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代天骄--世界著名企业家成功典范-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间,而将稍大的那间改装成工厂,并很快开始了新产品的研制工作。准料出师不
利。对这几个门外汉来说,掌握制作插座主体材料的配方及生产工艺简直象上天
揽月。大家一筹莫展。后来经过以前专门研究这种材料的同事T 君的指点,终于
研制成功,并在同年10月生产出第一批插座。到了产品销售阶段,没想到几乎所
有的电器商都对这种插座的市场前景表示怀疑。他们所到之处无不遭到拒绝。他
们东奔西跑,竭力推销,但在10天内仅卖出100 个插座,销售额不到10元。有人
提出各人自谋生路。

    最后只留下了松下和井植。

    经营上的失败使松下全家陷入窘境。为了维持生计,他和妻子把衣服一件件
地送进了当铺。凄风苦雨送来了隆冬。一份意外的订单使松下绝处逢生,一家电
器公司要求用合成材料制造一千个电扇底盘。松下他们日以继夜地赶制样品。几
天后,样品顺利地通过了签定。当时他只有一台压型机和一只煮锅。就是靠如此
简陋的设备,去赶在新年之前将100O只精美的电扇底盘如期交了货。他第一次获
得了80元的盈利。接着,松下发明了双向插座,这个成果受到了很多顾客的好评,
大阪一个叫吉田的批发商要求包销双向插座,并以300o元保证金同他签订了合同。
松下将这笔款项用于扩建工厂,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不料,东京某些生
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突然采取大减价的策略,迫使吉田商店不得已中止了同松下签
订的合同。松下一点也不气馁,他不但在大阪找到了取代吉田的批发商,而且首
次赴东京,把产品打入了东京市场。

    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经济处于大萧条之中。在这严峻环

    境中生存下来的松下工厂,尽管仍是个街道小厂,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成立了职工联谊会;耗资七千多元,修建了二百三十平方米的厂房。

    同年,松下开始制造和销售自行车灯。它为后来成立的松下电器公司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当时自行车照明用的是蜡烛灯和气灯。这两种灯具既不方便,又不
经济,因此几乎无人问津。另一种电池灯,因其耗电大、结构不完善,也未能普
及。经过半年左右的近百次试验,松下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故障少、寿命长、构造
简单的电池,并制成了与之相配的炮弹型车灯。松下对这种新型的自行车车灯充
满了自信,于是着手安排生产。

    电池很容易地找到了生产厂家,但车灯的木制外壳却无人愿意承接。

    无可奈何,他冒险与一家木器行签订了每月订购200o个车灯外壳的合同。不
可思议的是,产品制成后竟无人订货。他连续十几天在阪和东京的批发商店和自
行车进行推销,结果一无所获。车灯的生产则因木器行履行合同而不能停下。生
产一个月,存货已有 2000。更令人心痛的是,电池的寿命也在与日俱减。松下心
急如焚。他决定背水一战。为了让人们了解这车灯是货真价实的,他雇了3 名外
勤人员,要求他们给大阪的每一家零售商店免费送去两三个车灯,并当即点亮。
这种销售方式无疑是拿松下电器厂的命运作赌注。此后几天,他食不甘味,寝下
安枕,一心搜集市场反馈信息。很快,新车灯的市场打开了,一个月就卖出四五
千个。接下来零售商们便纷纷前来订货。

    □逢凶化吉的经营决断1927年日本发生了金融危机。但意外的是,这次危机
竟成为促使松下电器公司与住友银行结合的契机。当时,松下主要同十五银行有
业务往来,期票贴现达七、八万元,定期存款也有3。5 万余元。松下对全国五大
银行之一的十五银行深信不疑。不料21日早晨,报纸上赫然登上了“十五银行停
止支、付”的消息。沮丧之余,松下不得不重新开辟金融渠道。

    两个月前,他同住友银行西野田分行签订了往来合同,正是这一纸合同,使
他得以度过难关。

    1926年底,西野田分行有个叫伊藤的职员第一次来劝他与该行建立业务关系。
松下是主张“一行主义”的,自然不愿采纳伊藤的建议。热心而执着的伊藤不厌
其烦,先后十几次前来游说。松下终于同意,但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即业务往
来之前要先签订2 万元的随时贷款的合同。这是松下的一个经营谋略。他认为,
做交易首先要有信用,象住友这样的大银行,不先签订贷款合同是很难表明其诚
意的。住友银行从无先贷后存的先例,伊藤一时无法接受他的条件,只好将此事
向西野田分行行长作了汇报。该分行行长认为他的意见不无道理。经过资信调查,
在征得住友银行总行的同意之后,西野田分行破例同他开始了以2 万元贷款为前
提的业务往来。此时正是金融恐慌到来之前二个月。十五银行停止支付的事发生
后,松下立即想到了与住友银行的合同,为了慎重起见,他进行了试探。

    住友银行答复:“请随时来贷款。”在那严峻的困难时期,正是有了住友银
行作后盾,松下公司才得以度过难关。1929年,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松下
从住友银行得到了15万元贷款,修建了占地面积165O米2 的厂房。

    同年年底,由于政府实行紧缩政策,经济界越来越难以开展活动。松下公司
每况愈下,销售额减半,库存已达极限,加上刚刚扩建厂房,资金

    十分匮乏。那天松下卧病在床,有人来问是否可裁减一半职工。他说:“从
即日起产量减半,工作时间减半,但职工一个不减,工资一文不减。松下认为,
在困难的形势下,只有依靠全体职工大力推销积压产品,才有可能转危为安,逢
凶化吉,等待时局好转。从长远观点看,损失半天工资事小,促使职工以厂为家
事大。松下的意见立即被传达给全体职工,得到了人们的一致拥护。大家齐心协
力从事推销,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仅两个月,库存产品销售一空,工厂开工
率也恢复到了原有的水平。所有这一切,都为日后松下电器公司的发展,打下了
坚不可摧的基础。

    □最大的谋略是无谋略1929年前后,松下公司已打入收音机行业,直接经营
干电池。到193O年,电池的销量骤增到每月100 万节。但松下公司的生产仍然无
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在大阪寻找合作伙伴势在心行。松下找到以往的竞争对手小
森干电池公司。小森接受了合作建议。此后,电池销量一增再增,价格却一降再
降。小森不愿承担降价带来的风险,要求松下买下他的公司。1931年9 月,松下
正式收买了小森干电池公司,作为他的第八工厂。他常常扪心自问:我们生产者
的使命究竟是什么?经过苦思冥想,他终于从自来水的问题上得到启发。自来水
是人加工而成的,本应有其价格,但任何人在路旁随意饮用都不会被收费或被指
责,这是水资源丰富的缘故。那么,生产者不正是应该尽力使这个世界的物质象
水一样丰富起来吗?松下心中豁然开朗,由此领悟到经营的真谛:消灭世间的贫
困,就是生产者的使命。

    于是,松下将幡然醒悟的这一天,即创业13年后的1932年5 月5 日确定为公
司的命知日,即创业纪念日,并当众宣布了这一决定。

    松下还设计了公司的远景规划:今后以25年为一阶段,用10个阶段即250 年
的时间最终实现使命。靠着这种正确的经营信念牵引,松下在事业上一帆风顺。
松下是乐观主义者,即使在政府实行紧缩政策、日本经济极不景气的时期,他也
极力主张不要自己勒自己的脖子,而应积极去创造繁荣。他首先做到的是使自己
繁荣。那时恰巧有人推销汽车,因萧条时期销路不好而以五折出售。他便不顾身
份是否相称,毅然用5800元购置了一辆标价为 15OO0元的汽车。买下这辆车真是
一举多得,不仅节省了开支,而且以车代步四处做生意,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
了效益。

    1934年年后,关西地区的川北和粤村两家重型电机公司宣布破产,大阪一带
的电机产业便出现了空白。松下为填补空白,满足社会需要,便设立了电机部门。
有人担心地说,松下公司虽兴盛发达,但涉足电机行业未免太冒险。松下认为:
要生产的是家用小型电机,目前没有一个家庭使用电机,这就意味着拥有不可估
量的市场。松下义无反顾地开始了电机研制工作,并同住友公司合用,以100 万
元的投资建立了子公司——电动机公司。这公司乘家庭电气化热的东风,很快就
实现了每个厂月产5 万台电机的大规模生产。这件事是松下经营观念的一个具体
体现。

    □让技术创造更高效益和价值真正的日本经济恢复期始于1950年,1950年7 
月17日,松下召集了一个“紧急经营方针发布会”,向公司全体干部发表了振兴
宣言:我们这一代经营者,应该通过产业的复兴完成振兴祖国的大业。在过去的
五年中,松下作为总经理,可谓竭尽全力,尽职尽责。但每当思考振兴、准备大
于时,总要受到制约,善意总是被曲解。现在不同了,松下面前出现了

    曙光。1951年初,为了从世界的角度重新探讨经营问题,松下要求全体员工
做好重整旗鼓的准备:“今后必须要以一个国际经营者的身份,从事世界性的经
济活动。当务之急就是以谦虚的态度向外国学习。”

    于是,他在1 月18日踏上去美国的旅程,目的是为了学习美国最先进的经营
思想和管理方法。在美国,他每天独自在街上徜徉,一天看一场电影。银幕使松
下从更广的角度了解到了美国人的生活。一天,松下去看美国严冬的海水浴场。
海滩上空无一人,浴场的各种设施却是整齐有致,厕所清洁得令人难以置信。松
下感叹道:“真干净啊!”向导解释说:“当然干净,我们都是为此纳了税的。”
只此一句话,便给了松下极大的启示。

    松下感到第一次发现了美国繁荣的原动力。日本人向政府纳税只认为是自己
的义务,而不关心政府如何使用税款。美国人则不然,他们认为纳税是为了让政
府从事一些与纳税人生活和事业相关的活动。发现美国人的纳税意识后,松下强
烈地感到当国际人、与各国经济往来的重要性。

    对美国的繁荣与富裕,松下早有所闻,但亲眼目睹之后,感受便更为深切。
以通用电器公司为例,该公司制造的标准型收音机的零售价为 24 美元一台,而
制造此机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平均为1。5 美元,一天干八小时就可得12美元,两天
工资就可买一台收音机。日本则不然。松下电器公司生产的收音机约为90OO元一
台,工人的平均工资每月才6000元左右,即一台收音机的价格相当一个工人一个
半月的工资。松下的这次美国之行,虽然是走马观花,但却大开了眼界,促使他
下决心争做国际经营者。

    回到日本,他立即在公司提出了“奋起直追,赶超美国”的口号。

    1951年1O月,松下再次访美,并于10月底直飞欧洲。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一
家能在电子技术方面合作的外国厂商。松下最终选中了荷兰菲利浦公司。松下觉
得,菲利浦公司有许多长处值得学习,而且在经历和形态乃至作风上都与松下公
司相似,同菲利浦公司合作,不但有益于松下,而且有助于日本的繁荣。松下派
高桥荒太郎君(专务董事)负责与菲利浦公司谈判。1952年7 月13日,高桥君从
东京羽田机场起程,前往荷兰,全力以赴地投入了同菲利浦公司负责人的谈判。
由双方投资在日本合办企业的方案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见,但出人意料的是,在提
成的问题上,谈判陷入了僵局。菲利浦的条件是,他们在合资企业的总资本额中
占30%,首次出资55万美元,同时收取6 %的技术指导费。松下认为前两个条件
是可以接受的,但这最后一条6 %的技术指导费是万万不能答应的。倘若是单纯
引进技术,那么自然要为此支付费用,但现在是办合资企业。如果说合资企业也
支付技术指导费,那么日方也应收取经营指导费,因为合资企业是由日方经营的。
就这样,高桥君针锋相对,据理力争,双方各执已见,寸步不让。最后,菲利浦
公司干脆表示:“若无法取得进展,索性中断谈判。”然而高桥君仍然耐心而又
不失原则地按松下的意见向对方解释,终于说服了对方支付经营指导费。谈判圆
满结束后,高桥君回到了日本。提成问题的最后解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