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更要做到_ 打造超强行动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知道更要做到_ 打造超强行动力-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秘密”揭晓,大感意外

    这说起来有点像《天方夜谭》,当我掘地千尺后,得到的结果,竟使我大感意外。

    为什么?

    原来,诚如我前面所谈,由于我的特殊经历,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痴迷于各种人物传记、励志读物、成功学,对于那些书中的许多成功原则——诸如情商、心态、创新、价值观、道德观、人际沟通、自我超越、自我突破等,早就耳熟能详、如数家珍,但当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对第一卷羊皮卷里那个隐藏着的成功秘密进行一遍又一遍地深究、细挖、筛选、甄别后,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严酷地摆在我面前,令我一时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

    因为这结论太出人意料了——这秘密竟是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以至我们从小耳朵听得都快磨出老茧的字,两个毫无任何神秘色彩可言的字——

    “习惯”!

    你听了一定也大感意外吧——“怎么可能是这两个字呢?这两个字,怎么能配得上如此传奇的故事,如此伟大的商人,如此神秘的羊皮卷,和‘风靡西方商业世界的《圣经》’这顶如此迷人的桂冠呢?”

    其实,当我最初明了这一点的霎那间,我内心何尝不是如此,简直有些“大惑不解”。

    但是,随着我对这两个字的深入探究和挖掘,随着我近十年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实践,我当初的疑惑不仅慢慢化解了,而且“习惯”这两个字简直像一座丰碑,已越来越高地耸立在我的生命世界里,以致让我感到对这两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字,已经要去远远地仰视了……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知道”远不等于“做到”

    我的一个重大发现:“知道文化”

    对“习惯”这两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字,我如今为何会像一座丰碑似地去远远地仰视它呢?

    如果你深入了解了自从揭开那个谜底以后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你可能就会很容易理解了。

    这谜底揭开后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以往自己从未深究的有关“知道”和“做到”的问题。因为有一天我似乎突然悟到了一个最普通的常识——“知道”不等于“做到”,甚至远不等于“做到”!

    什么都知道,说起来一套又一套,谈起来一个比一个头头是道,但就是做不到。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缘于我学车时轧死三个“警察”的故事。

    大概在十年前,我到驾校学开汽车。在学车的几个月中,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挨骂。可以说,我年过半百加起来挨过的骂,恐怕也没有这几个月多。

    一次,我们在教练场上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当时正值我在练车。

    “左转弯!”右座上的教练突然对我发令。

    “左转弯!”根据要求,我嘴里应了一下,同时战战兢兢地把着方向盘,向左转去。

    你一定知道,刚学车的人把着方向盘都有些紧张,再加上教练场上来往车辆很多,因此很容易发慌,注意了这个,忘了那个,弄得手忙脚乱。等我好不容易转到左边道上,刚想松一口气,突然右边一声大骂,劈头盖脸冲我而来:

    “你没长眼睛!你轧死一个“警察”知道不知道?!”

    我听了猛吃一惊:怎么?我轧死了一个“警察”?!

    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右侧的吼声又跟着冲了过来:

    “你没看到那十字路中间画的圈?那是什么?是岗亭!岗亭里是什么?是警察!是警察,你怎么还敢大模大样轧过去?!”

    后面这一骂,可把我给骂醒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可我以前不知道啊,俗话不是说“不知道不为过”吗?

    但问题就出在这“不知道不为过”上。这第一次也许是教练为了痛快痛快他的嘴,故意不先给你说,因此我确实不知道。那第二次我应该知道了吧,第三次更应该知道了吧。但没想到第二次过那儿,我又轧死了一个“警察”;而第三次呢,我又轧死了一个。到第三次,教练几乎怒不可遏了:“你轧死三个‘警察’了,你知道不知道!!!”时至今日,这教练的怒骂声仿佛还在我的耳边,令我终生难忘。这就是我学车时“轧死三个‘警察’”的故事。这件事也使我第一次想到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知道”和“做到”的关系。你看,我第一次确是不“知道”,第二次、第三次我“知道”了,但为什么还没“做到”呢?可见“知道”是一码事,但“做到”是另一码事。“知道”固然重要,但“做到为王”,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到”啊!许多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知道”了而没“做到”,甚至远没有“做到”,那就很值得我们思考了。

    而伴随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竟然引出了又一个令我吃惊的重大发现。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带有强烈中国印记的文化

    我发现,在我们整个社会生活中弥漫着一种极强的、带有我们中国特色的文化——“知道文化”。

    对此,只要我们稍加考察,便会发现如下现象:

    我们谁都知道读书可贵,但究竟有多少人在经常读书?

    我们谁都知道运动重要,但究竟有多少人在时常运动?

    我们谁都知道心态关键,但究竟有多少人能善加控制?

    我们谁都知道忠诚敬业,但究竟有多少员工确实如此?

    我们谁都知道信守承诺,但究竟有多少商家做到这点?

    我们谁都知道公正廉洁,但究竟有多少官员问心无愧?

    我们谁都知道戒烟限酒,但究竟有多少烟民戒了烟、又究竟有多少酒仙限了酒呢?

    ……是的,“知道”却没“做到”,这在我们个人生活和整个社会生活中已变得俯拾皆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而如果对以上种种我们尚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话,那对以下报道,我们就不能不好好反思、深刻反省了。

    这篇报道写的是在泰国某著名旅游景点足以令我们每个国人都汗颜的事。

    据报道,就在这个景点,就在这个世界各国旅客都熙来攘往的著名旅游景点,却处处醒目地用中文写着如下警示——

    “此处不能进去!”

    “此处不能洗手!”

    “请不要骑上马背!”

    “请不要骑上大象!”

    “请保持清洁!”

    ……在这个世界著名旅游景点,全世界的游客都有,全世界的语言都有,全世界的文字都有,但为何惟独用我们特有的文字写着这样令人刺目的警示呢?难道我们不“知道”不应乱闯禁区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不应在碧水中洗手吗?难道我们不“知道”不应骑到那些专供观赏的木马、石象上吗?难道我们不“知道”应该保持清洁吗?不,对于这些我们每个人全知道、全明白、全清楚!但既然全知道、全明白、全清楚,那为何人家还惟独用如此刺眼的方式专门向我们警示呢?

    我认为这原因不是别的,而是因为我们全社会都弥漫着一种我们特有的、可悲可叹的、带有强烈中国特色的文化,这种文化摡括起来就是四个字——“知道文化”——一说起来全知道,一个比一个谈得头头是道,但就是应做做不到!这种“知道文化”几乎成了我们的专利,我们的印记,而且正在极大地侵蚀着我们的国民性,危害着我们的民族素质,降低着我们的国际声誉。难怪我国一位旅游界的前辈不无感慨地说,一到海外,我们的游客就特别容易辨认:一是过马路不走人行道的;二是上车抢坐不排队的;三是在公共场合大声聊天旁若无人的;四是向旅游车窗外随手扔易拉罐的;五是围着浴巾在宾馆过道内来回串门的;六是借豪华客房的台灯罩晒裤衩、晾胸罩的……

    说到此,有关这种典型的“知道文化”的种种,难道还不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反省、去研讨、去深究吗?

    以上就是笔者所发现的、带有我们强烈中国印记的“知道文化”。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寻找“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

    关于“知道文化”的论断,不知你是否觉得笔者下得有些武断,很有些当年柏杨先生《丑陋的中国人》的味道,也很有些像当年的鲁迅,对此“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此刻,当我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与这两位先辈的内心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我之不同,一是因为我从当年“文革”的极端荒唐到如今我们中华的腾飞在即,仿佛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一种内在规律性——否极泰来。因为很显然,当事物发展到某种极致的时候,其内部一定会凝聚起一种强烈的、伟大的,甚至是冲天的、势不可挡的力量,从而使事物从一个方向逆转到另一个方向,恰如我们阴阳两极的互相转变。因此我坚信,我们这种如今正引起越来越多国人强烈关注的“知道文化”,也一定会否极泰来,开始向着充满希望的方向迅捷逆转。

    我之不同,还因为纵观中外古今,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国民性和民族性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变的、可升可降的,根本不存在什么天生的优劣之分。试想,世界上有两个以纯正、高贵血统自居的民族,他们如今也的确展现了一种令人羡慕的民族素质。然而就在半个多世纪前,他们一个在西方曾使几百万无辜犹太人惨遭不幸,一个在东方曾使几千万我们的同胞生灵涂炭,其行为现在回忆起来依然令人发指。因此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怨自艾。只要我们发现问题、正视问题、万众一心,尤其借2008年在我国举办奥运会的大好契机,全民动员、奋起直追,赶超他们只是个时间问题,就如我们这20多年来奥运会金牌的节节攀升。

    当然,笔者与之不同,更因为笔者不仅从理论上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破解之道,而且还以亲身实践,证明了这条破解之道的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而这正是笔者在下面要一一向你展示的。

    说到此,还请你与我一起回到那个久违的秘密,回到那个隐藏在第一卷羊皮卷中的那个只有“历史上寥寥无几的智者”才能领悟的秘密,因为我们正在急切寻找的“破解之道”,原来就在这个秘密之中。

第一部分 行动力告诉我们:知道不如做到 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广义习惯”

    在我们回到那个秘密,揭开“知道文化”的破解之道以前,请允许我先给你讲一个关于足球门将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方一个著名的“足球之乡”。

    一天,这个“足球之乡”的一幢居民楼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刹那间,火势汹涌,人声鼎沸,浓烟裹着红红的火舌,眼看就要吞噬整幢大楼。

    这时,楼下惊恐的人群猛然发现浓烟中一个阳台上,被困着一位妇女。那妇女怀抱着一个婴儿,正焦急万分,不知如何是好。

    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人群中有人大喊起来。

    原来,有人发现,一位妇孺皆知、最富盛名的足球门将正好在场。于是人们齐声大喊着让那位母亲快把那婴儿扔下来,扔给那门将,并自动闪开了道。

    情急中,那位母亲果然看到了那位她十分熟悉的门将,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婴儿向他扔去,也顾不了其他什么。

    那门将见婴儿朝自己飞来,便一个箭步扑过去,把那婴儿稳稳地接在自己手里中。

    全场人顿时一片欢呼。

    但哪知这个门将刚接过婴儿,便来了个使全场人都始料未及的动作——

    只见他顺势把手中的婴儿向上一抛,随即便对准婴儿,飞起一脚。

    “啊!”全场人几乎同时惊叫起来,一个个变得目瞪口呆……这就是有关一个足球门将的故事。这个故事也许多少有些虚构,但我听后却感慨无穷。

    我感慨什么呢?

    我感慨自己仿佛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两个字的含意。

    这两个字便是“习惯”,就是隐藏在第一卷羊皮卷中的那个秘密,就是你我当初知道后都很有些大感意外的那个秘密。

    而现在看来,我们当初之所以会不约而同地对此大感意外,很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过于熟悉,因此我们反而谁也未曾去深究过它——深究它的确切定义、深究它的科学内涵、深究它的内在规律、深究它对我们人类的无穷价值。

    而上面所讲的足球门将的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