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锐,别组为“护军营”。“护军营”官兵多达1。5 万人,上三旗官兵守护紫
禁城内,下五旗官兵守护紫禁城外,负责稽查所有进出宫廷人员。戒备之森
严,真犹如铁桶一般。寻常百姓别说进入皇宫,连在高大的宫墙外驻足停留, 
也会立即遭到严声呵斥。可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七月初八日,一个疯
子不仅潜入紫禁城,并且闯入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太和殿跳舞自乐,目睹此
情此景的王公大臣无不惊讶得张口结舌,这是怎么回事呢? 
七月初八日这天,宫内各门值班章京循例稽查各个宫殿,这是每天例行
的公事,无非是检查门锁、火烛及当值人员有无渎职行为。中左门值班章京
继山、中右门值班章京隆海、后左门值班章京阿克当阿、后右门值班章京胜
禄四人会同稽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四人由保和殿至中和殿,再至太
和殿,漫不经心地观察各处动静,开始未发现任何异常。其中一人偶然一瞥, 
发现太和殿西间东窗棂脱落,顿时警觉起来。四人驻足停步,正待详细察看, 
忽然隐隐听到大殿内有人声,四人起初以为是错觉,静心细听,嘈杂之声清
晰可闻,四人惊愕得面面相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如新皇登基、颁
布重要诏书、公布新进士黄榜、派大将出征及每年元旦、冬至、皇帝生日等, 
皇帝在此接受百官朝贺,发布诏令。皇帝平日处理事务皆在内廷。太和殿日
常由专职太监定时打扫,非庆典,非当值太监,非清扫时间,任何人不得进
入太和殿。是谁如此斗胆,竟破窗而入并故意喧哗?四个值班章京觉得事态
严重,不敢擅自作主,急忙向值班正白旗司钥长护军参领松全和值班续办事
章京正红旗护军参领魁联呈报。松全和魁联二人闻讯后也惊愕不己,随即禀
报景运门值班大臣兜钦。兜钦当即会同总管内务府大臣率同松全、魁联、四
个值班章京及值班弃兵直奔太和殿。与此同时、三大殿值年员外郎毓祥、三
大殿值年内管领延仁、代总管内务府大臣值宿郎中连庆等也闻讯赶到。
众人聚集在太和殿外,殿内嘻笑哭闹、大呼小喝之声已不绝于耳。兜钦、
毓祥等一行铁青着脸,喝令打开殿门大锁并开启槅扇门,众人见一破衣褴衫
之人正念念有词在殿内舞之蹈之。众弃兵一拥而上,将跳舞之人拿获。在他
身上当场搜出带鞘短刀一把,无鞘小刀一把及杂物若干。
景运门值班大臣兜钦当即严讯殿内跳舞之人。此人供称名贾万海,年29 
岁,京郊大兴县人。再加诘问,贾万海则前言不搭后语,且嘻笑哭闹无常, 
似有疯疾之症。
七月初九日,兜钦上奏皇太后和皇帝,禀报捕捉贾万海经过及难以追讯
之状,请求交刑部审讯。当日奉旨:“依议。钦此。” 
刑部遵旨提讯贾万海,贾万海目瞪神呆,答非所问,用刑也无济于事。
刑部无法审讯,饬令就医。贾万海服药近一个月,刑部堂官再审,却依然言
语糊涂,无法取供。
刑部以为奉旨审办之案,未便搁置久悬。贾万海虽无供词,然系景运门
值班大臣督率弁兵人等在太和殿内拿获,并当场搜出凶器两件,证据确凿。
清律,不系宿卫应值合带兵仗之人,但持寸刀入宫殿门内者绞监候。为此, 
刑部于八月初九日请旨按律惩办,拟绞监候。当日奉旨:“依议。钦此。” 
贾万海遂被处以绞刑而死。
一个疯子跳舞竟跳到了金銮殿,对于这样一件使清廷十分难堪的事情,

官书野史均语焉不详。由于贾万海没有留下口供,所以留下了许多不解不谜: 
贾万海为什么要携刀进宫?有没有同谋和主使之人?贾万海是何日由何门进
宫的?是如何绕过层层关卡、躲过巡查弁兵的?又是如何潜人太和殿的?人
们怀疑,贾万海究竟是真疯还是装疯?是不是值班大臣与值班章京及各有关
系之人串通一气,硬将贾万海说成是疯子而开脱自己的罪责?贾万海是不是
有内应?种种疑问,令人百思不解。
(华强) 
戊戌变法发生在哪一天? 
光绪二十四年(农历戊戌年、1898 年),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
派依靠光绪皇帝进行变法,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反对。下
诏变法才一百余天,慈禧太后再次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皇帝,重新临朝听
政,这就是对晚清政局颇有影响的戊戌政变。由于这是一次宫廷政变,知晓
内幕者甚少,加上有关著录诸多曲述,所以关于这次政变的真相,还有不少
至今未解开的谜。政变发生的日期,即是其中之一。
关于戊戌政变发生的日期,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说法,即八月初四日(9 
月19 日)政变说、初五日(9 月20 日)政变说和初六日(9 月21 日)政变
说。
翰林院侍讲恽毓鼎于清朝最后一年将所见所闻纂成《崇陵传信录》。据
此书记载,戊戌年八月初四日黎明,光绪皇帝诣慈禧太后住处颐和园请安, 
而太后己由间道入西直门,车驾仓皇而返。慈禧太后抵光绪皇帝住的大内养
心殿,尽括章疏,携之以去,怒诘说:“我抚养汝二十余年,乃听小人之言
谋我乎?”光绪皇帝战栗不发一语,良久才嗫嚅着说:“我无此意。”慈禧
太后唾之曰:“痴儿,今日无我,明日安有汝乎?”遂传懿旨,以皇帝不能
理万机为辞,临朝训政,政变发生。此为初四日政变说的主要依据。作者恽
毓鼎曾事光绪帝19 年,“传螭头,领兰台,所居皆史职”。是书记述清宫内
幕甚多,为研究清末统治集团活动的重要资料,信者不少。颇有影响的史学
家李剑农所著《戊戌以后三十年政治史》即采此说。
与康有为至交笃谊的同乡张荫桓,戊戌政变时为户部侍郎,他被牵连获
罪,流戍新疆。途中,对解差王庆保、曹景郕谈及不少变法之事,王、曹据
以整理成《驿舍探幽录》刊行。此书说初五日这一天,日本前相伊藤博文在
勤政殿觐见光绪皇帝时,由张荫桓带领,到班时,张向伊藤拉手;上殿时, 
对答词毕,又挽伊藤之袖。拉手、挽袖本为外国礼节,而此时西太后正躲在
帘幕之后,这一切都被她偷听偷看了,她怀疑其中有诈。燕谷老人张鸿的小
说《续孽海花》还明确描写:这天早晨,慈禧太后从颐和园住所赶回皇官, 
搜检光绪帝文件,当晚发生政变。台湾学者萧一山据此推断当日发生了政变。
(见《戊戌政变的真相》) 
比较流行的是初六日政变说。费行简的《慈禧传信录》、袁世凯的《戊
戌日记》以及苏继祖的《清廷戊戌朝变记》等都是如此记述的。史学界的老
前辈范文澜、郭沫若、胡绳等的著作都主此说。研究生房德邻的硕士论文《戊
戌政变史实考辨》,挖掘了不少新材料,进一步证明政变确于初六日发生。
光绪皇帝亲政时有行动自由和独立处理政事的权力。这一天之后,光绪皇帝
已无独立批阅奏章的权力。政变前,光绪皇帝处理政事是在大内乾清宫或颐
和园仁寿殿,这一天发布的《吁恳慈恩训政诏》却规定“今日始,在便殿办

事”,即在中南海仪鸾殿(今怀仁堂)随同太后办事了。这一天开始,光绪
皇帝的住处也发生了变化,即由通常住的大内养心殿,搬到了涵元殿。涵元
殿在名为南海的大内离宫中心赢台,这里四面皆水,有一板桥以通出入,由
慈禧太后信任内监十余人监守。房德邻并且认为:初六日政变与袁世凯告密
并无关系。慈禧太后得知密告是在初六夜晚,而政变在此日一早便已发生。
在维新过程中,光绪皇帝罢黜顽固派官僚礼部尚书怀塔布,召见握有重兵的
袁世凯,引起慈禧太后的不满和惊惧。及至八月初三日,李鸿章的儿女亲家
杨崇伊上密折,请太后“即日训政”,说康有为兄弟“引入内廷”,并“变
更成法,斥逐老成,位置党羽”,还要将政柄拱手让与东洋前相伊藤博文, 
触及慈禧太后痛处,于是决定发动政变。初四日她从颐和园回宫,作了一番
布置,为避免政局震荡并稳往光绪皇帝,故意放出消息说:将于初六日仍回
颐和园。初六日卯初二刻,尚蒙在鼓里的光绪皇帝,按原计划准时到中和殿
看祝版(礼部拟祀社稷坛秋祭文),阅毕出殿,有侍卫、太监来,称奉太后
命,将他引到慈禧太后处。慈禧太后责之曰:“汝之变法维新,本予所许, 
但不料汝昏昧糊涂,胆大妄为,一至于此。汝自五岁入宫,继立为帝,抚养
成人,以至归政,予何负于汝?而汝无福承受大业,听人播弄,如木偶然, 
朝中亲贵重臣,无一爱戴汝者,皆请予训政。汉大臣中虽有一二阿顺汝者, 
予自有法治之。”遂发动了政变,将光绪皇帝幽禁于南海瀛台涵元殿。(黄
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周俊桃) 
烽火篇
庄是楚国将军,还是农民领袖? 
战国时代后期,在楚国有一个名声烜赫、影响颇大的人物——庄。但
是,各种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十分歧异,因而使后世对庄这个历史人物的身
份、事迹、评价,一直争论不休。
许多史书记载着庄是楚国将军。《史记·西南夷列传》说:“楚威王
时,使将军庄将兵”沿着长江西征,一直打到今云南省的滇池附近,以兵
威使该地属楚。正要归国向楚王报功,恰遇秦兵攻入巴、黔中郡(今四川南
部和贵州东部一带),因道路阻塞,庄就在滇池自立为王,晋代堂璩撰写
的《华阳国志》,所记与此略同,两书还明言,庄是“楚庄王苗裔”(即
后代子孙)。《史记·索隐》更说他是“楚庄王弟”。可知庄还是一位与
楚王室有着亲属关系的贵族。《荀子·议兵篇》称:“齐之田单、楚之庄、
秦之卫鞅、燕之缪肌(即乐毅)”都是当时的“善用兵者”。足见庄在楚
国为将,就像田单在齐、商鞅在秦、乐毅在燕一样,曾因善于攻城略地而立
过大功。
然而另一些记载却表明,庄是楚国的农民起义领袖。《韩非子·喻老
篇》记,有人向楚王谏道:“主为盗于境内”,官吏不能禁止,这是“政
之乱也”。《论衡·命义篇》也说:“盗跖、庄,横行天下,聚党数千, 
攻夺人物,断斩人身”,真是太“无道”了。《荀子·议兵篇》指出:“庄
起,楚分而为三四”;《商君书·弱民篇》并言:“庄发于内,楚分为
五。”可知,同于庄的起义,楚国内部一片混乱,政权系统受到阻隔而分
裂为三、四、五部分。《吕氏春秋·异用篇》、贾谊《吊屈原赋》都把庄

与春秋战国间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盗跖”相提并论。《吕氏春秋·介立篇》
更提到“庄之暴郢”,彼此“相暴以相杀”。高诱注:“庄,楚成王之
大盗。”足见庄的农民起义队伍曾经打到楚的国都郢,在那里和楚国的统
治阶级进行过殊死的战斗。
在史籍记载中,楚国的庄忽而是听从国王调遣的能攻善战的将军,忽
而是向统治者进行武装斗争的农民起义领袖。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目前
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大致有这样三种意见。
一、变叛说。据《荀子》和《商君书》的论述,庄农民起义发生于楚
“兵殆于垂沙,唐蔑死”之后,即公元前301 年。这一年,秦、齐、韩、魏
四国联合,大举攻楚,在垂沙(今河南泌阳一带)把楚军打得落花流水,主
将唐蔑被杀。这就必然会加深楚国内部的危机和阶级矛盾,庄农民起义因
之爆发。至于楚王遣将军庄西征至滇池,后因秦攻占黔中郡而道路阻塞, 
此事当在公元前281 年。据《史记·秦本纪》载,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
280 年),“攻楚黔中,拔之。”《后汉书》所记和《艺文类聚》、《北堂
书钞》、《太平御览》等书所引,遣庄的楚王都作“楚顷襄王”,正与此
时的楚王相合。庄领导起义与庄将兵西征,前后正好相差20 年。故《荀
子》杨倞:“ 初为盗,后为楚将。”显然他背叛了农民阶级。
二、两人说。宋人王应麟所著的《困学纪闻》,在《楚庄有二》条中
认为,一个庄是“楚之大盗”,与“盗跖齐名”。《韩非子》明言“庄
为盗于境内”,他的身份是十分明确的;而楚王派出去西征至滇池的将军, 
是“楚庄王苗裔”,乃贵族统治者,“此又一庄也”。近来也有学者认为, 
如果“为盗”的庄与“将军”庄是同一个人,那么一定是庄在起义
后投降楚王成为将军的,但历史上绝无这方面的记载。因此,说当时的楚国
有两个同名的庄,比较合理。
三、农民领袖称王说。主张这种意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