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看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睁开眼睛看世界-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诗人李清照说:“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我知道宋代那个女诗人写的是春天里的心情,春天里的感受。

    那时我们的诗人也正值青春年少。

    人在青春年少时,就会多愁善感,何况她又是诗人呢。

    诗人是什么样的人?鲁迅先生说,诗人看见月缺花残就会暗然泪下,鲁迅说的是古时的诗人。古时人写诗作文,多数人都是为名为利。

    例如,唐朝就是以诗取仕的。考场上,只要你一首写好了,主考大人看中了,你就中了进士、举人,甚至状元。因此就功成名就了。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就是因为一首名曰《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小诗,被当时主考大人顾况看中了而皇榜高中的。

    当主考大人看到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主考大人把眼前的案桌一拍,说:“好一个‘野火少不尽,春风吹又生。’真是棒极了!”白居易就榜首有名了。

    写好一首小诗,能改变人一生的命运,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唐朝。

    唐朝被称为中国诗歌的顶峰。

    顶峰过后,必有低谷。

    老子说过“物壮则老”。凡是事物走向顶峰时的,那就意味走下坡路了。

    这是自然的规律。规律是不可打破的。自唐以来,中国的诗歌就一直走在下坡路。有人会说:宋人的词,元人的曲,不也写得不错吗?

    是的,那是词,是曲,不是诗。

    要知道词和曲是诗的辉煌后回光反照。

    诗的辉煌,在中国已是历史,是唐人的故事。

    后人想利用诗篇来实现人生的理想,那是很艰难的事。

    例如,宋人李清照也是写诗的,而且诗也写得不错,也想“生当作人杰”,结果怎样?这结果就不用别人说,她自就说的很清楚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看,写诗人已经是“凄凄惨惨戚戚”了。

    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个别不也能说明一般吗?

    到了元明清,诗歌创作就接近尾声了。你看那元曲,写得多小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那里是在写诗作曲,这简直是诗人在哭泣和哀鸣!写诗写到和老树昏鸦为伍,以瘦马为伴。

    这那里还是诗人,这是流浪汉,这是穷途末路跑江湖的。

    写诗,写到连饭都没有吃的,连家都没有了。

    这不是中国诗歌在走下坡路吗?到了五四时期,鲁迅带领一般热血青年,向那铁屋子呐喊了几声,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郭沫若带着《女神》出来了。人们的眼晴为之一亮,把诗歌当成号角。

    有很多人听到号角,就向压在中国人头上的三座大山冲锋陷阵了。那个走在吹号角前面扛大旗的旗手鲁迅先生倒下了。

    于是郭先生,吹着号角一直向前跑。又有许多人跟着他,结果那跟着他的人,不少人倒了霉。没名其妙地成了什么右派什么的,有的进了牛棚,有的进了大牢,还有的死于乱棍之下,成了怨死鬼。

    这写诗写到这种程度,也是中国诗歌又一大悲哀。那想写诗混点名赏的人,就望诗生畏了。

    后来赶上红色时期,就顺大流,喊口号胡嚼蛆,把口号也当作诗了。红色风暴过去了。人们又在寻找诗。

    在诗的国度能没有诗吗?于是人人都成了诗人“六亿神州尽舜尧”了。满街都是诗人,挑葱的,卖糖的,补鞋的,拿瓦刀的,都是诗人。连人放屁都是诗。不久,诗人就臭名昭著了。这在中外历史上,真是罕见的。

    这当然绝不是中国诗歌的顶峰。是中国诗歌的一种堕落!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不过那风刮小了一点,已听不到风声。雨点在滴滴嗒嗒,剪不断,理还乱,就像我的思绪。首先,我不是诗人,但,不排除,我曾经想做诗人。不过,身边的人都叫我“诗人”。我不知道这是对诗的调侃、讽刺,还是对诗的尊重、?我茫然!

    我早就知道诗不能卖钱。即使你捻断几根须,你也不会找到顾客买你的诗。梁实秋也早就说出了他的心里话:“诗不能给富人客厅里摆设作装璜,诗不能给广大的读者以娱乐。富人要的字画珍玩,大众要的是小说戏剧,诗,短短一橛,充篇幅不中用。诗是这样无用的东西,所以以诗为业的诗人,如果在你的隔壁,自然是个笑话。将来在历史上能否成为神圣,也很渺茫。”

    我不知道梁实秋是不是诗人,不过他说出了当时诗人的心里话。现在的诗人的景况连梁先生说的也不如。这不是我们的国家不重视诗人,而是现在市场经济,什么都市场化,人们都向钱看了。

    诗不能卖钱。

    读诗不但不能争钱,还浪费时间,耽误功夫争钱。不读诗也能争钱。

正文 124篇、两位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124篇、

    两位富家小姐的爱情故事

    刘国宗

    提起林黛玉,人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曹雪芹,想起曹雪芹的《红楼梦》,想起林黛玉那催人泪下感伤满怀的“葬花词”,还有贾府院内大观园里少男少女欢欢喜喜,而又悲悲戚戚的悲欢离合故事。

    在那些拉七拉八的琐碎故事里,人们最为关心的还是宝玉和黛玉的姻缘结局。

    这是为什么?

    因为黛玉和宝玉的爱情是纯洁的,诗意的,也可以说是高尚的。一个纯洁、诗意、高尚的爱情故事,理所当然会受到众人的关注。但,纯洁、诗意、高尚的东西,永远不会有使人满意的结局。古今中外亦然。这是为什么?

    因为,所谓纯洁、诗意、高尚都是抽像的、飘渺的,可望而不可及的。就像《诗经。蒹葭》里写得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纯洁、高尚、诗意的东西,本来就是飘渺可望而不及的东西,不论你从哪一个方向去追求,都不可能有自己理想中那个令人满意的答案。黛玉和宝玉是把自己心中所珍藏的那份情,那份爱,过于理想化了,所以,他们爱的结局也只能是: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黛玉和宝玉的姻缘没有使人满意的答案,究其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黛玉对对方的要求太完美,太高尚,太理想化,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太有点那个了”。从而导致她心中的愿望无法达成,以致这个“花之魂,诗之骨,月之魄”成了“风潇潇兮秋气深,美人千里兮独沉吟!”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别了,爱情!别了,青春!还了个“质本来还洁去”。

    我们说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完美的事物,你为什么非要求他有,这不违背自然规律吗?老子早就说过: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谁对人对事要求太完美,谁就会失去完美。

    天下还真有那凑巧的事,和林黛玉同时代的,在英国也有一个和她同样追求完美,而结局相似的女性——奥斯丁。

    提起奥斯丁,在英国就像林黛玉一样出名。因为她对爱和情要求太纯洁、太高尚、太完美、太理想化,太“有点那个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太“傲慢与偏见”了,孤芳自赏,最后在瑟瑟秋风中,也被扫进“沟壑”。

    奥斯丁,牧师的女儿,她和黛玉一样,父亲在她的爱还处在朦胧状态时,就离开了人间。她用手中的笔,来成全别人的爱,别人的情,而她自己却躲进小楼成一统,默默无闻地要求与选择,要求心中那份理想中的爱与情,纯洁、高尚和完美。

    在她创作的英国人以及全世界人喜爱的小说《傲慢与偏见》里,五个如花似玉的女性,都有了自己心爱的人。非常令人失望的是,他给别人找到了“心爱的男人”,而当她自己在树起英国爱情家庭风俗小说丰碑的时候,却悄悄地孤零零地离开了她曾热爱的世界。

    从而使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读她为别人创造的美好故事时,而替她遗憾,就像我们中国人替林黛玉遗憾一样:你为什么对别人要求那样完美、那样高尚、那样理想,那不太有点苛刻了吗?

    写到此,我禁不住要对黛玉和奥斯丁的在天之灵,呐喊一声:退一步,就会海阔天高。但,我有怀疑,这世上还有那像黛玉和奥斯丁那样认死理的人吗?我想呐喊一声:“醒醒吧,孩子!”……

正文 125篇、他被美女霸着时

    125篇

    他被美女“霸着”时……

    刘国宗

    据报载:在威尼斯电影节夺金狮奖殊荣的《色,戒》在港的当地举行首影时,电影明星章子怡突然拥抱《色,戒》的导演李安。而此时的李安对大明星美女突如其来的拥抱“还不知道”,对天上掉下的这个“林妹妹”送来的惊喜,李安当然是心旷神怡。“随即章子怡便‘霸着’李安,不让汤维越雷池半步,火速完成‘争宠’任务。”

    一个大明星,大美女,在大庭广众之下,突然去拥抱一大男子汉,并且是拥抱给人看的:“看,我就要对他好!怎么样?”这在中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正在被国人接受和认可。你不接受也得接受;不认可,也得可。强行入轨。

    这是为什么?为了名!为了利!为了钱!为了情!为了爱!或者说,什么也不为,为了高兴,为了我干什么就干什么,你管得着吗?现在谁有又管谁呢?只要有名有钱有权,那什么事干不出?

    据语言学家考证,在中国有许多新的词语正在不断的产生,也有许多老的词汇正在被淘汰。这也合乎古训。

    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就说:“苟日新,日日新,有日新。”又说:“作新民。”还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极。”

    古人的话的意思,这世界每天都是新的,有新的东西出现。人应适应时代的变化。如果你是君子的话,就不应该对新的事物评头论足,说三道四,指手画脚的。

    有些词汇老了就应该淘汰,比喻“丢人现眼”这个词,我们的语言学家是不是研究一下,在不在淘汰之列?

    我看上文提到的那个汤维,有点像《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林黛玉初进贾府时,有贾母护着,熙凤捧着,宝玉爱着,贾府里大大小小谁不夸“俺黛玉好”。

    但,当薛宝钗突然闯进贾府时,黛玉就很快失宠了。这道理很简单,那就是黛玉不能像宝钗那样“爱的大胆”。黛玉只把对宝玉与众人的爱,藏在心里;而宝钗把对宝玉的爱不仅藏在心里,而表现在嘴上,在行为上。

    宝钗就像明星章子怡那样:“当出手时就出手,当拥抱时就拥抱。”所以,宝钗在与黛玉“争宠”时,宝钗占了上风。

    而那个“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走一步路。”谨小慎微的黛玉则甘拜下风。

    汤维也是大明星,在章子怡没有来港之前,也是李安护着,媒体捧着,追星族爱着的“红极点的美人”。

    可当她面对章子怡那大胆拥抱李安的镜头时,她胆怯了。当人问及章会不会和她聊天时,“汤维即害羞地说;‘不知有没有机会。’”

    看,汤维的回答多么没劲,有多么使人失望和悲观。章子怡是明星,你汤维也是明星。你为什么巴结她章子怡和你聊天?她不跟你聊天,难道你失去什么?跟你聊天,你又得到了什么?真是“没出息的妞”。竞争就要大胆一点,勇气一点,主动一点,智慧一点。何况这是在争宠呢。

    你是“演员”,你想做“主角”,想抛头露面,尽展你风采和才华;你不去“拥抱导演”,“讨好导演”,难道你指望“导演来拥抱你,讨好你”?

    当拥抱为什么不拥抱呢!

正文 129篇、祝福打工的弟兄姐妹

    126篇、

    只要我的生命存在,我就要思考

    昨天,我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今天,我还在做,还在说。昨天,我所说的,所做的,已早已被人忘却了;甚至,就连我自己也记不清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何况别人呢?

    一切都如烟云,一切都如流水,一切都了无痕迹,一切正在了无痕迹。

    我是一个平凡的生命,一个平凡的生命是没有历史的,是不记入历史的。

    因为,一个平凡生命的存在,往往被世人忽略。

    一个被人忽略的生命即使存在,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是别人生命的陪衬?

    如果你是一个平凡的生命,不管你怎样说,说什么;别人也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