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甘草 人参 大枣 生姜 
主汗后。身体痛。脉沉迟。汗后身痛。邪未尽也。脉来沉迟。血不足也。经曰。脉沉者 
。营气微也。与桂枝汤。以解未尽之邪。加芍药参姜。以补不足之血。夫身痛一也。以脉浮紧。 
为邪盛。盛者损之。以脉沉迟。为血虚。虚者补之。此之身痛。因血虚而致。误作表实而发 
之。则血愈虚而危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附子汤
属性:桂枝 附子 大枣 生姜 甘草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痛烦。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 病至八九日。 
则邪多在里。身当不痛。今日数多。而身痛不能转侧者。湿也。经曰。风则浮虚。又曰。涩为寒 
湿。不呕不渴。里无邪热也。脉浮虚而涩。身有烦疼。则知风湿。但在经也。与桂枝附子汤。 
以散表中风湿。风在表者。散以桂枝之辛甘。湿在经者。逐以附子之辛热。姜枣同甘草。行营卫 
而通津液。以和其表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加附子汤
属性:悉照前方。加芍药。 
脉浮为风。大为虚。风则微热。虚则痉挛。宜与桂枝加附子汤。厥逆咽干烦躁。阳明内 
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乃胫 
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甘草干姜汤
属性:甘草 干姜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芍药甘草汤
属性:芍药 甘草 
浮为风。合用桂枝汤。大为虚。虚而胫挛者。寒则筋急也。非附子不能温经以舒筋。故 
加之。厥逆咽干烦躁。此阴躁也。虽内结谵语。而阳气未回。故以甘草干姜,温理中气。为脾主 
四肢。又甘能缓急也。及阳气已还。则除去温剂。虽胫尚拘急。不过以芍药 
和营而已。直待胫伸。寒症尽去。然后以承气止其谵语。盖内结者。非承气不能除耳。一症 
也。始而大温之。既而微温。又既而微寒之。终而大寒之。非有见垣之智者。未易语此。后 
人遇此症。岂复能出此手眼耶。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属性:白术 甘草 附子 生姜 大枣 
主风湿相搏。身痛。不呕渴。脉虚涩若其人大便硬。小便利者。宜与此汤。仲景云。初 
服之。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术附并走皮内。逐水气 
。未得除故耳。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利。故去桂也。以大便不硬。 
小便不利。当加桂附。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甘草附子汤
属性:甘草 白术 桂枝 附子 
风湿相搏。骨节痛。不能屈伸。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或身微肿。身肿。加防风。 
小便不利。加茯苓。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芍药附子甘草汤
属性:芍药 甘草 附子 
发汗不解。反恶寒者。虚也。当与此汤。 汗后病解。则不恶寒。汗后病不解。而表实者 
。亦 
收敛津液而益营。附子之辛热固阳气而补卫。甘草调和辛酸而安正气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去芍药汤
属性:桂枝 甘草 生姜 大枣 
太阳下后。脉促胸满。若微寒。加附子。名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胸满者。不利于酸收 
。故去芍药。其曰微寒者。非表寒。乃里寒也。故加附子。祛寒而消满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加桂枝汤
属性:桂枝 黄芩 人参 甘草 芍药 生姜 大枣 柴胡 半夏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症未去。伤寒至六七日。 
邪当传里之时也 
可攻里。与柴胡桂枝汤。以和解之。南阳云。外症未解。心下妨闷。谓之支结。非痞也。不 
可不辨。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白虎汤
属性: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脉浮滑。大渴而烦。按仲景云。伤寒脉浮 
滑。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疑必有误。又云。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大渴饮水。白虎 
汤主之。又云。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又阳明一症云。表热里寒。四逆汤主之。又少阳 
一症云。里寒外热。通脉四逆汤主之。乃知其言脉浮滑。表热里寒者。必表里二字传讹也。即仲 
景数论而断之。岂有里既寒而反用大寒之剂乎。岂有里寒而脉浮滑者乎。岂有里寒而大热烦 
渴者乎。故知白虎为阳明大热而设。其曰。里有寒者。定瘥无疑也。成氏随文注释。惑误后 
人。不得不详为之辨也。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肺。表里俱热。金被火囚。用辛寒以救肺 
。所以名为白虎也。活人谓夏月阴气在内。宜戒白虎。明理论云。立秋后不可服。恐白虎大 
寒。将变虚羸不食。二说俱偏矣。有是病即当服是药。安可拘于时哉。设使秋冬病。苟无表 
症。而大热烦渴。便与白虎。为对症之良剂矣。虽欲不用。其可得乎。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白虎加人参汤
属性: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人参 
主太阳中 。发热恶寒。脉微弱。手足逆冷而渴者。白虎加人参汤。又曰。身无大热。 
口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渴者。 
宜麻黄汤。渴者宜五苓散。并非白虎所宜也。惟大渴饮水。无表症者。乃可与白虎。加人参 
以除里热。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五苓散
属性:猪苓 泽泻 茯苓 桂 白术 
太阳汗后。胃干。烦躁不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脉浮。小便不利而渴。宜用此方。 
太阳 
渴为膀胱经本病。然则治渴者。当泻膀胱之热。泻膀胱之热者。利小便而已矣。淡味渗泄为阳 
。内蓄水饮。须渗泄之。故以三苓泽泻为主。脾土强旺。则水饮不敢停留。故以白术为佐 
。水蓄则肾燥。经曰。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用桂为向导之使。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
属性:柴胡 桂枝 黄芩 干姜 牡蛎 甘草 栝蒌根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 
寒热 
邪在半表半里也。小便不利而渴者。汗下津亡内燥也。若热消津液。令小便不利而渴者。当 
呕。今 
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以助阳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属性:柴胡 半夏 大黄 人参 桂枝 茯苓 龙骨 黄芩 铅丹 牡蛎 生姜 大枣 
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伤寒八九日。邪热已深。下之而 
满烦者。热未尽也。惊者。心恶热。而神不守也。小便不利者。津液不行也。谵语者。胃实也。 
身重不可转侧者。阳气伏于里。不行于表也。与柴胡汤。以除烦闷。加龙骨牡蛎丹铅。以镇 
惊。加茯苓以行津液。利小便。加大黄。以涤胃热。止谵语。加桂枝。以行阳气。解身重。而 
错杂之邪。靡不悉愈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属性:桂枝 生姜 蜀漆 牡蛎 龙骨 甘草 大枣 
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此方主之。伤寒脉浮。责邪在表 
。以 
非 
去脱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葛根加半夏汤
属性:葛根 麻黄 甘草 芍药 桂枝 生姜 半夏 大枣 
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此方主之。太阳表症。与阳明里症。协议而见。其 
邪甚 
。外症。必头痛。腰痛。肌热。目痛。鼻干。不眠。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
属性:葛根 甘草 黄芩 黄连 
太阳病。桂枝症。反下之。利下脉促。表未解也。喘汗。宜此汤。表未解者。散以葛根 
甘草之甘。里受邪者。清以黄芩黄连之苦。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黄芩汤
属性:黄芩 芍药 甘草 大枣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太阳与少阳合病 
。下 
之气。甘草大枣之甘平。以补养脾胃之弱。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属性:即前方加半夏。生姜。 
按半夏辛燥。除湿而大和脾胃。生姜辛散。下气而善理逆结。故二物为呕家圣药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加浓朴杏仁汤
属性:桂枝 芍药 生姜 浓朴 甘草 杏仁 大枣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宜与此汤。下后大喘。则为里气大虚。下后微喘。 
则为里气上逆。邪未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汤。以解外邪。加浓朴杏仁。以下逆气。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干姜附子汤
属性:干姜 附子 
下后复汗。尽则烦躁。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症脉沉微。身无大热。下后复汗。阳 
气 
无热。外无表症。脉见沉微。则虚寒显著矣。身无大热者。但微热也。此无根虚火。游行于 
外。非姜附之辛温。何以复其阳乎。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属性:麻黄 杏仁 甘草 石膏 
汗后。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仲 
景凡言汗后。下后。乃表邪悉解。止余一症而已。故言不可更行桂枝汤。今汗下后而喘。身无大 
热。乃上焦余邪未解。当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散之。夫桂枝加浓朴 
杏仁汤。乃桂枝症悉具。而加喘者用之。今身无大热。但汗而喘者。不当以桂枝止汗。但以 
麻黄散表。杏仁石膏清里。俟表里之邪尽彻。则不治喘汗。喘汗自止矣。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桂枝甘草汤
属性:桂枝 甘草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此汤主之。汗多亡阳。则胸中气怯。 
故叉手冒心。心悸欲得按者。虚故喜按也。与桂枝之辛。入肺而益气。甘草之甘。归脾而缓中。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甘草 大枣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此汤主之。作甘澜水法。取水置大盆内。以杓扬之 
。待 
豚。发则从少腹上至心。为水来凌火。以茯苓。伐水邪。以桂枝泄奔豚。甘草大枣之甘平 
。助胃土以平肾。用甘澜水者。取其动而不已。理停滞之水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浓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
属性:浓朴 生姜 人参 半夏 甘草 
太阳发汗后。腹胀满。此汤主之。仲景凡言发汗后者。以外无表症。里无别邪。止有 
腹胀 
实。由脾胃津液不足。气涩不通。壅而为满。但与此汤。和调脾胃。则浊气自降。而胀自已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摇。此汤主之 
。吐 
误汗之。则外动经络。损伤阳气。阳气外虚。则不能主持诸脉。故身为振摇也。阳不足者。补 
之以甘。茯苓白术。生津液而益阳。里气逆者。散之以辛。桂枝甘草。行阳分而散气。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四逆汤
属性:茯苓 人参 附子 甘草 干姜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而烦躁。此汤主之。发汗则阳气外虚。下之则阴气内虚。阴阳 
俱虚。则生烦躁。既曰阴阳俱虚。独用气药者。盖为气药有生血之功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茯苓甘草汤
属性:茯苓 桂枝 甘草 生姜 
汗出不渴。此方主之。仲景云。汗出而渴者。五苓散。汗出不渴者。茯苓甘草汤。夫 
渴为太阳传本。故利小便以涤热。不渴为表气虚弱。故与此汤以和卫。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豉汤
属性:栀子 香豉 
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心中懊 。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 
汤。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邪气自表传里。留于胸中。为邪在高分。则可吐也。所吐之症不同 
。如未经汗下。邪郁于膈者。乃实邪也。以瓜蒂散吐之。若汗吐下后。邪气乘虚。留于胸者 
。乃虚烦也。以栀子豉汤吐之。经曰。酸苦涌泄为阴。涌者。吐也。涌吐虚烦。必以栀子之苦为 
君。清除伏热。必以香豉之寒为臣也。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甘草豉汤
属性:(症治见前方) 
栀子 甘草 香豉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生姜豉汤
属性:(症治见前方) 
栀子 生姜 香豉 

卷下太阳篇七十三方
栀子浓朴汤
属性:栀子 浓朴 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