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天你是否依然买我-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创造“第一”,成为领跑者    
    1994年,台湾最大的食品企业统一集团决定,在中国大陆大规模投资设厂生产方便面。他们在市场调查中发现,除了地方品牌外,康师傅已在全国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市场份额。统一为大陆市场花了很多钱,出了很多力,然而直到今天,康师傅方便面的市场占有率仍然高出统一近30个百分点(根据北京安邦公司数据,康师傅约占市场份额45%,统一约占16%),并延伸至其他食品领域和量贩业务。    
    在台湾市场,康师傅的实力实在微不足道。但是,顶新集团比统一早两年进大陆,正因为从零开始,没有成见,他们根据大量细致的调研,重新给方便面定义一个新的市场区隔,创造出许多第一。在康师傅以前,市场上只供应4毛钱一包、味道和质量都很差的方便面。在沿海地区及一级城市,人们不是吃不起,而是没有选择余地。康师傅率先推出“好吃看得见”的品牌概念,通过画面诱人的电视广告,宣告中高价位、面劲道、汤好、调料丰富的方便面时代来临。他们针对国内最庞大的旅行群体—火车乘客和办公室加班族,推出了便于冲泡的碗面,还创造性地加进一把塑料叉子。相信这是康师傅所首创:把泡面变成方便面。    
    循序渐进的市场推广    
    康师傅集中资源,从中国最大的面食基地—华北和东北开始,逐步推广至全国,充分展现了对消费者生活习性及口味的掌握。全新的市场区隔,加上贴近消费者的产品以及有效的行销,两年内康师傅已经奠定“方便面第一品牌”的地位。2002年8月号的《东方企业家》杂志报道,康师傅方便面一年的销量是60亿包,而台湾整体市场量只有6亿包,一个在台湾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竟然创造了10个台湾市场的容量。     
    大陆消费者普遍迷信“榜样”式品牌。康师傅对抗统一的实例说明,无论在过去属于什么“级别”的公司,在进入一个新市场时,都需要依据准确的市场细分,在新的市场区隔中成为领跑者,并且以足够好的产品和行销支持,让消费者把“一步到位”的“位”锁定在你的产品上。    
    2003年,康师傅开始把方便面回销台湾市场。这家10年前在台湾默默无闻的公司如今已经变成大陆市场最大的食品(不只是方便面)供应商,10年后,康师傅衣锦还乡,搞得台湾严阵以待,市场生态大乱,变成业界津津乐道的商业故事。    
    


第七卷 法则三 要做就做领跑者为什么必须在中国市场做领跑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前面我已经谈到,中国大陆尚未形成理性的消费习惯,消费者迷信舶来品、迷信任何市场区隔中第一个造成公众影响的品牌,并且在攀比的过程中追求“一步到位”,只要经济许可,一定买最贵最好的。所以,甘于做默默无闻耕耘者的品牌,将很难获得成功。可能你的产品或服务有许多优势,但关键在于,你需要挑出对手还没有占领的领域,充分发挥你的优势,将自己塑造成榜样,这样才能鼓动消费者追捧的热情。    
    我在大陆搞过一些中产阶层参加的研讨会,他们是国内消费的中坚力量。当被问及对方便面、洗发精和手机品牌的认识时,很少有人能够知道3个以上的品牌。如方便面,绝大多数人都知道第一是康师傅,第二是统一,但是谁是第三就很少有人可以说出来了。对于洗发精、手机,情况大致相似。品牌(Brand)这个词,最早是指美国开发西部时,牛仔们给牛身上打的烙印。由于大陆市场的消费者还比较单纯,消费意识还比较简单,一个品牌很容易在单纯的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他们的地位。毕竟,“初体验”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人们对“第一”印象深刻,而对第二、第三往往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地区差异造成足够多的领跑空间    
    中国至少有7个不同的区域市场,各地区消费者的成熟度也不尽相同。即使实力雄厚的外资公司,也无法一次性涵盖全国市场。通常做法是划分不同级别,如一级、二级和三级市场,优先攻入沿海经济发达的重点地区,再逐步渗透各级市场。时至今日,内陆许多地区仍缺乏强有力的国际级竞争者,这就给了很多本土企业及中小公司生存的空间。他们往往采取毛泽东的策略—农村包围城市,专挑那些大公司、知名品牌力量薄弱的地区(往往也是欠发达或是偏远地区)来经营自己的市场。例如顶新集团下属的德克士炸鸡连锁店,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没办法和力量强大的肯德基、麦当劳相抗衡,而选择一些二级、三级甚至四级城市发展。在青海的省会西宁,德克士几乎是城中惟一的西式快餐店,生意好到下午2点钟时还在大排长龙。非常可乐也是沿袭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完全把市场集中在三级和县级城市,以避开可口可乐及百事可乐的强大竞争。而在国内,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并不一定意味着消费力低下,任何一个城市都已产生新贵阶层,普通百姓也怀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提前消费。所以,中国市场仍有足够多的区域市场提供成为领跑者的空间。当然,一旦你成为一个市场区隔上的领跑者,你需要持续地巩固并不断提高你在市场中的地位,为潜在的竞争者设置更高的“门槛”。    
    学会逆向思维—“一窝蜂”意味着机会    
    中国本土企业最喜爱的市场行为之一是“一窝蜂”,看到某一领域有利可图,所有相关厂商立刻一拥而上。在有限的市场里,总是挤满了竞争(淘金)者;而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市场空间摆在那里没有人去开发。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手机市场。过去6个月中,包括著名家电、IT制造商在内的约30个本土厂商,挤进本来已经拥挤不堪的手机市场,而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时尚女性作为目标消费群,广告代言人全是吴小莉、李玟、金喜善等,或以成功、或以时尚、或以成熟作为诉求点。这30多家公司当中,绝大部分的公司没有设计能力,只是OEM韩国或者日本的产品,贴上自己的品牌而已。且不说在时尚女性和成功男士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消费群体,产品本身的造型与功能能否支持广告诉求仍是疑问。这些企业只看到全球最庞大的手机市场,没有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仔细分析,就眼红心热急急忙忙地跳进来,最后可能连生存都很困难。最近,国产手机厂商由于竞争压力,联合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民族品牌公车上书”的高峰会,期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实在是一种讽刺。    
    从另一个角度看,严重的“一窝蜂”反倒意味着机会。连最重要的企业都要挤在狭小的热门市场里,可以想像一定还有相当多相对“冷门”的市场无人理会,机会就摆在那里,就看有没有细心人了。     
    市场细分,需要更多领跑者    
    中国正在由过去的单一市场,走向多元化并细分的市场。杂志是最能展现一个市场区隔成熟度的产品,4年前售价10元以上的精品杂志还很难看到,如今书报摊上已有近百种选择,并且日益细分,从时尚到娱乐到游戏,越来越多的细分领域出现新的杂志。第2章中提到的《时尚》杂志就是很好的例子。根据AC尼尔森的报告,中国的消费者呈现出5种不同的面貌:敢于冒险者、努力耕耘者、价格至上者、潮流追随者和时代落伍者。敢于冒险者乐于尝试新事物,喜欢购买最新技术和新潮的东西。努力耕耘者注重产品的质量,同时因为具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愿意花钱买高质量的品牌,崇尚“一分钱一分货”。价格至上者讲究实惠,他们常常看中某一种商品而不会立即购买,而情愿等到商品打折降价时再掏腰包。潮流追随者,顾名思义,是时尚中人,喜欢“酷”、“炫”的感觉,容易受到广告影响。时代落伍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品牌心理,但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在这次调查所覆盖的三个城市当中,上海以价格至上者为主,有31%的受访者属于这类群体;在广州,潮流追随者占所有受访者的三分之一;而北京是一个各类消费群体分布较为平均的城市。    
    所以,尽管在很多领域内已经有强大的领跑者占据优势,但中国市场正以细胞分裂般的速度细分成长,得以成为领跑者的新空间也会不断涌现。    
    


第七卷 法则三 要做就做领跑者成为领跑者的前提

    审慎选择你的区隔    
    你选择的市场区隔,要能充分体现贵公司的优势,而将来能帮贵公司延伸至更大的市场。     
    在作SWOT分析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作出清晰判断:和竞争对手相比,你的优势是什么?弱点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潜在市场和潜在消费群体在哪里?他们的消费习惯、生活环境、收入水平怎样?通过分析和筛选,可以挑选出几个市场方向,得以发挥优势,利用机会,避开缺点与风险。最后再进行仔细地甄别,在这些市场区隔里面,企业的哪一个核心竞争力足可支持?一定要确保你的产品、服务能支持你选择的市场,而不是“跟着感觉走”或跟着大家一窝蜂地进入新市场。    
    其次,你所选的市场区隔,要和企业的长期战略相配合。短期内有利可图的市场方向,长远来看可能会阻碍企业的成长,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请记住,你公司不等于美国的GE公司,GE多元化的故事是世界上少之又少的成功故事,你不必要也不一定有GE的条件,认真做你最擅长的市场,往往比为多元化而多元化要来得成功。    
    康师傅早期的目标是成为国内最大的食品公司。在取得方便面霸主地位之后,产品线延伸到了饼干、果汁、茶饮料等。这确实是有逻辑的扩张,因为可以共享经营方便面市场所建立的渠道、品牌以及销售团队,既充分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符合长期战略。然而并非食品领域内的每个细分市场都能匹配到康师傅的长项,比如,进入拉面连锁、德克士炸鸡等举措,就颇受市场专家的质疑,认为过度的多元化会造成资源分散,如经营不善更将损害企业的品牌。成为某个市场区隔里的领跑品牌后,如果就此开始飞速地多元扩张,未必是理智的选择。因此在市场区隔的选择上,一定要全面考虑,慎之又慎。    
    又快又准地抓住机会    
    市场行销很大的一部分是消费者认同度的竞争。行销并不只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同时也是针对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展开的竞争。联想PC的起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1996年与英特尔合作抢先推出万元奔腾家用电脑,从此不再需要仰望IBM、惠普这些行业大佬。2000年,在家电品牌基础上延伸出来、原本居于二线的TCL,采用与联想当年完全一样的策略,抓住奔腾Ⅳ上市的契机,与英特尔联手,降低利润,集中全力推出万元以下的奔腾Ⅳ电脑,令所有大品牌措手不及。这翻身仗一开始打得很辛苦,因为到底TCL家电的商业模式和PC不完全一样。经过一年多的坚持,TCL在家用电脑市场总算站稳了脚,并挤入了PC市场的前五大之列,成功地从家电企业转型成为高科技企业。    
    另一个例子是星巴克。除了店内促销,星巴克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销动作,但是它进入大陆的时机捏拿得非常准确,在白领阶层初步成型,而市场上尚无一家咖啡连锁店的时候,星巴克迅速在北京各个最热门的写字楼底布下23家分店,很短的时间内成为“美味咖啡+轻松环境”的代名词,事实上星巴克已经重新定位中国白领的生活内涵,变成中国咖啡文化的代言人。“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已经变成年轻白领的生活写照。由于高昂的房租,星巴克整体盈利情况未必理想,但它毫无疑问已成为咖啡店中的头一块品牌。在北京这个没有咖啡文化的地方,星巴克定位了一个全新的咖啡市场。在上海市场就不一样了,当星巴克进入上海的时候,上海市场已经有很多的小咖啡店,于是星巴克重新定位了面向年轻白领,重视时尚和健康的市场,也一样的成功。    
    所以,有计划地策划领跑行动的同时,必须对中国市场的变化保持敏锐关注,抢先一小步,就有可能成为新的领跑者。    
    确认拥有足够的市场空间    
    早在1985年,也就是在中国建立第一家合资厂的3年前,宝洁公司就开始着手研究中国市场。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听说过市场研究这个概念,更没有相应的专业服务商支持。宝洁自己建立调研部门,并由广告代理商配合,深入各地市场,对消费者的消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