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秦汉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有几位统治者或者径称其朝代为“汉”,或者把自己的宗谱同汉代诸帝 

② 《后汉书》卷七十一,第2299 页。 
③ 《三国志·魏书一》,第10 页注2。 

… Page 241…

  挂上钩。有几家王室甚至自豪地追踪自己的先祖出自汉代某个官阀,还有远 
  在日本的某些氏族也自认是汉代诸王的苗裔 (有时是本无其事的)。 
       在蜀汉王朝也发展了一种理论,即这几个汉王朝有如兄弟先后出生那 
  样,它们也是前后相继的。前汉被视为老大哥,后汉被视为仲,新兴的蜀汉 
                 ① 
  则被视为季。这个王朝在公元263年被镇压下去,但40年以后,即公元304 
  年,在华北又成立了新的汉王朝。关于这个王朝建立的前因后果,已见前面 
  所引史书的部分叙述。 
       它的统治者刘渊(死于公元310年),本是匈奴的一个王,但在公元304 
  年却另外添了一个“汉帝”的尊号。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姿态。刘渊深通中国 
  古代历史的事实,他因而知道有些最伟大的中国天子,就和他一样,出身于 
  戎狄之邦。他读过《汉书》,知道500年以前,第一位汉代的皇帝就曾经把 
  一名公主下嫁给他的祖先。从这次婚姻传下来的世系就姓了皇室家的刘姓, 
  以表示对公主的尊敬,而这就是一种迹象,表明汉室和该公主的后裔——刘 
  渊本人——之间是甥舅关系。 
       刘渊对后汉历史的盛衰及其伴随着灭亡的事件知之甚详。他认为蜀汉是 
  汉代的真正继承者,所以他很知晓蜀汉的历史,其言论有如下述:② 
       ……我汉有天下,世长恩德,结于人心。是以昭烈崎岖于一州之地,而 
  能抗衡于天下。 
       蜀汉之帝,即刘备的儿子在公元263年耻辱地投降了北方的魏国,但刘 
  渊对蜀汉这个不光彩的结局视而不见;此时他正在魏国的京师做一名小官。 
  40年以后,即公元304年,他决定特别强调这种“甥舅”关系,而且建立了 
  他自己的汉王朝。当他在公元310年死的时候,他被谥为“光文”;按照中 
  文的习惯,“文”(指文才)与“武”(指武艺)相对而言,因此,他被谥 
  为“光文”,就是把他放到了与后汉开国之君“光武'帝'”相当的地位。 
       他建了一个太庙,在里面祭祀着最赫赫有名的汉代诸帝,这就意味着汉 
                                                                                     ① 
  王朝继续存在,直到这座太庙于公元318年在“鬼夜哭”声中被烧为平地。 
  但是在此期间,“汉”的名义上的魔力还是起了作用的。公元311年,这个 
  匈奴的汉王朝攻取了京师洛阳,生俘了汉族的皇帝。当这位好奇的匈奴皇帝 
  问他的汉族对手事情怎么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时,这个不幸的受害者感到必 
  须以完全出于天意作答,他说:“大汉将应乾受历”,这就是假定汉朝的历 
  数可垂之久远。② 
       汉人在这时又在另一个京师立了另外一个皇帝,但却是完全无用。这个 
  异族的汉王朝的军队在公元316年攻破了长安,一个中国皇帝又一次被他的 
  匈奴对手所生俘。过了不久,匈奴皇帝的儿子死去,但过了几天他又复苏, 
  说了一个奇异的故事:即他看来已经死去,但他实际上是去遨游了天宫,他 
  在那里会见了刘渊的神灵;刘渊告诉他,上天已为他的父亲留下了一个位置。 
  另一位天上的王要求他带回一件礼品到人世中来,带给汉皇帝。当检查这件 

①  “季汉”之用于蜀汉,其证据见于《三国志·蜀书五》(卷三五),第927 页;以及《三国志·蜀书十五》 

 (卷四五),第1079 页。以“中汉”指后汉,见《三国志·魏书二十一》,第601 页注1;《三国志集解·魏 
书二十一》,第11 叶;以及《三国志·蜀书十五》(卷四五),第1080 页。 
① 《晋书》卷一○一,第2652 页;《晋书》卷一○二,第2679 页。 
② 《晋书》卷一○二,第2661 页。“应乾受历”之说在600 年以后又用过一次,那是另一个国号“汉”的 

王朝用的,其“汉”帝可能是阿拉伯人。 

… Page 242…

  礼品的时候,它证明了这儿子的故事是真实的。汉帝因而特别高兴,说他不 
  再惧怕死了。① 
       汉帝的君权虽然在地府很威灵显赫,但在地上,它的人世上的权威在公 
  元318年宗庙被毁以后却大大地黯然失色了;公元319年,在位的匈奴皇帝 
  放弃了“汉”的名号,而改称为“赵”。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和刘渊的 
  想法不一样,他认为匈奴皇帝代表着一个独立的王朝。他们不是汉朝的继承 
  者,而是晋朝的继承者,因为晋朝有两个皇帝曾被他俘虏过。但是直到公元 
  329年以前他们仍然祭祀刘渊,而在329年,这个赵王朝及其所有王公和高 
  级官员又都在洛阳被活埋了。② 
       9年以后,即公元338年,一个新的汉王朝在中国的西南隅——即刘备 
  建都的那个城市——宣告成立。可惜此事缺乏详细报道,所以我们不知道为 
  何做此决定。这位新的汉帝姓李,所以不能想像他会自认属于刘姓的汉朝皇 
  室。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个王朝只立国9年。它的最后一个皇帝投降了晋王 
  朝,因此,晋王朝虽然在北方被匈奴皇帝所侵犯,但它在东南半壁有所恢复。 
  ③晋王朝流亡者从此未再恢复北方领土,国步艰难地苟延到公元420年:那时 
  一位将军刘裕(公元356—422年)迫使它最后的皇帝退了位。 
       刘裕的王朝国号宋,但重要的是他也费尽气力地把他的祖宗上溯到汉高 
  祖,尽管汉高祖已死了600年。历史学家沈约 (公元441—513年)在公元 
  487年受皇帝之命讲述刘裕的权力所以兴起的原故,据他说是因为自汉朝灭 
  亡以来直到当时的200年中,人民从来没有真正忘记汉代,而魏晋两个王朝 
  实际上只是汉代利益的临时照管者,是把后汉和刘宋联系起来的桥梁。④ 
       在这以后,汉的名称在中世纪又出现过一次。一名北方将领侯景 (公元 
  503—552年)因耽心有生命危险,所以在548年助了当时南朝皇帝——即梁 
  武帝 (公元502—549年在位)——以一臂之力。南朝朝廷错误地相信了他, 
  但当侯将军在南朝首都建康站稳了脚跟,他大搞恐怖政策,饿死了时年 85 
  岁的老皇帝,另立了一个傀儡为梁帝,最后还是在公元551年自己当上了皇 
  帝。侯景的这个短命的王朝(侯景于次年被杀,梁室复辟)也称为汉,其理 
  由我们尚无所知。很明显,侯景从北方随身带来了这样一种思想:汉之为汉 
  可能成为一种强大的宣传工具,因而他可能是想要这个名号的精神力量来保 
  证他的王朝万古千秋。① 
       在此以后的366年,“汉”的名号消失了。在此期间,中华帝国在公元 
  589年被隋王朝统一,接着是光辉璀璨的唐王朝,直到公元907年。在唐王 
  朝瓦解以后的混乱也令人想起了汉亡之后的情况。在公元907—980年间的大 
  约15个王朝中间,有4个是其国号为“汉”的。其中最长的一个王朝从公元 
  918年直到971年,而以广州为基地。一个奇怪的细节是,广州皇帝们虽然 
  也姓汉家皇室的刘姓,却可能是阿拉伯人之后裔。在北方也建立过两个汉王 
  朝,其一从公元947年到950年,其一从951年到979年。这两国的皇帝都 
  是非汉族人,虽然他们的皇室也都姓刘。最短的汉王朝只存在了一年(公元 

① 《晋书》卷一○二,第2673—2674 页。 
② 《晋书》卷一○三,第2684—2685 页。 
③ 《晋书》卷七,第181 页;《资治通鉴》卷九六,第3017 页。 
① 《梁书》卷五六,第859 页。又见小威廉·T。格雷厄姆: 《庾信的〈哀江南赋〉》(剑桥,1980),第 

11 页。 

… Page 243…

  917年),是在西川成立的,即刘备蜀汉所曾统治过的那个地方。可是,它 
  的统治者并未自称是出自刘姓。② 
       最后一个国号为“汉”的王朝是在此400年以后,即在公元1360年成立 
  的,它的建国者本是一个渔人之子,但不知是什么动机促使他在汉献帝退位 
  一千多年之后却采用了赫赫有名的“汉”为国号。这个王朝仅立国四年就被 
                                                        ① 
  明王朝的开国之君所消灭,因而其详不可得而知。自此以后“汉”的名称仍 
  历久未衰,例如“汉字”之义便是指中国文字,“汉族”便是指北部中国的 
  人民。中国人迄今指某人是“汉学者”(Hn scholr),此即我们西方人所称 
  为的“汉学家”(sinologist)。 

                                    正统的继承 

       公元200年以后各个汉王朝的建立,都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表明一种古老 
  的思想:“汉”并未实际死亡。但是历史学家得处理事实,而传统的中国历 
  史学家在写到公元220年以后时期的时候,他就面对着一个问题。在那个时 
  期有过三种历法,因而历史学家得选其一个作为主要历法,这就是要选其中 
  的一个作为主要的王朝,使之可以系年记事。历史学家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是 
  主观武断的;相反地,他所选择的王朝和历法都是他认为合法的,因此他就 
  把另外两个王朝宣布为非法的了。 
       这个问题被称为正统继承论的问题。这个问题即是指:汉朝的天命是否 
  已在公元220年转移到了由汉献帝禅位的曹丕身上,抑或转到了属于汉皇室 
  成员的刘备身上,还是转移到了和汉王朝无丝毫瓜葛的孙权身上。这最后一 
  种可能性未被人们考虑过,因为所有历史学家都一致认为孙吴是闰位。要挑 
  正统者就应在刘备和曹丕之间进行,因为他们两人都自称是汉王朝的真正继 
  承人。 
       在公元220年之后的分裂割据时期,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学术上的。当汉 
  人诸王朝在公元316年被北方的非汉人入侵者驱赶到中国东南部时,对它们 
  来说重要的是定要知道,它们才是天命的真正持有者和继承人。它们相信, 
  真正的天命能像精神屏障那样保护它们免遭北方魔鬼的侵犯,并且最终能帮 
  助它们恢复中原。 
       历史事实有如下述。公元263年,刘备的蜀汉王朝被他的北方对手曹丕 
  的魏王朝所征服;266年,魏王朝又禅让给新的晋王朝;280年,这个晋王朝 
  又征服了东南部的吴国,因此统一了帝国全境。公元316年,晋王朝被赶到 
  南方,继此而往,华北便被非汉族王朝所统治。在南方,晋在公元420年让 
  位于宋;宋在479年让位于齐;齐在502年让位于梁;梁又在557年让位于 
  陈。陈王朝灭亡于公元589年,它被北方的敌国隋所征服,因而中国便又一 
  次获得了统一。 
       历史学家习凿齿 (死于公元384年)对曹操显得很不公正。在他的目光 
  中,魏是汉的叛臣贼子,所以真正的天命已归于西南的刘备。刘备王朝灭亡 
  以后,天命重新回到北方,而被授予了晋王朝,习凿齿本人便是生活在晋王 

② 《旧五代史》卷九九,第100、136 页;《新五代史》卷十,第63、65、70 页。 
① 《明史》卷一二三。 

… Page 244…

  朝时代。对于他来说,晋王朝是汉的直接继承者,其间并无任何中间人。                       ① 
        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用另一种方式解决了这 
  个问题。按照他的观点,汉以后的所有三个王朝都同样不是正统,因为它们 
  谁也没有重新统一帝国。他极力主张,真正的天命在公元220年已被完全切 
  断。它短暂地重现于晋,即当晋在公元280年重新统一中国的时候;但是后 
  来它又被中断了,只是在589年隋重新统一了帝国之后才又出现。② 
        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不得不更实际一些。当他编纂他的大部头 
  中国史书时,他必须在这三个后继国家的历法中作出选择。他挑选了魏王朝 
  的历法,而摒弃了另外两国的历法。为了说明他的选择,他发挥了这样一种 
  理论:帝国的统一必须被看作是真正天命的先决条件。在他看来,只有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