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秦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① 
  师进发,所以任命他为州牧就是想迫使他回师自己原驻地的最后一着。不管 
  朝廷有什么理由,此事未能如愿。这个将军就是董卓,他虽然有了加封,但 
  仍然统兵向京城进发,如上所述,当灵帝在公元189年5月13日停止呼吸时, 
  他已行进至距洛阳西北80英里处。 

                                      叛乱与战争 

        四种战争困扰着灵帝的统治:外族对中国领土的侵袭;中国领土内的外 
  族的起事;使汉族互相斗争的叛乱兵变,它们通常是由于物质困苦所致;以 
  及带有宗教的、反王朝意义的叛乱。 
       外族的侵袭并不是新奇的事情,也不是朝廷无力保卫自己免受北方游牧 
  民的侵扰,后者对买不起的东西就实行抢掠。有一个历史学家说道:鲜卑犯 

① 《后汉书》卷八,第333、338—340 页;《后汉书》卷七八,第2525 页;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 

第141 页;以及本书第8 章《文官的征募》中的有关部分。 
② 《后汉书》卷七五,第2431 页;《后汉书》卷八二下,第2734 页。 
③ 《后汉书》卷八,第357 页;《后汉书》卷九,第368 页;《后汉书》卷七三,第2353 页以下。关于第 

一次这样的任命,见《后汉书》卷七二,第2321 页。 
① 《后汉书》卷七二,第2322 页。 

… Page 218…

                                                                                 ② 
  幽州,杀略吏民。“自此(灵帝建宁元年)以后,无岁不犯塞。”这特别是 
  指东北边地一带的形势。乌桓和鲜卑这两个游牧民族每年冬天都要南下牧 
  马,骚扰比较富庶的汉民城镇,只是在公元177年朝廷才派过一次大军讨伐 
          ③ 
  他们。这次讨伐军的部分军队不是汉民,而是另一异族的骑兵,以此实践了 
  中国的政治格言——“以夷制夷”——的策略。这支讨伐军被打败,从此以 
  后战争就交给地方官员去进行;当然他们是不能胜任愉快的。 
        如果我们放眼看看北部边疆的西线,汉民和卜居于此的其他外族之间的 
  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公元50年,后汉的第一位皇帝曾经允许一支匈奴人居住 
                  ④ 
  在长城里面。这事实上意味着他把一片领土让给了他们,但在汉人的眼光里 
  这片地方仍然是帝国的一部分。灵帝在位的时候这一安排并未引起麻烦,反 
  而事实上是这些匈奴人的骑兵在公元177年帮忙皇帝攻打了鲜卑人和乌桓 
  人。可是,快到灵帝统治的末年,匈奴内部发生了争夺汗位续承权的斗争, 
  其中争权失败的一个领袖向皇帝乞援,竟然大失所望。他在感到灰心失望之 
  余便参与了汉人的地方叛军,而在灵帝死时这两股势力就合流了。 
        再往西边和一直到南方的一片地区则由汉人和另一外族羌人居住。虽然 
                                                                                       ① 
  羌族此时并不住在西藏,但在西方文籍中通常称他们为“原始藏人”。羌人 
  在灵帝时期比匈奴人更好斗。公元184年紧接在黄巾叛乱之后,羌人和许多 
  汉人都起来反对汉帝国。这次叛乱波及甚广,并且有两次威胁到旧都长安(在 
  公元185年和187年)。 
        有一个时候局势看来是没有希望了,以致司徒建议请皇帝放弃整个战乱 
  地区,但在公元189年3月,即在灵帝临死之前两个月,朝廷对羌汉联军勉 
                           ② 
  强赢得了一次胜利。不幸的是,这次胜利的结果仅仅是使叛军分裂成了三 
  股;其中有一个汉人自己称了王,到30年后才把他赶走。 
        在南方各地,汉民与通常笼统地称为“蛮”的几个外族杂居在一起。跟 
   “蛮”族的关系也很紧张,经常是剑拔弩张的。从公元178至181年,战争 
  连年不断,最后才由朝廷获胜。在灵帝的其余年代中,麻烦之事此伏彼起, 
  但在他死的时候局势还算是相当平静的。③ 
        不常见的是,汉民农夫和士兵仅仅由于处境绝望就揭竿起事。在公元170 
  年、186年和187年共有三次起事,但是甚至在这些事件中,人们也不能够 
                                ① 
  确定叛乱是否别有用心。别有用心的叛乱对汉帝国最具破坏性。这种叛乱有 
  时被称为“宗教性叛乱”,因为叛乱者的目的不仅是政治的,它也是宗教性 
  的。在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中,虽然实际上君临天下的皇帝不总是代表宇宙的 
  力量,但王朝却是它的代表。在这里,宇宙力量究竟意味着什么倒无所谓: 
  对有些人来说,汉王朝是“火”德的活的体现,只要“火”德不衰,王朝的 
  统治就是无可争议的。对另一些人来说,汉王朝体现着早已在奇异的、秘教 
  式的书中写下了的古老的预兆。难道孔子本人不就曾预见到他死后三个世纪 

② 《后汉纪》卷二三,第5 叶(第271 页)。此一说法不见于《后汉书》内。 
③ 《后汉书》卷八,第339 页;《后汉书》卷八九,第2964 页。 
④ 见本书第3 章《边境和邻邦》;以及第6 章《匈奴》的有关部分。 
① 见下面第6 章《羌族》。 
② 《后汉书》卷八,第350、352 页;《后汉书》卷七二,第2320 页;《后汉书》卷八七,第2898 页。 
③ 《后汉书》卷八,第340、345 页;《后汉书》卷八六,第2839 页。 
① 《后汉书》卷八,第332、352、354 页。 

… Page 219…

                     ② 
  汉朝会掌权吗?甚至对于更刻板的人来说,汉王朝的存在本身就证明是天意 
  所属,因而只要没有人相信天命已改,他们就得容忍汉王室的存在。 
        中国人的最高政治格言与法国的一句古话——“我们不应该对皇帝凯觎 
  非分”有所不同。——中国人另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夫废立大事,非常人 
            ③ 
  所及。”不管一位将军和一位大臣有多大权势,只要没有可见的天象足资进 
  行冒险,这权势是无助于建立一个新王朝的。个人的成就可以看成是上天的 
  嘉许,但其含义是模棱两可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上天对他本人的赞许,也可 
  以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上天对他给王朝的服务所表示的嘉许。如果上天 
  确实表示要建立新王朝,得显示更多的证据。 
        对有些人来说,这种证据包括着象征和奇迹;对另一些人来说,则包括 
  着新的预言;对再有一些人来说,它就是能够提供证据的理论和数术。总而 
  言之,谁要想建立一个新王朝,谁就应该拥有(或编造)上天的支持,即以 
  某种方式证明汉王朝气数已尽。相反地,当一个新王朝确实宣布建立以后, 
  人们应该确实知道上天已有支持的表示。正是在后一种情况下,所谓的“宗 
  教叛乱”才引起人们的注意。 
         “宗教叛乱”是我们对“妖贼”一词的译法,此字初见于中国史书是在 
                  ① 
  公元132年。它的直译应为“有法术的叛乱者”,但从我们仅有的一点资料 
  看,它实际上是意味着“利用象征和奇迹来支持其事业的叛乱者”。那些象 
  征和奇迹究竟所指何事,历史学家从来不屑于深究,但是,叛乱者究以何种 
  名义起事,我们却掌握了大量的事实。“妖贼”所想要的是这样的一个新皇 
  帝:其人绝非汉室的皇帝,而是出自自己的队伍。换句话说,他们需要改朝 
  换代。这一点在公元144年以后变得越来越明显,因为那时洛阳的王位继承 
  问题是被大将军梁冀(死于公元159年)公开地操纵的。梁冀毒死了一个汉 
  帝,又另立了一个汉帝,即桓帝。或许是对此作出的反应,我们在公元 145 
  年就看到了三位叛乱皇帝,而且在公元147、148、150、154、165、166、172、 
  187和188年又有九人称帝,通常他们都有很多支持者。② 
        我们还知道有几件心怀反侧的大阴谋——它们分别发生在公元147年、 
  161年、178年和188年。从这些叛乱皇帝的头衔看,他们把自己看做是新时 
  代的创建者,或看做是一个宇宙…宗教过程的完成者。我们看到有两个黄帝: 
  一个是在公元145年,一个是在148年,因此我们可以假定这两个自称黄帝 
  的叛乱者认为,以红色为尚的火德之治已成为过去,而一个新的世纪,即尚 
                                  ③ 
  黄色的土德之治已经到来。公元145年我们见到有一位黑帝,他或许是要建 
  立水德之治,色尚黑。另外,我们发现在公元154年有一位“太初皇帝”; 
  165年有一位“太上皇帝”;166年有一位“太上皇”:172年有一位“阳明 
  皇帝” (其意似为“太阳之光的皇帝”)。 

② 关于这些理论及其意义,见上面第3 章《王莽的崛起》中有关的部分。关于孔子的这个引喻,见《后汉 

书》卷三十下,第1067 页;以及张朝孙(音):《白虎通》(莱顿,1949,1952)卷1,第113、115—117 
页。 
③ 《后汉书》卷74 上,第2375 页 (德克雷斯皮尼:《汉朝的末年》,第60 页)。 
① 《后汉书》卷六,第260 页。 
② 关于桓帝即位的问题,见本书上面第3 章《光武帝死后的朋党》。关于那些自己称帝的人,见《后汉书》 

卷七,第277、279、291、293、296、300、316 页;《后汉书》卷八,第334、354,356 页。 
③ 见本章《王朝与形而上学》。 

… Page 220…

       产生这后一位皇帝的叛乱是灵帝时期的第一起“妖贼”之乱。我们不知 
  道这些叛乱者有何理论;我们只知道朝廷花了三年时间来镇压这次暴发户式 
  的对手。可是,宗教很难用武器根除,而正在这个时期当这次叛乱爆发于中 
  国南方的时候(公元172—175年),一个医生之家却在华北以奇迹治病给当 
  地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告诉人们,疾病是罪恶之果,因而人们如果 
  忏悔了罪过,就会恢复健康。这个治病教派的领袖人物名叫张角 (死于公元 
  184年);在他活动的某些时间中他主张应由他及身取代汉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开始把追随者组成一个一个单位,鼓动他们相信 
  可以期望一个美好的、太平的世界即将到来。他预言:“岁在甲子,天下大 
  吉”,因此他在公元184年起事,按照传统的算法,那一年就是这个甲子开 
            ① 
  始之年。这种阴谋并无秘密可言,而且早在公元181年,大司徒已经给皇帝 
  上书,明言有某种运动正在进行之中,因此他想用和平方法驱散张角的徒众, 
  因为不然的话,他们是会闹事的。可是,这封奏疏写后不久就遇上皇宫后宫 
  失火,司徒免职以消弭上天愤怒之象,此事就被搁置了起来。② 
       张角能够实行他的计划了;起事日期定于公元184年4月3日——于这 
   日在各地同时首事。刚在起义的前一天,张角的一名追随者因为怕事而向皇 
  帝泄漏了机密及其细节。当皇帝下令作进一步调查时,张角认为他已不能等 
  到约定之日再起事了。① 
        当朝廷的调查牵涉到了成百计的人(其中包括信奉张角教义的宫廷卫士 
  在内)的时候,可能引起一些惊动;但当传来的消息说叛乱已同时在不下于 
  16个郡起事并且逼近京畿之南、东和东北一带的时候,这才真正使人们大吃 
  一惊。这就是黄巾叛乱。各郡的政府军纷纷败北,重要城池被攻占,汉宗室 
  诸王被绑架,许多帝国官员则自逃生路去了。 
       颇为奇怪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叛乱究竟是在何时爆发的。我们只知道它 
  必定爆发于公元184年3月的某日,因为朝廷的第一次反应是记在184年4 
  月1日。皇后的异母兄何进(死于公元189年)名副其实地被封为大将军。 
                                                              ② 
  皇宫的卫队和常备军都暂归何进节制,“以镇京师”在畿辅地方,第一道防 
  线设在京师之南,置八关都尉官以防守战略要地。最后,朝廷选派三名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