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甘教薄命葬烟尘”,这与当时的汉奸李陵、卫律相比较,功罪忠奸、是非曲
直一目了然。
王昭君为何出塞虽众说纷坛,但她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故
事流传至今,谁也不会有不同意见。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
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这是对王昭君一生的高度
概括了。
(吴进森) 
貂蝉是吕布之妻吗? 
王昭君、西施、貂蝉和杨贵妃“四大美人”中,要数貂蝉最迷人,因为
她竟使英雄豪杰为之神魂颠倒。也数她最不可捉摸,因为人们至今还不清楚
她的真面目。比较接近的说法,似有以下四种。

一说她是王允的歌妓。王允,东汉太原祁县(今属山西)人,字子师。
初为郡吏,灵帝时,任豫州刺史,献帝即位任司徒。王允为了剪除董卓,想
用美人计来达到目的。可是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因此常常闷闷不乐。
歌妓貂蝉为了使王允开心,每每使劲歌舞,但也无济于事。后来,王允对她
说明了其中情由,并要求她助一臂之力。貂蝉知情后,表示愿为王允效劳。
她按王允连环计的要求,以她的姿色挑起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最后, 
借吕布之手杀了董卓,为王允排除异己力量立下了汗马功劳。事成后,貂蝉
在花园里为王允祈祷拜月,时值有一片彩云遮月。王允见之曰:“貂蝉美色
使月亮躲到云后面去了。”据此,后人都传说貂蝉有“闭月”之容。
一说她是董卓的婢女。董卓,东汉陇西临桃(今甘肃岷县)人,字仲颖。
本为凉州豪强,灵帝时,任并州牧。昭宁元年(198 年)率兵入洛阳,废少
帝,立献帝,专断朝政,曹操与袁绍等起兵反对,他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
太师,后来为吕布所杀。据《后汉书·吕布传》载:“卓以布为骑都尉,誓
为父子,甚爱信之。常小失意,卓拔戟掷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阴怨于卓。
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侍婢情通,益不自安”。这段记载,就是平常传说
的凤仪亭掷戟之事。可见,貂蝉是与吕布情通的董卓婢女。一说她是吕布之
妻。吕布,东汉末五原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人,字奉先。初从并州刺
史丁原,继杀原归董卓,又与王允合谋杀董卓,后任奋威将军,封温侯。最
后为曹操所擒杀。吕布之妻,据《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载:“布
见备甚敬之,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从这段记载来
看,吕布的妻子是随军生活的。上书又载:“建安(汉献帝年号)元年六月, 
夜半时,布将河内郝萌反,将兵入布所治下邳府,诣厅事阁外,同声大呼, 
布不知反将为谁,直牵妇,科头袒衣,相将从溷上排壁出,诣都督高顺营”。
又载:“布欲令陈宫、高顺守城,自将骑断太祖(曹操)粮道,布妻谓曰: 
‘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守城也,如在蹉跌,将军当
于何自立乎?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赖得庞舒私藏妾身耳,今不须顾
妾也’。布得妻言,愁闷不能自决”。这里记述的这位科头袒衣的妇人,应
是吕布之妻貂蝉。
还有一说她是吕布部将秦宜禄之妻。据《三国志·关云长传》注引《蜀
记》曰:“曹公与刘备围布于下邳。云长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
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于公,公疑其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
云长心不自安”。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秦宜禄的妻子是很有姿色的。另外, 
因为关羽原先想娶其为妻的,可是因为曹操“自留之”,因此引起关羽的妒
恨。关羽毕竟是个烈性子,他火冒三丈,一刀便把秦宜禄的妻子给杀了。元
人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就是以此事附会而成。因此,秦宜禄之妻也成了
传说中的貂蝉。
四大美人各人都因其有姿色而得宠于一时,但是她们都处在统治者争斗
的锋芒上,因此都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们的死,都不是寿终正寝。貂
蝉也应了自古红颜多薄命之说。
貂蝉的结局如何呢?貂蝉作为王允为剪除董卓的连环计中的美人,她正
好是政治权势斗争中的一个风云人物,处于这样地位的人,用“危在旦夕” 
这个词是不会过分的。如果说貂蝉是董卓婢女,且与吕布情通已被董卓发现, 
那么她也不会有好结果的。因为董卓既能对吕布掷戟,当然也会对侍婢飞刀。
因此,貂蝉的性命迟早是难保的。若以吕布之妻作貂蝉推之,她过的是危险

的军营生活,最后也是香消玉殒。若以貂蝉是秦宜禄之妻推之,她引起了曹
操和关羽不和,被关羽一刀结果了性命,成了屈死的刀下之鬼。
(吴进森) 
杨贵妃有没有亡命日本? 
杨贵妃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位绝代佳人。她那传奇的一生,曾触发多少
骚人墨客的生花妙笔,他们或吟诗填词,或著文立说,其间有讥讽、有同情, 
褒扬贬抑,不一而足,堪称洋洋大观。
然而,她的最终结局如何呢。1984 年出版的《文化译丛》第5 期,张廉
译自日本《中国传来的故事》一文,说杨贵妃在马嵬驿没有被缢死,而是由
陈玄礼、高力士合谋,以替身法,使她逃出虎口,继而东渡日本,在东邻友
国寿终正寝。译文如下:“军中主帅陈玄礼怜贵妃貌美,不忍杀之,遂与高
力士密谋,以侍女代死。高力士用车运来贵妃尸体,察验尸体的便是陈玄礼, 
因之这一以假代真的计谋得以成功,而贵妃则由陈玄礼的亲信护送飞快南
逃。大约在今日上海附近扬帆出海。经过海上漂泊,来到日本久谷町久津。” 
译文不仅说杨贵妃未死,而且还称:“唐玄宗平定安禄山之乱,回驾长
安,因思念杨贵妃,命方士出海搜寻,至久津向贵妃面呈玄宗佛像两尊。贵
妃则赠玉簪以为答礼,命方士带回献给玄宗,虽然互通了消息,但杨贵妃未
能回归祖国,在日本终其天年。” 
杨贵妃究竟缢死于马嵬驿还是东渡日本久津终其天年?根据我国历来史
籍记载。答案都为前者。唐人李肇在其《国史补》中记载说:“玄宗幸蜀, 
至马嵬驿,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马嵬店媪收得锦勒一只,相传
过客每一借玩,必须百钱,前后获利极多,媪因至富。”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的一座佛堂梨树下,确凿无疑,而且运尸时,杨贵妃脚上的一只鞋子失落, 
导致一位老婆婆借此大发其财。此后,无论《旧唐书》还是《新唐书》以及
清人岑建功所辑的《旧唐书逸文》,都说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驿,与李肇所
记载的无甚异词。《资治通鉴》博采众家之说,记载得较为详细:马嵬驿前, 
护驾的三军将士诛杀了奸佞杨国忠之后,仍然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
令,还是无效,便要高力士问陈玄礼,原因何在?陈玄礼说:“国忠谋反, 
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唐玄宗听后,起初不肯割爱,“倚杖俯
首而立。久之,京兆司录韦谔前言曰:‘今众怒难犯,安危在晷刻,愿陛下
速决!’但唐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谋反?’”这时就连高力
士也一反常态,对玄宗说:“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己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
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视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唐玄宗见高力士
也站在三军将士一边,知道事已难回,只得“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
之”。并且“舆尸置驿庭,召玄礼等人视之”。这样才使三军将士“始整部
伍为行计”。
正典史籍是这样记载,稗史、传奇也如此。元和元年(806 年)冬,白
居易任盩厔县尉,他的好友陈鸿和王质夫也寓居该县。一天,他们游览仙游
寺,谈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感慨异常,王质夫建议白居易以此为
题写诗,白居易写了脍炙人口的《长恨歌》,陈鸿写了《长恨歌传》。陈鸿
是位史学家,他虽然把《长恨歌传》作为传奇来写,但文中所述仍是史实。

在写杨贵妃缢杀于马嵬驿一节时,他这样记叙道:杨国忠处死后,“左右之
意未决。上问之。当时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怨。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
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仓皇展转,竟就死于尺俎之下。” 
杨贵妃死于马嵬驿,日本一些著名的学者也持这一说法。例如,日本当
代著名作家、汉学家、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井上靖先生,他在收集了大量
史实的基础上,以细腻的笔调,写了长达14 万多字的《杨贵妃传》,把这位
传奇人物的悲欢离合,描写得畅酣淋漓。是书最近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翻译
出版。关于杨贵妃的死,井上靖先生不仅与中国历代学者观点相同,而且还
写了杨贵妃本人临被赐死之前的态度。录之如下: 
当高力士奉命来到杨贵妃的住所,他对她说: 
“您最后的时刻到了!” 
“杨家一门被陈玄礼杀了的事,我刚才已经听说了,陈玄礼是以清廉闻
名的武人,平日时常进谏陛下,他没有错,贵妃我比谁都清楚。” 
贵妃道。
正因为如此,当高力士把杨贵妃引进佛堂,这个老宦官几乎没有用什么
力气,就把杨贵妃缢死了,了结了她38 岁的一生。
然而也有人认为杨贵妃没有死于马嵬驿,而最终当了女道士。如20 年代
末期,俞平伯在《小说月报》第二十卷二号上发表的《及 
的传疑》一文,认为杨贵妃并不死于马鬼坡,死于马前的“峨眉”是另外一
个人,很可能是用了掉包之计。因为玄宗回朝,改葬贵妃,但是“马鬼坡下
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没有找到贵妃尸首,后来又差方士寻找,“上
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在这里暗示杨贵妃尚在人间,所
谓“贵妃居海上仙山”者,无非是一段曲笔。俞氏认为,根据白居易《长恨
歌》所述,杨贵妃当是流落到了女道士院。唐代女道士院即娼家妓院,也就
是说杨贵妃当了娼女。这对玄宗说来真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了!解放后, 
俞氏坚持这观点。近年来周煦良在《晋阳学刊》撰文《恨在哪里?》
(1981 年第6 期)进一步阐述了俞氏的观点。
杨贵妃是死于马嵬驿,还是逃出当了女道士,抑或东渡日本?看来解开
此谜,还需要中日两国学者的共同努力。
(树杨) 
梅妃有无其人? 
梅妃是个广为流传的人物,尤其是她的诗《楼东赋》、《一斛珠》,更
是为后人所传诵。
蔡东藩的《唐史演义》说,唐明皇:“命高力士出使江南,搜访美女。
力士沿途考察,少有当意,辗转至闽中莆田县,方得了一个丽姝,急忙选归。
这丽姝叫作江采苹,父名仲逊,家世业医,采苹生年九岁,能诵《二南》, 
且语父道:‘我虽女子,当以此诗为志。’及年将及笄,更出落得丰神楚楚, 
秀骨姗姗;更兼文艺优长,能诗善赋,一经选入,大见宠幸。”“玄宗因她
所好,戏称她为梅妃。妃尝撰萧、兰、梨园、梅花、风笛、玻盂、剪刀、绮
窗入赋,无不工妙。”后杨玉环入宫,唐明皇贪新厌旧,沉湎女色,梅妃失
宠独处上阳东宫。她郁郁不欢,乃作《楼东赋》,赋云:“玉槛尘生,凤奁
香殓。懒蝉鬓之巧梳,闲楼衣之轻缘,苦寂寞于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漂

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况乃花心扬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温泉不到,忆拾
翠之旧游;长门深闭,嗟青鸾之信修。忆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宴, 
陪从宸旒,奏舞鸾之妙曲,乘画鹢之仙舟。君情缱绻,深叙绸缪,誓山海而
常在,似日月而无休。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欲相如之奏
赋,奈世才之不工;属悉吟未之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
于楼东。”玄宗读罢,想起旧情,深为怅然,遂取出珍珠一斛,暗地里托人
送给梅妃。
梅妃不受,又写了七绝《一斛珠》:“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
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蔡东藩撰写这段稗史轶闻所根据
的是唐曹邺的《梅妃传》,此传载:梅妃姓江名采苹,莆田人,唐开元中(713 
—741 年)被选入宫,大见宠幸。性不喜铅华,淡妆雅眼,而自然明秀。能
作惊鸿舞,尤长诗赋,癖爱梅花,明皇戏呼为“梅精”,号为“梅妃”。后
杨玉环入宫封贵妃,迁梅妃居上阳东宫,乃作《楼东赋》,上尝思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