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查明从刘瑾被捕到处分“瑾党”,政局急转直下,前后仅仅四五天时间, 
待李梦阳起用到京,大局已定,康海早已罢官。李梦阳既不可能参与对康海
定案的议论,而且他不久又被排挤,即使想为康海争取宽处,也无能为力。

(《学林漫录》卷二)这些考证都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当然,在这一些学者
之间,对一些具体材料的认识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但共同的观点则是认为戴
在李梦阳头上的这顶“中山狼”帽子应该摘掉,给他彻底平反。
这一宗纠缠了将近五个世纪的公案虽然和《中山狼》这个戏本身的客观
价值不完全是一回事,但也不完全是两回事;搞清楚剧本中的“中山狼”有
无影射?影射的是谁?被誉为“真状元”的康海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等等, 
对于加深杂剧剧本的认识,当然是有益的。
(缪依杭) 
《水浒》中王伦形象从哪里来? 
施耐庵先生《水浒》中,就梁山人物有名姓者写110 人。其中两人最后
不见于石碣,那就是梁山第一任大头领王伦和第二任大头领晁盖。
王伦是个不第秀才,因东京考试落第,没奈何走上梁山的。此人在全书
里笔墨不多,仅出过两场,一次是豹子头林冲逼上梁山;一次是晁盖等7 人
劫生辰纲后投奔梁山。两次上山虽不同时,但两次上山都点出了王伦的缺德、
少才、无智,而又处处妄大自矜,妒贤嫉能。
从此,王伦形象就成为心地狭隘的形象符号,成为落第秀才、小人得志
的写照。
萨孟武认为,“王伦因落第而竟落草,这可视为‘穷则发奋’的证据。
然而秀才配做甚么事?所以得到梁山泊之后,就心满意足,只求保守,不求
进取,连一个林冲还不敢收留,哪里配收罗天下英才,出来逐鹿中原。这可
视为‘舒则苟安’的证据”(《水浒与中国社会》,岳麓书社1987 年11 月)。
有诗为证:“独据梁山志可羞,嫉贤傲士少宽柔;只将寨主为身有,却把群
英作寇仇”(汪远平《水浒拾趣》,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 年12 月)。梁山
泊必须摒弃王伦这样的小人,结束王伦独霸梁山时代,它才能兴旺发达、四
海归心。
人们都认为施耐庵把王伦这个角色写活了,这是一个极为成功、完臻的
形象。这一形象有无借鉴和依据呢? 
有人认为,施耐庵把王伦作为梁山的人物是有来由的。华山说:“我认
为这可能就是暗射庆历中王伦一伙的起义军首领”(《宋史论集》齐鲁书社
1982 年11 月)。
《宋史》中是确有王伦其人其事的。
“庆历三年(1043 年)五月,虎翼率王伦叛于沂州(山东临沂)。七月
乙酉,获王伦”(《仁宗纪》)。据欧阳修说,这次暴动还是有声势的,“近
闻沂州军贼王伦等杀却忠佐朱进,打劫沂、密(山东诸城)、海(江苏海州)、
扬(江苏扬州)、泗(安徽盱眙北)、楚(江苏淮安)等州,邀呼官吏,公
取器甲,横行淮海,如履无人,比至高邮军,已及二三百人,皆面刺‘天降
圣捷指挥’字号,其王伦乃衣黄衫,据其所为,岂是常贼?”(《欧阳文忠
公集》卷九八)“昨王伦暴起京东,转攻淮甸,横行千里,旁若无人。既于
处处无兵,须自京师发卒。”(同上,卷一百) 
这个王伦,起事于山东,人员也不过二三百人,可是他的一大特点就是
穿黄衫等犯禁物,而且提出“天降圣捷指挥”,是彻头彻尾反叛宋王朝的好
汉。因为施耐庵是极其鄙视小兵王伦其人其事的:他不能“替天行道”,像

宋江那样一心为了“招安”。施耐庵把仁宗年间造反的小兵王伦借用为他小
说中的和林冲、晁盖唱对台戏的角色,“或许因为他是个聚众起义的首领, 
与宋江、晁盖有些相象,所以《水浒传》作者不管年代先后,也把他扯进了
梁山泊去了”。(何心《水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9 月)而他更
深沉的用意,是因为小兵出身的王伦“在封建正统观是非伦理的丑角。施耐
庵将此名移植于梁山,并冠以唐人传奇所贬的妖精绰号‘白衣秀士’,可见
他对触犯甚至反对朝廷的是没有好感的。”(珠马《〈水浒〉否定王伦,其
实是否定农民革命》,《社会科学报》1992 年8 月6 日) 
看来,施耐庵是很讨厌“王伦”这个名字的。有人根据王伦起义的全部
史料,认为“王伦起义前于宋江,活动地区大略相同,起义经过两者亦极相
似。这便是《水浒》作者所以把王伦送上梁山泊的可能理由”(华山《宋史
论集》)。但也有人认为,此王伦起义时间短促,参予者亦仅几百人,把他
塑造为梁山泊的王伦,是有可能;但那个“南北宋之间,另有一个王伦,做
过宋朝和金邦的议和专使,《宋史》有传,这个与《水浒传》中的白衣秀士
王伦似乎更无关系了”(何心《水浒研究》)。但也有人认为,施耐庵“是
别有匠心的。在他写作前,见于本本,宋朝就出现过两个王伦,一个是胡铨
上奏请斩的王伦;此人乃东京无赖,靠三次使金,成为官场红人。虽非强盗, 
但却为宋元正人君子视为奸佞者”(珠马《〈水浒〉否定王伦,其实是否定
农民革命》)。由此看来,施耐庵鉴于人们厌恶“王伦”这个名字,就采用
形象思维中的王伦了。
《水浒》是否以历史上实有其人的王伦,作为书中心肠狭隘的特有符号, 
还待于进一步认识。
(盛巽昌) 
水泊梁山青面兽杨志是何等人物? 
青面兽杨志,是水泊梁山重要的一员。
一部《水浒》腰斩本七十回,其中就有整整三回写了杨志故事的。此中
的卖宝刀杀泼皮牛二,黄泥冈失落生辰纲,都是全书的传世佳篇。这些故事
纵横捭阖,起伏跌宕,令人百读不厌,入木三分地刻划了杨志义勇忠憨的栩
栩形象。
大概是施耐庵先生对青面兽英雄的青睐吧,《水浒》中的杨志,自有两
处被写得得天独厚。一是他出身非常,乃杨家将正宗角色,而且自己也曾是
个现任官,“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前
制使官”。所以他满可以与名将世家的呼延灼、大刀义勇之后的关胜等并肩
齐驱的。二是他武艺高强,与林冲对打四五十合,刀法不相上下。是斗将之
才。所以后来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第十七位,职掌“马军八骠骑兼先锋使”, 
与花荣、徐宁等同位,在俊星飞驰的梁山英雄群体中,也堪称为佼佼者了。
因为《水浒》是小说,梁山水泊诸多形象人物,也都被后来者视为是艺
术建构的虚渺者。只有个别人员,才在史书上有姓名。即使那部充为《水浒》
源头的《大宋宣和遗事》,此中亦只提及“三十六员猛将”。据余嘉锡考证, 
除了宋江和那个建炎元年(1127 年)在陕西兴州(略阳)造反称帝的“宋江
余党”史斌(史进),其余诸人,包括杨志,都是不可信的。
但是,也有人说,杨志此人并非纯艺术塑造人像,在宋朝历史上确有其

人。何心(陆澹安)说,“梁山英雄受招安后有下落的,只有杨志、关胜二
人”(《水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年9 月)。“从《宣和遗事》看
来,杨志在三十六人中本来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其地位仅次于吴加亮(吴用)、
李进义(卢俊义),无怪征辽时能独将一军”。(同上) 
按,宋江等受招安在宣和三年二月(1121 年)。“后来曾经跟随童贯平
定方腊,所以宣和四年童贯征时,以杨志为先锋将,自是可能的事”(同上)。
杨志参加征伐辽,见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宣和四年六月,童
贯至河间府,分雄州、广信军为东西路:以种师道总东路之兵,屯白沟,王
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赵明、杨志将先锋军;辛兴宗总
西路之众,屯范村,杨可世、王渊将前军,焦安节将左军,刘光世、冀景将
右军,曲奇、王育将后军,吴子厚、刘安将先锋军;并听刘延庆节制。”但
是由于童贯等指挥不当,前线诸军皆败,其中“杨志败于盂县”。杨志后又
随种师中北援太原,“至榆次。金人先屯兵县中,公遣兵击走之,遂人县休
士。时军中乏食三日矣,战士人给豆一勺,皆有饥色。翌日,贼遣重兵迎战。
招安巨寇杨志为先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前军参谋官黄友战没。胡骑四
集。官军溃败。公独与亲兵小校数百搏战,遂力战而死”。(《靖康小雅》) 
这一仗,连统帅种师中也战死。因此有学者认为,杨志“本不是一个强毅坚
定的农民革命领导人物,没有民族思想的。他中途叛变了起义队伍,原是不
足为怪的。这个叛徒,后来在和金人作战时,又首先不守纪律,以致种师中
遭到溃败,也正是由于他是这种腐化蜕变了的性格所致。后来《水浒传》写
了他是将门之后,他的重要事迹只是替大官僚梁中书送生辰纲给蔡京。他忠
实地替统治阶级出死力,无可奈何地落草,别无什么出色的描写,也许还是
提高了他一些罢”(严敦易《〈水浒传〉的演变》)。有关他此后下落,也
仅是推测,“种师中死后,朝廷对于其部下失律将佐,处分甚严,中军统制
官王从道因此被处斩,杨志当然亦在应受处分之列,所以后来不见提及”(何
心《水浒研究》)。他们都界定此杨志就是“梁山英雄受招安的”,何心并
称,“无名氏所撰《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杂剧,谓宋江征辽时以杨志为先
锋,与《三朝北盟会编》所纪符合,大约剧作者也知道有此项史实,所以就
写入剧中”(同上)。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质疑,“宋江三十六人中确实可考者仅史斌、杨志
二人”,但《靖康小雅》只说他是“招安巨寇”,“没有明确说出是宋江之
党,他是否在三十六人之数,尚有问题”(华山《宋史论集》、齐鲁书社1982 
年11 月)。至于这个征辽的杨志,他却认定并非是“没有民族思想”、“叛
徒”。华山引用了李纲《梁谿集》有关杨志行状说明,榆次之战杨志是有功
的,“武节郎杨志昨随种师中先次收复榆次县;大兵既溃,志不免退师;请
将散逸,志独收集残兵,保据平定,屡次立功,杀退贼马,理须徼赏”(卷
五二《奏知尝罚董有林冀景等札子》)李纲当时出任两河宣抚使,这一奏章, 
是据军报上报的。不久,杨志隶两河宣抚副使刘(韦合)麾下,在山西寿阳
作战获胜。“贾琼,杨志于寿阳县界节次攻击贼马及杀获近上首领,赴坠崖
谷,死者甚众,”“欲令王渊与刘竧、刘士元等合军由寿阳进,及杨志、贾
琼等出奇捣虚,与土豪秦中宝等乘夜会合,直趋太原”(以上均录《梁谿集》
卷五十三、五十四)。但从“(韦合)遣别将贾琼自代州出敌背,且许义军
以爵禄,得首领数十,既复五台而潜,可求败闻,遂不果进”(《宋史》卷
四四六《刘(韦合)传》),杨志是与贾琼并肩上阵的。这里没有提到,是

什么原因。华山认为,杨志和贾琼从代州出敌人之背,联合五台山义军准备
从北面反攻包围太原的兵。他“始终积极参加对金抗战的,并且战斗得非常
英勇(自河北沦陷以后,我们在史料中就找不到有关杨志的记载,可能他是
在战斗中牺牲了)。”(华山《宋史论集》)因此,学者认为,杨志应须新
的评价;他是“一个民族斗士”。
有关《水浒》里杨志结局,有作为在征方腊后因伤病死于江苏丹阳的(罗
贯中《一百二十回水浒》),也有作为在梁山作战时受假投降的李成杀害于
沙场的(俞万春《荡寇志。)。这些都是小说家言,当然不足为信,但是梁
山“招安”后的杨志,在历史记载里究竟下落如何,仍是值得注意的一个疑
题。
(盛巽昌) 
武松是小说中的人物吗? 
在我们中国人中,武松的大名知之者可谓多矣。
人们熟悉武松,开始还得靠那位做《水浒》的施耐庵先生。小说里的武
松,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是个颇为成功的血性男儿典范。他是南宋以
来几百年间很多民间艺人辛勤劳动的结晶。本世纪始,武松又走进了银幕和
戏剧,“英雄盖世武二郎”,这样,他的名气便更响亮了。
可是,就是这个人人皆知的行者武松,却名不见经传,有来以来的官书
可谓多如牛毛,但从未有这位景阳岗上打虎英雄的名字,当然更谈不上其生
活的事迹了。凡属《水浒》那块石碣上刻的好汉名讳,见于《宋史》的,除
了宋江实有其人其事,另外还有个可能是九纹龙史进,其余或名不对事迹, 
更多乃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