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享有〃世界第六巨富〃的美誉。 

出国当学徒 


1916年7月16日,林绍良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福清县海口镇牛宅村里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春天,林绍良千里迢迢来到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的占突士镇,找到他叔父林财金。叔父在镇上开了家花生油店,林绍良就在店里当学徒。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印度尼西亚宣告独立。但日军刚退出印尼,荷兰殖民军又卷土重来。一场抗击荷兰殖民者的独立战争开始了。当地华商在中华总会的领导下,大力支援印尼的抗荷独立战争,林绍良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有过几年经商经验、独具慧眼的林绍良预感到自己大显身手的时机到了。他确信,这场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必将属于印尼人民,而事业成败则与这场战争紧密相关。 

参战运输 

他毅然告别了在异国他乡作为惟一依靠的叔父,选择了一条充满危险的路给印尼军队运送军火和药品。林绍良冒着生命危险,自己也在军火生意中获取了相当可观的利润,同时还与苏哈托等印尼军官结下了深厚的私人友谊。这些都成了他日后事业成功的坚实基础。 

在贩运军火、药品的同时,林绍良敏锐地发现了另一宗可获大利的买卖丁香生意。具有过人胆识的林绍良,根据以往贩运军火的经验,设计出一条丁香运输路线:从产地马鲁古群岛装货后,取道新加坡,再经贩运军火的通道,穿越荷军封锁线,运到中爪哇的古突士,然后再将丁香发到各地烟厂。 

一天傍晚,林绍良把一批军火押送到印尼军营后,便来到苏哈托的团部,两位挚友见面后,交谈十分投机。林绍良趁机把贩卖丁香的想法如实相告,并请求苏哈托团长派兵保护。苏哈托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由于有了苏哈托的特殊保护,林绍良可谓吃了一颗定心丸。第二天,他就启程前往马鲁古群岛。不久,一批丁香便平安地运达那些嗷嗷待哺的烟厂主手中。 

从马鲁古到古突士,林绍良频繁往来,苏哈托言而有信,每次都派兵〃保驾〃,林绍良的丁香生意在战火纷飞中畅通无阻,滚滚财源尽收腰包……几年之间,林绍良已成了南洋颇有名气的大商人了。抗荷独立战争终于胜利了。心怀大志的林绍良也决心大展鸿图。古突士镇这个让他发迹的地方,再也不能满足他事业上的雄心了。1952年,他将自己的贸易公司迁到首都雅加达。这时的印尼,在经济上面临着怎样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的首要问题。林绍良据此确定了自己的经营战略:从衣食住行入手,伺机而动,再进入其他领域。 

金融新宠 

从1954年起,他先后办起了肥皂厂、纺织厂、轮胎厂以及自行车零件制造厂。随着事业的发展,他逐渐把目标放在进出口贸易上,在新加坡和香港建立起贸易关系。在经营活动中,他体会到,无论是经商还是办厂,都必须得到金融界的支持;要想实现自己的宏愿,必须建立起自己的金融机构。1957年,他在泰国的金融巨头陈弼臣的帮助下,正式创办了中央亚细亚银行。 

有了银行做后盾,林绍良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自如地应付企业资金的周转。至此,一个兼有工业、商业、金融的林氏集团已初现端倪。这时,林绍良的大哥林绍喜和二哥林绍根也都来到雅加达定居,大哥经营地产业,二哥从事财政业,三兄弟相互依存,共谋发展。 

1967年之后,林绍良迎来了事业上又一个发展高峰。这一年,苏哈托出任印度尼西亚总统,次年政府颁布了国内投资法令,为包括华人在内的国内外企业家提供了发展机会。眼光过人的林绍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遇,他利用自己与苏哈托总统以及其他军政官员的良好关系,在事业上大展身手。1968年,林绍良经营的美卡有限公司和默朱布阿有限公司,获得了政府给的丁香进口专利权。早年,他靠丁香起家,现在丁香又为他赚取更加巨大的利润。他成了名副其实的〃丁香大王〃。也就在这一年,印尼政府作出决定,将全国生产面粉的2/3专利权交给林绍良。为此,林绍良成立了波戈沙里公司,公司的创业资本只有10万美元,而印尼国家银行却给了这家公司280万美元的贷款。 

当时,公司第一座面粉加工厂落成时,总统苏哈托亲自为落成典礼剪彩。经过10年的努力,波戈沙里公司生产的面粉已达国内需求量的80%,成了亚太地区最大的面粉公司。林绍良由此一跃而成为印尼首屈一指的〃面粉大王〃。同时,林绍良凭借他的胆识与实力,又进军房地产业。他在雅加达等地购得土地2100公顷,成为印尼最大的房地产商。林氏集团每年在房产方面的投资几乎占印尼私营建筑业的20%。 

在林氏企业王国中占有关键地位的是金融业。尽管林氏集团经营的工业、商业、建筑、房地产、旅游业等非金融的资产约有30亿美元,但其金融业的总资产却达40亿美元。 

1974年,林绍良紧紧抓住政府开放资本市场的良机,决定由中央亚细亚银行与美国旧金山国际化学银行、日本长期信贷银行、英国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及香港怡和集团共同投资,组成多国金融公司。 

1975年,林绍良在雅加达飞往香港的飞机上,巧遇不久前辞去泛印银行总裁职务的〃银行界奇才〃李文正。交谈中,林绍良发现李文正才华横溢,精通银行业务,便立刻邀请他到中央亚细亚银行供职,并慷慨允诺给他175%的股份。 


后来的事实证明,林绍良果然慧眼识珠,李文正确是一匹少有的〃千里马〃,中央亚细亚银行在他们两人的共同经营下得到了神速的发展该行1978年收购了印尼商业银行,经过8年努力,其总资产增加了332倍,存款额增长1253倍,在全印尼设有32处分行,而且在新加坡,台北、香港、澳门等地区及美国的加州、纽约等地也设有分支机构。 

中央亚细亚银行既是印尼最大的私人银行,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1983年,美国《公共机构投资者》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富有的12位银行家名单中,林绍良被列为第六名,成了声名远扬的〃金融大王〃。 

19岁订出了50年的计划 

056疯狂投资疯狂的英特网 

亚洲富豪孙正义依靠资本市场而发迹 

孙正义,这位亚洲巨人,却个头小决心大,他19岁时订出了50年的计划,从此他一鸣惊人,一发而不可收拾。孙正义一手创建软银公司(SOFTBANKCORP),是当今数字化信息革命的英雄,被喻为日本的比尔·盖茨。 

软银公司是集高科技、出版、展示会和软件经销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他持有NoVELL日本有限公司204%股票;获得美国雅虎公司37%的股份。 

1997年《时代》周刊首次评选世界50位电脑与网络精英,孙正义入选,并且排名第四位。1998年、1999年他又连续入选。1998年他还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为〃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十大富豪〃。1999年7月5日,他成为《福布斯》杂志的封面人物,称他正在创造一个因特网帝国。 

自己把握命运打造铁一样的成功 


孙正义于1957年8月生于日本佐贺县,他是韩国裔移民,虽然已经是第三代了,但是他小时候没有加入日本籍,这断送了他成为一名教师的梦。于是,他转而想成为一个商人。孙正义的父亲开了一家弹子房,小时候,孙正义常常能听到父亲嘟嚷:〃今天下雨了,所以生意不好。要是天晴的话,一定会好的。〃当时他就想,要是自己经商,一定不能做那种看天吃饭的生意,而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他要打造的是铁一样的成功。 

孙正义拥有典型的日本人身材,身高仅5英尺(约152米),但他从小就抱有雄心大志。孙正义出生在日本南部九州岛的一个小业主家庭,在3个男孩中排行老二,父亲是朝鲜人。大约10岁那年,他就认定自己将来大有出息,会成为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富商。十几岁时,他对美国的东西就非常迷恋,特别是对日本本土的商界英豪DenFujita崇拜得五体投地,因为DenFujita成功地把麦当劳连锁店开遍了日本,打败了本地星罗棋布的小吃店。为了见上一面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孙正义给DenFujita的办公室打了几十个电话,还专程坐飞机飞到东京。DenFujita终于亲自接见了这位毛头小伙子,称后生可畏,并勉励他继续努力。 

1973年,孙正义时年16岁,来到了美国加州柏克莱学习英语。他放弃了原来的日本姓氏Yasumoto,恢复了祖先的姓氏Son。一到美国,孙正义就感到眼花缭乱,被美国生活的丰富多彩迷恋住了。他回忆到:〃我感到什么东西都是巨大的,而且井井有条。我认定了这个国家就是自己想从中学到很多的地方。〃第二年,他转学到柏克莱中学,又过1年,他进入了一所小规模的大学。两年以后,他终于获得资格进入加州柏克莱大学学习经济学。每天,他都专门抽出5分钟时间,苦思冥想新的发明创造。19岁那年,他设计出了一种袖珍式翻译机,然后雇了几个教授制造出了样品。后来,他为自己的发明申请注册了专利,并把它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夏普公司。 

此后,他的梦想越做越大。那些年,孙正义设想出了创办40多个开发生产新产品公司的点子。他还构造了一个50年的宏大计划,先设立公司,筹措资金,最后将这一事业转交给一个选定的接班人。但是,在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最后确定自己究竟该干哪一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彻底改变了孙正义的命运走向。在柏克莱,有一次闲着无聊,孙正义随意翻看一本科学杂志,他被一个计算机微处理器的照片深深吸引住了。〃我当时浮想联翩:如果这种东西能变得便宜,并且其功能再变得更丰富些,那么它就一定能改变这个星球上所有人的生活。想着想着,我捏着报纸的双手都麻木了。〃他回忆到。 

瞄准英特网前沿 

1980年,孙正义从柏克莱大学毕业后,回到日本开创自己的事业。他很快就选定了软件分销行业。1981年,即他23岁那年,孙正义从他卖给夏普公司翻译器的钱中拿出8万美元设立了自己的公司软银。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软银公司成了全日本最大的个人电脑软件销售商(直到现在,仍占有70%的市场份额),还出版了10多种杂志,用来向日本人普及电脑知识,兜售自己的产品。 

1994年,软银公司上市,筹集到了14亿美元。由于股票经过调整分割,孙正义手中持有的180万股软银公司股票当时由每股2225美元涨到了150美元。股票上市后,孙正义发起了一场疯狂的收购活动:以803亿美元买下了美国dex公司的展销部;以31亿美元收购了Ziff…Davis的系列计算机杂志和展销部;以12亿美元买下了全球最大存储板生产商KingstonTechnology公司80%的股份。 

在美国大发特发之后,孙正义不忘反哺故里。软银公司和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宣布计划在日本共同设立一个纳斯达克市场,其目的是为日本本地炙手可热的新兴企业创造一个上市机会,同时为日本投资者提供进入全球市场的捷径。 

1995年,因特网的发展引起了孙正义的注意,他决意要在此领域大干一番。那个时候,全球电子商务的规模才只有3亿美元,网站域名也只有177万个。孙正义在美国加州圣荷西注册成立了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SoftbankTechnologyVentures,并且聘请GaryRieschel管理这个公司。 

Rieschel曾在思科公司和英特尔公司担任过要职。在那个令人癫狂的年代,一年之内,软银公司在55家公司投下了风险资金23亿美元,并创造了这样一个投资模式:初级阶段,在许多领域广泛投资,然后精挑细选一些最具有发展前景者,并把赌注成倍押大。 

孙正义的第一个目标是雅虎。但当时雅虎在风险投资家中已经颇有名气。如果此时涉足,软银公司肯定要付出更大代价。作为试探,1995年11月,软银公司向雅虎投入了200万美元。第二年3月,在雅虎刚刚搬出蜗居,条件稍稍改善时,软银公司又注资1亿美元,从而拥有了雅虎33%的股份。两个月后,雅虎上市,仅卖掉所持雅虎5%的股份,软银公司便赚了45亿美元,现在,它在雅虎所持的28%股权价值84亿美元。 

 
杨致远回忆当时情景时仍感触尤深:〃当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孙正义疯了。在1996年3月,在一个新兴公司投资100万美元是具有相当风险性的。我并不认为孙正义是交了好运,实际上,孙正义目光长远,看到了未来15年乃至20年以后的前景。〃在那个令人癫狂的年代,一年之内,软银公司在55家公司投下了风险资金23亿美元。孙正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