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丸是。入固脱药。所以和阴使为阳守也。如治遗精之水中金丹是。或入于活血中。成元阴 
之本以和血也。如治肾劳淋沥之地黄丸是。推此可以尽其变矣。 
〔修治〕 温水洗去尘土净。晒干入药。 

卷六卤石部
凝水石
内容:亦名寒水石。即盐精石。(一名泥精。昔人谓之盐枕。今人谓之盐根。)生于 
卤地积盐之下。 
大块有齿棱。如马牙硝。清莹如水晶。亦有带青黑色者。打破皆方。暑月回润。入水浸 
久亦化。苏颂注元精石。谓解池有盐精石。味更咸苦。乃元精之类。固是物也。(濒湖) 
寒水石有二。一是软石膏。一是凝水石。唐宋以来。诸家不详本文盐精之说。遂误以石 
膏方解石为寒水石。而盐精之寒水绝不知用。此千载之误也。然则古方所用寒水石。正即此 
种凝水石。唐宋诸方寒水石是石膏。近方寒水石则是长石方解石耳。(参用濒湖) 
味辛咸甘。气大寒。本经主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除 
时气热盛。五脏伏热。胃中热。止渴凉血。降火止牙疼。坚牙明目。入肾走血。除热之功。 
同于诸盐。经曰。小热之气。凉以和之。大热之气。寒以取之。又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凝水 
〔论〕 苏氏以凝水石为元精之类。而东璧氏遂无分别。今细绎之。同中觉有异处。观 
二石之释名。同禀水气。而凝水止曰寒水。元精则曰太乙元精。同为盐结。而凝水止曰盐精。 
元精则曰阴精。岂得谓无少异乎。说见元精石条。能除有余邪热。凡阴虚火旺。咳嗽吐血多 
痰。潮热骨蒸。并脾胃作泻者。慎弗误服。(仲淳) 
〔修治〕 每凝水十两。须用生姜二十两捣取自然汁煮干。研粉用。 

卷六卤石部
元精石
内容:一名太乙元精石。又曰阴精石。乃咸卤津液流渗入土。年久结成石片。大者如杏叶 
。小者如鱼鳞。悉皆六出。(禀积阴之气象老阴之数)尖角端正如龟甲状。色绿而莹澈。(蒲 
解出者。其色青白通澈。蜀中赤盐之液所结者。色稍红光。)叩之则直理而坼。坼处亦六角 
。如柳叶大。烧过则悉解坼。片片相离。白如霜雪。平洁可爱。今世所用元精。乃绛州所出 
绛石。非元精也。(濒湖) 
味甘咸。气温。性降。伏硫黄丹砂。主除风冷邪气。湿痹。心腹积聚冷气。止头痛。合 
诸药。治伤寒阴毒证。又治上盛下虚。痰结目障翳。木舌咽喉疮。来复丹。(申铁饔)同硫 
黄硝石用。治上盛下虚。救阴助阳。有扶危拯逆之功。凡缓急诸病。但有胃气。服此丹无不 
获安。正阳丹。治伤寒三日。头疼壮热。四肢不利。元精石硝石硫黄各二两。 砂二两。细 
研。入瓶固济。以炭火半斤。于瓶子周一寸 之。约近半日。候药青紫色。住火。待冷取出。 
用腊雪水拌匀。仍入罐子。置屋后北阴下阴干。又入地埋二七日。取出研细。面糊丸。芡实 
大。先用热水浴后。以艾汤研下一丸。衣盖取汗瘥。 
〔论〕 元精石为积阴之气所结。角皆六出。是老阴也。阴之极然后生阳。此阴阳之元 
机。故其用多主归气于肾。以其同于至阴而有阳也。至阴之所归而阳随之。所以除风冷诸气。 
而开宝并云益精气也。来复丹治上实下虚。大是妙剂。盖下虚用硫归之。不得至阴。则阳不 
还其宅。上实用硝散之。不得至阴之归。则阳不降于下。即入正阳丹治伤寒阴毒。亦同此意。 
然则木舌喉疮。何仍用之以疗热乎。曰。此二治俱有寒水石牙硝以去其热矣。其用元精石亦 
犹是引阳归阴之义。先哲立方。岂苟然而已。且其气不寒而温。温不与热同。如春温之气继 
于冬寒之后。所谓阳之初复。去寒不甚远耳。 

卷六卤石部
朴硝
内容:消硝通生于卤地。状似末盐。见水即消。又能消化诸物。故谓之消。此种本体未化。 
故谓之朴。凡牛马诸皮。须此治熟。俗又有盐硝皮硝之称。(志)硝有三品。生西蜀者川硝。 
最胜。生河东者盐硝。次之。生河北青齐者。俗呼土硝。斥卤之地。人多刮扫煎汁。经宿结 
成。犹有沙土猥杂。其色黄白。别录云。朴硝黄者伤人。赤者杀人。须再以水煎化。澄去渣 
脚。入萝卜数枚同煮熟。去萝卜。倾入盆中。经宿则结成白硝。如冰如蜡。故呼盆硝。齐卫 
之硝则底多。上面生细芒如锋。别录所谓芒硝是也。川晋之硝则底少。面上生牙如圭。角作 
六棱。洞澈可爱。嘉 所谓马牙硝是也。状如白石英。又名英硝。二硝之底。则通名朴硝也 
。取芒硝英硝。再三以萝卜煎炼。去咸味。即为甜硝。(中风活命金丹中用之)以二硝置风 
日中。吹去水气。则轻白如粉。为风化硝。以朴硝芒硝英硝同甘草煎过。鼎罐升 。则为元 
明粉。唐宋诸人不知诸硝皆是一物。但有精粗之异。谬猜乱度。殊无指归。(濒湖) 

卷六卤石部
朴硝
内容:味苦咸。气寒。有小毒。朴硝澄下。硝之粗者也。其质重浊。芒硝牙硝结于上。硝之精 
者也。其质清明。甜硝风化硝则又芒硝牙硝之去气味而甘缓轻爽者。故朴硝止可施于卤莽之 
人。及敷涂之药。若汤散服饵。必须芒硝牙硝为佳。仲景伤寒论只用芒硝。不用朴硝。正此 
主治。与芒硝不远。惟本经朴硝所治者。六腑耳。第如承气入 
胃。皆以芒硝。则朴硝不必更列可也。 

卷六卤石部
朴硝
内容:味苦辛咸。气大寒。有小毒。气薄味浓。沉而降。阴也。 
除邪气。治百病。逐五脏积聚。结固留癖。久热胃闭。疗腹热胀。并大小便不通。破五 
淋。及留血闭绝。痰实结搏。通经脉。推陈致新。利女子月水。治时疾壅热头痛。下瘰 黄 
疸病。(诸本草) 

卷六卤石部
朴硝
内容:即英硝也。味咸微甘。气大寒。功同芒硝。末筛点眼赤。去肿涩障翳泪痛。硝禀太阴之 
精。水之子也。味咸气寒。走血而润下。荡涤三焦肠胃实热。阳强之病。乃折治火邪药也。 
唐时紫雪红雪碧雪皆用此硝炼成。通治积热诸病有神效。(濒湖)经云。咸味下泄为阴。又 
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气坚者以咸软之。热盛者以寒消之。故陷胸承气。皆用芒硝以软 
坚去实。(无己)承气用芒硝治大便难。夫以在下言之。则便溺俱阴。以前后言之。则前气 
后血。以肾言之。肾总主大小便。溺涩便秘。俱为火盛水少。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 
佐之以苦。故芒硝大黄相须为使也。本草言芒硝利小便而堕胎。然伤寒妊娠可下者。用此兼 
大黄引之。直入大肠润燥软坚泻热。而母子俱安。经所云有故无陨。亦无陨也。(海藏)甘 
露饮。治热壅。凉胸膈。驱积滞。芒硝一斤。用蜜十二两。冬加一两和匀。入新竹筒内。勿 
令满。(半筒以上即止)蒸之。令有药处在饭内。虚处出其上。待饭熟取出。绵滤入瓷钵中。 
竹篦搅勿停手。待凝。收入瓷盒。每卧时含半匙。渐渐咽之。如要通转。即多服之。关格不 
通。二便闭胀欲死。两三日则杀人。芒硝三两。泡汤一升服。取吐即通。小儿赤游。行于体 
上下。至心即死。以芒硝纳汤中。取浓汁。拭丹上。 
〔论〕 硝生于斥卤之地。乃水土合德以立地。其气上蒸而出者也。水为至阴。土为太 
阴。能入阴分而逐阳结。盖本于阴阳征兆之初气以为感化。(不等于他物咸寒但以气味论功) 
即金石犹为之消。而非徒以相胜为功。谓其走血者。血固真阴之化醇。同气相求也。既走阴 
分而取以化阳毒者。缘阳邪结于阴分而不散。则能蚀真阴以为大患。惟此消化之以全阴也。 
夫消性固趋于阴。而阴之所药归者阳。又感上蒸之气。故目鼻口舌咽喉尤其奏功之地。大约 
热从乎湿。与热从乎风者。胥治。不止如本草数条也。凡病有阴不能为阳之守。而阳亢还以 
乘阴者。在阴固伤。有阴不得受阳之化。而阴郁还以结阳者。其阴愈伤。种种为患。咸借此 
阴阳感化之初气消释最捷。(如热渴消瘅。面热唇焦。咽燥舌肿。口疮喉痹。目赤鼻衄。颔 
颊结硬。以至谵狂惊痫。刚痉关隔。瘴疠疫毒。斑烂痈疽等症。一皆阴伤于阳而结之甚者。) 
本经首曰。治百病。除寒热邪气。则已知其所主治侈矣。第元阳之虚者。是为禁药。而元 
阴虚者。投此至阴之化气。反为绝其生化之元。贻害不小也。 
热结不至坚者。不可用。(无己)用以涤肠中宿垢。破坚积热块。孕妇惟三四月及七八 
月不可 
风化硝 制法。悬芒硝于风日中。消尽水气。自成轻飘白粉。或以瓷瓶盛挂檐下。待硝 
渗出瓶外。刮下收之。 
甘缓轻浮。治上焦心肺痰热而不泄利。主上焦风热。小儿惊热膈痰。清肺解暑。去眼睑 
赤肿 
元明粉 制法。用白净朴硝十斤。长流水一石。煎化去渣。星月下露一宿。去水取硝。 
每斗用萝卜一斤。切片同煮熟。滤净。再露一夜。取出。每硝一斤。用甘草一两同煎。去渣。 
再露一宿。取出。盛大砂罐中。筑实。盐泥固济。浓半寸。不盖口。坐炉上。炭火十斤。从 
文至武 之。待沸定。以瓦一片盖口。仍前固济。再以十五斤顶火 之。放冷一伏时。取出。 
隔纸安地上。盆覆三日。出火毒。研末。每斤入生炙甘草末各一 
气味辛甘冷。沉也。阴也。阴中有阳之物。(仙经)主治心热烦躁。五脏结滞。退膈上 
虚热。明目消肿毒。用代盆硝。去胃中之实热。荡肠中之宿垢。(东垣) 此粉 炼多遍。 
佐以甘草。去其咸寒之毒。遇有三焦肠胃寒热积滞年少气壮者。量与服之。亦有速效。若脾 
胃虚冷及阴虚火动者。仍忌。 
〔缪氏简误总论〕 硝者消也。究其功用。无坚不磨。无结不散。无热不荡。无积不摧。 
故仲景承气汤用之。非邪结下焦。坚实不可按者。不用。恐其误伐下焦真阴故也。若病不由 
于邪热深固。闭结难通。断弗轻投。至于血涸津枯以致燥结。阴虚精乏以致骨蒸。火炎于上 
以致头痛目昏聋渴咽痛吐衄咳嗽痰壅类实等证。切戒勿误。虽悔难追。 

卷六卤石部
硝石
内容:一名焰硝。即火硝。诸卤地皆产之。河北庆阳诸县。及蜀中尤多。秋冬遍地生白。扫取 
煎炼而成。货者苟且。多不洁净。须再以水煎化。倾盆中一夜结成。又名生硝。谓炼过生出 
之硝也。澄在下者。状如朴硝。结在上者。或有锋芒。或如圭棱。故硝石亦有芒硝牙硝之名。 
与朴硝之芒牙同称。而水火之性则异也。(濒湖)诸硝自晋唐以来。诸家执名而猜。都无定 
见。不知硝有水火二种。形质虽同。性气迥别。惟本经朴硝硝石二条为正。神农所列朴硝。 
即水消也。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为芒硝。结出马牙者为牙硝。其凝底成块者通为朴硝。 
其气味皆咸而寒。神农所列硝石。即火消也。亦有二种。煎炼结出细芒者。亦名芒硝。结出 
马牙者。亦名牙硝。又名生硝。其凝底成块者。通为硝石。其气味皆辛苦而大温。以此为正。 
(又)硝石。阴石也。此非石类。乃咸卤煎成。南地不产也。(崔 ) 

卷六卤石部
硝石
内容:辛苦微咸。有小毒。阴中阳也。火为之使。主散热行结。治伏暑伤冷。霍乱吐利。破 
积块。散痰饮。疗肾虚气逆头痛。湿热黄胆。女劳黑疸。风热喉痹。赤眼肿痛。重舌鹅口。 
发背初起。得陈皮。性疏爽。 

卷六卤石部
硝石
内容:味辛苦。气大温。治风热癫痫。小儿惊邪螈 。风眩头痛。肺壅。耳聋口疮。喉痹咽塞。 
牙颔肿痛。目赤热。多眵泪。与硫黄同用。则配类二气。均调阴阳。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 
热缓急之病。 制礞石。则除积滞痰饮。盖硫黄之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之性暖而散。 
其性上行。礞石之性寒而下。硝石之性暖而上。一升一降。一阴一阳。此制方之妙也。(濒 
湖)凡辛苦物。未有大寒者。是物得火焰生。与樟脑火酒性同。本经别录言其性寒者误也。 
今兵家火药。用消石者。直入云汉。性升可知。(濒湖)脑痛欲死。鼻投消末。是亦取其上 
升辛散。乃从治之义。(炮炙论序)畜川王美人怀子不乳。淳于意药之。旋乳。诊其脉躁。 
躁者有余病。即饮以硝石一剂。出血豆。比五六七枚而安。此去结之验也。(史记)甘露丸。 
治伏暑泻痢。及肠风下血。或酒毒下血。一服效。远年者不过三服。硝石舶硫黄各一两。白 
矾滑石半两。飞面四两。为末。滴水丸梧子大。每新汲水下三五十丸。黄家日晡发热及恶寒 
。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腹胀如水。大便 
黑。时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