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海底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神秘海底城-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道悬崖有多高,他说不准,他只担心悬崖太高,飞翼潜艇飞不过去。要是他以110千米的时速一头撞到崖顶下面的石壁上,“魔毯”就玩儿完了,它的乘客一个也别想活。 

也许,他能让潜艇升起来。他把操纵杆推往上升的位置,飞翼船没升起来。他忘了,这不是飞机。在水里,它能升起来是因为喷气机的气流不断推动水面;它乘着气势能在陆地上腾空行驶,因为那台大型喷气机往地面上喷气把它托起来,但最高也只能托起4米。 

哈尔屏住呼吸。他想闭上眼睛以免看见即将发生的一切;他想扔下操纵杆冲回后头的船舱,以免在撞船时首当其冲。但是,他仍然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坚守在操纵台上。 

他以为身后会传来惊叫声,回头瞥了一眼,舱里的人全都睡得很熟。 

飞翼潜艇撞在悬崖上,它颤抖着,但仍然继续往前移动。它犁开崖面上的泥土和岩层,贴着崖面慢慢爬着。它会成功吗?只要它的大喷气机挨得着陆地,潜艇就能腾空而起。 

突然,他发现一切都没问题了。强有力的喷气机气嘴已经挨着岸边,潜艇马上腾空而起,跃入4米高的空中。潜艇颠簸了一下,驾驶员翻了个身,在睡梦中咕噜着什么。别的人似乎睡死了,根本不知道他们差点儿丧命。哈尔大大松了一口气,他觉得所有的危险好像都已经过去了,不会再发生比这 



更糟糕的事儿了。 

正这么想着,突然,眼前出现了跟这同样糟糕的事情:潜艇正前方横着一幢房子,要绕开已经来不及了。飞翼潜艇猛地在房顶上撞开了一个大洞,直插过去,茅草屑到处飞扬。屋里的人准以为是到了世界未日,他们尖叫着从门窗蹦到外面。 

一个人手里拿着枪,对着那会飞的魔鬼乱扫一气,但一枪也没打中。哈尔的乘客没有听见枪声,枪声被飞翼潜艇发动机的吼声淹没了。 

其他土著居民听到了枪声,提着枪从屋里跑出来。他们还以为敌对部落的人在对他们发动战争呢! 

他们向飞翼潜艇开枪,子弹僻僻啪啪地打在潜艇身上。形势越来越严重。 

如果他们在金属的艇壳上打穿个洞或者打碎了窗玻璃,艇内的高压氦就会涌到外头,外头的低压气体也会涌进舱里,潜艇上的人全都会得气栓病死掉。 

幸运的是,为了顶住巨大的水压,艇壳造得很坚实,它顶住了子弹的射击。窗户上的有机玻璃像橡皮似的可以弯曲,但却打不碎。 

一群想拦挡潜艇的土人惊恐地尖叫着闪到两旁。看见那些身高近两米的人站在这个飞翔的妖怪下面,比它还矮两米,土人们大惑不解。来不及躲开的人只好平躺在地上等死。当他们发现那个怪物飞过去以后自己还活着,无疑会万分惊疑。 

这件事他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而且,故事会越传越神。总有一天,老人们会把他们的孙子抱在膝盖上给他们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一条可怕的巨龙飞到这里。它的身体像这个岛一样巨大,血红的巨眼喷着火,肚皮下的洞呼呼地吹出的人的风。它像台风一样席卷了这片土地,杀害了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幼。 

事实上,一个人也没死,只有几个人被流弹打中了腿,因为枪手们实在太慌张,子弹打歪了,伤了自己人。 



17一万一千米的深海 

在岛的另一边,另一场惊险正等待着哈尔。 

那边的海面风浪很大,巨浪撞击在岩石上,溅起喷泉似的浪花。但哈尔最担心的是这一边的高达6米多的海岸。驶到这高耸的岸边时,飞翼潜艇会怎么样呢? 

潜艇从岛上疾驰到岸边,驶离海岸冲入空中。这儿离海面6米多,可不是飞翼潜艇驰骋的地方。在这样的高度上,喷气机喷出的强大气流托不住它,它迅猛地往下坠落,到了4米高处还停不住,直往下坠,最后,一头栽进海里,正巧落在一条大鱼身旁,大鱼使劲儿摆摆尾巴游开了。潜艇刚从浪谷浮上来,转眼又被巨浪吞没。 

接着。潜艇犹豫了一会儿,开始往上升。再次落入一个浪谷后,它终于上升到它的最佳高度。在4米空中,它安下心来,叹了几口气,说:“谢天谢地!” 

它的驾驶员可受够了,他把操纵杆推到自动档,口到后舱,狠狠地给了那位真正的驾驶员一拳。那位先生醒了,直眨巴眼睛。 

“啊呀,是你。我还以为你会让我好好打个盹,到所罗门群岛才叫醒我呢。” 

“我们已经过了所罗门群岛,”哈尔把那位睡眼惺松的舵手带上操纵台,用手指点着海图说,“我们在这儿,刚刚过了所罗门群岛。” 

“怎么样?” 

“挺好。” 

“没出岔子吗?” 

“没有。” 

“你真走运。” 

“我们大家都很走运,”哈尔说,“我们都还活着,真是运气。” 

特鲁克群岛由珊瑚环礁把三百个小岛怀抱在它怀中。小飞翼潜艇日夜飞驰,飞越了美丽的特鲁克群岛,驶向马里亚纳大海沟的南端。在那儿,驾驶员通过无线电话与“深海船”取得联系,潜艇下潜六十多米,两艘船就会师了。 

“深海船”的驾驶员从打开的舱门跳出来,“魔毯”打开舱门把他接进去。 

互相介绍以后,他解释说:“‘深海船’只容得下两个人,人再多地方就不够了。我猜,你们两位博物学家可能想一起下去;你们两位地质学家也可能愿意一块儿下去。这么一来,我就给挤出来了。不过,你们不一定非要我一起下去不可。驾驶‘深海船’并不难。你们来个人跟我一起走一趟,我来告诉他怎样操作。” 

哈尔坚持让两位地质学家第一批潜下去。一位地质学家先跟驾驶员下去,跟他学习操纵“深海船”。然后,驾驶员返回“魔毯”,另一位地质学家到“深海船”上去与头一位地质学家会合。他们关上舱门,“深海船”开始向深海潜下去。哈尔和罗杰尽力按捺住急切的心情等它归来。 

“顺便问一句,”哈尔说,“它为什么叫做‘深海船’?” 

驾驶员答道:“深水潜艇的发明者奥古斯特·皮卡德把它叫做深海潜水 

器,在希腊语里,深海潜水器是由深海和船两个词合成的。这艘船的营造者 



认为讲英语的人不应该用希腊语,所以,他把这两个希腊词译成英语,就是‘深海船’。“ 

“皮卡德的船是从这儿下潜的吗?” 

“正是。现在,你们就在迄今己发现的所有海底洞穴中最深的洞上头。 

它叫‘挑战者深渊’。相信我,它的确很深。从海面到洞底的垂直距离是11.26千米。“ 

“皮卡德的船一直沉到底了吗?” 

“一直沉到底了。” 

“他的船跟‘深海船’一样吗?” 

“不,不太一样。他那艘叫做特里埃斯蒂的船比‘深海船’大得多,也重得多。” 

“‘深海船’到下面去过吗?” 

“它只下潜了约莫1.6千米。” 

这是哈尔所没有料到的,他露出忧虑的神情,“这么说,如果我们这四个人再往深处潜,那就将是对‘深海船,进行第一次试验了?” 

“对,”驾驶员咧嘴笑笑,“不管你们干什么,都只能是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险。这艘船的设计者尽力使它能顶住巨大的水压。但是,谁知道呢,它可能会像庄鸡蛋似地被压塌。而你们呢,也可能会被压成肉饼。” 

看样子,他觉得这挺好玩儿,但哈尔和罗杰却认为这并不怎么好玩儿。 

“看样子,你不怎么担心。”哈尔说。 

“我干嘛要担心?”驾驶员答道,“这事儿与我无关,我只是遵照人家的吩咐把船开到这儿作好准备。我已经把一切准备好了。当然,如果地质学家们一去不复返,你们也就不必下去了。这么一想也就快活了。” 

这家伙,哈尔想,太大大咧咧,靠不住。 

一个钟头以后,“深海船”回来了,船仍旧好好的,哈尔这才松了口气。 

两位地质学家回到“魔毯”上。 

“怎么样?”哈尔问。 

“很好。一路上,我们仔细考察了峡谷整个谷面的岩层。” 

“整个峡谷?你们一直下到谷底了?” 

“啊,不。没有必要。我们只下潜了三千米左右,已经获得了我们所要了解的一切情况,因此。没必要再往下潜。” 

“现在,轮到你们了。”深海船那位乐呵呵的驾驶员说着,把哈尔带过去教他开船。过了一会儿,驾驶员回来了,罗杰就过哈尔那边去。他们把舱门关紧,然后,开动船顶的喷气机,喷气机把潜水器推往深海。 

开头,还看得见一点儿日光。他们越往深处潜日光就越暗淡,不一会儿,日光消失了,四周一片漆黑,像夜晚一样。 

那位驾驶员说得对,这玩意儿太小,只装得下两个人。即使只住两个人,也是紧巴巴的。深海船的外形像一个圆溜溜的钢球,透过有机玻璃窗,他们看见水下“夜空”的“星星”。不过,这些“星星”全都像疯了似地在飞奔。 

“星星”五颜六色,红的、黄的、绿的、蓝的、淡紫的……它们是带磷光的鱼发出的光彩。 

一条灯笼鱼游过,鱼身两侧都有一串光斑,像轮船灯火辉煌的舷窗。海虾光芒耀眼,海蜇放射出柔和的清辉。带水母的轮廓仿佛是用霓虹灯勾划出来的。 



胸斧鱼身上似乎安装了无影照明装置。还有的鱼身上有成串成串的绿灯蓝灯,格外惹人注目。 

鱿鱼鼓出镶嵌着光边的眼睛偷看,它们触须上的光斑星罗棋布。蟾鱼闭着嘴时不放光,一旦张开大嘴巴,牙根上就闪现出一圈光芒,像一串珍珠项链。 

所有这些生物都生活在日光照不到的深海,因此,它们需要光。至于为什么有的光发白、有的光黄、有的光红、有的光蓝、有的光绿,科学尚未作出解释。 

有一种鱼前面有一团光,像一盏悬挂在钓鱼杆上的小电灯。这盏灯把小负引来,然后,猛地一扭不见了,而小鱼呢,早已落入这个钓鱼佬的巨口。 

月亮升起来了,至少,那玩意儿看起来挺像月亮,不过,哈尔说,那是月鱼。它的身体是圆形的,直径足有3米多,平而薄,闪着月亮般的银辉。 

也有人把它叫做头鱼,因为它那模样什么都不像,只像人头。小时候,它有尾巴,长大了,尾巴就掉了,像蝌蚪一样。它那看起来像头的身体实际上包含了胃和其他器官。在大月亮的边沿上有两只小眼睛。月亮四周的那些细小的、肉眼几乎看不见的鳍在水中缓慢地推动着这条成吨重的月鱼。 

带磷光的鱼有一个奇异的特征,它们会像流星一样在身后留下一道道磷光。 

有一条鱼相当大,它在水里到处撒下光辉。 

“人们管它叫食星鱼。”哈尔说。这种鱼连鱼鳍上都挂着光彩夺目的灯饰,下巴颏上璀璨的胡须漂漂荡荡。 

“那边有条鱼完全不发光,”罗杰说,“怎么会那样?” 

“那是盲鱼,”哈尔说,“它瞎得厉害,所以不能借助光来看清自己的道路。它只能慢慢地移动,就像街上那些用竹棍儿敲着地面探路的瞎子一样。 

不过,它有将近20根竹棍儿——那些伸向四面八方的长长的触须。有了它们,盲鱼就能摸索着游动并且找到食物。“ 

“我们下潜了多深了?”罗杰问道。 

哈尔看了看那个装有灯的计量表,“1800 ……,咱们算算看,一……等于1。829米。这么说,我们所在的地方水深将近3.3千米。” 

“跟两位地质学家下潜的深度一样,”罗杰说,“我们这就上去吗?” 

“别指望我会上去,”哈尔说,“他们当然有理由上去,他们要看的全都看到了。我们呢?我们到这儿来要看的东西还一点儿都没见到呢。我们要弄清楚谷底到底有什么东西,是庞然大物呢还是根本没有生命?” 

“皮卡德和他的伙伴们发现什么了吗?” 

“他们相信他们见到了一条比目鱼和一些虾子。有些科学家却说他们肯定搞错了,什么样的鱼都承受不了那大得可怕的水压。也许,我们最终能弄清哪一方说得对。” 

“我们将是首批乘深海船潜到那个深度的人,”罗杰说,“你不害怕吗?” 

“我当然害怕,”哈尔老实他说,“但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得有人作试验,我们也可以当这样的试验者。除非深海船塌陷把我们压扁。否则,我们就要继续往下潜。” 

深海船猛地颠簸了一下停了。 

“我们肯定已经到谷底了,”罗杰说,“要不,就是撞着一条大鱼了。” 

“不,”哈尔说,“我们碰上了斜温层。” 



“什么叫斜温层?” 

“瞧瞧窗外,”哈尔说,“看看那些看起来像海底的是什么东西。” 

成千上万光辉灿烂的海洋小生物聚集成厚厚的一层,看起来的确像海底。 

“那就是斜温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