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经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申论经验-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京金路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研究员

资料阅读概括是申论答题的第一个环节,是判断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强弱的基本手段,是回答问题的基础。

〃1、加扩法…对原资料的段意进行增加式扩展

〃2、缩减法对原资料的内容进行删减增找出精华。用于概括案件、案例、领导讲话等

〃3、搬移法找现成的总起句、总结句、中心句、过度句作段意;

〃4、合并法先分段进行结构分析,再进行同类合并,串联成文

〃5、分层法先划清语段的层次,提炼各层的要点,然后加以整合组织

〃6、变代法…用文字变代数字、图形、图表、图画、图示。

〃7、五WH法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六个方面入手,逐一寻找,再根据写作目的和表达需要有所取舍。

〃8、归纳法归纳是根据对某类事务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对象及其属性之间必然联系的认识;得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归纳则是对个别事务、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而慨括出一般性的知识。

〃9、演绎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知识引出个别性知识;即从一般性前提得出特殊性结论的过程。演绎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只要推理的前提正确;推理的形式合乎逻辑;则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正确。作为演绎的一般性知识来源于经验;来源于归纳的结果;归纳则必须有演绎的补充研究。

〃10、分析法通过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单独研究;以了解整体的本质的思维方法即分析法。定性分析:回答〃有没有〃、〃是不是〃;定量分析 :回答〝有多少〞;因果分析:原因引出结果;回答〝为什么〞;可逆分析:结果成为反过来的原因分析;系统分析: 动态的、多层次的分析。
具体来说,怎么样才能系统思考呢?比如提出问题,我们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有很多考生把提出问题当成摘抄材料,把给定的材料中自认为很重要的话摘抄一些,摘抄下来以后,认为自己就完成了概括。还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主题,发表一些议论,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出自己的分析评论,要知道这些不是在第一题考察,而是在第二题或者第三题考察。第一题要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谈到系统思考,我们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应该怎么系统思考,概括主要问题应该怎么系统思考,再有概括影响、观点、思路等等,又应该怎么样系统思考?这都是有套路的。

  第一概括主要内容,可能要用四段论来概括。概括主要问题可能要用三段论。概括影响、观点、趋势、思路等等,可能要用总—分—总的思路。

  第二怎么样解决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怎么解决问题?这是广大考生感到很难的一个问题。从政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解决问题,一般说,可以有七个方面。也就是说在看到任何一个问题时,可以从这七个方面来思考如何解决:

  第一,教育手段。通过教育转变人的观念。观念是人行动的先导,只有解决了观念,人们才会想到去解决它。比如曾经有一道题目,考的是“党政干部欠债”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这些党政干部意识到欠债不还是不对的。可能有人觉得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不一定这样吧,很多大学生用国家助学贷款毕业之后,两年后换了好几个单位,他一想,反正找不到我了,我也不用还了,他就不还银行贷款了。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首先让他意识到不还贷款是不对的。第一采取教育手段。第二采取行政手段。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最擅长的或者我们国家的政府最擅长的就是行政手段。

  第二,行政手段。什么是行政手段,就是直接用下命令的方式解决一个问题。它具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直接,直接针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强制性,你如果不解决,我要处罚你。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现在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六条”实施细则里,就规定了这么一条“新开发的楼盘面积小于90平米的,不得低于70%”。这就是一种行政手段,就是说我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办,“下命令”,这是一种行政手段。所以考生们一定要从这方面进行考虑。

  第三,经济手段。经济手段有它自己的特点就是间接性。比如房价问题,可能不是直接把房价调下来,而是要减少流通领域货币的供应总量,通过减少货币的供应量来控制投资,从而达到控制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的势头。还有一种特点就是自愿性。这是一种经济手段。

  第四,管理手段。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问题。社会学、法律学的考生可能知道,管理学包括四大块:第一计划,第二组织,第三引导,第四控制。计划就是做好决策,组织就是配制好人、财、物等资源,引导主要是谈激励,再一个是控制。这是管理手段。

  第五,法律手段。现在我们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政府更多的还要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如何解决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执法,第二就是立法。所谓的“执法”就是通过司法手段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比如党政干部欠贷,通过起诉欠债不还的领导干部,强制收回他归还的贷款,这是一种执法。再一种是立法。我们可以规定建立一些关于贷款的规章制度,预防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是立法的问题。

  第六,监督手段。现在我们还要强调监督的手段解决问题,也就是构筑一个体系,预防此类问题再次发生。说到监督,大家对中国的监督体系应该有一个很明确的了解。权力监督包括什么?党的监督、人大的监督、行政监督。行政监督包括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等等。还有法律机构的监督。检察院、法院也可以作为监督的主体,我国人民政协也具有监督的职能。还有人民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一般的群众监督,比如上访、往来信、来访等等,再一种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舆论监督。这都是应该注意的。

  第七,伦理手段。所谓的“伦理”就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解决问题时,有时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考虑,促使建立自我约束的机制,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尤其是反腐败问题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种简单的手段,来解决。

  第三分析问题怎么进行系统思考。第一你要搞清楚分析原因,分析原因可能要搞清楚主要原因、次要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等,考生应该掌握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有三种基本的分析方法:第一利益分析法,第二供求分析法,第三种在考虑到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它涉及到哪些问题的主体。

  第四写文章,公务员考试一般有四种:第一种就是一般的议论文。第二种评论性的文章。第三种对策性文章。还有一种就是公文,意见、建议、报告等。申论性的文章就是一般讲的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评论型,比如给出一个题目,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思路,对策性的文章,2006年的问题就是谈谈如何提高政府应对公共事件的能力,这就是一种对策型文章。可以作一点考试的意见、报告等等,是一个讲话稿,是一种公文式的。作为考生来说,要进行系统思考,四种不同的文章有四种不同结构要求,考生要好好把握。

公文性申论,就是以考题中给定的或自拟的“虚拟身份”所作的具有公文性质的文章,例如,意见、建议、请示、报告等。 

  一、意见

  意见用于对重要总是提出见解与处理办法。

 
 
 
   
 
 
 
  1。特点是:(1)作为行政公文文种的“意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它无固定的行文方向,既可以用于上行文、平行文、也可以下发给下级单位,集呈请性、建议性、批示性和商洽性于一身,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2)内容限定。“意见”的内容只限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与处理方法。对解决一般事务性、临时性问题则不宜用“意见”。

  2。结构:(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名称、内容与文种。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2)主送机关。(可以省略)(3)正文。在开头部分阐明制发“意见”的理由与根据;主体部分写明对重要问题的见解与处理办法。结尾处通常要根据不同的行文方向,提出不同的行文要求,如上报的意见,需请上级机关批准、批复或予以批转等。(4)制发机关与成文日期。

  3。“意见”的撰写要求 

  (1)撰写意见,必须根据其不同的行文方向,分别选择不同的撰写方法并遵照不同的撰写要求。意见,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去写作与办理,所提意见如涉及其他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主办部门应当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如有分歧,主办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出面协调,仍不能取得一致时,主办部门可以列明各方理据,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与有关部门会签后报请上级机关决定。与其他请示性公文的要求相同,还应主送给主管的上级机关,逐级主送,文字表述简明、得体;作为下行文,意见应当提出符合客观实际、具体可行的方针政策与措施要求,指导下级机关认真贯彻执行或参照执行;作为平行文,所提意见可供对方参考,具有商洽性,因此应以协商的态度,提出与对方工作有关并能够接受的主张和处理办法。

  (2)观点正确,办法可行。撰写意见,首先,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地区、部门的规定,具有政策性与合法性;其次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提出正确的主张与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作为上行文,应有利于上级机关做出处理或给予答复;作为下行文,则应有利于下级机关理解和贯彻执行。

  (3)主题集中。撰写意见,应强调主题集中,中心明确,一文一事,围绕一个主题,将一项工作,一个问题的性质、特点、规律以及处理解决的主张与办法,讲深讲透,切忌主题分散,在一篇意见中表述很多问题,或写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作为上行文,应集中反映一个主题,要求上级机关予以答复与处理;作为下行文,为有利于下级机关贯彻执行也必须突出其明确的针对性;作为平行文,也要求围绕一个中心去提出参考意见。

  (4)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在文字表述上应简明、得体。作为上行文,强调用语尊重;作为下行文,应主要使用指导性语言而一般不用命令性、告诫性词语;作为平行文,则应注意用语的谦和。

  【例文】

  中共江西省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通知的意见 

  (二OO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立即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专门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行部署,审议并下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通知》 (中发'2002'14号以下简称《通知》)。根据中共中央《通知》的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现提出如下贯彻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党的十六大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也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全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按照中共中央《通知》的要求,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抓好贯彻落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迅速掀起一个学习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的热潮。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目标任务上来。

  二、深入领会和全面把握十六大的基本精神。(略)

  三、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要紧密联系实际。(略)

  四、切实加强对学习的组织领导。(略)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的情况报告省委。

二、报告 

  报告属于陈述性公文,用于向上级机关反馈本机关的工作情况,经验与教训,为上级机关制定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依据。报告的主要类型有:工作报告、总结报告、调查报告和答复询问的报告。

 
 
 
   
 
 
 
  1。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