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以为只要藏起枪弹,销毁文件,便可如四月间搜查大通学堂一样无事了。

(贾广宝) 
小凤仙的身世和归宿如何? 
小凤仙是一个幼年即堕入青楼的妓女,她与蔡锷交往及助蔡出走,使她
与民国初年的政坛发生了传奇性的联系。以往野史说部对此渲染颇多,近年
来又因《知音》、《一代风流》、《蔡锷与小凤仙》等影剧的问世而使她成
为众所周知的人物。
小凤仙的出身、家世及堕入青楼的原因,各家说法不一。有说其父为清
季武官,落职后贫不能活,遂质凤仙于妓寮;有说小凤仙本是一旗人姨太太
之女,父母双亡后无奈而落入妓院;也有说其父为仇人所陷,倾其家产而鬻
凤仙,辗转入青楼。无论何种说法,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小凤仙早年生
活比较贫困而坎坷多变,这种经历对她后来的思想不能不留下影响。
民国初年,蔡锷智走云南,组织护国军,反对帝制。小凤仙在蔡锷智脱
袁世凯的羁绊中无疑起过一定的作用,然而蔡锷究竟怎样飞出侦探四布的牢
笼,小凤仙究竟怎样帮助蔡锷脱身,各家记载颇多歧义。
天忏生、冬山说蔡锷带着小凤仙至天津,在旅馆内诈称有病,由后门逸, 
乘日本轮船出走。(《黄克强蔡松坡轶事》附录《小凤仙逸事》)哈汉章则
谓出走之日,蔡锷设计打了一夜牌,次日绝早至总统府,并打电话约小凤仙
午间到某处吃饭。乘人不察时,蔡锷密由政事堂出西苑门,乘车赴津,绕道
日本抵滇。(《春耦笔录》)也有人说蔡锷由津渡日时,小凤仙曾要求一起
东行,为蔡劝止。甚至还有蔡锷东渡日本,小凤仙亦同舟而行,至蔡由日转
道昆明时才回北京的说法。事实上、这些说法多属当时文人添加的枝叶。
关于这个问题,雷飙回忆他听蔡锷口述的赴滇经过最为详细:一日晚间
小凤仙处请客,正当宾客满座、狂歌畅饮之际,蔡锷悄悄离去,单身赴崇文
门车站乘火车赴天津,次日早晨到达,住进日本共和医院。袁世凯得到报告
后,立即派蒋百里与一个参议官赴津挽留。蔡锷告诉他们这次来津确实是为
了养病,并请他们转达于袁世凯。蔡锷知天津非久留之地,当天晚上即隐姓
埋名,化装后去塘沽坐船赴沪。不料船到上海时,岸上军警林立,侦探上船
搜查,于是蔡锷便不上岸,乘原船赴日本神户,而神户警察搜查也十分严密, 
只能再乘该船返沪,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秘密买通船上的服务员,请他代购
去香港的船票,这才辗转由香港到越南,最后抵达云南。(《蔡松坡先生事
略》,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三册)雷飙是追随蔡锷多年的僚属,他的说
法可信度较高。
蔡锷病逝后,小凤仙的归宿又如何呢?天忏生等人谓,蔡锷去世后,小
凤仙痛不欲生,留下一绝命书后饮鸩自毙。《民国通俗演义》即取材于此。
但这全属虚构。
当蔡锷遗体自日本运回,北京各界为他举行隆重追悼会时,小凤仙白马
素车,亲临祭奠,并挂一联:“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北
京晚报》前些年也曾发表过文章,说小凤仙直至解放后还在人间,隐姓埋名, 
同一个工人结了婚,居东北某地。当梅兰芳赴朝鲜慰问志愿军路过东北时, 
她还拜访了梅兰芳,并要梅为她保密,这都说明小凤仙并未因蔡锷的去世而
自杀。流传很广的小凤仙的另一副挽联是:“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那

堪忧患余生,萍水因缘成一梦;几年北地燕支,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 
桃花颜色亦千秋。”这副挽联文情俱佳,对仗工整,显然非小凤仙的文化素
养所能属,而系文人代笔。它的作者有人说是易顺鼎,有人说是樊增祥,也
有人说是杨云史。易、樊、杨三人均为当时擅长诗文的名士。还有人说这出
自前清翰林朱文劭的手笔,也有人认为这是易宗夔寄居北京时应友人邀,代
小凤仙作的,以后收入他所著的《新世说·伤逝篇》中。无论此联出自何人
手笔,都较适当地表明了小凤仙与蔡锷各自的身份及其因缘,它因这段传奇
而产生,也因这段传奇而为后人广为传颂。
(马自毅) 
1923 年紫禁城特大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1923 年6 月27 日(一说6 月26 日),这天晚上,天上月朗星稀,地下
燥热无风,北京城的许多人家都在外面打扇纳凉。9 点多钟,一道火光从紫
禁城东北角冲天而起,熊熊的火光映红了夏日的夜空,这一场特大火灾从紫
禁城东路静怡轩开始烧起,延烧到延寿阁。宏伟高大的延寿阁倒塌时,将正
燃烧的椽梁架在别的宫殿上,这样一来,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
池、积翠亭、广生楼、凝辉楼、香云亭等顿时化为一片火海。宫中数百年的
参天松柏,也变成一棵棵火树。
这场大火据说是意大利使馆的消防队发现并首先赶到的。但大火发生
时,内务府中堂绍英为防意外,令紫禁城卫队先不要开官门,结果消防队被
阻在宫外,导致火势蔓延。及至宫门打开,军警和全城的消防队赶到,又因
宫中无水而一时无用武之地。后来将所有的水龙接在一起,取紫禁城外御河
之水扑救,一根水龙面对一片火海亦是杯水车薪。意大利消防队指挥大家拆
除房屋、隔断火道,直到次日早上才将这场大火扑灭。
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三四百间。这些楼阁建筑都非常宏伟壮丽,里边存
放的奇珍异宝堆积成山,是清宫存放珍宝最多的地方。烧毁的珍品主要有: 
敬慎斋所藏明景泰年间刻制的大藏经版数千块,广生楼所藏全部大藏经,古
云楼、凝辉楼所藏钻石顶金亭四座、金佛及金质法器数千件,中正殿所藏大
金塔一座、全藏真经一部。此外,还有清代9 个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历代
名人字画、古铜、古瓷,以及溥仪结婚时所收的全部礼品。
事后清理火场,仅将熔入土中的金水重新熔化而成的纯金即达三四百斤
之多。这场特大火灾造成的损失没有具体统计,但无疑是极为惨重的。火灾
以后,溥仪下令追查责任。要追查责任,首先要弄清这场火灾是怎么发生的? 
对于紫禁城这场特大火灾的起因,众说不一。
一种说法是宫内太监监守自盗。溥仪退位以后,经常与溥杰等人将宫中
珍玩偷盗出宫,太妃们也常将珍贵物品交心腹太监运出变卖。“上有所好, 
下必甚焉”,内务府官员与太监勾结,偷盗之风愈来愈严重。仅1922 年至
1923 年6 月火灾前,已经查实的被盗物品就有重达百余斤的金钟两个,古铜
器、金器、玉器数十件。北京当时的古玩铺,经常发现宫内的古物。大火以
后,建福宫首领黄进禄供述了太监多次偷盗古物的内情。
那段时间,溥仪无所事事,经常与庄士敦在一起,叫太监们将宫内收藏
的古玩一一取来欣赏。有几次,溥仪所要的古玩竟然取不出来,监守自盗的
太监们眼看纸包不住火,罪行马上就要暴露,于是纵火灭迹。

据参加宫中灭火的消防队说,他们初到宫中时,曾闻到一股浓烈的煤油
味。溥仪闻讯后,认定太监监守自盗,纵火灭迹,下令拘捕了几名太监,但
是谁也不承认自己是纵火犯,因查无实据,只得不了了之。
这场大火以后未久,养心殿东暖阁又着火,幸被及时扑灭。溥仪认为, 
太监不仅监守自盗,还图谋报复,要将他活活烧死,于是下令将太监驱逐出
紫禁城。驱逐太监与火灾仅隔20 天,太监一走,火灾的起因更无法查清了。
一种说法是电线走火。当时紫禁城里造一座小型发电厂,专供宫内照明
之用。因电线质量差及敷设使用不得法,宫内已不止一次发生电线漏电走火
的事,但未酿成火灾。此次大火烧毁的东路楼阁,全部敷设有电线。起火的
晚上,东路楼阁有7 个太监值守,彼此证明未纵火。也未见有其他人纵火。9 
点多钟,火从静怡轩起。
一种说法是渎职失火。紫禁城当时虽已采用电灯照明,但因紫禁城面积
大,房间多,发电厂功率小,尚不可能全部采用电灯照明。许多地方仍采用
旧法,用铁油灯挂在柱上照明。日久天长,木柱烤焦,便易引发火灾,还有
太监晚间行路,以灯照明,也是火灾的隐患。清代仅道光以后就发生失火案
数起:道光十六年(1836 年),太监韩进钰失火延烧西佛堂;道光二十五年
(1845 年),太监马庭贵失火延烧延禧宫;咸丰八年(1858 年),太监禹得
馨失火延烧延辉阁;同治八年(1869 年),匠役城钰失火延烧武英殿;光绪
十四年(1888 年),护军富山失火延烧贞度门。
紫禁城这场特大火灾,有人说是失火而起。但是失火于何处?谁是肇事
者?没有人能说得清。
还有一种说法是“天火”。“天火”即因雷电而引起的火灾。紫禁城自
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初步建成、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始,因“天火” 
引起的重大火灾,史料有明确记载的至少有三次:永乐十九年(1421 年), 
金銮宝殿因雷殛而起火,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化为一片焦土;嘉靖三十
六年(1557 年),重建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再次遭雷击起火,并延烧
奉天门、左右顺门、午门外左右廊等;万历二十五年(1597 年),重建的三
大殿(改名皇极、中极、建极)再次起火,延烧乾清、坤宁二宫。三次“天
火”均发生于明朝,有清二百多年,紫禁城里没有因“天火”焚烧的记录。
只是在光绪末年,天坛祈年殿遭雷殛焚毁。因祈年殿为香楠木所造,着火时
香闻数里。
6 月正是夏季雷雨季节,据说是日曾有人听到雷鸣。这是紫禁城的第四
次“天火”吗? 
(华强) 
胡适之父胡传是被砍头的吗? 
胡适之父胡传,原名祥蛟,字守珊,又字铁花,号钝夫,生于1841 年(道
光二十一年),卒于1895 年(光绪二十一年),享年55 岁。胡传究竟是病
死?抑或在抗日保台中“殉难”?尽管十年“文革”中,胡传之墓为“造反
派”挖掘,“开棺验尸”,但这位铁花公的死因至今仍然是一疑案。
胡传的父亲胡奎熙继祖上在上海开设几处小店业,其中有酒馆、栈房等。
除上海外,在汉口也开辟生意,在家乡又置了田产。胡传幼年喜读书,嗜诗
文。1861 年,太平军人徽境,胡传曾参加民团与太平军作战,后来投奔在吉

林的吴大澄,充当幕僚。由于胡传肯吃苦耐劳,又有文化知识,颇得吴大澄
的赏识,随吴大澄先后到广东、江苏。1891 年7 月,被委任淞沪厘米总巡。
次年,台湾巡抚邵友濂调他渡海赴台,初任台南盐务总局提调,1893 年6 月
调任台东直隶州知州。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签定丧权辱国
的《马关条约》,胡传时兼任东汶山军务。在台湾人民进行的轰轰烈烈的反
割台斗争高潮中,胡传为爱国将领刘永福请出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胡传
染上脚气病,在战乱中拖着病体内渡厦门,旋不治而死。
然而,胡传病死说却引起族人的怀疑,于是出现了胡传之次子绍之与族
人赌胡传之头的趣闻,使胡传之死因蒙上一层神秘的外衣。
原来,台湾战事危急之时,胡传将眷属先行遣返大陆,回归安徽绩溪县
上庄村,身边只有绍之一人追随左右,所以胡传死后,由绍之扶柩运到故里。
时乡人知道胡传在台抗日,便认为其不是死于日军的枪炮之下,而是因违抗
军令为清政府所杀。按照当地族规,凡是凶死的人牌位不能进入宗祠,名字
也不得写在族谱上。胡氏宗族中有的长老也相信胡传是凶死的,因为其时台
湾已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而台湾军民却“违旨”地成立了“台湾民主国”, 
胡传又同这个“民主国”的刘永福有联系,所以,他们也不相信胡传死得这
么突然,以为是被清政府派人杀害的。但是,绍之却坚持其父是病死的,双
方争执不下,长老亦左右为难。
就在这个时候,绍之挺身而出,与族人赌头,他说:“开棺检验,如胡
传无头,请即杀我的头;如胡传有头,即杀与我赌头的人的头”。族人闻之, 
不禁愕然,他们真相不明,岂敢与绍之赌头?于是,胡传的葬礼在上庄举行
了,牌位进入了宗祠,名字也上了族谱。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后来,有亲属曾背地里询问绍之。绍之似有难
言之隐,不作回答。后胡适母亲去世,绍之可能向家中之人透过口风。胡适
之妻江冬秀就曾对一位族人说,她公公是在军中被砍头的。江冬秀之说当有
根据。胡适在其口述自传中亦说:“他(指其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