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另类奇才:厚待东方朔 匪夷所思-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帝一朝人才济济:卫青开疆扩土,霍去病克敌制胜,汲黯心忧社稷,张汤严刑峻法。唯有一人,难以定义:他满腹经纶却没有几句治国安邦之言,他放浪形骸又疾恶如仇;皇上对他百依百顺,群臣眼中他又无足轻重。他是谁?是旷世奇才还是跳梁小丑?是喜剧之王还是悲情智圣?
  这位匪夷所思的人物就是东方朔。当时社会,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现代价值多元,倒是有一个词差可比拟:另类。
  “另类”这词儿好。首先,它没有褒贬。我们要讲的是东方朔如何与众不同,为什么与众不同;至于他这样对不对,好不好,要不要模仿,就见仁见智了。其次,就字面看,“另类”就是“别一类”,既然“别一类”,我们就要跳出各种古典的或现代的条条框框去看他。
  东方朔有什么本事将“另类”进行到底?
  功名俸禄一担挑
  第一,求职。
  汉武帝喜欢“海选”。大家记不记得那个凿空西域的张骞?他就是借一次“海选”当上全权大使。“海选”,就是“不设门槛地选人才”。“海吹”自然就是“不着边际地吹大牛”。
  汉武继位之后,于建元元年(前140)下诏,要求各地广泛推举贤良方正之士。这次“海选”活动,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衔鬻者以千数,盛况空前。而且一旦选中,待以不次之位,不拘辈分授于官职,待遇优厚。
  果然,“海选”中汉武帝淘到两大宝贝。
  第一个宝贝就是董仲舒。董仲舒是公羊派《春秋》的大师,他的《天人三策》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建成“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思想体系,才华横溢,思维缜密;并提出一系列治国方略。因此,董仲舒的入选是中规中矩,武帝对他是相见恨晚。
  第二个宝贝就是东方朔。这次“海选”只比文章,不比才艺;还不是东方朔的最强项。但他依然能够在数以千计的谋位者中脱颖而出。
  凭什么令当朝天子“一见倾心”?东方朔的办法是“海吹”。
  且看东方朔怎么吹的吧——
  草民东方朔,爹妈早逝,由哥嫂养大。十二岁读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已经够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兵法,也读了二十二万字。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两米多)。眼睛亮得像珍珠,牙齿像贝壳一样整齐洁白,兼有孟贲(古代卫国勇士)之勇,庆忌(先秦以敏捷著称的人)之敏捷,鲍叔(齐国大夫,与管仲分财,自取其少者)之廉洁,尾生(先秦人名,与女友约于桥下,友人不至,河水上涨,尾生坚守不离,被淹死)之诚信。我是文武兼备,才貌双全,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
  东方朔这番个人简历,《史记》评之为“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不过,他出奇制胜,先声夺人,汉武帝一下记住“东方朔”这三个字,并且大加赞叹(上伟之)。
  如果说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是一剂大补丸,利胆养心,东方朔的这篇文章就是一瓶辣椒酱,开胃醒脑。东方先生的另类自不待言:一是不谈治国,二是自我标榜。从头到尾,没有一句经纬之论。
  但是,汉武帝愣是被东方朔深深吸引,视为奇才。不过,汉武帝非常有分寸;毕竟这只是“高自称誉”的小打小闹,没有提出任何治国之道。比起董仲舒,东方朔当然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汉武帝对董仲舒是连发三策,而对东方朔只给了一个待诏“公车”署(就是在“公车署”这个衙门里等待皇上的诏令,实际上就是一个下级顾问)的待遇。比起同年级的董仲舒、公孙弘,东方朔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难得一见汉武帝(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东方朔这第一次亮相,的确让人大跌眼镜。武帝一朝,言辞放肆的不止东方朔一人,汲黯也常常令武帝哭笑不得。但汲黯因为不会说话,才出言不逊;而东方朔这番海吹,引经据典,铺陈比喻,还基本在理,如果不是“王婆卖瓜”,也称得上一篇美文。他这是有意给集中阅卷、审美疲劳的汉武帝制造一次感官冲击。东方朔的“另类”透着一股诡诈之气!
  第二,提职。
  东方朔不是一个中规中矩的读书人,他的身上不仅充满诡诈之气,而且还有一股诙谐之风。
  东方朔刚刚待诏“公车”时非常兴奋。可是,时间一长(久之),东方朔就犯嘀咕了。眼看董仲舒、公孙弘官居显赫,东方同学还是一个小小的“公车”待诏,无权无利,跟天庭里的弼马温一样,不过是个摆设,说晾就晾起来了。怎么办?难道也来一次“大闹天宫”?自找死路,不成。东方朔不管三七二十一,没有人提拔自己,就自己提拔自己!
  东方朔思来想去,就从“弼马温”入手。他找来为皇帝喂马的侏儒,声色俱厉地对他们说:皇上说你们耕田没有力气,当官不能治理百姓,打仗又不勇敢,一点用处也没有,还白白消耗国家的粮食;准备把你们这些白吃白喝的人通通杀掉!
  侏儒们吓得嚎啕大哭,求他出手相救。东方朔想了一想,说:假如皇上路过这里,你们就跪下来求饶,或许会有点作用。
  过了一会儿,汉武帝从这儿路过,侏儒们齐刷刷、黑压压跪了一大片,哭哭啼啼,高呼“皇上饶命”。汉武帝莫名其妙。侏儒们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把我们这些人全杀了!汉武帝一听,知道是东方朔捣鬼,便质问他:你把侏儒们吓得半死,到底为什么?
  东方朔理直气壮地说:那些侏儒们不过三尺,俸禄却是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钱。我身高九尺三,俸禄也是一袋米和二百四十钱。他们吃得肚皮都要撑破,我却饿得前心贴后背。如果陛下觉得我的口才还有用,就先让我吃饱饭。如果觉得我没用,请立即罢免,也好为长安节约点米。汉武帝一听,乐不可支,立即让东方朔从“公车”待诏转到金马门待诏,这样,  东方朔收入提高了,和武帝接触的机会也明显多了。
  这就是脍炙人口的“长安索米”的故事。
  东方朔借侏儒和自己身高悬殊,却享受同等俸禄一事,恫吓侏儒,表达不满。这种对比极富喜剧性,东方朔一没要官,二没索地,只求填饱肚子;轻松诙谐,言语得当,因此惹得汉武哈哈大笑,在笑声中化解了对东方朔“恶搞”的不满。
  至此以后,这个东方朔的胆子越来越大!前次自己一人“海吹”,这回更出位,找了一帮群众演员来讨米要待遇!难道他从来不会害怕,不知反省吗?也不是。东方朔也曾在文武百官面前深刻检讨。“东方式”的检讨是什么状况?
  第三,检讨。
  有一年伏日(三伏天的祭祀日),汉武帝下诏赏赐诸大臣鲜肉。大臣们早早来到宫中,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主持分肉的官员也不来。大家伙都在苦等。东方朔可没有那么好的涵养,拔出刀来就割肉。一边割一边说:不好意思了,今天热浪袭人,我先走一步!说着,把一大块肉揣在怀里,大摇大摆地走了。在场大臣目瞪口呆,眼睁睁看东方朔将肉席卷而去。
  第二天上朝,主持分肉的官员将东方朔擅自割肉一事上奏给汉武帝。汉武帝便问:你为什么不等分肉官员来,就自己切下肉跑了?东方朔立即脱下帽子请罪。汉武帝佯装生气,板着脸说:先生起来吧,当众做个自我批评,朕就不治罪了。东方朔一听,张口就来:东方朔啊东方朔啊,不等皇上分赏,你擅自拿走赐物,真是无礼至极!拔剑割肉,多么壮观!只切了一小块,多么廉洁!一点不吃,全部带给老婆,真是爱妻模范!(朔来,朔来,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割肉,壹何壮也;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东方朔话音未落,汉武帝已经笑弯了腰。
  汉武帝又赏了东方朔一石酒和一百斤肉,让他回家送给太太。
  这哪里是自我批评啊?完全在自我吹嘘嘛!但是,武帝就吃他这一套。朝堂肃穆,百官惶恐,为博龙颜一悦:公孙弘曲意逢迎,张汤机关用尽;只有东方朔敢于摇舌鼓唇,恶搞作秀,在所不惜。因为他明白,讨得皇帝欢心,一切尽在掌中。
  东方朔的搞笑天分可谓登峰造极。但东方朔最为后世津津乐道还是的他“智圣”形象。这就是下一个故事。
  浪得知识换财富
  第四,咨询。
  东方朔奉旨顾问的故事首载于《史记·滑(gǔ,古)稽列传》中褚少孙的补传。原来,《史记》自流传以后,一直有人为其作补,其中,最有名的是褚少孙的补传。《史记》的《东方朔传》即为褚少孙所补。
  据《史记》褚少孙补传记载:有一天,长安的建章宫跑出来一个怪物,外形很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惊动了汉武帝,也想见识一下这个不速之客,来自何方,缘何而来?武帝想起了东方朔,立即传旨叫东方先生来掌掌眼。
  东方朔看过之后,胸有成竹地说:我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是,您一定要赐我美酒、佳肴,让我饱餐一顿后才说。汉武帝立即同意。东方朔喝完酒,吃完饭,并没有马上回答,又对汉武帝说:有一块地方,有公田、鱼溏、蒲苇,加起来好几顷,请陛下把这块地方赏给我,我就回答您的问题。东方朔得寸进尺,汉武帝急火攻心。无可奈何,只好马上传旨:可以赏给你。(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梁饭大飱臣,臣乃言。诏曰:可。已飱,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东方朔酒足饭饱,又得了皇上赏赐,半生有靠,这才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东西叫“驺(zōu,邹)牙”。它满嘴的牙齿完全相同,排列得又像驺骑一样整齐,所以叫做“驺牙”。如果远方有人前来归降大汉,“驺牙”就会提前出现。
  一年多后,匈奴浑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之众前来归降,汉武帝再次重赏东方朔。
  本来,作为臣子,皇上有了旨意,应当立即奉旨,不得延误,否则就是抗旨。但东方朔恣肆妄为,我行我素,要吃要喝,要田要地,心满意足之后,方才侃侃而谈。
  东方朔的确聪明过人,他的智慧和博学就是无所顾忌向皇上要待遇的资本。“智圣”的称誉看来绝不是浪得虚名。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东方朔的现实和另类。他真正懂得什么叫皇帝,什么叫价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哪有这么温情脉脉?要酬劳、分地产,就是皇帝一句话。只有你能为皇帝办事,皇帝才能赏赐你;只有具有使用价值,你才能获取价值。
  东方朔心安理得,用知识换财富,表现了他不屑儒家“谦谦君子”的独特个性。
  另外,从头至尾,我们发现,东方朔最大的另类就是敢要。
  遇到皇上请教,臣子一般都是毕恭毕敬,只有回答问题的份儿;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较劲儿、耍大牌?东方朔就敢!
  东方朔为什么如此胆大妄为?
  一是东方朔完全有把握回答皇上的疑问;
  二是东方朔完全有能力在皇上发怒时,瞬间让其转怒为笑。
  把握皇上的心理,不失时机地投其所好,为我所用,使东方朔在汉武帝的诸多臣子中别具一格,才智机敏明显高出一筹。但是论地位,他又似乎专职逗乐帝王,好比一“优”,无足轻重。
  既然已经担着油滑不恭的虚名,东方朔更加无所顾忌,及时行乐。这位“爱妻模范”的婚姻观也惊世骇俗。
  乐得避世在朝堂
  第五,婚姻。
  《史记》记载: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东方朔娶妻有三条铁律:一是专娶京城长安的女人,二是专娶小美女(好女、少妇),三是一年一换。皇上赏给他的钱财,他全都用来打发旧美女,迎娶新美女。
  群臣看不惯他这一套,都说东方朔是“狂人”。汉武帝说:假如东方朔没有这些毛病,你们谁能赶上他?(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
  其实,封建社会的男人即使妻妾成群,旁人也不能说一句不是。厌倦了可以放在家里养着,没必要离婚。东方朔不同,他偏要放爱一条生路,看来这个“情场浪子”还是懂得怜香惜玉。
  第六,获赏。
  东方朔获得皇上赏赐的方式和别人大不相同。
  皇上赐饭,有的大臣即使晚年退休在家,也是弯着腰、低着头,细嚼慢咽,毕恭毕敬,诚惶诚恐。
  东方朔没有那么多规矩!当着皇帝的面,狼吞虎咽,不顾吃相。吃完之后,剩饭菜扔了可惜,东方朔就脱下衣服,把油乎乎的肉兜起来,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