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岸等地,从而确立了自己在地中海沿岸的商业霸主地位。正是因为他们足迹 

分布极广,他们在商业上经常使用的字母也就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中传播开 

来,从而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文字。 

     腓尼基人的艺术没有太多的特点,其或向南受埃及文化影响,或向东北 

受亚述影响。然而,据一些文献,我们知道,腓尼基人所制的手工业产品, 

例如刻有精美图案的铜质、银质、金质的盘,在西里西亚、地中海各国有着 

很大销路。 

     ③费里斯提人的生活习俗。公元前13至前12世纪之交,地中海沿岸居 

住着费里斯提人。据一些文献,这支居民是最早入侵地中海东岸和埃及的“海 

上民族”之一。“巴勒斯坦”一词,原为希腊语,意为“费里斯提人的国家”, 

即表明他们最初出现于地中海沿岸的政治舞台,是在希腊人之前。到了这个 

时期,巴勒斯坦一词改变了它的最初含义。 

     关于这个民族的情况,我们知道的比较少。仅通过一些铭文、希腊人的 

记载、埃及人的记载,知道,在比较活跃的那一段时间里,费里斯提人在地 

中海沿岸建立了一些防御性城市,其中比较大的是伽萨。费里斯提人已经知 

道制作铁器,而且用这种武器来装备部队,并禁止被其奴役的部族使用铁器, 

这使得这个部族对其周邻部族具有一定的威胁。关于费里斯提人的族源,人 

们一直怀疑他们就是希腊文献中经常出现的裴拉斯吉人部族中的二支,然而 

得不到确切的证明,因为他们所使用的语言很少有人知道了,以后他们就使 

用迦南人的语言,而不再使用自己的语言。 

     费里斯提人使用陶器,其器形似与希腊早期文化迈锡尼文化晚期陶器有 

一定的联系,但比其质地优良,是其进一步发展。 

     ④叙利亚居民的生活习俗。起自小亚细亚,迄于巴勒斯坦,这是一片比 

较贫脊的土地。在这个时期,这里相继建立过许多城邦国家,其经济、军事 

力量都是非常薄弱的。尽管他们经济和军事力量比较薄弱,但因其地处西亚 

和南欧铁矿运输商路的必经之地,故而国家并不贫穷,一些国家还以控有铁 

矿之路而非常富有。目前知道的城邦国家有美里得、塔巴尔、卡尔凯米什等。 

这些城邦国家都很富有,修建了相当宏伟、美丽的寺庙、墓葬和建筑。通过 

这些寺庙、墓葬和建筑,我们对这一时期叙利亚居民的生活习俗有了较为深 

刻的了解。 

     饮食结构 这里的居民播种小麦、大麦和一些山地出产的茎块作物。亚 


… Page 62…

历山大出征此地时,曾经践踏过这里的小麦,并以长得很高的小麦地为掩护, 

向前沿阵地抽调部队。由此我们知道,这里的居民有农业,而居民主要以农 

产品为主要食物。这里的陶器较少有希腊色彩,较多地保留了小亚细亚、甚 

至塞浦路斯文化的影响,主要有罐、盆、缸等。他们尽管掌握着贵重金属的 

销售,但还是没有金属器皿。 

     服饰在卡尔凯米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石刻浮 

雕作品,其中一块上面雕刻了两位战士。两位战士皆面向右方、手持长矛、 

背背圆盾。他们的服饰为了解这一时期叙利亚地区男性居民的服饰提供了实 

物资料。两位战士头戴头盔,头盔呈圆形,顶上一绺飘穗,前面有一个小帽 

檐,一根丝绦由头盔上勒下,顺耳前的鬓角处向下系于下巴上。武士身穿刚 

刚过臀的战裙,从其质地表现得比较硬的情况分析,这两位武士穿的像是皮 

质铠甲式战裙。武士脚上穿皮质软底靴,在胫部,直到膝盖,都扎着绑带。 

和所有西亚战士一样,这两位战士腰间都系着宽带。在萨玛里 (现今的真吉 

尔里)发现的一件浮雕作品,表现了文职官员的服饰情况。官员胖乎乎的, 

头上束了一根丝带,就像是古埃及官员头顶上束的丝带一样;身上穿了一件 

短袖长袍,长袍及于足踝,边上镶有彩色的滚边;脚上穿平底敞口鞋。他的 

手里拿着一卷皮纸,胳肘里夹着一个文具盒。据专家们考定,这是一位文职 

官员。 

     商业公元前2000年末,叙利亚南部地区出现了大马士革国家。以后,公 

元前1000年的初期出现了哈马特国家。这两个国家经常采取联盟的形式。大 

马士革当时控制着西亚的贸易中心。由于在驯养沙漠之舟——骆驼的过程 

中,大马士革出了很大的力气,因而在使用方面,他们也得了不少利。由于 

骆驼投入到商业运输,叙利亚境内的沙漠就不再变得可怕了。大马士革将两 

河流域和地中海地区通过陆路交通形式比较容易地联系在一起了,在此之 

前,两河流域与地中海的交往都是通过海路的。正是因为大马士革占据着中 

西交通通道的中枢地位,故而它就显得非常活跃,并且富庶。 

     建筑叙利亚人,至少是叙利亚人当中的费吉尼亚人,在建筑方面表现了 

自己的天赋。我们是通过米达斯墓及其周沿的考古工作知道这一情况的。费 

吉尼亚人的首都是荷尔迪城。这座古城和其他的古城不一样,没有修建城垣。 

然而,在其周围的一些山势险要地段,费尼吉亚人用石块砌起防御工事。他 

们的想法是显而易见的:敌人没有来的时候,他们就在城里面定居,过着悠 

闲的生活;如果敌人来了,他们并不准备临城固守,而是搞坚壁清野。费尼 

吉亚人的居民建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被发现。然而,关于他们的房屋建筑 

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其他一些资料来进行推测。这里的居民流行土葬。最初, 

他们是用木头来修筑墓穴的。他们的墓穴显然是仿照生活中的房屋模式进行 

修筑的,因为其整个造型就像是一幢房屋。后来,费吉尼亚人改变了用木头 

修筑的办法,而改用石头修筑墓穴,而这些石筑的墓穴又是仿木建筑的。石 

穴的建筑造型还是和木头修筑的房屋一样。通过这些资料,我们知道:费吉 

尼亚人的房屋大都是平顶的,房屋很高,墙壁很厚,没有窗户,门修得很大。 

费吉尼亚人的房屋墙壁不是用砖,也不是用石头,而和巴泽雷克的居民有些 

相同,是用木头建成的。 

     宗教叙利亚人流行地母崇拜,并有仪式。这是一种在原始社会就存在并 

流行的宗教仪式。宗教仪式是这样的:阿提拉原是库柏拉的情侣,他是一个 

几次死而复生的神。后来,库柏拉成为地母,而阿提拉仍然爱着她。根据有 


… Page 63…

关的教义,凡是给地母充当祭祀的人都必须是阉人。于是阿提拉便阉割了自 

己,来给地母当祭祀。这种祭祀场合具有男女纵欲和狂欢性质。最初,这种 

信仰及其仪式只在费吉尼亚人当中流行,后来,随着费吉尼亚人的势力遍及 

到叙利亚的其他地方,这种宗教也就在叙利亚所有人中流行了。 

     音乐关于叙利亚人的音乐艺术,我们知道的不多。通过一些文献,我们 

仅知道,叙利亚人当中的费吉尼亚人当时很流行一种宗教音乐。这种宗教音 

乐后来通过中西交通的通道,一直影响到了小亚细亚西岸的希腊人那里,并 

被小亚细亚的希腊人所接受。而后,小亚细亚的希腊人又通过交通线将这种 

音乐传播到了希腊,使得希腊本土也接受了这种音乐,并成为希腊音乐的重 

要组成部分。 


… Page 64…

                     四、印度与埃及居民的生活习俗 



     印度与埃及本不相邻:一个在亚洲南部,一个在非洲北部,彼此相距数 

千公里,还隔着太平洋。印度与埃及的文化面貌也不相同,一个是典型的雅 

利安人文化,一个是典型的地中海文化。将其放在一起的理由很简单:在我 

们这本小册子里,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单独撑起一个章节。这两个国家 

在这个时期,都与波斯、希腊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关系。 



                          1。印度居民的生活习俗 



     印度因印度西北部最大的一条河流——印度河而得名。古代印度人称其 

为身毒河,古代波斯人称其为信度河,古代希腊人称其为印度河。位于这条 

河流盆地和其东方的那片国土,欧洲从古代就称其为印度。这块土地位于亚 

洲南部的德干半岛和从北方与之毗连的大陆上。在北方,印度被世界上最大 

的山系喜马拉雅山脉所屏障;在东方,它被并不算很高但却极难通行的山脉 

所阻隔。在西方,它被喜马拉雅山支脉和其他山脉所围绕;在南方,德干高 

原深入到了印度洋中,其西方形成了阿拉伯海,其东形成了孟加拉湾。印度 

的海岸较为平直,附近岛屿不多。由于印度洋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波 

涛汹涌,对于航海十分不利。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印度从古代开始,与外 

界接触不多。印度人民,尤其是居住在印度西北部的居民,只能通过兴都库 

什山与外面几个有限的国家或地区交往。 

     在地理方面,印度显然分为两大部分:即南方半岛部分和北方大陆部分。 

在南北两部分相交之处,有一个温底亚山山脉,这个山脉横贯东西,是由许 

多山岭(其中最大的是民陀山,即今日之文底耶山)组成的。古代时期,这 

个山脉一年四季都被莽林所覆盖。这个山脉所形成的高原地区,在古代时期 

一直是阻碍南北交通的重大障碍。由于这种自然地理面貌,在古代时期,印 

度的南北两部,大都是各自为政,甚少来往。 

     南印度是一个半岛,形状很像不规则的三角形,它的尖端朝南。半岛中 

央部分是德干高原,其东西两面都是名叫高止山的大山。东面的高止山和西 

面的高止山夹列,从而形成了德干高原。德于高原由西向东略微倾斜,故南 

印度的所有河流都是由西向东而流。由于德干高原西部的落差较大,河流奔 

腾急湍,故不宜农业。而其东部落差渐小,水流平缓,从而形成了适应于灌 

溉的农业地区。 

     北印度被塔尔沙漠和附近的广大半沙漠地区分为东西两部。两部最利于 

交通的地方是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北印度的西部是旁遮普,古代又称这里为 

五河流域。五条大河汇流于印度河中,使得印度河成为印度北部最大的河流 

之一。北印度的东部有恒河和其他一些支流所组成的恒河流域,这里气候温 

润,宜于种稻、黄麻和甘蔗,是一个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 

     印度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印度历史发展上的一些特点:在那些交通比 

较发达的地区,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比较快,而在那些交通不大发达的地区,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就慢一些。 

     印度民族成分极为复杂,有关文献也极少,这给研究印度历史带来了相 

当大的难度。据现有资料,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自成一格的印度 

文化,是由印度土著居民创造的。印度自古以来就有居民居住,而至新石器 


… Page 65…

时代就已经能够从事农业、驯养牲畜、制作陶器,甚至于造船下海。大概在 

公元前4000—前3000年前后,印度人已经进入到铜、石并用时代。最初是 

使用黄铜,而后是使用青铜。印度居民在温底亚山脉附近开辟了较大的冶炼 

中心,以采取铜矿。公元前3000—前2000年之间,印度居民创造了哈拉帕 

文化,这个文化是以旁遮普省一个市镇而得名。这个文化的居民已经能够制 

作金属工具,加工金银器,知道铅,农业中使用木犁,种植小麦、大麦、稻 

子和胡麻、棉花、枣椰子,以及饲养绵羊、猪、水牛、山羊和驯象。通过一 

些文物并不产于当地、而是来自海外的情况,可以断定,他们还和周沿地区 

有着较为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 

     自公元前1500年开始,印度的古老文明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雅利安 

人来到了印度。在这个时期,是雅利安人由入侵者变为土著的历史时期,也 

是雅利安人文化被当地人民接受的历史时期,更是印度历史和文化重要的发 

展时期。这个时期,根据一些文献资料,我们知道,北方共有16个大些的国 

家,其中最重要的是恒河下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