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5年
  玫琳凯首次进入中国,并经国家工商局批准,成为首批被获准在中国经营的3家直销公司之一。4月,中国杭州成立工厂,以供应中国地区的市场需求。玫琳凯的第三本书《你能拥有一切》发行,一星期之内跃升华尔街畅销书排行榜之列。又一次被《财富》列入全美500家大企业之一。
  1996年
  玫琳凯·艾施慈善基金会成立,成立宗旨是提供妇女易患的癌症的研究基金,其中包括乳腺癌研究。国际妇女会对玫琳凯公司在对妇女地位的平等及提升方面作出的特殊贡献给予表彰。玫琳凯·艾施在《富比士: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故事》一书中与其他20名企业家同时被报道,她是其中惟一的一位女性。连续10年突破销售零售超过20亿美元,业务扩展至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
  1997年
  零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玫琳凯·艾施慈善基金会提供50万美元给知名的癌症研究专家,专门针对妇女易患的癌症进行诊断、预测、预防及治疗等方面的深入研究。
  1998年
  玫琳凯中国公司转型成功,成为获得国家批准并以合法雇佣专业美容顾问进行产品推销的第一家专业化妆品公司。玫琳凯化妆品公司再度荣登《财富》杂志“美国最值得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值得员工工作的100家美国公司之一,玫琳凯的经营理念和经验与其他14家有显著特色的公司一起被载入《关爱——在竞争中》一书。
  1999年
  玫琳凯·艾施再次捐款50万美元给癌症研究机构。业务扩展至包括巴西在内的28个国家和地区。玫琳凯网站成立,为美容顾问和顾客开辟电子商务业务。
  2000年
  玫琳凯基金会为保护妇女权益,反对暴力开展了慈善捐助活动。公司业务扩展至全球包括阿萨克斯坦,斯洛伐克和菲律宾在内共35个国家和地区。为美容顾问和顾客开辟具有特殊电子商务的功能的玫琳凯网上公共资源服务。在美容顾问定购的产品中,50%以上是通过网上交易完成的,这使玫琳凯在网络交易中成为领导者,极大地支持了销售。
  2001年
  至此,玫琳凯慈善基金会在美国已向癌症研究捐款累计超过500万美元。



092奥尔特加的“时尚速度”


  30分钟积累财富60亿美元
  1975年,他开创了一家名为Zara的小店铺;如今,更名为Inditex,成为世界第三大服装公司;他是铁路工人和家庭妇女的儿子;他刚刚成为西班牙最富有、时装界第二有钱的人士。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奥尔特加的个人净资产92亿美元,排名第33位。Inditex控股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现年65岁,出生于西班牙西北部贫困的加利西亚地区,他最初是在拉科鲁尼亚的一家服装店里打工,随后开了自己的裁缝铺,向服装店出售女式上衣。奥尔特加于1975年在拉科鲁尼亚开设了首家Zara公司以5000比塞塔(西班牙货币,相当于30欧元)开了一家服装小店,这就是今天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原型,该集团公司2001年市值达到120亿欧元,超过了Benetton,TheLimited和Next。2003年的销售额为45。99亿欧元,纯利润为4。46亿欧元,利润率为9。7%。到2003年底,在48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1922家连锁店,有39760名雇员。而老板奥尔特加也一跃成了西班牙的首富。
  这位西班牙亿万富翁为人低调,不喜张扬,1999年以前,他的照片从未在媒体上出现过。对于公司上市一事,奥尔特加解释道,他想确保公司员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阿曼奇奥·奥尔特加是一位非常谨慎也非常成功白手起家的西班牙企业家,创办了年销售收入达22亿美元的时尚产品零售店——Inditex。资产最著名的是扎拉品牌,生产和销售中档价位的时装,在2004年5月发行股票上市。他出售了26%的股权,获得20亿美元的现金。在生活中他尽量保持低调,拒绝打领带。
  Inditex是20年来西班牙最成功的企业之一。Inditex集团的78%营业额来自Zara。现时,Inditex的旗舰服装店Zara,以及Pull&Bear、MassimoDutti、Bershka及Stradixarius等品牌服装店有八成服装在欧洲制造,当中五成来自西班牙。相信Inditex不会轻易放弃欧洲这个生产基地,只有在该集团大举扩充零售业务,需要更多货源时,才会将生产活动扩展至亚洲。
  2004年5月,Inditex在西班牙上市,令扩充业务计划更显迫切。最近,该集团在香港设立了InditexAsia、VastgoetAsia及ZaraAsia等3家公司,以便进行采购和收集时装潮流情报,特别是了解年轻时髦消费者的需要。据了解,采购虽非Inditex在港业务的主要工作,但亦十分重要。该集团以香港为根据地,集中向亚洲各地采购布料和服装。这些产品的设计可能来自日本、南韩、马来西亚、印尼和印支半岛,但不少都在中国内地制造。据观察家称,该3家香港公司肩负搜集潮流趋势的责任。Inditex在全球各地的职员每天都会报告不同市场的潮流资讯,驻于西班牙的设计师随即检视有关资料和每天销情,以便调整现有的设计和创制新系列。
  30分钟积累财富60亿美元
  2004年的一个星期三上午11点15分,在西班牙西北部的拉科露那港的一个工业区,一个穿着随意的65岁的老人蹒跚着走出他的办公室,进了一间有电视机的屋子。15分钟后,他的公司第一次开始向公众发行股票。这家公司创建于1975年,当时名叫Zara,不过是一家本地的小店铺;而现在已经成了世界第三大的服装公司,名叫Inditex,在西班牙有几十个制造车间,专卖店遍布美国、日本等34个国家。
  当他在11点45分走出屋子时,他所掌握的60%的股份已经价值60亿美元了,他刚刚成为西班牙最富有的人。随后,阿曼奇奥·奥尔特加像平时一样走进了公司的饭厅。
  仅被媒体找到两张照片
  尽管这位铁路工人和家庭妇女的儿子现在已经成了时装界第二有钱的人士(首富是LVMH公司的伯纳德·阿诺德,法国时装业巨子)了,但在从前,报纸上甚至连一条关于他的新闻也没有,他也从不在媒体前露面。直到最近我们才找到他的照片,可是也只有两张而已。其中一张是2003年关于Inditex公司的第一个报道,预告公司将要上市的消息;还有一张便是在2004年媒体报道上的了。两张照片上这位胖胖的老总穿着同一件的衣服,其实这两张照片也是在同一天拍的,摄影师也是同一个人。只有在拍照时,奥尔特加才是笑着的。
  奥尔特加有什么理由不笑呢?他积累了一辈子的时装营销的经验并且把它变成了一种足以掀起一场世界制造业革命的营销策略。他从13岁起就开始在拉科露那的一个裁缝铺做学徒,在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发现一件衣服从设计室到成衣车间,再到商店的货架的这个过程中所蕴涵的巨大的利润。他认识到,只要他掌握了所有这些工艺的流程,他就能赚到钱。更重要的是,他能因此飞快而灵活地完成他资本的原始积累。拉科露那位于伊比力亚半岛传统的纺织工业区的中心,在那儿他想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因为在拉科露那,人们能够很容易地掌握时装从设计、加工到批发、零售的全套经营流程。
  时尚终结者
  就这样,奥尔特加积累了十分强的实力,并被西班牙的媒体称为“终结者”。在时尚界,人们的口味往往是被最近的周末大片或是麦当娜的最新专辑所左右,速度就是一切。但是在与时尚高速赛跑的这一点上,没有人做得比奥尔特加更出色了。
  华尔街正是这么认为的,从伦敦到纽约的分析家们一次又一次地把Inditex公司评为同行业中的第一位。它的业绩超过了诸如美国的Gap公司、瑞典的H&M公司和意大利的Benetton公司等同行。Zara作为该公司的传统品牌,至今仍然占有公司77%的销售额。奥尔特加正在把一种地方性的小规模运营模式带进这个大时代之中。Zara的一件衬衣从它在拉科露那的设计室到它在卡塔尔、巴黎或是东京的专卖店只需两个星期的时间,比它的竞争对手起码要快上12倍。通常情况下,Zara公司利用这一小段领先的时间,在各种不同的式样之中检测出最最热卖的几种。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迅速地把卖不动的时装式样的生产线停下来。这种做法尤其是在销售淡季是临时的,这样有效防止了竞争对手通过大量进货和低价倾销来吸取利润的惯用手段。Inditex集团的首席执行官朱丝·玛利亚·喀斯特拉诺说:“我们的做法,让我们与竞争对手的竞争中保持了巨大的优势。”
  市场少量缺货比廉价劳动力更重要
  奥尔特加用他的“时尚速度”模式推翻了想当然的“无情的全球化压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制造商们开始在南美洲和亚洲无序地寻找劳动力廉价的地区开设加工厂,引发了现在被“反全球化主义者”称为“低价竞争”的风潮。从玩具到服装的每一种产品的制造商都必须在诸如柬埔寨或斯里兰卡等地找到最廉价的劳动力,不然他们将在竞争对手的低价倾销面前一败涂地。但是奥尔特加在低价竞争的风潮里一路走了过来,他向世人证明了市场机动力和必要的少量缺货比廉价劳动力更为重要。想当然的认识,只会使得原有的产业市场渐渐萎缩。
  从哈佛、沃顿到西班牙的IESE学院等知名商学院,奥尔特加的公司都被视作为研究未来制造业的案例。IESE学院的朱丝·露伊丝·纽诺认为奥尔特加的策略打破了所谓“第一世界的时装在第三世界的工厂”的俗调,通过时装制造与销售的双轨并行,领先了竞争对手好几年。



093英国亿万富翁劳辛逃税内幕


  英国亿万富翁逃税被媒体曝光
  在2004年英国《星期日邮报》的评选中,现年76岁的劳辛名列英国富豪榜榜首,在2004年《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排行榜上名列第42位,净资产达80亿美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家财万贯的亿万富翁,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节俭到了抠门的程度,而且还利用英国制度中的种种漏洞逃税,为自己聚敛了更大的财富。英国《卫报》2004年4月11日和12日连续两天对此进行了报道,从中揭开了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幕。
  多面人:抠门、大度、逃税、义捐
  在过去的20年中,汉斯·劳辛一直居住在英国萨塞克斯郡东部乡下瓦德赫斯特公园内自建的像皇宫一样的豪华住宅里。属于他的私人领地覆盖了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一年到头,他不用自己动手做任何事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的管家、秘书、司机和他的兼职厨师把一切都搞定了,家里面什么事都不用他操心。
  然而,身家万贯的劳辛在许多时候对钱却很计较,其认真程度甚至到了夸张的地步。他手上戴的是很不值钱的手表,他的头发从来都是村子里的剃头师傅给剃的。如果他外出参加什么活动,他喜欢斤斤计较地以老年人优惠卡来购买门票。但是,劳辛有时慷慨大度得又让人难以相信:他出钱给自己的花匠的母亲买下了一处廉租公寓;他还借钱给他的管家,让他自己买一部汽车。
  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劳辛一直在使用着道路、警察、法院以及其他国家所能提供的基础设施服务,但是只要有可能,他就不会放过逃税的一切机会。英国议会通过的法律规定,任何英国人,只要年收入达到33935英镑,就必须交纳40%的所得税。大约250万英国中产阶级似乎都在遵守着挣多少就纳税多少的法令,而且是交得无怨无悔,堪称是合法公民。但是,绝大多数有钱人是不愿意参加那种挣了钱必须纳税40%的“游戏”的,他们面对的似乎是想交多少就交多少的法令,也就是说在法律面前似乎没有人人平等。有钱人逃税当然自有其招数,最常见的就是捐赠善款,因为捐赠是不需要纳税的,劳辛家族近3年来捐献的慈善款项就有1730万英镑。
  非户籍所在地身份他不用交一分税
  现年76岁的汉斯·劳辛2004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和英国《星期日邮报》共同列为英国第二富豪。劳辛及其家族除了拥有固定家财外,1996年,他们还获得了45亿英镑的意外之财。如果把这笔意外之财拿去投资,按5%的年收益率计算的话,他们的年收入就有2。25亿英镑。也就是说,即使他们的意外之财从1996年开始就没有增长一分钱,而如果他们交足40%的收入所得税,那么他们家族每年交给财政部的税收就应该是9000万英镑,这笔巨款足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