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7-伤寒括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477-伤寒括要-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生脉涩则金旺。而木欲绝。故死。仲景主下者。因其不大便也。若内无燥屎。而脉重按无 
力者。往往以大补气血而愈。此法外之变通也。 

卷上
目直视
属性:(视物而不转睛也五脏六腑之气皆上注于目邪气壅盛冒其正气则神识不慧藏精 
之气不能上荣于目则直视此邪气已极正气已坏吉少凶多者也故曰狂言直视为肾绝直视 
摇头为心绝直视谵语喘满者死直视下利者死) 
衄家不可汗。汗则额陷。脉紧急。直视不能 。(肝受血而能视亡血则肝虚又发汗亡阳 
则阴阳俱虚此症虽逆尚可以补剂救十中之一二也) 
风温被下。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仲景无治法)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症。大便 
难。微热为实。(大承气汤) 

卷上

属性:(厥者四肢冷也逆者手足冷也邪在三阳则热传至太阴则温至少阴则逆至厥阴则厥故 
成氏以为厥甚于逆而王履非之似亦不必 厥有阴阳之殊最当详慎) 
太阳脉浮。自汗。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攻表。误也。得之便厥。咽干 
。烦躁。吐逆。(甘草干姜汤)阳明脉滑而厥。里有热也。(白虎汤)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口不 
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汗手足逆冷。若自汗者。(白虎汤)少阴吐利 
。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吴茱萸汤)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脉微。反不恶寒 
。面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通脉四逆汤)少阴四逆。或咳或悸。或 
小便不利。或腹痛泄利。(四逆散)厥而悸者。宜先治水。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 
利 
(麻黄升麻汤)厥冷。脉细欲绝。(当归四逆汤)厥冷。脉乍紧者。邪结胸中。(瓜蒂散)一二日 
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承气汤下之若误汗之必口伤烂赤) 
少阴恶寒。身蜷而利。逆冷者。不治。少阴吐利。烦躁四逆者。死。少阴但厥无汗。强发之 
。必动其血。或从口鼻。或从目出。名下厥上竭。为难治。逆厥者。不可下。发热。下 
利。厥不止者死。下利厥逆。无脉。灸之不温。脉之还反微喘者死。 
按厥有阴阳。辨之宜精。阴厥者。初得病。便逆冷。脉沉迟。足挛恶寒。或引衣自盖。 
或不 
。阳厥者。初病必身热。小便赤。大便秘。渴饮。烦躁不眠。动转不宁。至二三日后方发厥 
。其脉虽沉。按之必滑。手足心温。指甲微温。法当清之。或下症悉具。而见四逆。是因失下 
血气不通。承气汤下之。其曰逆冷不可下者。为真寒者言也。若夫火极似水而厥。则手足心 
温。指甲亦温。非下何以救乎。 

卷上
不得卧
属性:(不得眠者阳明病也胃不和则卧不安也或因汗下而心血亏损或因烦热而辗转不 
宁或因瘥后余热未尽阴气未复皆令人不得卧也) 
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心下必结。脉微弱者。寒也。(桂枝加浓朴杏子汤)太阳脉浮数。 
身疼无汗。烦躁不眠。汗之。(麻黄汤)下后复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 
表症。脉沉微。身无大热。( 干姜附子汤)衄家不可汗。汗则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 。(黄 
芩芍药汤)下后心烦复满。卧起不安。(栀子浓朴汤)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 。(栀子豉 
汤)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尺寸脉俱长。阳明病也。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微热 
。喘冒不卧。有燥屎也。(大承气汤)阳明脉浮紧。咽燥口苦。喘满发热。汗出。不恶寒。反 
恶热。烦躁不眠。(栀子豉汤)少阴病欲寐。二三日后。心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少阴病。 
下利欲寐。六七日后。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少阴病。但欲寐。脉沉细。烦欲吐 
。至五六日自利。复烦躁不得寐者。死。发热下利。厥逆烦躁不得卧者。死。 
按不得眠。皆为热症。夫心为丙丁之主。邪火炎灼。则神不休息。魂气飞扬。不能归肝 
而卧也。其在太阳汗下后。昼日烦躁不眠一症。虽用附子干姜汤。盖复其汗下所亡之阳。非治其 
所感之寒也。若汗下后。虚烦甚而脉微弱者。加味温胆汤。与栀子乌梅汤。均称要剂。 

卷上
但欲寐
属性:(卫气者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阳气虚阴气强盛则目瞑乃邪传于 
阴不在阳也昏昏闭目者阴主关也但欲寐是少阴本病然亦有热者) 
太阳病十日。脉浮细嗜卧。外已解也。胸满胁痛者。(小柴胡汤按此条当是太阳少阳合 
病)少阴但欲寐。口燥咽干。急下之。(大承气汤)少阴欲吐不吐。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少阴 
虚。故引水自救。小便白者。下焦虚寒。(四逆汤若小便黄赤而渴者白头翁汤)风温。汗出身 
重。鼾睡。语言难出。(葳蕤汤) 
按嗜卧亦有阴阳之殊。少阴脉微细。但欲寐。或蜷卧。或向壁卧。四肢逆冷。身体沉重 
。皆阴症也。附子汤温之。如热气内伏。神气昏倦。令人多眠。小柴胡汤。诚为要剂。 

卷上
奔豚
属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而痛如豕突之状必脐下筑筑而动一由误汗一由烧针) 
太阳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烧针令汗。针处被寒。核起 
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灸核上各一壮。(桂枝加桂汤) 
按奔豚为少阴之气。非肉桂能泄其邪也。 

卷上
除中
属性:脉迟厥冷。下利当不能食。若反能食者。名曰除中。不可治。其症有二。一由误服黄芩 
汤。凉药而致者。必死。一则热少厥多。胃气在者。可治。此不因药故也。 

卷上

属性:(顽痹不知痛痒也汗出太多营与卫俱虚血气不和肌肉失养故也) 
汗后虽近衣絮。犹尚肉 。(羌活冲和汤加桂枝当归木香主之) 

卷下
百合狐惑目赤黑阴毒阳毒总论
属性:尝读仲景书。至金匮要略第三论。乃以阴阳二毒之症。附于百合狐惑目赤黑之尾。反复 
玩之。而知斯五症。皆奇症也。百合之状。欲食不食。欲卧不卧。欲行不行。如寒无寒。如热无 
热。状如神灵。何其奇也。狐惑之状。嘿嘿欲眠。目不得瞑。蚀喉为惑。蚀阴为狐。面目乍赤 
。乍黑。乍白。又何其奇也。目赤黑之状。不热而烦。嘿嘿欲卧。三四日目赤。七八日 黑 
。又何其奇也。阳毒则面赤如锦。咽痛吐血。阴毒则面目俱青。咽痛。身如被杖。俱以五日 
可治。七日不可治。及其施治。则二症均用升麻鳖甲汤。则不可解已。在阳毒之热。反加 
蜀椒。在阴毒之寒。反去蜀椒。则更不可解矣。味其叙阳毒。不过曰面赤咽疼。唾脓血而已 
。并不言亢阳极热之状也。其叙阴毒。不过曰面青咽痛。身如被杖而已。并不言至阴极寒之状 
也。其所用剂。不过升麻甘草。鳖甲当归而已。并不用大寒大热之药 
也。乃知仲景所谓阳毒者。感天地恶毒之异气入于阳经。则为阳毒。入于阴经。则为阴毒。 
故其立方。但用解毒之品。未尝以桂附姜茱治阴。芩连硝黄治阳也。后世名家不深察仲景 
之旨。遂以阳毒为阳症之甚者。而用寒凉。阴毒为阴症之甚者。而用温热。殊不知仲景论疗 
阳症。状极其热。而药极其寒。论疗阴症。状极其寒。而药极其热。已无余蕴。而何必别出 
名色乎。至其治阳毒。反投蜀椒者。椒本解毒之品。从其类而治之也。阴毒反去蜀椒者。为 
升麻鳖甲。既属清凉。只觉蜀椒为赘矣。若以阳毒为极热。何不投凉剂而反入蜀椒耶。若以阴毒 
为极寒。何不投温剂而反去蜀椒耶。是知如上五症。皆奇异而罕觏者。此金匮总类于一条之 
中。良有说也。故凡学人。读前贤之书。不得草草看过。必深思而明辨之。庶乎入仲景之室 
耳。 

卷下
百合
属性:(无分经络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如寒无寒如热 
口苦小便赤时常嘿嘿药不能治得药则吐如有神灵其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愈溺 
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 
百合病。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下后者。(滑石代赭汤)吐后者。(百合鸡子汤)。不经汗吐 
下者 
热者。(百合滑石汤) 

卷下
狐惑
属性:(状如伤寒嘿嘿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 
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雄黄一 
味为末取艾肭拌匀以二瓦合之烧向肛门熏之) 

卷下
目赤黑
属性:(此症后贤遗而不论及或混杂于狐惑症中尤为可笑也) 
脉数无热。微烦。嘿嘿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 
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豆当归散) 
按此症。乃目疡也。当其未成脓时。毒瓦斯未出。故腹满不能食。及脓成毒出。则腹舒故 
能食也。 

卷下
阳毒
属性:面赤斑斑如锦纹。咽喉痛。吐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 

卷下
阴毒
属性: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 
按后贤所论阴毒。皆阴症之重者。阳毒乃阳症之甚者。并非仲景的旨。故悉删去。 

卷下
舌卷囊缩
属性:(厥阴危恶之症扁鹊孙真人皆断为死症仲景无治法今采南阳海藏治法有阴阳 
之殊至于女人乳头缩者即同此症) 
厥阴病。尺寸俱沉短者。必舌卷囊缩。毒瓦斯入腹。(大承气汤)烦满囊缩。二便不通。发 
热引饮。邪在里也。(大承气汤)厥逆爪青。二便不通。地道塞也。(正阳散或回阳丹) 

卷下
漱水不欲咽
属性:(内有热者必喜饮水今欲水而不欲咽是热在经而里无热也此症属在阳明经 
此经气血俱多经中热甚逼血妄行必将衄也 蓄血症燥而不渴多见此症 阴症发躁烦渴不能饮水或勉 
强 
不能饮也) 
阳明身热。头痛。口燥。漱水不欲入咽。必衄血。脉微。(犀角地黄汤茅花汤)无表症。 
不寒 
丸)少阴脉沉细。厥逆。漱水不欲咽。(四逆汤)下利厥逆无脉。干呕烦渴。漱水不欲咽。(白 
通汤加猪胆汁人尿)吐蛔口燥舌干。但欲凉水浸舌。及唇。不欲咽。(理中汤加乌梅) 

卷下
过经不解
属性:(伤寒十三日不解谓之过经脉尺寸陷者大危) 
过经不解。柴胡症未罢。(小柴胡汤和之)呕不止。心下郁郁微烦。(大柴胡汤)形弱脉虚 
。(参胡三白汤)虚烦不眠。(温胆汤加人参柴胡) 
坏病(汗吐下后仍不解者此名坏病桂枝不中与也审其脉症知犯何逆随症治之或因误汗或 
因误吐或因误下皆不顺于理故曰逆也) 
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胁下硬满。干呕。往来寒热。未吐下。脉沉紧。(小柴胡汤)汗 
吐下后。柴胡症罢。此为坏症。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按伤寒既久。汗吐下后。邪气渐平。正气渐薄。阳亡于外。阴竭于内。自非大补。宁有 
生机 
屡屡回生。如有兼症。必以人参为主。随症调之。真良法也。 

卷下
身热恶寒身寒恶热
属性: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 
在骨髓也。 
按丹溪云。大热当喜冷。反欲得衣者。表气虚不足以自温。其人阴弱。阳无所附。飞越 
而出。发为大热。宜作阴虚治之。大寒反不欲衣者。邪郁肤腠。表气大实。宜作邪郁治之。赵嗣 
真云。虚弱表寒之人。感邪发热。热邪浮浅。不胜沉寒。故外怯而欲衣也。治宜辛温。壮盛素热 
之人。感邪之初。寒未变热。阴邪闭于伏热。阴凝于外。热郁于内。故内烦而不欲衣也。治 
宜辛凉。二说虽殊。各有至理。学人当因症察之。 

卷下
表热里寒表寒里热
属性:伤寒脉浮。此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少阴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 
反不恶寒。面赤。或腹痛。或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通脉四逆汤)既吐且利。小便复利。 
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四逆汤)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通脉四 
逆汤)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汤) 

卷下
热多寒少
属性: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无阳也。不可汗。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病 
。七 
。脉微。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汗吐下也。面色反热者。未欲解也。以其不得小汗出。身 
必痒。(桂枝麻黄各半汤) 

卷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