境。
  要提高应变能力,往往可以就对方、对方的话或身边的事联想开去。
  《世说新语》曾记载一个姓杨的9岁小孩,真是天才。一天他家来了个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