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城市的1000个细节-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609

  南京还有一处颇有意思的地方是城东北的鸡鸣寺,其地西晋以来为道场,梁武帝时建同泰寺,梁武帝本人曾四次“舍身”寺中当和尚,执著无比,明初朱元璋重建寺院,命名鸡鸣寺。

  610

  乌衣巷在南京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名乌衣巷。后来因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此,人皆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唐以后,乌衣巷渐渐荒芜。



/* 87 */
  古文化     

  611

  煌煌13王朝,历时千年,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西周的青铜器、秦砖汉瓦、陶俑、汉唐石刻和鎏金以及唐三彩等历史文物,都是民族的稀世珍品和一个符号。

  从公元前11世纪算起,西周伯姬昌在今西安城西南长安县沣水中游西岸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周原迁于此。又一年,命子姬发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后者为政治中心,合称“宗周”,是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后,以丰镐为都,是为西安作为都城之始。

  612

  公元前212年,始皇开建渭河以南上林苑中的朝宫,阿房宫前殿东西500步,南北50丈,可以容纳万人,四周修有“阁道”,向南直抵终南山,向北跨过渭水,与咸阳相接。秦始皇又收天下兵器,熔铸成12金人立于殿前。前殿的东、西、北三面筑有城墙,称为“阿城”。始皇死后,二世胡亥又继续了这项劳民伤财的巨大工程,直至秦亡,尚未全部竣工。项羽进关中后,只一把火,这东西就只活在史书中,供人唏嘘感叹了。

  613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丞相公孙弘等奏准建太学,为五经博士(即老师)设弟子50人,在长安城南安门外(今莲湖区大土门北)修筑太学校舍,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国立最高学府,西安的读书兴学风气大概始于此。

  614

  唐贞观五年(631)十一月,日本国舒明天皇派遣以犬上御田锹为大使、药师惠日为副使的第一批遣唐使团到达长安城。此后,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的264年中,日本国共派出13次遣唐使团,这大概就是日本文化得益于唐的由来。据说如今的日语和西安的方言发音还有许多相似之处。

  615

  1924年暑假,鲁迅先生应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之邀来西安为暑假学校学员讲学。从7月21~29日,所讲全部是《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我估计今天的西安多小说作家大概与此是有关的。

  上述大概是些跟西安的文脉有关的事。

  616

  西安有“建瓴之势”,据关中四塞之土,东有黄河天险,坐此而俯瞰全国,一旦东部情势危急,立刻就可出潼关沿黄河东进而控全局。《过秦论》这么一说,等于为西安建都绣成了理论大旗。

  617

  唐长安城几乎是它那个时代的“世界之都”,整体布局异常严谨,外郭城(居民区)、宫城(中央机关)、皇城(皇族居住区)、三大内(皇家宫殿),井然有序,大气磅礴,只说外郭城,以南北向的朱雀大街为中轴,东西14条大街,南北11条大街,朱雀大街宽为150多米,又以此为界,东面和西面各为55个居民居住区,整饬规则,状如棋盘。只要了解了这几个数据,我们就能计算出什么才是古长安。



/* 88 */
  中国古代城垣建筑     

  618

  西安城墙给我留下挺深的印象,它不仅是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军事城堡设施。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以公元6世纪时隋唐皇城墙为基础扩展而成。

  西安城墙呈长方形,城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宽阔的城墙上可以跑小汽车。整个城墙是用石灰、土和糯米汁混合砌成。

  619

  秦腔是西安人的至味,是他们生活的底色,是他们生命的滋养,它生于心里,长于黄土,它不是用来唱的,只宜悲壮而高亢地大吼,不辨字音,全由着一股豪气在喉咙里往外挣脱而出。

  这“吼”还要多说两句,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黄土在这里弥漫了天地,信天而游,茫茫四野,博大荒凉,生命渺小,孤独疲乏之余,就只得由着性子随心所欲、天高地远地吼上几腔,那吼,是要把心里的枯寂飞出来,与黄土的野性长在一起。“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高亚平所谓“要用生命的底音,那是来自洪荒时代的声音,野兽畏惧,天地震惊,这声音是带有铜质的,经亮丽阳光打磨的,西伯利亚冷风揉搓过的,发自肺腑,磨烂喉咙,因有一种悲壮的肃杀之势。”

  620

  老北京有四样,老西安人也有四样:喝西凤,吃泡馍、唱秦腔,擂腰鼓。北京四样是用来玩的,用于颓废的、消费的,可西安的老四样是用于为生活增色的,是打底子的,给生命注入活力的。

  621

  米脂婆姨素来有名,一般来讲,出美人的地方,大都要几个条件,山水佳美,生活富足,消遣多样。米脂一地真是好地方,米脂婆姨更是有灵巧的双手,会做花枕、鞋垫、围裙、披肩、裹肚、坎肩,一把剪刀能飞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这就使她们的美女形象更充实而传统,这才是她们更受欢迎的原因。

  622

  陕西愣娃,这愣就是其特色,老成正统,温厚诚恳,倔强坚执,但他们绝不是笨,而是守着古风,大智若愚。当然,也有其弊是保守老成,安于现状,这似乎是从一开始就那么长在了陕北高原的;而在南部的关中,出产更多,人则也多一份灵秀与狡计,富有灵敏的神经。

  623

  最西安的故事是这样的:东汉末年的梁鸿从最高学府太学毕业后,回家就把养猪作为自己的谋生手段,因读书专心过了头,一次把自己的家烧着了,殃及邻居,梁鸿只得把自己的猪全赔了邻居,邻居还嫌少,梁鸿于是就到他家去当仆人。这样梁鸿的名声就传出去了,许多人都想把他招为女婿,梁鸿一一拒绝。这时,跟他同县的一个30岁的女子叫孟光的就把他瞄上了,此女黑、胖、丑,能一手就把石臼举起来,也算大龄了,父母逼了她很多回,她都不愿意嫁,逼急了,她终于露底说:非梁鸿不嫁。这样,就轮到梁鸿惊讶了,心道还有这等奇女子?赶紧就把她娶了来。

  过门那天,孟光穿着自己手织的华丽衣服,梁鸿一见十分生气,七天都没有理她,后来孟光就换了一身粗布衣服,梁鸿一下就高兴了。随后,两人一起到深山隐居去了。晚年时,两口子借宿于大财主皋伯通家,每天给他舂米,此时,孟光早已修炼得恭敬万分,每次做好了饭菜端进来,从不敢仰视梁鸿,而是把装着饭菜的案一直举到齐眉毛的地方,这就是举案齐眉的来历。

  624

  这事说明什么呢?说明有才能的人,或是世外高人,是不会把养猪这种职业当作卑贱的,他没有这种概念。这就说到了今年西安暴出的一个大新闻,一个北京大学的毕业生在西安卖猪肉的事。他暂时找不到工作,就卖卖猪肉,或者,他一直就以卖猪肉为生,到底有什么不妥的吗?



/* 89 */
  陕西八大怪     

  625

  附记一笔陕西八大怪:面条像裤带,烙饼似锅盖,油泼辣子算道菜,碗盆分不开,房子半边盖,唱戏吼起来,帕帕头上戴,凳子不坐蹲起来。

  626

  丁帆所记《西安的吃食》有段话说:“我问平凹,西安的‘小吃’是否多为伊斯兰的天下?此话即出,同桌一位带着妙龄少女共食泡馍的青年却勃然起怒,指曰:你为何说‘小吃’,只有牲口才说‘吃’!”难得这个丁帆回家还翻检了《辞海》,确没有见着“小吃”一词,只有“小斋”。也就是说,“食”的古文字还完好地保存和流传在西北地区。

  这就是西安人的一个缩影,古朴、坚硬、厚实、保守、固执。

  627

  秦菜主要由衙门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以清真菜为主的少数民族菜组成。五部分各有特色,彼此影响,但也保持了主料突出、主味突出和香味突出等几个共同特点。

  西安已属文化生态上的西北地区,所以很多小吃都跟面食有关,羊肉泡馍、西安饺子宴、梆梆面、柿面糊塌、凉皮、炒粉鱼、锅盔、千层油酥饼等等,都是。

  628

  西安的小吃聚集在南稍门、东新街的夜市,还可以去鼓楼后的小吃街,那里的街道两边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游走在里边慢慢地寻找着小吃,别有一番滋味。

  629

  陕西凉皮种类繁多,因地名而分,如麻酱凉皮、秦镇凉皮、汉中凉皮,所出不一,做法也不一,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如麻酱凉皮,是将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蒸熟,再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加入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630

  要吃正宗的羊肉泡馍就到老孙家,西安人都这样给外地人推荐,他们当然只在街边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的,泡馍的特点我至今不甚明了,配盘的烧饼闻起来有股生面味,然后是要撕成黄豆粒的大小,往滚烫的羊肉汤里一烫,仿佛还煮了一下似的。吃羊肉泡馍,我的体会是,这东西必得要自己参与这个过程,不是用来斯斯文文地享受的,而是要你粗鲁豪放地敞开干的,你可以站在凳子上,可以蹲在地上,但必须是要大个海碗,唏溜唏溜地喝得山响,那才够劲够味。

  631

  西安的落后去老城墙根看看就什么都清楚了,各种偏摊帐篷扯满,直接戳进城墙里去,现实就是这样锲入历史的。还有护城河,我捂着鼻子走了一段,似乎就通过那里边散发出来的气味,嗅到了这个城市市民身上气味的平均水平。



/* 90 */
  青瓦白墙的四合院     

  632

  西安可不仅有青瓦白墙的四合院,盘根错节的古槐以及美丽的绒线花树,还有号称“中国六大古药店”之一的“藻露堂”,“藻露堂”比名扬海内外的“同仁堂”还早100多年,顺便也记下中华老字号六大古药店: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广州敬修堂、西安藻露堂、杭州胡庆余堂、重庆桐君阁。

  633

  西安人说话都像重感冒,鼻音特别重,我常常听着听着就有要犯心脏病的恐惧。

  也许因为“文字始祖”仓颉是陕西宝鸡人,所以使得陕西方言极其复杂,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也不同,只要听听贾平凹说话,你就知道那叫一个难懂,而要是请他说普通话,那就叫一个别扭。

  634

  1974年3月29日,临潼县晏寨公社西杨生产队农民杨志发等人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发现了陶兵马俑,但这事情过去了近30年,几人才回想起要追认发现权———可惜据说至今还没有成功。

  635

  我在碑林一连呆了3天,挨着去看,挨个字地看,当然这习惯养成很多年了,在四川时只要有字的景点都能吸引我呆上十天半月的,我看字的经验可以事先在此交代一番,那就是,逮住一个书家,就争取把他的字背下来几十个,然后是熟悉这个人,由字到人,又由人及字,如此反复不断,直到字与人完全吻合同一。这项修炼我至今也还没有停止,我希望今年能有个初步的研究成果出来。

  636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建筑全是仿唐式,当然,这个城市里的很多建筑都是仿唐式,青瓦灰砖地为它的历史添加着底色,或者为着给十三朝古都寻找历史的注脚吧?秦砖汉瓦,似乎一场雨、一次随意的挖掘都可捡得好几只青铜方鼎什么的玩物,若要看陕西的历史,这个地方真的是太恰当不过了,千年的时空不灭,依次铺陈,恍如隔世。

  637

  杨贵妃的澡堂子我没有去,我不是西安的旅游者,我犹豫了很久,想法子去了一趟秦始皇的陵墓,我太喜欢那个什么一号战车了,也就是上边撑着阳伞的那个,据说伞柄有两个机关,活动上边的机关,伞柄可转动90度,配合下面的机关就可以调节出180度———以此就使乘车人任何时候都可遮风避雨,甚至,伞还可以取下撑在地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