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来--轮回的科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再回来--轮回的科学-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多数以研究轮回为时尚的理论家都想令我们相信,在一个短短的宇宙沉睡期过后,我们会经验到一种温和的、飘然浮动的感觉,灵魂便慢慢步向他下一个人类的身体。紧接着,我们便进入一个温暖舒适的人体子宫中,在那里我们舒适地绻缩躺着,不受外界的影响,直至出生,终于从我们母亲的庇荫中获得了自由。
  这些都说得很美妙。可是残酷的事实就是出生和死亡是骇人的痛苦的经验。伟大的圣人卡皮拉·牟尼告诉他母亲死亡经验的真实性:“迫在那危困的境况,由于体内空气的压力,一个人的双眼会突起,体腺充满粘液,呼吸困难,喉咙发出沙沙的声……他受着很大的痛苦,完全失去了知觉。”《圣典博伽瓦谭》(3。30。16-18)灵魂是这样的习惯了在身体里寄居,在死亡的时候,要自然定律强迫,他才离开身体。就如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被逐出物质身体,很自然会抗拒。即使是最渺小的昆虫,当生命受到威胁,也会展露惊人的本能和技巧,来逃避死亡。正如死亡对所有的生物,是无可避免的,随着而来的恐惧和痛苦,也无可避免。
  韦达文献告诉我们只有自觉了的、解脱了的灵魂才能无忧无惧地经历死亡。这是可能的,因为这些崇高的人,完全不依附他短暂的身体,坚定于知识之中,明了他们是永恒的,非物质存在的灵魂,不用依赖物质身体。这些伟大的灵魂常在持续不断的灵性快乐中,死亡时,不为身体的痛苦和转变而感到迷惑。
  在这个物质世界出生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多月来,人体的雏形被困在黑暗的子宫中,饱尝受剧烈的痛苦,更受到母亲胃火的烧灼和突如奇来的动作震摇,时常感到被包裹在羊膜内的压力(羊膜是围绕子宫的一层薄膜)。这个紧凑、压缩的袋子强迫婴孩的背脊,经常要象弓一样地弯曲。还有,未出生的婴儿时常饱受饥饿和口渴的痛苦,全身更被腹腔中饥饿的蛔虫不断的嚼咬,出生时的痛苦更加剧烈。《韦达经》指出,出生是把一个人有关前生的记忆,完全擦除的过程。
  韦达文献说,诞生对人是十分珍贵的一件事。换句话说,在物质世界里,大多数的生物都得不到人类的形体。当灵魂弃置人生的目的——自觉,把自己捆绑在禽兽的欲望中,便没法得到人类形体的生命。他的下一世,便要在动物界或比动物界还低的国度中出生。
  我们应该明白,民间小说里有关轮回的理论,都不外乎是信念、意见、假设和臆测。
  物质的宇宙受定律管辖。有另一组定律管辖精微的宇宙,这些定律包括灵魂转生的定律和业报定律。就如《博伽梵歌》记叙的既精微又严谨的自然定律,及其他千百本韦达文献记载的定律,轮回实际的程序,便在这些定律之下运行。这些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在至尊主宰奎师那的控制下操作。圣主奎师那在《博伽梵歌》(9。10)中证实:“物质自然依照我的指示。它产生了所有能走动和不能走动的生物。这展示根据自己的规律,再三创造。又再三毁灭。”
  有关轮回的流行看法尽管趣味盎然,引人入胜,但我们的命运太重要了,无论这些说法是怎样的吸引人,我们也不能够将自己的信念置于儿戏、幼稚、不准确和误导的推理上。
  从另一方面来说,千万年以来,韦达文献便给轮回的科学提供了实际、完备和有用的知识。这智慧使人能够逐渐接近更高的知觉层次,到最后,完全摆脱永无休止的生死循环。这才是人生真正的目标。



 

第八章

不要再回来

  古印度的圣人告诫我们人生的目标是从永无休止的轮回圈子中解脱出来。他们发出警告——不要再回来。
  生物被困于生与死的圈子的境况就好象希腊神话里的暴君西西弗斯。有一次,他想计胜诸神,却被判永远受挫的命运。他被惩罚要把一块巨石推上山,但每一次石头推到山峰时,石头又滚下山脚。西西弗斯被迫永无休止地重复这艰辛的工作,同样,物质世界中的生物的生命完结时,在轮回定律下,他一定要开始另一次的生命。在每一生里,他辛苦工作,为求达到物质目标,但他的努力常常归于失败,然后又要重新再开始。
  幸运的,我们不是西西弗斯,脱离生与死的循环总有一个方法。第一步就是要明白“我不是这个身体”。《韦达经》宣言:“我是纯粹的灵魂。”作为灵魂,我跟至尊的灵魂——奎师那,或神,有一种关系。个别的灵魂跟至尊主有着同一的灵性品质,同样是永恒,充满知识的完全快乐。所有生物都是神的超然爱仆,原来在灵性世界存在,但当生物放弃这关系,便受到物质能量的支配。永恒的灵魂便在重复生死的圈子中受牵连,依据他的业报,接受不同的身体。
  人要从轮回解脱出来,便要彻底明白业报定律。业报意指自然定律,跟作用和反作用的现代科学原理相近。有时我们会说:“我应有此报。”本能地,我们明白,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无论是好是坏,我们毕竟都要负责,虽然我们不能明白业报定律实际的运行。修读文学的学生以“诗人的正义”来形容存心不良的人物遭遇的厄运。在宗教的范畴里,宗教讲说以下格言的意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等。
  可是,业报定律比这些不大明确的公式格言更进一步,譬如包含了所有作用和反作用的完整科学,特别是运用到轮回上。这一生,我们的思想和活动,给我们预备了下一生的肉体,可能是高等的,也可能是低等的。
  人体生命是这样的罕有,灵魂要经历百万次低等物种生命的进化,才能得到人类的躯体。只有在人类形体,生物才有足够的智慧去明白轮回定律,从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要脱离物质存在的痛苦,人类形体便是唯一的机会。一个误用人类形体的人不求自觉,便跟狗和驴差不多。
  业报反应,就好象掩盖镜子的尘埃一样,掩蔽我们纯粹原本的灵性知觉。只有透过唱颂哈瑞·奎师那曼陀,这些污染才能清除。哈瑞·奎师那由神的梵语称号组成,哈瑞 奎师那 哈瑞 奎师那 奎师那 奎师那 哈瑞 哈瑞 哈瑞 茹阿摩 哈瑞 茹阿摩 茹阿摩 茹阿摩 哈瑞 哈瑞 。
  在所有韦达文献中都提到了这曼陀(通常称为伟大的拯救颂歌)的法力,使人能从业报中解脱。《圣典博伽瓦谭》(被推崇为《普然那》(Purana)的精华)提出:“陷入了反复生命罗网中的生物,即使是不知不觉地念颂奎师那的圣名,也可以立即解脱出来。”
  《维施努法》(Visnu…dharma)记载道:“奎师那这名字是这样的吉祥,任何唱颂这圣名的人,立即可以从生生世世种下的罪孽中解脱出来。”《布瑞汗·那茹阿迪亚·普然那》(Brhan…Naradiya Purana)称颂哈瑞·奎师那是现在这堕落的年代达至解脱最简单易行的方法。
  哈瑞·奎师那曼陀要从主奎师那他自己传授下来的使徒传系中的真正的灵性导师那里接受才奏效。只有藉着这样一位有资格的灵性导师的恩慈,人才能从生死的循环解脱出来。在《永恒的柴坦尼亚经》(Caitanya…caritamrta)中,自己就是神的主柴坦尼亚宣言:“依据业报,所有生物漂泊整个宇宙。其中的一些提升到较高层次的星宿,另外一些堕进最低层次的星宿。千千万万迷路的生物中,只有十分幸运的人,在奎师那的恩慈下,才有机会接近真正的灵性导师。
  一个人怎样才能够知道谁是真正的灵性导师呢?首先,他一定要属于主奎师那传递下的授权的继承传系。这样的一个真正的灵性导师,从使徒传系接受主奎师那的训诲,只是重复这些训诲,绝无违离,就如他从自己的灵性导师处听取的一样。他不是一个非人格主义者,也不是虚无主义,相反,是至尊人格神的代表。况且,真正的灵性导师完全脱离罪恶的活动,特别是肉食、不合法的性行为、赌博和麻醉品,每天二十四小时都专注于神的知觉中。
  只有一位真正的灵性导师,才能够把人从轮回解脱出来。物质存在好比生与死的汪洋,灵性导师就象一艘能够跨越汪洋的船上的船长。他给门徒指引,使他们能够重获原来的灵性本质。
  在启迪的时候,灵性导师同意接受门徒积存下来的业报反应。只要当一个门徒完全遵从真正的灵性导师的教诲,他才能够从轮回的圈子中解脱。
  圣帕布帕德有一次写道:“灵性导师承担很大的责任,他一定要带领他的门徒,使他有资格晋升至完美的境地——永生。灵性导师有能力带领他的门徒重返家园,回归神。”他时常保证一点,倘若一个人除了聆听有关奎师那——至尊主宰及万原之原,不再做任何俗务,他一定会获得解脱。

脱离业报及轮回的实际方法

追求感官享乐的活动,只会给人的思想和感官带来享乐,是物质束缚的原因。灵魂一旦从事功利活动,便肯定永无休止地从一个物种转生到另外一个物种去。
  主瑞沙巴戴瓦,奎师那的一位化身,这样警诫说:“人们疯狂地追求感官享乐。”
  当人认为感官享乐便是人生目标,他肯定会变得疯狂地追求物质生活,不惜从事各种罪恶活动。他并不明白,由于他过去的罪孽他已经获得一个躯体,这躯体虽然短暂,却是他痛苦的根由。事实上,生物不应该接受物质躯体,因为追求感官享乐,他才得到物质躯体。
  因此,有智慧的人不应再次把自己投入感官享乐的活动中,不断地去接受一个又一个物质躯体,人一旦不去询问有关生命的灵性价值,由于愚昧,便要接受痛苦,一生也便彻底失败。无论是罪业或善行,功利活动也有反应。人的心意不纯洁,知觉也不会清净。人若置身于功利活动中,他便得接受物质身体。当生物受到愚昧型态的掩盖,他便不能明白个别的生物和至尊的生物,他的心意便受到功利活动的支配。所以,人肯定一次又一次地接受物质身体,不获救赎,直至他爱神为止。(《圣典博伽瓦谭》5。54…6)
  但是要从生与死的圈子解脱出来,不是单纯理论上的认识便可以了。思辨或认识到人不是物质身体,而是个灵魂,这还不够,不能获得解脱。人要行在灵魂的层面上,这便称为奉献服务,奉献服务包括很多实际的技巧使人能从业报定律或轮回中得到解脱。
  (1)奉献服务的首要原则是人应时常念颂哈瑞·奎师那曼陀:哈瑞 奎师那 哈瑞 奎师那 奎师那 奎师那 哈瑞 哈瑞 哈瑞 茹阿摩 哈瑞 茹阿摩 茹阿摩 茹阿摩 哈瑞 哈瑞 。
  (2)一个人要有规律地研究韦达文献,特别是《博伽梵歌》和《圣典博伽瓦谭》,以培育对自性、业报定律、轮回过程及达到自觉途径的透彻了解。
  (3)一个人只应吃灵性化了的素餐。在《博伽梵歌》里,主奎师那说人只应吃在祭祀中向他奉献过的食物,不然的话,人就会受制于业报定律的反应里。
  “以爱和奉献,不管向我供奉一片叶、一朵花、一个水果、还是一杯水,我都接受。”(《博伽梵歌》9。26)从这句经文诗节中,很明显可以知道主对酒、肉、鱼和蛋的供奉全无兴趣,他只喜爱以爱心和奉献烹调的简单素菜。
  我们得反省,人在工厂并不能造出任何食物。人不能喝汽油、吃塑胶、吃钢铁。食物是主大自然的安排制造出来的。把食物奉献给主奎师那,是承认我们亏负于神的一种形式。人怎样把食物奉献给主奎师那呢?方法很简单,也很容易。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设置一个小小的祭坛,在上面安放主奎师那和灵性导师的照片。奉献食物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食物放在照片前,祈祷:“我亲爱的主奎师那,请接受这卑微的奉献。”及念颂哈瑞·奎师那。这简单程序的关键便是奉献。神不会因为饥饿而需要食物,只为了我们的爱而接受它。食用这些主奎师那接受了的灵性食物,人便可以摆脱业报,也给自己预防物质的污染。
  (4)奉献素食给奎师那的积极行为,已包括了避免肉类、鱼类和蛋类。吃肉意谓着参与不必要地宰杀其他生物。吃肉会带来今世或下一世很坏的果报。因果定律指出一个人若宰杀动物,吃用动物,那么在下一世,杀人者也会被杀,也会被吃。取去植物的生命也会有果报,但藉着奉献食物给奎师那的程序,也就消除了果报,因为奎师那说:他会接纳素菜的奉献。一个人也应放弃麻醉品,包括咖啡、茶酒和烟草。沉溺于麻醉品中,即是说与愚昧型态紧密关连。一个人在下一世便会得到一个较低层次的生命。
  (5)其它免于轮回的方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