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本草述钩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27-本草述钩元-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微似莲蓬而稍大。六七月实内空而红。八月后则满腹细子如稗。一子一须。其味微涩。其 
轻虚。 
味甘涩。气平。主治壮阳道。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 。 
〔论〕黑丸子治久年痔漏下血。以木馒头为君。集简方治阴 囊肿。烧木馒头酒服。又 
有与 
振之 
证矣 

卷十一蔓草部
五龙草
内容:即五爪龙。纲目不载。因治背疽奇中。故详录之。此草蔓生下湿地。叶似丝瓜 
五丫。丫俱有须。故名五爪龙。三月间采。阴干用。 
背疽总略。背疽属火毒酝酿而成。不能外散。势必内攻。不能中出。势必旁溃。医以凉 
药围 
以火引 
照。即 
火捻提照方。照法日每一次。初用捻三根或四根。次日用四根或五根。以次至六七根止。 
大 
子 
药 
法熏 
太乙 
心等方 
先。 
x熏药方x 
雄黄朱砂血竭没药各一钱。麝香二分。血竭没药。赝物极多。须按本草求其真者。 
细末。绵纸为捻长约尺许。每捻药三分。真麻油润灼。离疮半寸许。自外而内。周遭徐 
之。火头上出。药气内入。疮毒随气解散。自不内侵脏腑。初用三条。渐加至五七条。 
渐消又渐减。熏罢随即敷药。自外而内者。言自红晕外。左右旋照以渐将捻收入疮口 
更须将捻猛向外提。以引毒瓦斯。此是手法。 
x敷药方x 
五爪龙车前草连根叶 草金银花各等分。上四味鲜草。一处捣烂。加多年陈小 
起。仍加飞盐末少许。共为稠糊敷疮上。中留一顶。拔脓出。若冬时无鲜者。用根及 
药。(蓄草者阴干。无见火日。)陈醋调敷。如五龙草急觅不得。而疮势紧急。即将车 
味捣用。亦能奏功。疮初发时。取五龙草汁半盏。黄酒和水饮。能内消。 
x太乙膏x 
元参当归白芷肉桂大黄生地赤芍苦参 八味切片。用麻油二斤。入铜锅内。煎至 
隔棕滤去渣。入黄丹十二两。再熬。滴水成珠。捻软硬得宜。即成膏矣。制丹法。先 
紫色。倾入缸。滚水泡之。再汲凉水满缸。用棒常搅。浸一宿。去水。再炒如前。两 
研。务要极细。 
凡人将发痈疽毒。半年一年前。必常自觉口干。或作渴思饮茶并水。或食已即饥。名为 
中消 
金银 
十余 
共 
得酒 

卷十二水草部
泽泻
内容:春生苗。多在浅水中。吐似牛舌。独茎而长。秋时开白花作丛。秋末采根。曝干用。 
味咸甘淡。气寒。沉而降。阳也。入足太阳少阴轻。逐湿行水。去三焦膀胱停水留垢。 
伐 
渗湿热。治泄精。及疝痛香港脚。肾脏风疮。去阴间汗。除阴湿之圣药。(洁古)去脬中留垢。 
以味咸。能泻伏水故也。(易老)脾胃有湿热。则头重而目昏耳鸣。渗去其湿。则热亦随去。 
而土气得令清气上行。天气明爽。故仲景用治支饮苦冒。使之降而奏功也。(濒湖)下焦湿 
热致精泄者。宜投之。(嵩)八味丸之用泽泻。取其伐肾邪。起阴气。助补 
多服病患眼。(扁鹊)降令太过。清气不升。真阳潜耗故也。(濒湖)无疾服之。令人目 
(洁古)水肿昼剧夜平者。阳水也。泽泻同二苓术芍人参陈皮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 
剧昼平者。阴水也。同车前赤苓生地白芍薏仁木瓜石斛赤豆桑皮治之。多服必愈。同 
苓半夏陈皮紫苏。治一切停饮停水。饮证病甚欲眩者。用泽泻五两。炒术二两。水三 
煎服。必效。肾脏风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研。炼蜜丸梧子大。空心。温酒下十五丸 
十丸。 
〔论〕泽泻本水草。味咸气寒。的入水脏。为逐湿行水之捷药。然咸得有甘。此濒湖所 
谓淡 
其能起 
如中焦阳衰 
焦膀胱病于 
相火郁于肝。 
泽泻皆治之 
升以达阳。 
则阳郁而 
致肾气虚 
及支饮苦 
茯苓汤下 
化而水行 
病患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精滑作泻。目虚不明等候。咸禁。 
〔辨治〕不油不蛀者良。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晒干用。一法。米泔浸。去毛蒸。或 
捣碎 

卷十二水草部
石菖蒲
内容:一名尧韭。类凡五种。生于池泽。蒲叶肥。高二三尺者。泥菖蒲。白菖也。生于 
蒲叶瘦。根高二三尺者。水菖蒲。溪荪也。生于水石间。叶有剑脊。瘦根密节。高尺 
石菖蒲也。栽之以砂。一年至春剪洗。愈剪愈细。如韭根如匙柄。高四五尺者。亦石菖 
甚则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谓之钱蒲。入药须用二种石菖蒲。余皆不堪。 
x根x 
味辛微苦。气温。主治开心帅气。通九窍。明耳目。治耳鸣或痛。客忤癫痫。除心积 
伏梁。并下气湿痹。(在阴在脉之痹。乃湿乃风之因。咸能宣发。设寒水专令。取效更捷。) 
止 
心气不足。人参茯苓石菖蒲。水土和合。抽为草木。惟石菖蒲全得生阳之气。吮拔水液。盘 
络砂石。不假地土之力。昌美溪浦之间。故曰菖蒲。以治病之用言。当号昌阳。以发生之体 
言。当号阳昌。(子繇)古方有单服菖蒲法。心腹冷气KT 痛者。取一二寸捶碎。同吴茱煎 
汤饮之。猝患心痛。嚼一二寸。热汤或酒送下。(颂)下痢噤口。虽是脾虚。亦热气闭隔心 
胸所致。俗用木香失之温。用山药失之闭。惟参苓白术散加石菖蒲。粳米饮调下。或用参苓 
石莲肉。 
阳精芳草 
(仲淳)同 
萆黄柏。 
为补心之剂。 
以猪心一 
蒲八两锉。斑 
子大。每服三 
〔论〕菖蒲感百阴之气。冬至后五十七日始生。盘水石间。吮拔水液。不假土力。稍有 
泥滓 
菖蒲 
为君火 
语以 
阳既昌乎阴 
脉络之宗主 
蒲补心气之虚 
即随丁。然后 
阳。其阳气之 
生阳之气。感至 
阳气之通天也。 
〔辨治〕生石上者。嫩黄紧硬。节稠一寸九节者。真。中心微赤。辛香少渣。更妙。其 
有形 
刮去 
。晒干用。 

卷十二水草部
蒲黄
内容:蒲即今取以为席。或并作扇者。黄即花中蕊屑也。 
气味甘平。手足厥阴血分药。治血治痛。生则能行。熟则能止。主心腹膀胱寒热。利小 
便。 
止血消瘀。疗血气心腹胃脘痛。治吐衄。(鼻舌)尿泻血痢血。及女子崩漏堕胎。又通经脉。 
除 
草 
黄 
不变。是知蒲性精专在黄。然亦具夏火长夏土秋金三义。(子繇)与五灵脂同用。治一切心 
腹 
肿满口。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而愈。(芝隐方)据此。则蒲黄之凉血活血可 
心之外候。而手厥阴相火。乃心之臣使。得干姜是阴阳相剂也。得地之阴气。兼 
言甘平者。是兼辛而言也。甘能和血。辛能散结。故或生或熟。皆可奏功。( 
干姜炒黑豆芎归地膝泽兰。治产后诸血病。同车前牛膝生地麦冬。治溺血。同阿 
麦冬赤苓车前杜仲川断。治血崩血淋。生纳舌下。数数易之。消重舌。一切跌扑 
停滞腹中。生蒲黄煮浓。和童便饮之良。五劳七伤。停积瘀血。胸前痛即发吐衄 
行血药主之。老幼吐血。蒲黄末每服半钱。生地汁调下。量人加减。或入发灰等 
血。方同上。口耳大衄。蒲黄阿胶炙各半两。每用二钱。水一盏。生地汁一合。煎 
温服。急以帛系两乳。止乃已。关节疼痛。蒲黄八两。熟附子一两。为末。每服一 
下。日一服。胎动欲产。日月未足者。蒲黄二钱。井花水服。产妇催生。蒲黄地龙 
皮等分。为末。另收。临时各炒一钱。新汲水调服。立产。胞衣不下。蒲黄二钱。 
〔论〕蒲黄水草。具水土合德之阴。当春生嫩叶。出水时。便红白色茸茸然。是寒水之 
气。 
殊于 
更 
达 
手 
火之 
。而后及于止血消瘀也。(经云。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又云。阴入于胃。游 
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可与兹义相发明。)人身 
水与 
是 
气化之还及于水。如所谓游溢精气。通调水道耳。(还及于气。还及于水。是应前 变化 
配火孕水而液化血之义。又应前具体于水。达用于火。布化于金之义。盖血原从气化。气原 
从水化。故曰还。)惟宜于寒热之气化以及水化者。故取以化寒热之伤血者。止与消无不咸 
宜。(如生料鸡苏治鼻衄。既同于凉血清热。而黑神止血。又同于燥湿温寒。治舌肿既配干 
姜。而治木舌又辅三黄。是为寒热皆宜。)总之。入心而行凉降之气化。凉者秋气。非以寒 
除热也。只可谓之和血耳。既不同丹皮紫草郁金之苦寒而凉血。亦不等红花茜根苏木之辛温 
而散血。惟得于温凉之中气。故或从阳以引之。如同干姜而治舌肿。或从阴以达之。如同阿 
胶而疗口耳大衄。其消肿非以疏导为功。其定衄非以止涩见长。推此乃可以用斯味矣。 
〔辨治〕自采者真。勿用松黄并黄蒿。二件全似。只是味 及吐人。凡使蒲黄。须隔三 
重 

卷十二水草部
水萍
内容:杨花所化生。止水中一叶。经宿即生九叶。叶下微须。即其根也。 
气味辛寒。主治暴热身痒。热毒风热热狂。肿毒。发时行热病汗。并疗风湿麻痹香港脚。 
捣汁 
轻浮 
出之蕃茂 
水之相滋。 
用紫背浮萍 
利。浮萍晒干 
背浮萍焙半两。黄 炙二钱半 
等分。为末。人乳和丸。梧子大 
牛蒡子酒煮晒干炒。各一两。 
〔论〕杨花入水而化萍。禀寒水之旺气。乘风木之出机。故其生也易。而化亦繁。即其 
味以 
合于人 
焉。阴 
缪氏云。表气虚而自汗者。勿用。 
〔修治〕紫背者入药良。面背皆绿者。不可用。七月采之。拣净。摊竹筛中。下置水一 
盆映 

卷十二水草部
海藻
内容:即水藻。生于海中者有二种。马尾藻生浅水中。如短马尾。细黑色。大叶藻生深 
叶如水藻而大。海人以绳系腰。没水取之。作海菜货远。 
苦咸而寒。气味俱浓。纯阴。沉也。反甘草。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症瘕坚 
气 
卵肿。 
多食良 
与甘草本相反 
海藻酒。海藻一 
尽再作。其渣晒 
〔论〕海藻散结破坚。总由能达阴中之气。夫至阴之气。水化出焉。故本经更下十二水 
肿。 
化湿 
〔修治〕洗净咸味。焙干用。 

卷十二水草部
昆布
内容:一名纶(音关)布。生登莱者。搓如绳索之状。出闽浙者。大叶似菜。(濒湖)。 
气味咸酸寒滑。下气。治十二种水肿。瘿瘤结聚气。(瘿结如石者非此不除)疗 疮。 
及阴 肿。利水道。去面肿。久服瘦人。昆布 。治膀胱结气。用高丽昆布一斤。米泔浸一 
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斛煮熟。劈细。入葱白一握。寸断之。更煮极烂。乃下盐醋糁姜橘椒 
末调和食之。仍宜食粱米粳米饭。极能下气。无所忌。海藻亦可。依法作之。 
〔修治〕东流水煮半日。去咸味。焙干。 
〔总论〕寒润下。咸软坚。独取海藻昆布二物。因其与水浮沉之性。从上而下。以致流 
湿之 
散 
所 
治 
缪氏。二物脾家有湿者。弗服。 

卷十三石草部
石斛
内容:五月生苗。七月开花。十月结实。出六安山谷。及荆襄汉中。江左庐州。浙中台 
近以温台者为贵。谓其形似金钗。然气味腐浊。不若川产形颇修洁。气味清疏也。 
味甘淡微咸。气平。味浓气薄。阳中阴也。入足阳明少阴。亦入手少阴经。主治伤中。 
除痹下气。平胃气除热。清气益气。补肾暖水脏。壮筋骨。强阴益精。补五脏虚劳羸瘦。逐 
皮肤邪热痱气。脚膝冷疼痹弱。治胃中虚热有功。(宗 )方书治中风虚劳。消瘅积聚。虚 
烦 
夏月酒蒸代茶。顿健足力。囊湿精少。小便余沥者。宜加之。一法。每以二钱。入生姜 
一片 
气于 
之源。 
不能下精 
以生。甘能 
功。(仲淳) 
草。益肾强四肢 
益精。同枇杷叶麦 
及逐皮肤邪热痱气。 
〔论〕石斛生苗五月。以历秋冬。由土之水。而气乃完。取挂屋下。频浇以水。经年不 
死。 
(胃之 
故除痹下气。而即以强阴益精。(甄氏所谓补肾益力。日华所谓暖水脏。壮筋骨。别录所谓 
疗脚膝疼冷痹弱。皆不外是。)第其由脾胃而及四脏者。特以脾肾交通。欲益五脏之阴气。 
须用此为关捩子。非谓淡平之性味。能专任补益之功也。人身脾与肾。互为化原。而脾肾 
生化之气盛。又即为余脏之化原。是欲补五脏者。必先于脾。而欲益脾者。当不能舍肾矣。 
世但知温命门之火以生脾土。至从胃肾之阴气相通以为补。多不致察。缘未识脾阴胃阳之升 
降。各有攸宜耳。 
〔辨治〕生溪石上者。名石斛。折之似有肉。形短而中实。生栎木上者。名木斛。折之 
如麦 

卷十三石草部
骨碎补
内容:出岭南虔吉诸州。今淮浙陕西夔路皆有。寄生石上。或木上背阴处。引根成条。上 
白赤毛。及短叶附之。大叶似贯众。根扁而长。略似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