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译注 15》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史记 译注 15-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蹄、有五彩、腹下黄,高丈二”等等。与凤凰一样,后人也把各种不认识的兽指为麒麟。今人考证,有把斑马、长颈鹿等视作麒麟者。⒅嘉谷:《汉书·郊祀志》作“嘉禾”,同。祥瑞中的一种,与普通稻谷不同。王充《论衡·讲瑞篇》解释为“生于禾中,与禾中异穗,谓之嘉禾”,如“一茎数穗,二茎或数茎合穗、隔垄合穗、异亩共穗等。都是嘉禾。⒆鸱枭:猫头鹰。鸟纲鸱鸮科,有许多种类。古人认为是不孝之鸟,长则食母;又叫得难听,说它是不祥之鸟。汉代用它的肉作汤喝,还规定作为向皇帝上供的物品,目的是要把这不祥之物捕杀干净。其实是种益鸟。⒇晋献公有子申生、重耳、夷吾。骊姬作乱,杀太子申生,逼重耳、夷吾出奔。献公死后,大臣里克作乱,夷吾请求秦缪公出兵,帮助他回到晋国主政。秦缪公于是派兵送夷吾回国,立为晋君,称晋惠公。事在秦缪公九年(前651年)。(21)《索隐》说指惠公、怀公、文公。惠公夷吾事已见前注;怀公子圉为惠公子,以质子入秦。闻惠公病,逃出秦国,被立为晋君;秦国怒子圉私逃回国,把流亡在外的重耳接到秦国,以兵护送归晋,立为晋君,称文公,文公杀子圉,后来成了诸侯霸主。
  其后百有余年,而孔子论述六艺①。传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禅乎梁父者七十余王矣,其俎豆之礼不章②,盖难言之。或问禘之说③,孔子曰:“不知。知禘之说,其于天下也视其掌。”《诗》云纣在位④,文王受命,政不及泰山。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宁而崩⑤。受周德之洽维成王⑥,成王之封禅则近之矣。及后陪臣执政⑦,季氏旅于泰山⑧,仲尼讥之。
  是时苌弘以方事周灵王⑨,诸侯莫朝周,周力少,苌弘乃明鬼神事,设射《狸首》⑩。狸首者,诸侯之不来者。依物怪欲以致诸侯。诸侯不从,而晋人执杀苌弘。周人之言方怪者自苌弘。
  其后百余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
  后四十八年,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秦始与周合,合而离⑾,五百岁当复合⑿,合十七年而霸王出焉⒀。”栎阳雨金,秦献公自以为得金瑞,故作畦畤栎阳而祀白帝。
  其后百二十岁而秦灭周⒁,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
  其后百一十五年而秦并天下。
  ①六艺:包括礼、乐、射、驭、书、数,参见《周礼·地官·保氏》。②章:同彰。明显、显著。③禘:祭祀仪式中的一种。参见《礼书》注。④“诗”指《诗经》。⑤崩:天子死称为崩。见《礼记·曲礼》。⑥爱:于是,因此。⑦陪臣:诸侯国中的大夫,人天子之国的自称。见《礼论·曲礼》。这里泛指诸侯国的大臣。⑧旅:祭祀仪式中的一种。祭山为旅。见《尚书·禹贡》“蔡蒙旅平”孔安国注。⑨方:方术、法术、技术等都称为方。这里指役使鬼神事。梁玉绳《史记志疑》考证说,苌弘事周灵王为误文。此处不龋⑩射《狸首》:这是古礼中的一种,射时唱《狸首》这首歌曲。由于歌辞中有射诸侯不来朝者的话,而且这种古礼久已不行,苌弘骤又行之,诸侯便污指他是装神弄鬼,欲以方术杀诸侯。对此,如钱大昕等人考之已祥。日·泷川资言认为“狸”读为埋,是“不来”二字的合音。€(11)《索隐》引孟康的话认为秦封为诸侯国以前为周、秦合时,封为诸侯为周、秦分离。(12)《索隐》说,自周平王始封秦襄公为诸侯,到秦昭王52年(前250)西周君献邑于秦,凡516年为秦、周复合时期。《史记》说“五百岁”,是“举其全数。”⒀《索隐》说:“自昭王灭周之后至始皇元年诛嫪毐,正十七年。”⒁指距太史儋作出以上预言时120年,秦灭周。
  秦始皇既并天下而帝,或曰:“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螾见①,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畅茂。殷得金德,银自山溢。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②。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秦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更命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上黑③,度以六为名④,音上大吕⑤,事统上法⑥。
  即帝位三年,东巡郡县,祠驺峄山,颂秦功业。于是征从齐鲁之儒生博士七十人,至乎泰山下。诸儒生或议曰:“古者封禅为蒲车⑦,恶伤山之土石草木;埽地而祭⑧,席用龋M⑨,言其易遵也。”始皇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绌儒生。而遂除车道,上自泰山阳至巅,立石颂秦始皇帝德,明其得封也。从阴道下,禅于梁父。其礼颇采太祝之祀雍上帝所用,而封藏皆秘之,世不得而记也。
  始皇之上泰山,中阪遇暴风雨⑩,休于大树下,诸儒生既绌,不得与用于封事之礼,闻始皇遇风雨,则讥之。
  ①螾:《集解》引应劭语说:“螾,丘蚓也。黄帝土德,故地见其神。蚓大五六围,长十余文。”②《索隐》说:《中候》及《吕氏春秋》皆云“有火自天止于王屋,流为赤乌。”火舌化为红色老鸦,周人以为是象征吉祥的符瑞。③五色之中崇尚黑色。上同“尚”。④五行之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秦自以为得水德,水数一、六,一不能成变化,便取六为度数,如六寸为符,六尺为步之类。⑤大吕:十二律之一,于五音为商,于五行属金。按五行生克学说,金能生水。秦以为水德,所以于十二律中崇尚大吕。⑥《集解》解释说:“水阴,阴主刑杀,故尚法。”⑦蒲车:《索隐》说:“谓蒲裹车轮,恶伤草木。”⑧埽:同“扫”。⑨龋M:草与禾稭。《集解》解释说:“应劭曰:‘稭,禾稿也。去其皮以为席’。……晋灼曰:‘龋逡病!端饕烦莆┙濉S妹┎萦肴テさ暮蹋M编成席子,用以祭天。⑩阪(bǎn,板):指山坡。
  于是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八神将自古而有之①,或曰太公以来作之。齐所以为齐,以天齐也。其祀绝,莫知起时。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天齐渊水,居临菑南郊山下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盖天好阴②,祠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命曰“畤”;地贵阳③,祭之必于泽中圆丘云。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④。六曰月主,祠之莱山。皆在齐北,并勃海。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⑤,最居齐东北隅,以迎日出云。八曰四时主,祠琅邪。琅邪在齐东方,盖岁之所始⑥。皆各用一牢具祠。而巫祝所损益,珪币杂异焉。
  自齐威、宣之时,驺子之徒论著终始五德之运⑦,及秦帝而齐人奏之,故始皇采用之。而宋毋忌、正伯侨、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⑧,为方仙道,形解销化⑨,依于鬼神之事。驺衍以阴阳主运显示诸侯⑩,而燕齐海上之方士传其术不能通,然则怪迂阿谀苟合之徒自此兴,不可胜数也。
  ①将;语词。②天为阳,异性相引,同性相斥,故说“天好阴”。好,喜好之好。③地为阴,故贵阳。“贵”同“好”。④之罘(fú,浮):山名。⑤斗入海:回曲峭临海上。《索隐》解释为:“斗绝曲入海也。”斗为回曲貌;绝为峭立貌。⑥琅邪地属青州,按《天官书》青州在虚、危二宿分野,虚、危于十二次在玄枵之中,于十二辰属子位。旧历以岁星或太岁纪年,起始位置:太岁在子位,顺辰次左转;岁星在丑位,逆辰次右行。由于年名(年的干支名称)与太岁的位置同,太岁自子位开始运行,所以认为琅邪为岁之所始。⑦终始五德:又称五德终始,是按五行学说推断、或解释王朝递变的学说。认为王朝受天命而兴,必秉受五行之德中的一德,兴灭都取决于五行的生克变化。三代以前为公天下,循五行相生的序列,如太昊(伏牺)为木德,神农为火德,黄帝为土德……,木能生火,火能生土……,所以太昊亡,神农兴;神农亡黄帝兴……。三代后为家天下,以武力相倾夺,世运按五行相克的序列变化,如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金能克木,火能克金,水能克火,所以商代夏,周代商,秦又代周。⑧按《索隐》,“最后犹言甚后也。”如此文义不通。若如小颜,刘伯庄解释为人名,一者名为“最后”,殊不可思议;再者前注引裴秀《冀州记》说正伯侨为犍为人,与“皆燕人”不合。因此,释“最后”为“以后”,言羡门高以后的著名士都是燕地人,于理较妥。⑨道家语,意思是修炼成仙以后,如蝉蜕一样抛弃自己的凡体(尺体),飞升而去。⑩阴阳主运:同“终始五德之运。”盖五行亦分阴阳,五行迭主运就是阴阳迭用事,所以可以互称。
  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太、瀛州。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①,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世主莫不甘心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其明年,始皇复游海上,至琅邪,过恒山,从上党归。后三年,游碣石,考入海方士,从上郡归。后五年,始皇南至湘山,遂登会稽,并海上②,冀遇海中三神山之奇药。不得,还至沙丘崩。
  二世元年,东巡碣石,并海南,历泰山,至会稽,皆礼祠之,而刻勒始皇所立石书旁③,以章始皇之功德。其秋,诸侯畔秦。三年而二世弑死④。
  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⑤,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皆讹曰:“始皇上泰山,为暴风雨所击,不得封禅。”此岂所谓无其德而用事者邪⑥?
  ①傅:《汉书·郊祀志》作“传”,是。口耳相传的意见。②并海上:与下文“并海南”之类,“并”都作“傍”、“沿”解。③《秦始皇本纪》述此事说:“而尽刻始皇所立刻石,石旁著大臣从者名,以章先帝成功盛德焉。”不是在始皇刻石旁另立刻石,而是在始皇刻石的边角,刻上随二世巡游的大臣的名子。目的是要一代一代的刻下去,成为旷世之典,秦始皇开国的“盛德”就自会“章”明了。④弑(shì,试):刘熙《释名》说:“下杀上曰弑。”⑤僇(lù,陆):侮辱。⑥意思是:这怎是儒者所说的,没有封禅之德而行封禅之事的例证呢?
  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①,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四渎咸在山东。至秦称帝,都咸阳,则五岳、四渎皆并在东方。自五帝以至秦,轶兴轶衰,名山大川或在诸侯,或在天子,其礼损益世殊,不可胜记。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
  于是自殽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二。曰太室。太室,嵩高也。恒山,泰山,会稽,湘山。水曰济,曰淮。春以脯酒为岁祠,因泮冻②,秋涸冻③,冬塞祷祠④。其牲用牛犊各一,牢具珪币各异⑤。
  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薄山。薄山者,衰山也⑥。岳山⑦,岐山,吴岳⑧,鸿冢,渎山。渎山,蜀之汶山。水曰河,祠临晋;沔,祠汉中;湫渊,祠朝;江水,祠蜀。亦春秋泮涸祷塞,如东方名山川,而牲牛犊牢具珪币各异。而四大冢鸿、岐、吴、岳,皆有尝禾⑨。
  陈宝节来祠,其河加有尝醪⑩。此皆在雍州之域,近天子之都,故加车一乘,驹四。
  霸、产、长水、泮、涝、泾、渭皆非大川,以近咸阳,尽得比山川祠,而无诸加。
  汧、洛二渊、鸣泽、蒲山、岳山之属,为小山川,亦皆岁祷塞泮涸祠,礼不必同。
  ①《正义》解释说:夏禹先后建都于阳城、平阳、安邑、晋阳;殷商先后建都于毫、偃师;周先后建都于酆、滈、河南。都在河洛之间。②泮冻:《集解》说:“服虔曰:‘解冻’。”③秋季干旱和因早寒而结冰。涸冻,干涸和冰冻。④冬塞:冬季沍寒导致的冰雪塞径,道路不通。祷祠:由于以上原因有所祈祷,并加祭祀。祠,同祀。⑤牢具:与牲牢配用的器具。珪币:珪是玉器,币为金玉齿革泉布的杂名。一说币指帛。⑥《集解》引徐广语,说衰山是襄山之误。⑦清·梁玉绳以为“岳”为“垂”字误文,垂山在武功县境,为终南山一峰。是。⑧《汉书·郊祀志》为“吴山”胡渭《禹贡锥指》考证说,《禹贡》中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