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以致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经济]学以致富-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市场中对公司前景看祛乐观的投资人,不断抢进股票将股价炒高时,一些悲观者则先卖出股票打算逢低再补进,这就是现在所谓的“放空”(shorting)。这种放空的观念从16世纪股市交易模式开始兴起,直到今天仍在市场盛行。不过,就东印度公司的例子来说,则是做多的投资人看法正确,因为其股价第一年即被追进的买盘妙高,股价飙涨一倍,股东们也因公司发展而分到红利,这就是今天所谓的“股息”(dividend)。直到1799年公司解散为止,东印度公司持续经营达两世纪之久。 
    美国人大都听过亨利?哈得逊乘着名为“半月”(Half Mann)的小船,逆流航行哈得逊河寻找通往印度的正确航程的历险故事,虽然在航行中,哈得逊重复犯下哥伦布在航程中曾犯的错误。但你可曾想过是谁来负担这迂回曲折的航行所需费用?事实上,众所周知,哥伦布航行的经费,是由西班牙的费得南国王及伊莎贝拉皇后(King Ferdicaad&Queen Isabella)所资助;哈得逊的远航经费,则是得助于前面所提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 
开垦者无权拥有土地 
    另外一个荷兰企化—荷属西印度公司,则出资将第一批欧洲人送到美国曼哈顿岛发展,也因此才有历史上最出名的房地产交易事件—彼得?米纽特(Peter  Minuet)以荷属西印度公司名义,用60元荷兰币(相当于24美元)的最低金额买下美国曼哈顿,只可惜西印度公司并没有存活太久,否则该公司将拥有美国纽约最昂贵办公大楼的地产。 
    有鉴于荷属公司在新大陆成功的经验,英国也尾随其后。英属弗吉尼亚公司(The Virginia pany of London)已独自买下从卡罗来纳州到今天的弗吉尼亚州,及部分纽约州的土地,该公司出资赞助首度探险勘测詹姆斯城的行动,该城也就是印地安嘉宝公主(Pocahontas),从愤怒的族人手中救出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船长的地方。 
    对这群开垦者来说,他们在詹姆斯城的落脚,是毫无希望与发展的开始,因为他们在当地除了努力工作外,并无权拥有土地,其所做一切开垦土地、种植作物及建筑房屋等奋斗的成果,都需全数缴回给伦敦的股东,甚至连一文钱也分不到。 
    这些拓荒者经过七年激烈的抗争,终于迫使政府修改法令,在新的法令下,他们终于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只可惜这个好消息来得太晚,因为原来的殖民政权已瓦解。政府瓦解之后,他们终于可以自由取得所想拥有的任何资产。从詹姆斯城这个例子可以学到一点,那就是当一个人因工作卖力而得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资产或上地,同时也可以人股所服务的公司,分享因为自己努力而得到的成功果实时,他会对工作更加卖力,且投注更多的心力。 
    从马里兰州到缅因州的东海岸经商权,除了属弗含尼亚伦敦公司所有外,也惠及弗吉尼亚朴利茅斯公司。当清教徒最初航抵浦利茅斯岩石城时,他们侵占朴利茅斯公司所拥有的资产,今天大部分新英格兰地区在当时的地图上,是划归北弗吉尼亚的一部分。 
    每个在美国受教育的孩子都学过清教徒如何为宗教自由而战,“五月花号”(May flower)是如何穿越险恶的大海,如何度过严寒的新英格兰冬季,他们又如何与印地安人交朋友及学习烹调南瓜食谱;但所有的教科书里,却只字未提他们如何取得这段垦荒过程中需用的金钱。 
    前文提及,这些清教徒离开英格兰至全世界第一个股票交易所在地荷兰居住,数年后由于厌倦了当地的生活,决定移居。他们理想中三个最适当的选择是:南美洲的奥瑞娜科(Orinoco River)河岸,被荷兰所控管的部分美国纽约州,或是由弗吉尼亚伦敦公司所提供的土地。虽然他们提出相当详尽周密的开垦计划,但却因缺乏资金而在原地动弹不得。这个困境为托马斯?威士顿(Thomas Weston)制造了一个相当好的机会。 
    威士顿是个成功的五金商人,他有渠道可买到美国新英格兰区的土地,也能筹措足够的资金,于是他和伙伴们商量如何把这群清教徒到美国去拓荒,并从中赚取利润,他开始与清教徒协商,希望他们能同意这个开垦计划。 
    威士顿集团自称“冒险家”(The Adventure),他们当然不是自己亲身去冒险。所谓的冒险,是指他们出资送这些清教徒到新大陆去,但交换的条件是,清教徒必需同意每周为威士顿工作四天。整整工作七年,以开拓和发展新殖民地;七年后这些清教徒可分到一些利润,主雇关系也自动解除,这群清教徒可以自由决定去留。 
    清教徒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威士顿的提议,然而在即将启程的最后一刻,威士顿突然改变了主意,要求清教徒一周必需工作六天。清教徒并不愿接受这个变卦,因为如此一来,他们必需每天工作,只有星期天才可做自己的事,包括上教堂、种植作物、修补及缝制新衣等。 
移民路上多坎坷 
    在几经交涉仍无法达成协议的情况下,清教徒决定不与威士顿合作,他们仍搭上原先由威士顿支付一切费用、已扬帆待发的船只-快速轮号(the Speedwell)。但由于合作关系破裂,威士顿拒绝再付任何一文钱。清教徒们只得卖掉部分旅途中食用的奶油,用来支付港口费用。 
    出航不久,快速轮号即开始漏水,他们怀疑船长及水手被威士顿买通破坏船只,只好换乘船身较小且速度较慢的“五月花号”,航向他们向往的新大陆—美国弗吉尼亚。 
    然而,航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当他们发觉所乘船只远离航线并已开过了头,曾尝试着将船只往南朝着目的地航行,但是,鳍鱼角满布岩石的地形阻碍了船只的行进。他们只得先停泊在普文斯敦港(Provincetown Harbor),再从此地启程到朴利茅斯,着手建立家园及种植庄稼,开始新大陆的生活。 
    少了威士顿的资助,这些清教徒转而寻求新的奥援,他们与拥有大片土地的约翰?佩尔斯(John Pierce)所经营的朴利茅斯公司,开始另一个新的合作模式。 
    他们的合作方式是,每一位清教徒每耕作100英亩上地,佩尔斯就拿到100亩土地的酬劳,最后佩尔斯公司将取得1500亩土地,用以支付这些清教徒移民所需费用及银行贷款。 
    印象里,人们都以为清教徒心中只有上帝,实际上,除了虔诚的信奉上帝,并逐一克服严冬及与土著居民印地安人和谐相处的生活隐忧外,这些清教徒最感优虑的,莫过于如何清偿积欠威士顿和佩尔斯援助的金钱。他们当时所面临的困难,正如我们现在面对账单的处境一样。 
    清教徒到达朴利茅斯、并在当地经商一年后,他们驾着空空的五月花号回英格兰探访,船上没有载回任何值钱的东西,股东们对这项投资感到灰心,因为朴利茅斯公司的获利一季一季差。而更糟的是,不仅已经投下的资本毫无回报,他们还必需再装载新的货物,让清教徒带回新大陆,如此更提高了股东们的投资成本。 
    公元1622年,威士顿己厌倦朴利茅斯公司对清教徒这种高成本又没收益的投资,因此他把手中朴利茅斯公司的持股转让给他的“冒险家”同伴。在这同时,佩尔斯正虎视眈眈地打其他投资人的主意,想一举拿下公司的控制权,成为“朴利茅斯企业王国的经营主宰”,但他并没有得逞。 
    足足有五年时间,清教徒及投资人为投资回报率的议题争论不休;清教徒认为投资人的支援不足,投资人却认为他们所投下的金钱未得到相应的回报。直到1627年,合作关系终于破裂,愤怒的投资人最后将所有持股以1800英镑的最低成本,卖给清教徒。 
    但清教徒连这区区的1800英镑都凑不出来,因此改为每年付200英镑的分期摊还方式,购买朴利茅斯公司股票,并进而拥有殖民地、这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利用杠杆操作投资的例子,亦即投资人用借来的钱去投资比他们实际所能负担更多的投资标的。同时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员工买下公司持股、拥有经营权的例子。 
努力者应有回报 
    清教徒们接手公司后,决定采用公社方式经营:将资源集合在一起再分配给大家,并不容许个人拥有私人财产。但清教徒的领袖-威廉?布拉得福特(William Bradford)州长却认为公社方式并不可行。因为在公社制度下,个人没有私产,辛勤工作者和根本不努力的人所得到的回报相同,如此一来,聪明努力的人并没有动机去创造发明,勤奋的人也不愿意辛勤工作。 
    随后一些有远见的人向布拉得福德州长陈情要求改善目前状况,使农夫可以拥有自己的耕地、渔民有自己的船只,而辛勤工作者,可得到应有的回报;在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出发点上,他们以付税方式回馈社会。布拉得福德州长所实施的这种自由企业体系,正是今天美国企业所采用的体系。 
    不过,独立并不能解决清教徒的财务问题,不论这些清教徒如何辛勤认真工作,他们的债务还是由1800英镑,剧增到6000英镑。原因在于为求早日还清债务,他们从荷兰带来更多同胞,扩张渔船船队规模,希望能捕到更多的鱼,但天不从人愿,他们从没捕到足够还债及维生的鱼获量。经过十年拖拖拉拉的冗长谈判,这些移民终于和贷款人在1642年将问题完全解决。 
    这些清教徒帮助美国建立了现代化社会、政治、宗教及经济的基础,但是对他们的投资人来说,除了让他们破产外,毫无建树。威士顿、佩尔斯及其他投资人都是这项计划的最大输家。对这些工于心计的人来说,他们千方百计用心经营的投资计划,起码也该有些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从这个投资上几乎没有得着任何利益。他们的失败突显了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再好的计划都可能失败。因为投资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事。 
    虽然荷属西印度及东印度公司是股票公开发行公司,清教徒所拥有的朴利茅斯公司却非公开发行公司,但投资两家公司却同样得不到什么好结果。这是一个一般大众因无法参与股票买卖、而避免损失的实例。 
    以下例子却正好相反,投资人虽然可以自由从事股票交易,但下场却一样悲惨。 
    17世纪初期,密西西比及南海两家公司的股票,分别在巴黎及伦敦股市上市。事实上,密西西比公司是约翰?劳(John Law)所创造的一则诡计。劳是一位善于运用权力财势、华而不实的理想主义者,由子生意失败在一次争吵中把合伙人杀掉后,离开苏格兰老家逃到法国。他运用计谋争取认识法王路易十五,当时路易十五仍未成年,摄政权在奥尔良公爵手上。彼时,认识皇族是跃升龙门的唯一渠道,劳以他绝对有能力解决法国政府巨额负债的说辞说服皇室。他向法皇所提的建议是,买一台印钞机然后大量印刷纸币,以偿还所积欠的巨额款项、皇室非常赏识这项创举,因此法国皇室让这位从苏格兰来的移民,拥有完全掌控皇家法国银行及皇家印钞机的主导权。 
打劫者乘虚而入 
    不久后,劳的纸币发行遍布各地,一夜之间,劳从一个默默无名的小人物变成法国最有名且最富有的人,而他的财富也仅次于法王路易十五,成为法国最有钱的人。 
    仗着如日中天的知名度,劳宣布他的第二个大计划;成立密西西比公司。这个计划构想来自一些前往美国拓荒的法国移民,其目的是投资开采密西西比河尚围丰富的金银矿产。当年,法国的拓荒者河尔贝尔(Colbert)、乔利那(Joliet)及马凯特(Mzquette)最先发现沿着路易西安那区顺流的密西西比河,而此区随后又被法国所占有。据当时这些来自美国返国的法国人描述,密西西比河有如第二个墨西哥,到处都是金矿及银矿等待开采。因此,从未到过美国新大陆的劳遂创立密西西比公司,提出一个强而有力的销售计划,说服广大群众相信他们所听到的淘金计助是一个事实,而开始蜂拥抢购密西西比公司股票。 
    就像摇滚乐迷在滚石音乐会场一般,疯狂的法国人涌进离劳住所很近的狭窄街道,申请购买密西西比公司股票。他们挥舞着钞票,企图贿赂劳的员工们将股票卖给他们。这股抢购热潮使得密西西比公司股价不断向上攀升,甚至荒谬到比金矿本身的价值还高,但投资人仍不断盲目抢进。 
    几乎每一个住在法国的人都躬逢其盛、幻想着这个并不存在的密西西比河金矿能让他们一夕致富。当时,并没有像华尔街日报、夜线商业新闻等媒体提供这些投资人足够的资讯,教育他们劳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