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显然,在云南,致幻之物是不仅止于鸦片的。

  374

  坐落于云南滇中盆地、海拔1895米的“春城”昆明,恰当地说,是那种薄施粉黛,处变不惊的女人。只是,你总会要爱上这个女人,不论你是一见钟情,还是先结婚而后恋爱,总之,离开后就会不时地想到她。近800年来,昆明一直是云南文化的轴心,这座“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在激烈的文化征候中一直饱含着宏大的风情与美丽的哀愁。

  375

  昆明一带的一大物产是烟草。1492年,达芬奇完成了他的历史性名作《最后的晚餐》,同年,哥伦布在美洲发现了烟草。此后,烟草由传教士逐渐带到了远东地区及云南,并迅速发展起来。过去的20年中,云南是世界上最大的烟叶和卷烟产地之一,烟草产业为地方财政提供了约70%的收入份额,创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近年来,随着反吸烟运动的高涨和市场的减退,云南正努力摆脱对烟草产业的过度依赖。

  376

  1931年,游荡到昆明的埃德加·斯诺对此地的鸦片盛行吃惊不已:“昆明到处是鸦片烟味,所有的市场上都卖烟枪和烟灯,鸦片就像大米一样容易买到,在大街上,有的母亲哄孩子不用自己的奶头,而是给他一根涂了鸦片膏的甘蔗。”



/* 58 */
  茶馆     

  377

  昆明茶馆也至为有名,其中抗战时在昆明滞留了7年的汪曾祺写得特别动情:“昆明茶馆卖的都是青茶,茶叶不分等次,泡在盖碗里。文林街后来开了一家摩登茶馆,用玻璃杯卖绿茶、红茶———滇红、滇绿。滇绿色如生青豆,滇红色似‘中国红’葡萄酒,茶叶都很厚,滇红尤其经泡,三开之后,还有茶色……我在昆明喝过烤茶,把茶叶放在粗陶的烤茶罐里,放在炭火上烤得半焦,倾入滚水,茶香扑人。”

  378

  抗日战争时期,云南人把60多万子弟送上了抗日疆场,滇军后来还出境到河内接受日寇投降;在抗战8年中,云南始终成为中国惟一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如滇缅公路、驼峰航线、史迪威公路;当时,大批内地和沿海工厂及院校迁到昆明,形成海口、马街、茨坝、安宁四大工业区,生产出中国第一架望远镜、第一根电线、第一辆组装车、第一炉电力炼制钢水等许多“中国第一”。

  379

  抗日战争时的西南联大为中国教育史上之“奇迹”,它只存在了8年,却培养出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二人;建国后成为院士者数人;“两弹之父”邓稼先等等,当时的西南联大,可谓是大师如云,其教授水平在世界上都可以算得上一流。

  380

  清代昆明有个画家叫张士廉的曾创作过昆明《八景图》。这八景是滇池夜月,云津夜市,螺峰叠翠,商山樵唱,龙泉古梅,官渡渔灯,坝桥烟柳,依山倒影。昔日的昆明八景,有的已不存在,有的已是旧貌换新颜。如昔日的滇池水面有五百里,现在你则不但看不到这么大面积的滇池水面,而且还得小心不被破坏了的水体弄糟了心情。

  381

  1910年4月,被称作“一根枕木一条人命”的滇越铁路终于全线通车。

  当飘满资本主义气息的火车像黑色的恐龙嚎叫着闯进红土高原亘古不变的乡土世界,所有的昆明人都被这一洋怪物惊得张大了嘴巴,连火柴都从未见过的家乡保们纷纷挥舞着拳头,以表达对帝国主义的愤慨。云南讲武堂的学员听说滇越通车了,就全体跑到火车站去闹事,其中的一些民族主义分子甚至放声大哭一阵又乒乒乓乓地扳动了机枪。

  382

  然而,野性十足的云南蛮子并不是脑袋瓜子毫不开窍的蒙昧刁民,他们很快就发现妖魔似的火车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包藏着他们从未见识过的大大的好处。从河口、蒙自到昆明的时间被火车缩短了几十倍,以前,从昆明到遥远的上海需要走上几个月才能到,如今坐火车转轮船6~7天就能达到香港,9天就能到上海。

  383

  滇越铁路使得云南一夜之间从蛮荒的边陲之地变成了联结世界的前沿地区,罐头、炼乳、饼干、咖啡、饮料、香烟、手表、闹钟、香水、香粉、香皂、玻璃、水泥、香槟酒、缝纫机、化妆品等等令云南人大开眼界的欧式新奇物品大量涌进来。火车甚至很快就运来了发电机,1910年7月,中国第一个水电站石龙坝水电站在昆明正式开工。几年之后,昆明便已流行喝法国白兰地酒。报纸、电影、西医等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产物,已寻常可见,法国、日本、德国、美国、捷克等国纷纷在金碧路一带开洋行,周围盖起了不少西式房子,出现了西餐馆和咖啡馆,许多越南人甚至赶着火车在昆明的大街小巷上卖香蕉、菠萝。

  384

  1925年10月10日,从昆明大观街到西山碧鸡关长149公里的公路修建完毕,这是云南第一条公路。第一批汽车运抵昆明,包括4辆美制福特轿车、两辆恒若汽车及两辆压路机。这时,后来被称作“火车没有汽车快”的滇越铁路已通车了整整14年。

  385

  当我们大碗喝着昆明的玫瑰卤酒,在一株粉艳的童子面茶花下怀想昆明那令人感怀的“童子面”时,就像一位穿着青衣鬓边插着一支莲花的采莲女越走越远,透亮而乡土清香味十足的那座昆明城已杳如昨日黄鹤。

  在狂飙突进的20世纪,这座云南最大的城市伸出一只穿着传统圆头布鞋的脚警惕地探索着路径,另一只穿着现代亮漆大靴的脚则在风雷与闪电中快速突进。穿着大靴的脚越走越快,直至拖垮了穿着布鞋的脚,步伐才慢下来。

  386

  如今,钢筋混凝土已彻平了昆明与北方或南方的城市间的差别,污浊不堪的滇池形同一处硕大无比的化粪池或是酱缸,昆明人已不再像祖先那样大年初一早早起来打“头水”,点烛焚香,用鲜果、米花糖来祭祀老祖宗,立夏之时在门前插皂角枝、红花以避虫蛇,九日初九登螺峰山吃重阳糕饮菊花酒。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

  387

  假如没有了滇池,昆明也少了很多灵气,或者说,这个女人的眼睛就没了。只是,最近几年,滇池的水体变了,污染了,而我查到一些地方资料显示,在昆明做官,很长一段时间里,交接的地方官都会同时要交出自己的治滇池日记,什么季节长什么水草,如何治理,有哪些注意事项,只怕如今的官员是再没了这个传统了,或者,即使有,经济利益驱动之下,也不管不顾了。



/* 59 */
  滇池     

  388

  滇池里最搞破坏的东西叫水葫芦,原来滇池里本也不长,只是因为滇池水体被各种工业和生活废水污染后,政府引进来治污,然后,一不小心就泛滥成灾了。虽然这东西也可做猪或鸡的饲料,虽然它的花也很好看。

  389

  不过我2002年去昆明的时候,滇池里的水葫芦已经得到了一些治理,水面上已不太能见到,一时心喜不已。

  滇池其实不能叫湖:看不到边的水面,一阵阵如潮汐般的大浪,会给你海的错觉。墨绿色的湖水据说是由于污染造成的绿藻泛滥,鸥鸟在水面上翻飞,乘一叶小舟滑过水面,真是惬意得很。

  390

  有必要让现在的人们重温一遍最最美丽时的滇池,于坚在《我在美丽的云南》中的描述最为经典:“在30年前……许多地方,水草茂密得像原始森林,在船上看,水是深蓝的,森林幽深,鱼群像天空中的群马,又像闪闪发光的小镜子……滇池的水,通过大观河淌进城时,每到黄昏,大观河上,就停着一溜溜渔船,冒着烟子。有的船头,站着一只雄鸡,不叫。间或有一只猫也爬上来,和鸡站在一起。有的船头,摆着几盆文竹、瓜叶菊、兰草。船上的男女,都在做饭,空气里尽是南瓜饭、豆焖饭的香味。夕阳红若一只橘子,炊烟恍若一片蓝纱,是极美的景致。天黑下来,一江渔火沿岸亮开,船上人影幢幢,渔佬们,有的哄儿子,有的唱花灯,有的熄了灯,做人类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明月照着船篷,像一块块亮瓦,山风吹着缆索,发出飕飕之声。”

  391

  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条由东向西伸入滇池的狭长的半岛沙滩,昆明最有特色的景点民族村就座落在这里,里面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于一体,走进村里,可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还可领略到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傈僳族的“刀杆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纳西族的“三朵节”等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活动。

  392

  世博园也是必去的游乐之地,有数十个展区,仅仅国内展区就有30个,如北京万春园、云南彩云园、山西槐香园、安徽徽园、湖北楚园、江西瓷园、福建生态园、西藏宝贝林卡园、内蒙草原之家园;异国风情的园林也是数不胜数。只要有时间,凡是大地上有的、人文的、自然生长的,也许都可见到。

  393

  世博会把昆明的城市的档次突然提升了很多,再加上政府倡导开发旅游,但说来说去,它的基础还是农业,关键又不是现代农业,所以,好像很多昆明周边的人都可以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比如只种花来卖了,但我们都知道,这几年的花好像也不是很有市场了。当然,如果多几个像北京那位一次买99999朵玫瑰的大情圣,这事就好办了。

  394

  昆明还有一个翠湖,可以视为她梳妆时的一面铜镜。湖居城中,或城中有湖,这就是一种安慰、一种放松,人一放松,鸟儿也自然了些,所以,一到季节,大群的鸥鸟就翔集于此,日出而嬉,日落而息,欣然忘饥。

  395

  昆明周边的景区还有一个石林,但真的身临其境时感觉却远逊于看图片,石林给我印象较深的不是石头,而是景区内的绿化,平坦细致的草坪感觉更像一个都市里的公园。



/* 60 */
  身披红袈裟的老少和尚(1)     

  396

  在去石林的路上,同行的人将我们领到一个据说有几百年历史的庙宇中参拜,庙中正在举行法事,据说是为了纪念建庙200周年,专门从国内其他大庙延请了高僧前来助法。又据说请来的高僧个个法力了得,能算出你的前身后世。同行的几位小姐一听此言,立刻来了精神,纷纷请求大师指点迷津。

  请来的众高僧被安排在一个大密室中,我们虔诚的鱼贯而入,赫然见一个个的小隔间里端坐着身披红袈裟的老少和尚。入阁坐定说明来意,和尚捧出一个大本:施主既然有这份孝心(我是求问父母的健康),要求的准,请略作布施再问如何?我一看本上布施的金额少则50多则200,一咬牙掏出100,和尚笑眯眯的接了,接下来的细节仿佛街边算命就不赘述。算命结束,和尚又笑眯眯的说道:施主的小难贫僧可以帮着化解。我一听又开始要钱了,心下立即就飘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总之吧,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刻苦钻研算命之术。嘻嘻,今后若有落难的一天,大不了我也剃头出家去。

  397

  与昆明相关的名人中,我最喜欢的是孙髯。此君名髯翁,号颐庵,早年目睹科举制度的黑暗,于是终生不复应试,成为混迹市井每天为稻粱谋的寒士。孙髯翁虽身处卑微,但才华高卓,情志非常,有着一醉酹月轻王侯的浩然长气,他以滇池畔的大观楼长联惊煞海内: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鬟风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殊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398

  布衣粝食,乐天知命。贫贱不能移的孙髯翁在住处种有大片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晚年,他在圆通山南侧的圆通寺咒蛟台以卜算为生,自号“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