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奇 葩 _2》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 命 奇 葩 _2-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Page 2…

                               编 者 的话 



     生命的灿烂在于生命的奇妙,生命的辉煌来自生命的复杂。生命存在于 

地球可能不是宇宙间的唯一,但是,至今我们尚未发现第二个存在生命的星 

球。 

     今天看来如此复杂的生命其实仍出自于最初的单一。混沌初始,茫茫苍 

苍,后来由于有了无机小分子相互撞击,有机大分子不断聚合,生命的火花 

终于绽放,“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蓬蓬勃勃的生命体 

从此开始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达尔文”式的漫长进化。以后的质变好像更有 

意义,一些富有创新精神的生命体从树上跳到了地上,挺直了脊梁,解放了 

双手,发展了大脑,聪明的猴终于变成了更为聪明的人。 

     人是生命万物之首领,是智慧的载体,是世界精灵,是宇宙之魂。人有 

着最精巧的解剖结构,有着最发达的智慧和思维。人会劳动,人能思考,人 

有情感,人善创造;人生于自然,能顺应自然,人更会改造自然;人在探索 

世界无穷奥秘的同时,把这个世界装点得更富魅力,更为迷人。 

     我们赞美生命,我们更加崇敬那些勇于探索生命奥秘的伟人和先哲。今 

天,当我们沿着他们的足迹,重温他们那些艰辛的发明发现故事,更会激发 

起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四百多年前的李时珍花费几十年心血写出中药学 

巨著《本草纲目》;二百多年前,瑞典的林奈对生物的分类在今天看来仍然 

不失严格;荷兰的看门人列文虎克用手工磨出来的玻璃透镜让人们看到了一 

个全新的世界;巴斯德和科赫为寻找疾病的元凶费尽了心机;而弗莱明发现 

青霉素,使无数个濒临死亡的病人重获新生;孟德尔和摩尔根发现“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的道理;沃森和克里克则沿着他们自己找到的“双螺旋楼梯” 

攀上了生命研究的新高峰。生命运动中最充满神奇色彩的是人的心理活动, 

心灵的求索、意识的破译、精神的解析,是一条有着无数艰难充满荆棘的小 

路,只有不怕困难、敢于开拓的人才会看到希望的曙光。弗洛伊德就是坚持 

在这条小路上勇敢跋涉的战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敬仰科学家,是因为他们 

不畏艰辛,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讴歌的是那些 

伟大科学家们的精神,也就是锲而不舍和不屈不挠的求索和创新精神。 

     先哲飘逝,精神长在;生命终结,智慧永恒。 

     愿每个读者都更加热爱生命,都能为寻求和探索生命的真谛作出自己的 

努力。 



                                                                     编 者 

                                                         1998年3月于南京 


… Page 3…

                                     序 



     时代的列车正飞速驶向21世纪,世纪之交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关键时刻, 

我们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毫无疑问,科学技术将成 

为21世纪推动社会进步的首要力量,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依靠千百万人的 

共同努力,更需要造就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今天十来岁的青少年学生,正 

是驾驭21世纪时代列车的主人,他们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如何把他们造 

就成优秀人才,是我们全社会都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回顾人类社会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科技发 

明,都会推动社会的巨大发展,并给人类带来无尽的收益。18世纪,蒸汽机 

的发明导致了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劳作步入机械化的时代。19世纪末, 

随着电动机、电灯、电话、电报的问世,人类社会进入电气化时代。从本世 

纪40年代开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先导,又引发了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 

产业革命。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人 

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和了解科学技术的发 

展过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很有益处的事。 

     江泽民同志在 1998年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 

学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和外籍院士讲话中说:“科学技术的发展,社 

会各项事业的进步,都要靠不断创新,而创新就要靠人才,特别要靠年轻的 

英才不断涌现出来。”他还强调:“科技界应该编一些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 

和各种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书籍,以利于向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普 

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最近,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邀请江苏省内一 

批知名的科普作家编写出版了这套面向广大青少年读者的科普读物——《世 

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该丛书共7本,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 

天文、地理、生物等六大基础学科及新兴的航天科技,把古今中外许多著名 

科学家的伟大创举和光辉业绩展现给广大青少年读者。全书以讲故事的形 

式,把一项伟大的发明或某一位科学家的动人故事,娓娓道来,语言流畅、 

形象生动,引人入胜。这套丛书与一般知识性科普书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 

注重介绍具体的科学知识,努力拓宽读者的知识面,而且更注重进行科学思 

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和教育,努力提高读者的科学素质。全书字 

里行间饱含对科学家们不畏艰辛、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矢志不渝的高尚品 

质和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的颂扬之情,对读者有很好的启发、教育作用;尤 

其是书中对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一些辉煌的科学技术发明及科学家的介绍, 

更能激发广大青少年读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我相信,《世界科技发明与发现故事丛书》将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们有益 

的精神食粮,对他们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观会有很大的帮助。 

同时我希望,广大青少年要学习科学家们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献身科学的 

可贵精神,从书中多吸取现代科学知识的营养,使自己的视野更广阔、思维 

更活跃,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为 

祖国实现现代化、迈入世界科技强国之林而努力奋斗。 



                                                                     王 珉 


… Page 4…

生 命 奇 葩 


… Page 5…

                                  东方医圣 



                       ——李时珍和 《本草纲目》 



     400多年前,我国出版了一部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的作者 

就是我国明代自然科学家、医药学家李时珍。 

     1518年,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即现在湖北省蕲春。这里 

山清水秀,风光绮丽,还生长着许许多多药用植物。 

     李时珍的祖父、父亲都是医生,家中到处都放着各种各样的药物。李时 

珍还常随祖父、父亲上山采药,回家后帮助大人加工药材。日积月累,李时 

珍掌握了不少药物方面的知识。有一天,他正式向父亲提出,长大后也想当 

个医生。李时珍父亲并没有立即答应儿子的请求。他说:“学点防病健身的 

知识可以,当医生不行。” 

      “为什么?”李时珍问父亲。 

     父亲告诉李时珍,不要当医生,医生是被官方看不起的。好好读点“四 

书”“五经”,将来考个一官半职,才会有出息。 

     李时珍没有听父亲的话,他对“四书”“五经”十分厌烦,他喜欢读的 

倒是动物和植物方面的书。只要父亲上山采药和出诊看病,他总跟在后面, 

问这问那,他不断地向父亲明确表示,立志学医。父亲见他意志坚定,也只 

好答应了。 

     此后,李时珍阅读医药书籍更为刻苦了。他一面学习,一面参与行医实 

践。读古人医书,抄古人医方,是当时许多医生的习惯做法。但李时珍在行 

医中并没有盲从书本的记载内容,他发现古人书本上时有错误。 

     有一次,一个医生给一位患癫狂病的患者服了一种叫狼毒的药,病人很 

快就死掉了。另外,又有一位医生给一位身体虚弱的人服了钩吻,结果病人 

也死掉了。这两件事传到了李时珍耳中,李时珍立即作了认真研究。他查找 

了许多医药书,又仔细对照辨认了这些药物的外形特征和作用功效。最后发 

现,责任在药书上。是药书把防葵和狼毒,黄精和钩吻混淆了。狼毒与钩吻 

是毒性极大的药,而古书上却把这些药当成了补药。毒药看成了补药,给病 

人服用,怎会不死人呢。庸医害人,错书更害人,而且会害更多的人。从此, 

李时珍下决心对古医药书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 

     读书,读书,读更多的医药书。李时珍每天除了给病人治病和定期外出 

采药外,空下的时间全花在读书上。他知道,只有尽可能地博览所有医药方 

面的书籍,才能作出全面的比较、鉴别和选择。夜深人静,李时珍苦读之余 

常常浮想联翩。是啊,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海阔天空,鸟飞鱼跃,平原山脉, 

花草树木。这么多可以用作药物的动物、植物,它们千姿百态,丰富多彩, 

形态、药性各不相同。它们中有些对人有益,有些对人有害,要能把这些都 

详尽准确地记录下来,那该多好啊! 

     在李时珍35岁时,已读了800多种古代的医书和药书。摘录的笔记,亦 

装满了好几个柜子。书读得多了,发现的问题也多了起来。同一种药物,不 

同书有不同的记录,究竟哪一种对呢?“百闻不如一见,多见全靠实践”。 

古书上说白花蛇有24块斜方格花纹,为了证实这一点,李时珍独自登上了凤 

凰山,找到了捕蛇人。他和捕蛇人住在一起,学会了如何捕蛇,他问捕蛇人 

白花蛇是否有24块斜方块花纹。 


… Page 6…

      “好像是24块斜方块花纹。”捕蛇人一时也无法肯定,他们平时光顾捉 

蛇,并没有认真数过。李时珍请捕蛇人带路,终于在一个山洞中捉到了一条 

白花蛇。李时珍亲自数过后,确认了古书上的记录是正确的。 

      “读天下书,走天下路”。为了拓宽视野,获得更多的知识,李时珍去 

过湖广一带的许多地方作药物调查,江西庐山,江苏茅山,南京牛首山、紫 

霞洞,以及安徽、河南等地,凡药材丰富的丛山峻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我国是个植物种类繁多的国家,药用植物丰富而多样,成了一座座药物 

的宝库。在这些宝库中,李时珍寻到了许多宝贝,采集了大批标本,他对每 

一种药草,从产地、栽培,到苗、茎、叶、根、花、果以及形态、气味、功 

能等,研究得都非常深入和仔细。 

     有一次,李时珍听人讲在均州 (即现在湖北省均县)的太和山上有一种 

果子叫榔梅。据说,这是一种极为稀罕的植物,人吃了可长寿。李时珍想, 

若此药能延长人的寿命,倒真是一种神药了,一定要去看看。李时珍来到了 

太和山,山路崎岖,树木葱郁,他沿着山道向上攀登,到半山腰时,他遇到 

了一位看庙的老和尚,老和尚听说他是来采榔梅的,忙摇着手说:“采不得, 

采不得,这是一种神果,谁采了要倒霉的。”李时珍笑笑,没再说什么,在 

庙中住了下来。夜深了,李时珍悄悄起床,趁着微亮的月色,找到了登山的 

羊肠小道。在山顶,他终于采到了几颗榔梅。经研究,这不是什么神果,只 

是一种榆树类果实,吃了也不会长生不老。 

     李时珍在各地查访时,特别注意搜集各种民间药方。乡村的农舍里,他 

与农民拉家常,弄清了萍、苹、菁、蓬草的区别;渔船上,他向渔夫请教各 

种鱼的特征、生活和繁殖状况;牧场上,他从放牧人那儿学到了各种动物的 

习性和喜好;树林里,他和砍柴人交朋友,边砍柴,边了解各种植物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