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看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睁开眼睛看世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VIP新作月票排行起点VIP用户月票选出来的当月VIP上架新书榜单

    广告推起点首页宣传语推荐,效果根据宣传语是否吸引人而不同,针对上架作品

    末页推阅读页最后一页的封面推荐,针对上架作品

    结束语

    以上这些,算是起点编辑们从读者、作者,再到编辑,一路走过来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一些心得吧。希望这些能对新人作者有所帮助。不过,写作之道千变万化,上面所说的肯定有所缺漏,有些地方也不见得完全正确,因此,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的写作技巧,还得由自己细心学习,总结体会而来。

    最后,祝大家作品越写越好,名利双收!

    ——起点编辑部

正文 一、有感于一种鸟的歌唱

    没有人气的地方是荒漠,当春风吹来,春雨飘落时,那荒漠就会变成绿洲。朋友,你的点击,你的阅读,就是春风,就是春雨。当春风春雨光顾荒漠,你一定会看到枝繁叶茂,花香四溢的佳美境界,还你一个惊喜……

    第一篇、有感于一种鸟的歌唱

    刘国宗

    有感于这样一种鸟,你毕生只歌唱一次。为了这一次歌唱,你已准备了很多,积蓄了很多,寻找了很多。然而,就因这一次歌唱,已给世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为你的歌声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动听,都悦耳。

    你从不离巢,可一但离巢而去,便不再回头。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那悲壮而决绝的气势。因为你懂得,回头便是耻辱;回头便是无声无息地寂寞和痛苦。

    你要去飞翔,要去体验风雨和阳光,去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你要寻找,寻找生命的支点,寻找能置自己以死命的树——荆棘树。

    或许你早就知道,在鲜花和芬芳的环境里,永远成就不了自己。生命要华美,要生动,要自由,要翱翔,要歌唱;那寂寞的生命,那“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生命,有何意义和价值?

    你从那儿来?你要飞到那儿去?你穿过风雨,穿过阳光,穿过沙漠,飞向高山之上的荆棘丛。因为在生冥冥之中,你早已知道,那鲜花和芬芳的环境与自己无缘,属于自己的只有这寂寞的、长满荆棘的大山,也只有这满山遍野的荆棘,才能刺激自己生命的潜能,让自己把生命中最动听的音符,唱给世界。

    一旦找到那座属于你的山,山上那属于你的那丛荆棘,你就把自己小小的身躯钉在最长最尖的刺尖上,于是,你便在那蓁蓁的荆棘间开始歌唱。你那带

    着血色的歌声婉转动听。

    你那每一声歌唱,都是天地间最美妙的音符。你超越了垂死的巨痛,你把渺小而卑微的生命,化作一次绝唱,一次以生命为代价的绝唱。

    你的歌声弥漫在天地间,胜过百灵,塞过夜鹰;比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菜花,蓝的豆花及世上所有的知名花还美。

    整个世界都被你歌声感动了,整个世界都屏息聆听你那美妙的歌声。看,一个卑微弱小的生命,竟有如此大的威力,天国里的上帝都为你的歌声喝彩鼓掌。

    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和打击,超越生命的极限,并以生命作为代价,才能使我们这弱小而卑微的生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也许是荆棘鸟要留给我们的启示。

    这是奥地利作家考琳。麦卡洛《荆棘鸟》一书开头的引子,对我引出的话题。

    是啊,生活在荒山野岭弱小而卑微的生命,能用自己的歌唱,让世界注目一次,感动一次,赞美一次,这渺小而卑微的生命也算没有白活,不论吃多大苦,耐多大劳;即使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也值!

    第二篇、为了蔷薇花下那个美丽的女孩

    刘国宗

    《红楼梦》第三十回有一个写为了蔷薇花下的那个女孩,忘了风吹日晒雨淋的故事。

    情节大意为:此时正是蔷薇花叶茂盛之际,只见赤日当空,绿荫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宝玉刚到蔷薇花下,只听那绿荫里有人哽咽。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看见墙那边有人,细看,一个女孩正蹲在那蔷薇花底下。

    只见那女孩,在蔷薇花的映衬下,显得异常的美丽。宝玉仔细端详那女孩时,只见这女孩眉蹙春山,眼似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黛玉之姿,宝钗之态。

    啊,我还从未看见过这样美的女孩!宝玉被眼前蔷薇花下这美丽的女孩惊呆了。这美丽的女孩,使他忘记身外的一切。宝玉两眼只管看这个美丽的女孩,两只眼珠只随她而动。这时晴朗的天空,突然起了变化,刚才的赤日当空,眨眼满天乌云,从乌云缝里唰唰得落下了一阵大雨,把宝玉全身上下都淋湿了,而宝玉却全然不知。

    看,多么痴心的宝玉,多么专心的宝玉,为了蔷薇花下那个美丽的女孩,他竟然忘了身外的风雨。

    是呀,为了自己心中的美,经风历雨算什么?风雨只能淋湿我们的外表,但它却淋湿不了我们的心。只要我们精神专注于一,只要我们像宝玉那样:眼盯着“那蔷薇花下的美”,心想着“那蔷薇花下的美丽”,风雨何足惧哉!

    歌徳说,谁要成就大事,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在限制中显示大师的本领。

    朋友,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对美的追求,在追求中,难免会有风和日丽而转眼乌云满天,大雨倾盆,但只要你两眼盯着那“蔷薇花下那个美丽的女孩”,就一定能看到那雨后的彩虹。

    第三篇、创造另一种美丽的女人

    刘国宗

    上帝对她很宠爱,赐给她聪明绝顶的头脑,也赐给她美丽绝伦的外表。

    她白净端庄的脸庞上,有对闪耀智慧光彩的明眸。无论在大学校园,还是在人头攒动的闹市,她走到那里,都带来一阵唏嘘的赞美声:“呵,好漂亮的姑娘!”

    难怪莫泊桑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份和门庭的标志。”莫泊桑话的意思很清楚,作为女子只要漂亮,有姿色、风度和妩媚,在加上年轻,那她什么都有了。

    这世界上吃青春饭的女子不乏其人,因此,年轻、漂亮成了女人幸福的资本,对外交流的品牌,甚至,被当作人生的最高荣誉。然而我说的女人,她并没有把年轻、漂亮、有姿色、风度和妩媚拿当什么回事;她却有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和追求。

    她是一个人生有大求,有大志的女人。她从不把上帝赐给她那美丽漂亮的外表,当作向别人讨价还价的本钱,人生的品牌;她把身边那些追星族视若昆虫草芥、粪土尘埃,她要把上帝赐给她的美,定格成永恒,让美丽的青春之花永开不败。

    因此,她把上帝赐给她的另一种宝贵的东西——智慧,用它来创造另一种美丽。

    她把生命里所有的精力、时间,都用来对知识的渴求,用来思考和创造。她要把她的美丽留芳后世。她,就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

    她美在学生的教科书里,美在世人的赞美声中,美在人类的文化史上。

    她没有辜负上帝对她美丽的期望。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她,玛丽。居里用自身的奋斗、汗水、智慧,创造了另一种美,这种美,是属于全人类的美,永恒的美。她成了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永远开在历史长河中,全世界都能闻到她的芳香。

    有人提醒女人说:“女人的青春最是无法长久凭恃的,当它转瞬即逝,到后来,支撑一个女人的无疑是她的追求,她在追求中所获得的智慧。

    智慧将使一个女人焕发出更深沉的光彩,还有四匝神秘气息的笼罩的引人入胜。这光彩与神秘正是丢弃了浮躁奢华,它其中深蕴的可咀嚼的意味,使人经得起时间的淘汰而愈加华丽。”

    在眼花缭乱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外表的美所迷惑,把转瞬间即逝的东西,当追求的目标,而忽略内在的、精神的、智慧的东西作为我们最终的扶持。

    爱因斯坦在《悼念玛丽。居里》中这样赞美她:“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和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的话,使我想起作家艾云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当我们把目光投向一个生动而又智慧的女人时,是由于她以那永恒之力量唤醒了一片昏睡的荒漠,于是,世界复苏了。”

    当然艾作家的愿望是好的,她希望“世界复苏”,但,这世界是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如果把世界的“不复苏归咎于女人,显然是不公平的。

    第四篇、永远飘香的野玫瑰

    刘国宗

    贫穷的音乐家舒伯特走在寂静而凄清的街。感到维也纳冬天的夜晚出奇的冷。

    这难怪,为了明天的早餐,舒伯特从中午到现在还没有吃饭,肚中早已没有一粒米,再加上衣衫单薄,能不冷吗?

    当舒伯特路过一家旧杂贺店,他看到一个小男孩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这个小男孩一定很贫穷。”舒伯特想。

    夜这么深了,小男孩为什么还不回家?

    音乐家走近小男孩,发现小男孩手里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和一本旧书。舒伯特弄明是小男孩从中午到现在都想卖掉手中这件破衣和那本旧书,结果一天连人问一下价都没有。

    小男孩不敢回家。

    小男孩艰难的处境让音乐家流下同情的泪水。

    音乐家的童年有过小男孩同样的经历,知道饥寒交迫的滋味。

    音乐家捏了捏口袋里准备明天早餐的那枚硬币,然后掏出来交给小男孩说:“孩子请把你手中这本书卖给我,你赶快回家吧。”

    小男孩接下舒伯特给他的那枚硬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因为他手中这本书根本值不了这么多钱,这钱分明是舒伯特老师送给他的。

    “谢谢您,老师!”小男孩向舒伯特挥了挥手,然后就消失在冰冷的夜色里。

    舒伯特望着渐渐模糊的小男孩的身影,走到路灯下,翻开刚从小男孩手中买下的那本就书。舒伯特被书中歌德写的一首诗深深得吸引住了。在寒风中,他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

    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

    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不忘记。

    我绝不答应你,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刺痛他的手,悲伤叹息没有用。

    只得任他摧残去,玫瑰,玫瑰,原野上红玫瑰。

    ……

    音乐家朗诵着,不知不觉被诗的意境感染了,陶醉在玫瑰的芳香里。他忘了饥饿、寒冷、贫穷以及周围世界上的一切,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随着音家的哼唱,一首清新自然、美妙动听的五线普旋律就这样诞生了。

    这就是唱遍全球,经久不衰的《红玫瑰》。

    我们说,伟大的作品,总诞生于高尚而善良的心灵。

    第五篇、懒人没饭吃

    刘国宗

    传说武当山有一位年轻的道士,他风华正茂,身强力壮,人高马大,浑身是力。可他有一个大家都厌恶的毛病:“懒”。他每天除了闲逛就是睡觉,鞋子破了不知补,衣服脏了不知洗,成天蓬头垢面、衣衫烂褛的样子。

    就这样,他还不识好,吃东西时爱挑剔。不是嫌别人为他炒的菜没味道,就是怪厨师弄得饭不可口,甚至还时常向别人耍点脾气,使点颜色,发点牢骚;使别人难堪,心里不愉快。

    有一天中午,他到斋房进餐。饭还没有弄好,正忙着的厨师请他把垃圾倒掉,他听了很不高兴。说:“我来修道的,不是来帮你们干活的。倒垃圾的活是你们这些下等人干的,怎能轮到我?”

    厨师听了懒道士这番“高论”,很是生气:这个懒东西,不但不干活,还油嘴滑舌地编了这许多歪理斜说,就对懒道士说:“你不干活,就不要吃饭了。”厨师把懒道士干出了斋房,并大骂他是“魔障”。

    这个懒道士终因实在太懒,又有许多令人生厌的毛病,大家对他反感得很,最后实在混不下去,只好离开武当山,丢了饭碗,下岗了。

    《鲁滨逊飘流记》作者笛福在“英国商业计划”写到:“因循守旧的生活不是快乐与舒适;有工作就是生命,因循懒惰就是死亡;忙碌就是愉快、高兴,没事做就是颓丧、失神。”

    《圣经。箴言》里说:“懒惰的人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