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培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语言表达培训-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适当贬抑自己
    自我贬低、自我解嘲,这种战术是最高明的。往往是老练而自信的人才采取这种方式。贬抑会收到欲扬先抑、欲擒故纵的效果。众人将在哄笑中重新把你抬得很高。自我贬抑既可活跃气氛,又能博得他人好感。

    故意暴露一下“缺点”
    你可以偶尔故作滑稽,或搞出一副大大咧咧、衣冠不整的模样,或故意制造一些小漏洞,这些方法也可以活跃气氛。

第八节 勿闯社交谈话的“地雷阵”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富于变化,也越来越忙碌,人们交往的范围扩大了,频率加快了,而交谈也在人们建立和协调人际关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所有的谈话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让人愉快的,另一种则是让人生厌的。每个人都希望成为受人欢迎的谈话者,能轻松地进行愉快而成功的交谈。
    正如谈话有技巧一样,谈话也是有禁忌的。我们不能满足于我们知道或掌握了多少技巧,同时我们还要谨慎地注意谈话的禁忌,力避误闯雷区。

    忌喋喋不休
    爱喋喋不休抱怨的人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像沿街乞讨的乞丐。人们与之见面,他(她)张口就说“我的命运太差”,闭口就说“我的工作让我很烦”,将日常生活中的无数小事无尽烦恼向别人倾诉,哀叹不已。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烦恼,而别人有什么义务浪费时间听你那些容易破坏心情的过分唠叨与抱怨呢?所以喋喋的不休抱怨只能引起别人的厌烦,而不是同情。

    忌枯燥无味
    有一类人说话,让人不爱听,并不是因为说话太多,喋喋不休,而是因为说的话太枯燥乏味,没有一点儿波澜和惊奇。他们常常是夫子自道,观念单调,言语乏味。这类人不开口则已,一开口便使人感到厌倦。
    这些没有重点、没有观点、平淡无奇、像白开水似的话,很快就会让聆听者失去耐心。

    忌插嘴插舌
    插嘴插舌者总是在你说话说到高兴处,冷不防半腰杀进来,让你猝不及防,不得不中途偃旗息鼓而退。他不会预先告诉你,说他要插话了。插嘴插舌者有时会插到别的话题上,有时是把你的结论代为说出,以此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的光彩。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会让原来说话的人顿生厌恶之感,因为插嘴插舌者不懂得尊重别人。
    也许,对付插嘴插舌者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与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同处一室,那样场面一定精彩,他们双方也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只是他们会更觉无聊。

    忌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的人似乎平时特别容易开小差,心神常浮游不定。如果你告诉他一件很重要或很有趣的事情,他却把注意力分散到别的地方,像灵魂飞到别处去了一样,眼睛看着前方,或若有所思,或突然问:“噢,你说到哪里啦?”“你刚才说什么来着?”这时你一定觉得说话的兴致全无。
    当然,也许有人说可能是你本人的过错,也许你讲的事情,使他很难感兴趣。可是,即使如此,他也不可原谅,因为他的心不在焉是一种很没礼貌、很伤感情的行为。

    忌武断暴躁
    武断暴躁的人是一种特别没耐心且相当自负的人。他总觉得自己是对的,问题出在别人身上。如果你要追问为什么或找个解释,他会暴躁地用最短的一句话让你血脉鼓胀而闭嘴。他们常说的话是:“不要烦我。”“事情本来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好说的。”

    忌空泛说教
    人们往往容易因为自己地位比别人高、年龄比别人大,潜意识里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比别人有经验,比别人懂得多,因此往往在谈话时容易带有说教的腔调。
    当然,不能完全把说教一棒子打死,有时的确也有正确的忠告,但这些忠告也经常因带有说教腔调而引起谈话对象的逆反情绪,而不被接受。既然是要说服教育别人,那么就该注意如何使别人接受你的意见,所以要力避高高在上、目空一切,而是要拿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别人心悦诚服地接受。
    我们见到的说教者常常如此说:“你必须知道我并不是在干涉你的作为。”“我也许不应讲这些话,可是我想你会明白这些话的好处的。”
    其实,说教者说的这些话,应该是在别人接受观点时,自然而然地从心里产生的想法。而由说教者嘴里说出,说得再多也只是空洞的说教而已,收不到任何效果,反倒惹人生出抵触情绪。

    忌自我吹嘘
    大言不惭的人也许会引起人们一时的兴趣,他所说的那些背离事实的故事,在疲倦的时候听听倒也无妨。而他讲的往往还有声有色,故事完整,波澜起伏。只是他讲的主题只有一个,即他自己。如果你留意一下,几乎每句话都会出现一个同样的字———“我”,这个无限重复的“我”很容易让人失去耐心。
    大言不惭、吹嘘自我的人到头来反而给人家留下浅薄和无知的印象,同时,他那过分关注自我、忽视旁人的“自我中心”最终会沦为“自我孤立”。

    忌说长道短
    笑话、幽默、奇人逸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交际润滑剂,但一旦走过头了,沉浸于那些不堪入耳的黄色玩笑,或出言粗俗,常被人认为是缺少思维能力和知识浅薄的家伙,而失掉自己人格的尊严。
    由于缺少健康、高尚的情操引导,低级趣味的人往往爱关注无聊的琐事,爱探听别人的秘密轶闻,有时是为了增加他闲谈的资料,有时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这类人还会把这些秘密轶闻添油加醋,然后传扬出去,并以此为乐,以此为荣。
    对于这类爱说长道短的人,当他向你发问时,你最好不要直接答复他,只需转弯抹角地让他自己发觉他的问题只是废话就可以了。

    忌小题大做
    爱小题大做的人,常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一件很渺小而不合乎需要的事物上。若要他讲述一段遭遇,他一定会不厌其烦反反复复地用五倍以至十倍的时间来讲述他的故事。你要等他讲得好久,已被他众多的不必要的散漫细节弄得晕头转向时,还不会听到他讲述的故事的要点。如果在他讲述的过程中,你想抓住故事梗概,问他一句:“喂,你所讲述的那位穿灰色风衣的女人究竟如何呢?”他仍只轻描淡写地回答你:“不用急,我就要讲到她了,你先听我把这人说完。”接着,他又啰里啰唆地说上很多无关紧要的话。
    假如这位小题大做者,如果能看出他讲故事的人如此耐烦完全是因为礼貌,那么他必定会决心把说的话整理完后才讲。又如果能看出对方对故事并不怎么感兴趣,他也会采用种种努力使故事讲述得更紧凑一些。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观察不出听众的反应。

    忌自说自话
    交谈是两个人的事,应该形成一种交流,可是自说自话者常常只说自己那方面的事。他不管别人接受不接受,或对别人的话置若罔闻,只是自己说自己的。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一位自说自话者,该怎样应付呢?最好是尽力使话头转向别的方面去,不给他机会自说自话。同时,我们自己把该说的话说完后,就礼貌地告辞。

    忌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的人是一群非常固执的人,我们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做才能使他转变或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自己认为是对的意见,无论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总不能使他动摇。这种人,往往喜欢争辩,倒并非因为他为真理而争论,只是希望更巩固他那独特的意见罢了。即使他明白无误地失败了,还是不肯承认,还要固执己见。
    跟执迷不悟的人谈话,很难有随便与轻松的氛围。他谈过了一个特别的话题,于是转而讲无关这个话题的事物了。可是,当他忽然间想到了要说的话,他又打断你的谈话,再回到先前讲的题目上去或者他所想到的题目上去。他所想到的要说的话,并不是一个新的观念或意见,只是先前所讲的那特别的话题还嫌不充分,还嫌不突出,所以他还要再讲一遍。

    忌自作聪明
    有一类人,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摆出一副什么事都知道的架势,因此在言语行为上,总认为别人说得不好,考虑得不周,其实自己的意见也高明不到哪儿去,或者根本牛头不对马嘴,让人既好笑又好气。
    自作聪明的人往往还特别爱说话,总认为自己的意见比谁的意见都好,爱大着嗓门到处嚷嚷,以炫耀自己万事通的本领。拿这样的家伙怎么办呢?办法是有的,最好的办法便是给他一个不言不语。当时不要说一个字,也不要露出任何表情,只当这个家伙不在场,这样做了几次之后,自作聪明者便会真正聪明一回,感到自己没有被理睬而闭口。

    忌言而不实
    言而不实的人说话很少有个准数,要么与事实本身不符,要么说一套、做一套。如果长此以往,极易失去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言而不实的人说的也不完全是假话,更多的时候是确有其事,只不过话从他嘴里出来就走了样,或有夸大或有虚构。因此,对于言而不实的人,你最好只是姑且听听,有必要时再自己调查核实一下,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

第二章 求职面试的说话秘招

    求职面试,其实就是要把自己给“推销”出去。你是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吗?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推销员”,除了你推销的“产品”要货真价实以外,还要看你嘴皮子的功夫如何。面对考官,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节 大胆地推销自己

    推销自己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别人能肯定你、接受你的理念、做事的方法、推荐的产品等。能被别人认可与配合,那你就成功了。
    你的理念能被别人接受,就使得工作与沟通非常容易地进行,在进行中又很顺利地被执行完成;做完后大家的默契增加、理念更加一致。
    所以,我们今天必须丢开包袱,勇敢地推销自我。经过对自己的推销,使自己的理念、人格、做事方法被别人接受与肯定,于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一方面可以得心应手,另一方面成功的机会也就增大了。
    推销自己,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展示自己,这和吹嘘自己是完全不同的。你的言谈举止、社交礼节、学识修养的展示不仅使别人对你的言行有一定的印象,也使你能更有效地改进自己,顺应社会。
    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受环境影响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相关的能力。在心理学上,影响活动效率的基本因素被称作能力。
    交际能力、专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不是天生的,不是静止不动的东西,而是后天勤奋学习、实践锻炼的产物。一个人即使不具备某种能力,或某种能力较差,但是只要不断努力,能力是可以增加的。相反,如果具备了一种能力条件,没有很好的发挥,不在实践中继续提高,原有的能力也会退化。另外,如果能力缺少正确的引导,会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有的能力甚至会用到歧途中去,“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指这种现象。
    同样,推销自己就是推销自己的能力,在各种各样的细节上表露自己的品行和价值。
    在推销自己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经历失败和挫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你的推销做出的反应。而聪明的人就好比推销员能拿出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客户一样。及时调整自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重新包装自己,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推销自己也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态度,决定自己的处世艺术。换句话说,这种处世艺术首先要被社会公众认可和接纳。
    但是,有一点必须首先澄清的是:推销自己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如何使自己做事得心应手,并得到成功。这才是重要的,也是对社会和自己有贡献的。如果人们倒因为果,以为推销自己是目的,于是不管结果怎样,只是一味地推销,则是得不偿失和不具有实质意义的。

第二节 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个性

    察看应聘者的能力是用人单位面试时的一项重要内容,看是不是与材料中所评价的一样。而察看能力也只能从较为简短的回答中进行,因此,在回答主考官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就是考察你的能力如何的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表现出你的才智、学识来。
    1。表现专业。在回答某些专业问题上,适当地用上一些专业术语,使主考官感觉你对这领域有一定的认识。
    2。略加发挥。对一些问题,即使已圆满回答,不妨略加发挥,使你回答的“深度”超出主考官的预期,但这种发挥应点到为止,不宜倾其所有,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