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开朝十四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开朝十四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历史记载上看,宋皇后并无子女,但在德昭、德芳这二个皇子中,她倒是比较偏爱德芳的。这一点,对正在考虑继位人问题的宋太祖也可能稍稍产生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使他难以果断地在长子德昭和幼子德芳中挑选出一个来,以取代赵光义的继承人的位置。    
    就在这年十月,宋太祖猝然死去,赵光义则顺利地继承了皇位。关于宋太祖之死,史家众说不一,其中也有称为光义谋杀者。总之,太祖之死,留下了千古之谜。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38节 高度集权的弊端与遗祸

    赵匡胤自登基后的第四年(963),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他针对敌人北强南弱的特点,为避免以半壁江山与正走上坡路的辽国争雄,因而改变了周世宗的用兵方针,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用了13年的时间,统一了除北汉之外的所有地区,基本上恢复了完整的版图。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动乱与分裂,统一大半中国,是赵匡胤一生最大的功绩。国家的再一次统一(虽然不是完全统一),彻底解决了自唐来以来藩镇乱政的混乱局面,重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这是他对于历史的重大贡献。北宋的政治稳定,促进了自唐中期以来土地占有方式和剥削方式的变革,使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五代短短53年,政变频繁,中原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5个姓13位君主。除五代更迭,周边还存在吴、南唐、吴越、前蜀、南汉、楚、闽、南平、北汉等10个国家,各称霸一方。连年战争,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在这种形势下,赵匡胤统一全国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随战乱结束,社会生产恢复,经济向前发展,统一显示了进步的历史意义。    
    赵匡胤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军阀割据,重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成为一代开国圣君而载入史册。    
    但他始料不及的是,他的一系列集权的军政措施,加强皇权,削弱了军队;政府官僚化,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兵权过于集中,将不知兵,兵不认将,削弱了战斗力;官僚机构重叠,互相牵制,办事效率极低。北宋长期处于挨打状态,最终国破家亡,徽、钦二帝被掳做亡国奴。    
    南宋朱熹指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一针见血指出宋太祖高度集权带来的弊病。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39节 少年多难,奋勇图强

    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铁木真出身于贵族之家。家族属于蒙古部中的乞颜部,其父也速该为该部领袖。史载:铁木真“初出母胎”,“头角峥嵘,双目炯炯有光”。而且“手握凝血如赤石”。此极言贵人自有“吉祥预兆”。恰在这天,其父生擒两名塔塔儿部人,其中一将领名铁木真,遂以名子,借以纪念这一胜利。不久,其父死于塔塔儿人投毒的仇杀。由于本氏族的众叛亲离,连牲畜也被叛离者带走,寡母诃额伦氏不得不放弃游牧生活,带着铁木真等4个儿子靠渔猎和挖野菜根艰难度日。期间铁木真还一度被叛部泰赤乌的奴隶主捕获负枷示众,后趁夜机智地潜逃回家,全家即远迁不儿罕山(今肯特山),时年仅13岁。    
    长大后铁木真为了重振家业,认识到必须寻求更强大势力的庇护。他与弟弟哈撒儿和别勒古台一道来到土兀剌黑林(今蒙古乌兰巴托南),找到他父亲的至交克烈部首领王罕,向他奉献了礼物,并尊王罕为父,表示依附。王罕答应全力相助。    
    在王罕的荫护下,铁木真开始积聚力量。铁木真先后收下了折里麦,后又有很多自由的骑士、勇敢善战的勇士接踵而来,铁木真周围群英汇集。他暗暗地收集部众,积蓄着复仇的力量。    
    一两年后,铁木真从斡难河中游的札木合营地迁到怯绿连河上游的桑沽儿小河,独立建营。铁木真不问出身,善于容众,吸引了很多弱小的氏族,被大家拥戴为领袖,表示愿为他去“砍断逞气力者的颈项,劈开逞雄勇者的胸膛”。早期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为铁木真的亲信。    
    一些原来有名望的乞颜贵族也向铁木真靠拢。合不勒汗的长支主和乞氏的撒察别乞、泰出,忽图剌汗之子拙赤汗和阿勒坛,也速该之弟答里斡赤斤,兄捏坤太子之子忽察儿等人不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挟其部众回到铁木真身边。他们在部族长联合会议上,共同推举拥有较强势力的铁木真为可汗,并表示服从。    
    淳熙十六年(1189),27岁的铁木真经贵族会议推举为可汗,立即建立起一套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制度。他任命最早追随他的亲信那可儿博尔术和折里麦为总管,并分设了带弓箭的、管饮膳的、掌管牧羊的、管修造车辆的、管家内人口的、管带刀的、掌驭马的、管牧养马群的、负责远哨的和守卫宫帐的等10种职务。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员,除其弟外几乎全是他的亲信。通过这套制度,铁木真组成了一支以那可儿为核心的精悍队伍。他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纪律和制度,以便使他们更适合于大兵团活动,从而为统一蒙古奠定了组织基础。    
    经过10多年的努力,铁木真成为蒙古草原上一支强大力量。从庆元五年(1200)起,铁木真用7年时间,经过4次大战役,彻底击败了札答、克烈、泰赤乌、塔塔儿、篾儿乞、乃蛮等部。至此,铁木真的势力称雄于蒙古草原。    
    开禧二年(1206)春,铁木真在蒙古部原聚居地斡难河源头召集全体贵族、将领举行急里勒台(本指部落议事大会),会上一致推选他为大汗(“成吉思”意为“海洋”),上尊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汗国。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40节 建立帝国制定政策

    成吉思汗即位后,在嘉泰四年(1204)整顿军马、建立千户制的基础上,将全蒙古百姓划分为95千户,分别授予共同建国的贵族、功臣,任命他们为千户长,世袭管领。    
    千户制度是蒙古国家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千户作为统一的基本军事单位和地方行政单位,取代了旧时代的部落或氏族结构。通过编织千户,全蒙古百姓都被纳入严密的组织之中,由汗委任的户长管领,在指定的牧地范围内居住,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所属千户。国家按千户征派赋税和调拨军队。所有民户都应在本管千户内“著籍应役”,负担差役,不分贵贱,皆不得免。凡15岁至70岁的男子都要服兵役,随时根据命令自备马匹、兵杖、粮草,由本管千户长率领出征。“上马则准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羊”。蒙古政体已转变为封建的领主分封制。    
    蒙古国的最高统治集团是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全蒙古百姓都是他们的臣民。按照分配家产的体例,成吉思汗将百姓分配给诸子、诸弟。    
    千户制度是成吉思汗防止旧贵族复辟的重要措施。任何千户长,不管地位多么尊崇,都是皇室的臣仆。千户长构成的那颜阶级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人民的支柱。    
    为确保至高无上的汗权,成吉思汗建立了一支更强大的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武装。他将护卫军扩充至1万名,由1000名宿卫、1000名箭筒士和8000名散班组成。其主要责任是保护大汗的金帐和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同时也是大汗亲自统领的作战部队。    
    成吉思汗掌握着这样一支最强悍的亲信军队,足以制约任何一个在外的诸王和那颜。各级那颜的子弟被征为护卫军,等于“质子”。这有助于成吉思汗更牢固的联系和控制分布在各地的那颜,使他们效忠于自己。护卫军成为成吉思汗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旧贵族复活和对外进行掠夺和扩张的有力工具。    
    成吉思汗建国以前,蒙古人还没有文字。成吉思汗俘获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后,因他精通本国文字,就命他教子弟学习。其后又有不少畏兀儿人被用为蒙古贵族子弟的教师,他们对蒙古文的创制做出了贡献。    
    畏兀儿蒙古文创制出来以后,成吉思汗就用它发布命令,登记户口,编集成文法(大札撒),记录所办案件等,成为加强统治的重要辅助手段。    
    开禧二年(1206),成吉思汗任命其养子失吉忽秃忽为大断事官。由大断事官专门负责掌管民户的分配。成吉思汗又命失吉忽秃忽审断刑狱词讼,负责惩治盗贼,察明诈伪,施以刑法。大断事官实际上是蒙古国的最高行政官,相当于汉族官制中的丞相。大断事官之下还有若干断事官作为僚属。此外诸王、贵戚、功臣有分地者,也各置断事官治其本部百姓。    
    在蒙古民族长期形成的种种社会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成吉思汗重新确定了训言、札撒和古来的体例,制定了蒙古法律“大札撒”。札撒主要由习惯法和训令构成。它是当时人民必须遵奉的法律。“札撒”的制定,对统治被征服的民众,使人民各安其位,整顿社会秩序,加强蒙古政权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业绩以及他加强集权统治的措施,构建了蒙古帝国的基本内架,为他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扩张战争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41节 对内征讨伐夏灭金

    统一蒙古后,征服邻国就成为成吉思汗的主要目的。当时,他的兵力总数已超过10万。在征服诸国的过程中,蒙古国的兵力又不断得到扩充。    
    党项贵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成为蒙古人征服的第一个目标。成吉思汗早已谋划着进攻金国,但他担心西夏与金国合力从西面牵制蒙古。为免除西夏可能构成的侧面威胁,他采取了先攻西夏扫清外围的战略。开禧元年(1205)三月,成吉思汗灭乃蛮后率军第一次侵入西夏,攻破边境城堡力吉里寨,毁其墙垒。但此次主要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开禧三年(1207)秋,成吉思汗以西夏不肯纳贡称臣为由,第二次侵入西夏,攻破斡罗孩城,四出掳掠。西夏汇集右厢诸路军抵抗,蒙古军不敢深入,于次年春天退回。    
    嘉定二年(1209)秋,成吉思汗第三次入侵西夏。他围攻兴庆府长达两个月,迫使西夏王纳女请和,每年向蒙古纳贡。西夏因向金求援遭到拒绝,遂转而采取了臣服蒙古向金国进攻的政策。    
    蒙古与金很早就是仇敌。嘉定二年(1209),金章宗病死,完颜永济继位。成吉思汗从投到自己麾下的金朝叛臣口里对金朝的政局了如指掌。嘉定四年(1211)三月,他做好了伐金的一切准备。在为祖先复仇的口号下,成吉思汗对金朝展开了全面攻势。金军以30万大军守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膳房堡北),成吉思汗挥师攻之,金军大败,死者蔽野塞川。金将完颜承裕等慌忙觅路逃跑,蒙古军跟踪追至浍河堡(今河北怀安东),将金军大部分消灭。蒙古军前锋突入居庸关,攻中都(今北京)不克,退出关外。    
    接着,成吉思汗分兵四出,攻取了山西、河北、山东和东北的许多地方。金王永济柔弱无能,见蒙古军来势凶猛,未战就先乞和。嘉定六年(1213),胡沙虎以怠忽职守受责,竟发兵入都,杀永济,另立完颜旬,自为太师、尚书令。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因兵败惧罪,又先下手杀掉了胡沙虎。金朝统治一片混乱。    
    金朝因国内衰竭,已无力守住中都(今北京),为躲避蒙古的压迫,准备迁都河南汴京。恰在这时,发生了金国阻止蒙古派往南宋的和平使节的事件。成吉思汗对此非常气恼,认为缔结和约还要迁都,这是破坏条约准备再战。他再次下令策马南进。蒙古军逼近中都并将其包围,中都附近州县守将和官员纷纷投降,前来救援的金军被击溃,留守中都的金军主帅抹燃尽忠弃城而逃。嘉定八年(1215)五月,蒙古军进占中都,驻在桓州的成吉思汗派失吉忽秃忽将中都府藏尽数运走,并派兵驻守中都。    
    嘉定十年(1217),成吉思汗在漠北图拉河畔,对从军多年的将士论功行赏,同时改编部队,深得成吉思汗信任的木华黎被封为国王。嘉定十二年(1219),成吉思汗扬鞭策马踏上西征之路。


第二部分 武周皇帝武则天第42节 对外兴兵远征欧亚

    在蒙古铁骑向西挺进的征程上,首当其冲的是地处中亚的花剌子模国。花剌子模是中亚古国之一,位于阿姆河下游,其王号花剌子模沙(波斯语,意为王)。它摆脱了西辽和墨尔柱帝国的统治之后,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