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5649-父母---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精神银行系列丛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个大家庭需要一代精神质量高的年轻人来强大祖国。    
    故事14:吉红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成绩中上等,不太喜欢社交、参加学校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期,她在父母的支持下,向老师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几个班干部觉得她可以加入,都同意她的申请并通知她,不久要参加团员的宣誓典礼。不料,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其他几门课都说得过去,惟有历史只考了38分。班主任老师认为吉红的分数影响了整个班级在年级的总成绩,对她很不满意。于是决定把她的成绩单挂在墙上,让全班同学参观。也正是因为这个成绩,老师坚决不同意让吉红入团。因为几个班干部已经通知她去宣誓,吉红认为自己马上是团员了,于是便告诉许多同学这个好消息。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不仅批评吉红成绩不过关,更是到处谎称自己是团员。吉红被教师贬得无地自容,被同学们笑话。第二天的一大早,风天雪夜后的寒晨,她决定一死了事。幸亏邻居阿姨是个心理咨询医生,及时地在心理上帮助了她,听她说出心中的痛苦,帮助她找出问题,这以后的生活,对吉红确实很艰难。她长年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父母双方长年在外地,很少回来。在心灵关怀上,爷爷奶奶更是没有任何意识。她是一个没人管的人。没有人知道内情,更不明白在这关键时刻,应该立刻找到老师,把一件事情处理好。因为这种老师本身是不合格的。不仅要纠正老师对吉红在心灵上的侮辱,而且要阻止她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我从小就听过孟母几次搬迁的故事,为了让孟子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好的老师和好的影响,孟母不怕当时搬家难的现实,以孩子的利益为主。以上吉红面对的这种情况很严重,吉红的家长应立刻与老师见面沟通。如果老师知错不改,我建议换个学校,让孩子到一个不会损害自尊心的学校继续学习。    
    中国的孩子主要以忍为主,直到忍无可忍的地步,才会出现辍学、犯罪、生恨、甚至自杀的情况。通过我这几年在中国对孩子的观察,我发现中国孩子的身心承受力远超过西方的孩子,也许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所致。    
    在学校里主要有三类孩子:受欢迎的孩子,受排斥的孩子和被忽视的孩子。    
    受欢迎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①积极、快乐的性情    
    ②外表和讲话吸引人    
    ③喜欢跟同学双向交往    
    ④喜欢并有能力参与需要合作的游戏    
    ⑤愿意分享    
    ⑥被别人看作是领导人物    
    ⑦不喜欢攻击别人    
    ⑧做事有长久性    
    受排斥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①有许多破坏性行为    
    ②喜欢争论,喜欢反驳    
    ③活跃过度    
    ④说话过多    
    ⑤想跟别人接近又胆怯、害羞    
    ⑥不喜欢参与合作的游戏,不愿分享    
    ⑦喜欢自己单独活动    
    ⑧常常有些不适当的行为,喜欢干扰别人    
    被忽视的孩子有以下特点:    
    ①十分害羞,很少说话,不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②从不攻击别人,即使被攻击也很少反抗    
    ③很少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害怕别人不赞成他的意见    
    ④喜欢自己单独行动    
    ⑤逃避双向交际的机会    
    ⑥不敢自我表现,害怕出差错,有时心里极其想做,但忍着不做    
    ⑦喜欢违背自己的意愿    
    ⑧喜欢跟团体在一起,但不喜欢被人注意。    
    很多时候,人们在探讨教育的时候,往往容易自然地谈到表面的教育方式、手段,而忽视了理解孩子心理需求和每个孩子独特的人格训练,心智的适应。教育是帮助孩子尽最大努力发掘他们内在天赋的能力、才华,教会他们生活的意义、生存的目的和生活的技术,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世界观,巩固价值概念,这是对孩子的行为、精神、人格塑造有效的影响的过程。这绝对需要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自我认识,自我更新,先了解自己,后了解学生。一种教育方法不可能适合每个孩子,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家长、老师对一个孩子心灵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第二章  理解孩子自尊心(2)

    故事15:振河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大小四个孩子,过着贫穷无望的生活。母亲实在太穷,只好出去帮别人洗衣、送水,养活几个孩子。振河5岁就跟着哥哥姐姐到市场上摆小人书摊,换几毛钱贴补生活。因为没有父亲,母亲常常被邻居欺负,他们也常常被人骂。家里无地位又没钱,只得受别人的气。振河从小就脾气犟,不肯认输。只要有人对他说话重一点儿,他就觉得别人想欺负他,反抗心理很严重。工作后,他跟别人的关系都处不长,处不好。他喜欢猜疑别人,对别人的话语、行为特别敏感。只要别人稍不在意,就被他看作是敌人。    
    振河对任何事的承受能力都很差。内心脆弱,只知道多挣一点钱,但有了钱,又不懂得怎样花,花在哪儿?就在这种价值观、人生观、精神银行破产的混合状态下生存,成长,活得很累。    
    故事16:吴语书口述(23岁):我大约7岁的时候,母亲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习乐器,学一门“本事”,也忍不住决定让我学习钢琴。没跟我商量,母亲就花了家里所有的存款加上借来的几千块钱买了一架钢琴,并为我请了一位不认识的钢琴老师,叫我跟她学琴。我本来天生喜欢唱歌、跳舞,但我妈认为那些事太浪费时间,而且没有什么大出息,有时间还是弹一会儿琴,学点儿真本事好。    
    刚开始学琴时,我有点儿好奇心。时间一长便开始心生厌倦,觉得没意思。每次母亲让我弹1小时钢琴,我便把表拔快10分钟或20分钟,玩10分钟,实际练琴时间只有30分钟。我们家房子小,地方不够放钢琴,所以把琴放在楼下邻居不用房间里,我就在那儿练习。因为我父母不喜欢唱歌、跳舞,根本不愿考虑让我在这方面发展。我感到自己被他们忽视,自己的才华被扼杀,一直到成人,我都觉自己生活在误区中,自己天生热爱的专长没有一个发展、发挥的机会。    
    后来,我的钢琴技艺上升很快,还考上了大学本科主修钢琴,也是全系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我常常登台表演,被认为是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大学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我就急着去找别的行当充实自己,重新发现自己。毕业后两年史就彻底丢掉钢琴这个职业,抛弃这个对我来说浪费了大好时光的“恶东西”。别人都说丢掉可惜,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因为它已经捆绑我的手脚多年,现在我终于有了自己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和机会。    
    每一件事都有季节性,每个年龄段都有它独有的特点,要好好利用。    
    ——安祺    
    一列火车若没有车头,就和知道怎么走,往哪儿去;一个家庭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很大可能就会走错路。孩子的特长和强项,做父母父母把握孩子的特长;正确引导他们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发展。这是做父母的重要职责。    
    许多家庭不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而是把他们当作自己家庭的附属品。父母说了算,从不考虑孩子喜欢什么,愿不愿意;很少跟孩子商量或讨论父母将做的决定。有的父母对孩子不了解是因为不想了解,或没时间了解。故事16里吴语书的事,在今天的社会上发生的非常之多。我一个同学的父亲,有一天叫他吃了一惊。他对儿子说:我会弹琴,而且弹得很好。我的同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他父亲从一个破旧的老柜子的最底下拿出几本旧琴谱。他打打琴谱上的灰尘,开始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我的同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他问父亲,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有这一手。父亲告诉他小时候,他们(爷爷、奶奶——强迫我学琴,违背了我的意愿,强占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等我一过18岁,我就再也不弹琴了,没有几个人知道我还有这方面的能力。    
    故事17:一次我约了一位朋友一起出去吃饭,说好我先到她家找她。我准时到了她家,正要按门铃,屋内传出一阵激烈的吵闹声,夹杂着一些扔东西的声音。我吓了一跳,想敲门叫她,又怕不是时候,我在门口站了足足有6、7分钟,右手悬在空中欲按又止,不知所措,后来她自己出来了,并告诉我,她刚刚和儿子吵架了,是因为儿子不愿更换现在的小提琴老师而引起的。她说:“我好心好意,好不容易才求到这个老师。从国外刚进修回国,演奏家级的老师。不仅费用大,不要托人讲情、排队。但我儿子坚决不愿意更换他现在的老师,死心眼儿。还说我没有得到他同意就自作主张,侵犯了他的权利,等等。你说让我气不气。这种难得的机会,我怎么来得及跟他商量。再说了,我是他妈,我说了算,我付钱,我做主。现在的孩子简直不得了!”    
    话听起来有道理,但这个家长确实侵犯了孩子的自尊、自主权。这个家庭可能一向是家长说了算,实行家长制我想她的孩子为更换老师而发怒只是长期受压抑,受控制,在指令下生活,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线而已。    
    孩子的自尊心完全是以父母像钻石模子一样呈现给孩子,父母怎样做,孩子就怎样学。    
    ——柯宾宁博士    
    传统的中国父母,权威是绝对的,是不允许被挑战的。所以当儿女闹情绪时,父母被孩子顶撞,对他们的反抗情绪感到很不安,感到自己做家长的权威在受威胁。于是便会用加倍的怒气把孩子“压”下去,以示家长的“气势”。许多家长只注意孩子表面的行为,忽视了他们“内在软件”的调配和坚固,也就是精神银行的建立。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吃我的,喝我的,就要完全听我的!    
    体力可以用钱买到,而心灵却买不到。    
    ——安祺    
    人生的道路漫长又短暂。珍惜、省着过的人会找到生命的快乐;耗费、错待它的,一生不安。社会中有各种各样的职位,各种工作,惟有做人父母是最难、最需要花时间、最需要有耐心、最要有责任心的工作,也是最有份量的头衔。每个人都曾做过儿女,然后做父母。一个人,如果没有做父母的引导、抚养、爱护、支持,就不会顺利成长。父母不称职的社会是很危险的。社会是一个循环的体系,每个人的力量和影响都在起作用。


第二章  理解孩子爱的力量(1)

    父母的大爱——无可取代的礼物    
    ——安祺    
    故事18:小群8岁的时候,母亲因病丢下她和父亲走了。父亲没过多久就又结婚了。继母从来没有做过母亲,没有什么爱心,也不懂得生活,小群很不喜欢她。继母是很懒的人,生活没有节制,不会调理。小群想念自己的母亲,每天晚上钻到被窝里流眼泪。父亲每天上班,很少关心她。父亲下了班还要花时间在继母身上。从此,小群对父亲从反大感升华成了恨。一年之后,继母自己生了个女儿。看到他们高兴、满意的样子,小群的心很痛。自从家里又添了一口人以后,父亲似乎更自私了,更没有时间了,只顾着照顾继母和妹妹,不再给小群需要的温暖。小群是个聪明孩子,一切学习自理,他8岁就开始做“小大人”,心灵深处的创伤很深。长大之后,小群交过好些女朋友,但没有一个是成功的。他恨自己的母亲抛下他孤苦零丁地走过人生,也恨继母的无情夺走父亲能给他的一点爱。小群的智商很高,很聪明在大学里是个好学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灵深处的创伤越来越多地反射到他的生活中,精神上的痛苦一天天地加重,感觉自己每天是在黑暗中度日。    
    一个孩子失去了父母爱,就像一中断了线的风筝,很难从困境中爬出来。像小群这样从8岁起,一路没有人经上导、抚养,很难明确他自己的价值观。这种孩子内心严重缺乏安全感,对什么事都是抱着“不指望”的态度,因为失望的次数太多了。    
    孩子(大人也是这样)需要别人的肯定、承认。优秀的孩子不公是在学习方面,在人品、行为上皆优,更重要的是被父母肯定,明确他们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一旦确定父母对他的爱,他们能自由自在地走世界,到外面的世界勇敢地飞。    
    我知道,你既然在读我写的这本书,我肯定你很在乎你的改变,你一定很爱你的孩子。    
    人不仅需求充足的衣、食、住、行的外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