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时代的谜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斯大林时代的谜案-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采取外交流放的方式。在流放地,在国外,闲暇的时候,可以有时间来思考和决定:自己所经受过的是不是一种派别专政制度。

……关于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的传记情况,在苏联大百科全书中象通常一样,只是介绍说他参加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本人在1934年5月9日填写全苏老布尔什维克协会的调查表时是这样写的/1927年以前我在组织问题上曾支持过反对派;没有进行过反党的秘密派别活动。”①我们要注意这里的表达方式:是“曾支持过反对派”,而不是“属于”或“参加过”反对派。后来,这些实质上的差别被斯大林一手抹去了。但是,要知道在当时,即在1924年,斯大林并没有指责安东诺夫—奥弗申柯进行了派别活动,也没有指责他信奉了托洛茨基主义。总书记在第十三次党代表会议上作的报告中虽然对他提出了许多责难,但其性质看来并没有超出对官僚主义进行挑剔的范围。既然组织结论是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经常拒绝和自己的中央委员会建立事务上的联系”,那么从这一情况中还有什么结论得不出来的呢?斯大林经常根据个别的例子而作出总的结论……他以态度端正和举止良好的榜样自居,这样来表述安东诺夫—奥夫申柯的过错:“不能容许负责工作人员藐视起码的礼节。”②“没有礼节的”行为(在另一个地方,斯大林无意中说出了“堕落”这个词)——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他用宗教学校那种博学的水平来评价事物③,甚至表现出一种故作宽容的口吻:你想想看,谁都会出现这样的事。但是3年之后,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却不得不表示“在组织问题上”不再支持反对派。

①《科学和生活》杂志俄文版1988年第8期第44页。

②《斯大林全集X中文版第6卷第39页。——译者注

③“用宗教学校那种博学的水平来评价事物”一语意思是说斯大林曾在宗教学校学习过,他是以那样的博学水平来评价事物的。——译者注

然而即使这样,也已经无法挽回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在党内的声望了。列宁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谈到了托洛茨基反对党中央的斗争①,但是他并没有把这叫做派别活动。斯大林给那些对中央领导的缺点提出批评的人扣的帽子是永久性的。早在20年代末,对那些已经悔悟的人就开始使用残酷的手段了,于是从前的这个反对派分子②便真诚地或不真诚地“放弃了斗争”。在这个问题上,仲裁人③是一个。早在1927年时,他说讲了一句带威胁性的话:“斯大林也许比我们某些同志更清楚地知道反对派的一切诈骗勾当,要欺蒙他恐怕并不那么容易。”④没有经过很长时间,这种并不固执的、看来好象谦让的、关于自己绝对正确的声明就触动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内部领域和外部领域,更不用说触动党了。对于领袖的绝对正确没有一个人敢去怀疑——无论是在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年代,还是在缔结苏德条约之后和希特勒的军队进逼伏尔加河流域之后……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339页。——译者注

②指安东诺夫—奥弗申柯。——译者注

③仲裁人指的是斯大林。——译者注

④《斯大林全集》中文版第10卷第148页。——译者注

……再说,根本没有个人野心的安东诺夫—奥弗申柯为什么在十月攻打冬宫之后的第十七个年头要加入老布尔什维克协会呢?谁知道。既然一个老革命家的地位需要由什么证件来加固,那么想必是在国内生活中,在关于对党员要谦虚这一点的认识上,发生了什么明显的变化。绝非安东诺夫—奥弗申柯所固有的那种声明的口气是不是由此引起的呢?他声明说:“虽然在形式上我由于过分严肃而自认为、而且在党内也被认为是从1917年起才入党的党员,但是在实质上,根据我的工作来看,我在获得老布尔什维克称号方面所拥有的权利并不亚于波兰社会民主党人或者是前进派、布尔什维克调和派或”区联派中的其他很多人。”①

①《科学和生活》杂志俄文版1988年第8期第44页。

结果究竟怎样呢?在1933年时,37岁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1915年入党的党员米高扬被接纳入全苏老布尔什维克协会。并领到了编号第4的会员证。①而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却被拒绝接纳入会。到了1935年,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协会被解散了。

①《全苏老布尔什维克协会会员名单》1933年莫斯科俄文版第57页。

但是为什么在中央一月全会的会议上,许多著名的党的活动家和具有英雄历史的革命家却保持沉默呢?他们是为自身的安危而担心吗?这种情况是有的。但是有很多人是还不能够领悟到当前发生事件的实质,而那些闻出主要厨房气味的人却决定不要把这一点说出来。因为他们认为,只有斯大林的三人同盟才能把党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而托洛茨基则要把党引到“不该去的地方”去。

在政治上进行激战的日子里,弗拉基米尔·扎戈尔斯基(他是在1919年9月25日莫斯科委员会办公大楼里炸弹爆炸时被炸死的)的遗孀奥莉加·皮拉茨卡娅问总书记:“喂,科巴,请向我说明,现在发生着什么事?”——“你想知道吗?你自己没有看到他们在干什么吗?他们在为争夺席位而战斗——这就是现时正在发生着的事!”①象安东诺夫—奥弗申柯这样的人是不想参加这场战斗的。他们当年同沙皇制度和资产阶级政府进行殊死搏斗并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干革命并不是为了要建立一个新的帝制。但是,当安东诺夫—奥弗申柯看清了斯大林及其能说会道的同事们原是一些危险的纂权者时,他不能够依然采取一种消极旁观的态度。

①根据玛·瓦·福法诺娃口述。

不过作为一个独裁者的托洛茨基也没有许给任何人以什么好处……

1918年时,把人质制度运用到沙皇军官的亲属身上的,难道不是托洛茨基吗?对于那些处身在俄国的捷克斯洛伐克从前的战俘来说,武器就是他们返回祖国的唯一保证。1918年5月25日,托洛茨基下令:缴出武器,不服从者送进集中营。对军团的这项命令是23时下的,而到26日黎明时,捷克斯洛伐克人开始举行了暴动。①

①弗·亚·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国内战争见闻录》1928年莫斯科俄文版第2卷第234页。

1919年5月。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命令把涅斯托尔·马赫诺的那个旅扩充为一个师,并供给它以必需的武器和装备。在马赫诺同白卫军浴血苦战的关键时刻,托洛茨基撤销了上述命令。这就成了马赫诺分子举行暴动反对苏维埃的借口。①

①同上,1933年莫斯科俄文版第4卷第113—115页。

1921年。”喀琅施塔得。在这里托洛茨基也表现出是一个铁石心肠的独裁者。在独裁作风、自我欣赏和相信自己绝对正确方面,托洛茨基和斯大林是可以比试比试的。今天可以肯定地说:在我国,没有任何东西比斯大林时代更可怕的了。斯大林无论如何是应当被解除其领导职务的。

1934年5月,当安东诺夫—奥弗申柯回顾10年前的往事时,他写道:“在1923—1927年的反对派中,我是一个调和分子,而不是一个积极的派别分子。”他曾竭力使托洛茨基同斯大林和解(他曾“劝说过”他们)。他捍卫托洛茨基是因为担心党会分裂(他的根据就是所谓的《列宁遗嘱》)①。为什么列宁的战友们没有执行已故领袖的遗嘱呢?

①引自《M。M。波利亚克回忆录》。

1924年5月22日,即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开幕的前一天,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在克里姆林宫弗拉基米尔大厅召开全体会议。会议要解决的是一系列组织问题:预先确定代表大会主席团、各委员会及其他一些机构的人员组成。会上,克鲁普斯卡娅首先发言。她带来了列宁的信(这封信作为领袖的遗嘱而载入史册)。列宁曾请求在党的代表大会上宣读这封信。应当在明天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上来实现已故领袖的愿望。尼古拉·克雷连柯提出了另一项建议——立即把遗嘱公布出来。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斯大林反对这项建议。全会通过了克鲁普斯卡娅的建议,但是中央委员们希望能预先了解到信的内容。①

①根据尤·康·米洛诺夫的口述(按:米洛诺夫曾任国家历史博物馆馆长。——译者注)。

克鲁普斯卡娅开始读信。她的声音很低,读得使人听不清楚,因为她很激动。于是有人建议:“让叶夫多基莫夫来读。”叶夫多基莫夫是列宁格勒委员会的代表,中央委员,生来有一副好嗓子,发音吐字非常清楚。他把遗嘱一气读完。列宁对几位可能的继承人——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都作了简短的评述。他特别预先警告党要提防斯大林。现在这些人都坐在主席团桌子的旁边。

当前的问题不得不立即暂停下来。这个文件的意义是如此重大,使所有的人都感到必需亲自读一读。全体会议委托主席团把文件为中央委员们复制若干份,而眼下暂时休会。几个小时后复会了。列宁的信的复印件发给了所有的与会者。有人建议在代表大会开幕前,在中央委员会代表在场的情况下,把遗嘱先在各代表团中宣读。于是立即就确定了一份负责的中央委员的名单。

中央委员会违背领袖的愿望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代表大会前举行的全体会议上所发生的事好象是一种政治上的即兴之作。全体会议很快就解决完了代表大会议事日程上的所有问题,接着与会者们便纷纷返回家中,外地的代表们则回到了自己住的旅馆。时候已经很晚了,所有的人都需要休息。可是有的人却不能入睡。汽车发动机的轰隆声打破了莫斯科深夜的寂静。这时格伯乌①的特务们走遍了中央委员们的住宅和中央委员们住的旅馆。他们自称是中央的信使,收回了印有危险的遗嘱的文件,并建议对方在特别的登记薄上签上自己的名子。②

①格伯乌是“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三个俄文字第一个字母放在一起的音译。——译者注

②根据B.M.韦尔霍夫夫妇的口述。

在5月份的那个夜里,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总书记本人是否急于对付其他一些政治局委员呢?或者他是否要使自己的行动得到他们的同意呢?这些现在已无法查明。要知道这是只有按照“工作程序”一个一个地询问了各政治局委员之后才能作到的。不管怎样,在那天夜里的行动中已经感觉到了某个人①的一只强硬之手。

①“某个人”显然是指斯大林。——译者注

列宁的遗嘱几乎使斯大林一蹶不振。但是靠诅咒是无济于事的。早在信的作者在世时,斯大林就已开始挖这个文件的墙脚了。1923年4月,斯大林在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的幕后曾散布流言说,列宁在对遗嘱作的那个补充里,考虑到总书记和托洛茨基的相互关系,谈到了党的分裂危险;这个补充是在总书记同克鲁普斯卡娅发生了那一不愉快的事件①之后作的。实际上,列宁在1922年12月25日口授这几行文字时还不知道妻子受侮辱的事。也不了解关于“格鲁吉亚事件”的材料。据著名外交家越飞的遗孀玛丽亚·越飞作证说,列宁不止一次向同志们埋怨斯大林的粗暴和不忠诚(他在遗嘱中说:“斯大林太粗暴”)。

①不愉快的事件指列宁在病中时斯大林曾因克鲁普斯卡娅记录了列宁口授给托洛茨基的一封信而对她大加辱骂和威胁。详情见《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52卷第703页第619注。——译者注

但是遗嘱中谈到斯大林“掌握了无限的权力”①因此列宁“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职位上调开”②——这两个地方,可真使总书记感到害怕。

①《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43卷第339页。——译者注

②叶·德·斯塔索娃的证词。

第十三次党代表大会(这是在没有了列宁的情况下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闭幕了。接着将要召开中央全会。总书记准备下了什么花招呢?斯大林在全会的会议上,事先在各个位置可以使我丧失任何政治上的信任的文件,我就离开总书记的职位。”科巴已经站在墓穴的边缘了。是季诺维也夫救了他。季诺维也夫要大家确信,斯大林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完全接受了列宁的批评,他在实际上已经证明愿意和同志们保持同志式的关系,愿意维护真正党的关系。于是同志们便来纷纷劝阻科巴。他们是一些党的思想家,他们不想去挑行政工作这副担子。他们认为,斯大林作为一个组织者和指挥者,已经获得了忠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