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开朝十四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说开朝十四帝-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早先的时候,秦始皇就经常说:“东南有天子气。”所以他曾经多次东巡,试图来镇住这种云气。刘邦杀了大蛇,又听说了那种神异之事,就开始怀疑会不会是冲着自己来的。因此,他带着那些愿意跟从他的刑徒逃亡到芒、砀山区(今河南永城县东北),藏了起来。但就是这样,吕后和其他人去寻找他,也常常能够很快找到。刘邦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吕后说:“你藏身的地方,天空上经常有五彩祥云,所以我一找就能找到。”刘邦很高兴,把此事向人们悄悄宣传,沛县及附近的青年人听说后,很多人都愿意跟从他。这样一来,刘邦利用迷信和自己的为人就组织了一批人在自己周围,成为当时人们公认的沛中豪杰。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西南)发动起义,并建立了“张楚”政权。沛县县令想响应陈胜来保全自己,刘邦好友沛县主吏萧何、狱掾曹参就向县令建议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想背叛秦朝,领着沛中子弟起兵,他们恐怕不会听你的。最好还是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回来,能聚集几百人,这样大家就不会不听话了。”县令表示同意,他让吕后的妹夫樊哙去找刘邦。刘邦这时已经聚集了好几百人,于是就和樊哙一起回到沛城。刘邦在县令的衙门中,设坛祭祀,并宣称自己是赤帝之子而树起红色大旗,正式宣布起兵反秦。接着,萧何、曹参和樊哙等人分头去招兵买马,沛中子弟踊跃参加,队伍很快发展到了两三千人。这时是秦二世元年(前209)的九月,刘邦已经48岁。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9节 能屈能伸,几起几落得天下

    在刘邦沛城起兵的同时,原楚国贵族的后裔项梁、项羽叔侄也在吴中起兵(今江苏吴县)。他们杀了会稽郡守,很快组成了一支8000人的江东子弟兵。其他一些六国贵族也都纷纷起兵,自立为王。    
    秦二世元年(前209)十二月,陈胜被车夫庄贾所杀。次年(前208)六月,项梁知道陈胜确实已死,就在薛县召集各部将领,立了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盱眙)。这时,秦大将章邯已经攻灭魏国和齐国。到了七月,楚军经过休整,开始向秦国反攻。楚军连连胜利,项梁被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起来,别人进谏也不听。九月,章邯得到秦关中的援兵后,乘项梁不备,突然夜袭定陶。结果楚军大败,项梁被杀。章邯在击杀项梁后,认为楚国已不再构成威胁,就渡河进攻赵国。赵王向楚怀王求救。接到赵国的求援信,楚怀王和众将商讨,决定分兵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上救赵;一路以刘邦为将西进关中。楚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经过连番征战,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攻入武关,向咸阳逼近。秦相赵高杀死二世,派人向刘邦求和,被刘邦拒绝。九月,秦王子婴即位,他诛灭赵高,派兵在峣关抵挡刘邦。刘邦率军绕过峣关向秦国进攻,在蓝田之南打败秦军,接着到蓝田又大破秦军。十月,刘邦即进抵咸阳东郊灞上(今陕西西安东)。秦王子婴被迫乘坐素车白马,用带子系着颈,捧着玺印向刘邦投降。秦王朝灭亡。    
    十月,刘邦进入咸阳。当时他以“关中王”自居,准备就住在宫中,好好享受一番。樊哙提醒他这将重蹈秦的覆辙,他却不以为然。因此张良又再一次进谏说:“秦王朝的统治是残暴无道,所以才能使你进入关中。你想为天下除去残暴,自己首先就必须以朴素为资。现在刚刚入秦,却安于享乐,这是所谓‘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樊哙讲的话虽有些难听,但为了夺取天下,我希望你还是听从他的劝告。”这样,刘邦才听从了他们的劝告,“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只有萧何是带着“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回到军中。    
    项羽在救赵消灭秦军主力后,也率军向关中进发。汉王元年(前206)十二月,他来到函谷关。一见关门紧闭,听说刘邦已平定关中,项羽大怒,当即命当阳君英布攻破函谷关,接着率40万大军开到戏下(今陕西临潼东北戏水西岸)。这时,谋士范增坚持劝项羽赶快除掉刘邦,因此他下令犒劳士兵,次日一早就向刘邦进攻。刘邦当时只有10万人,在兵力上完全处于劣势。在大难就要临头之际,刘邦却来了救星。这个救星就是项羽的叔叔项伯。项伯和刘邦的谋臣张良交往甚密,张良曾救过他的命。他听说马上就要向刘邦进攻,就连夜驰入刘邦军中,想把张良带走。张良却说:“沛公有大难,我作为谋臣不能一声不吭就走,要走也得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刘邦听了大惊,要张良赶快考虑对策。张良说:“你现在应亲自对项伯说明,你不敢背叛项王。”刘邦对项伯以好酒招待,并约为儿女亲家,然后说:“我入关后,秋毫不敢所取,登记吏民,封存府库,以等待将军(指项羽)。所以遣将守关,是为防备盗贼和其他意外。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能替我向将军说明这个情况。”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你明天拂晓定要亲自去对项王赔礼。”刘邦答应后,项伯即连夜返回,把刘邦的话全部告诉了项羽,并劝告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你能顺利入关吗?人家有大功,不该这样对待,还是好好相待才是。”项羽表示同意,取消了进攻计划。    
    第二天一早,刘邦率张良、樊哙和100多个骑兵来到项羽的营帐鸿门,向项羽赔礼。项羽宴请刘邦,席上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演出了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项羽差点要杀了刘邦,刘邦借故脱身躲过此劫。鸿门宴后,项羽即率兵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掳掠财物妇女,然后东归。到汉王元年(前206)二月,他以最高统帅的身份,尊楚怀王为义帝,立诸将为王、侯,诸侯王共分封了19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管辖梁、楚九郡,都彭城,立刘邦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41县,居地南郑(今陕西南郑)。    
    四月,项羽遣诸侯各自就国。刘邦没有办法,也只好前往南郑。项羽当时只给了他3万士兵,加上自愿随从的几万人,也不到10万人。为了防备其他诸侯的袭击,也为了向项羽表示不再东出争夺天下,刘邦接受张良建议,把通往汉中的栈道烧了。这样,从陈胜开始反秦到秦灭亡,长达3年的战乱暂时平息。    
    刘邦虽然来到南郑,但他并不甘于受封于汉王,只是由于考虑到自己势单力孤,当时才没有立即起来反对项羽,而到了南郑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刘邦所率士卒不服水土,讴歌思念东归,他必须立即决断;另一方面,项羽分封不均,齐国田荣起兵反叛,也为他提供了东进的机会。刘邦决定出关与项羽一决雌雄,恰好丞相萧何又向他推荐将才韩信大将,认为“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他便任命韩信为大将。韩信向刘邦建议:“我们的军吏和士卒都是山东(指函谷关以东)人,他们日夜企盼东归,借助这股士气,可以建立大功。我们应立即决策,率兵东进”。刘邦非常高兴,就让他全权部署作战计划。汉王元年(前206)五月,刘邦以萧何为丞相,留守巴蜀,安抚后方,自己则和韩信率领大军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很快占领了整个关中,楚汉战争正式爆发。    
    汉王二年(前205)十一月,正当项羽与齐、赵激战时,刘邦率兵出关向中原进军。汉军声势浩大,次年四月,共56万人,东向伐楚,很快攻下了彭城。    
    项羽知道刘邦出关东进后,并没有立即回师迎战。他准备把齐国彻底击破后,再全力对付刘邦。这时听说刘邦已经占领彭城,便率领精兵3万,急返彭城。当时刘邦还在彭城置酒和各路诸侯庆功,楚军在早晨向汉军发动进攻。一日之中,大破汉军,汉军沿谷、泗二水退逃,被杀死十几万人。又在灵璧(今安徽宿县西北)东濉水上被项羽追上,又有十几万汉军被杀死,“濉水为之不流”。刘邦仅与数十骑逃脱,路上恰遇女儿和儿子,而父亲和妻子却被楚军俘虏。各路诸侯看到刘邦大败,纷纷叛离。    
    刘邦退到荥阳,收集逃散的士卒。这时,萧何从关中派来增援部队,连五六十岁的老人和不满20岁的青年都被征入伍。同时韩信也收兵前来会合,汉军复振。五月,在荥阳南边京、索之间击破楚军使楚军不能越荥阳而西。在此期间,刘邦还派说客说降英布叛楚。英布是项羽手下的一员猛将,他的反叛不仅使项羽丧失一支重要的力量,同时由于项羽要分兵平叛,也给刘邦的正面战场减轻了压力。    
    五月,楚军对荥阳的攻势更加猛烈。在这种情况下,将军纪信建议刘邦,让自己代替他假装投降,以使刘邦借机逃离。    
    项羽占领荥阳后,接着又攻克重镇成皋(今河南荥阳水镇)。汉王四年(前203)十月,成皋被刘邦收复。刘邦攻占成皋后,立即进围荥阳。项羽听说成皋失守,立即回师。刘邦撤围后退,两军在荥阳东北的广武山形成对峙。    
    双方这样对峙了10个月,刘邦兵盛食多,项羽兵疲食绝。最后在辩士侯公的说和下,刘邦和项羽约定:双方以鸿沟(今河南荥阳、中牟、开封一带)开界,“中分天下”,西边属汉,东边归楚。项羽送还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    
    鸿沟之约后,项羽率兵东去,刘邦也想引兵西还。张良、陈平却进谏说:“汉已据有天下大半,诸侯又归附,楚已兵疲粮尽,这是天要亡楚之时,不借这个机会消灭项羽,那真是养虎遗患了。”刘邦醒悟,立刻向楚军追击。这便是毛泽东诗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典故。    
    汉王五年(前202)十月,刘邦在阳夏之南追上项羽。他遣使与韩信、彭越约期会师,共击项羽。到了固陵(今河南太康西),韩、彭两军未至,项羽向刘邦发起攻击,汉军大败。刘邦只好又坚壁固守。他向张良寻求计策,张良说:若能以齐地实封韩信,以梁地实封彭越,他们肯定会全力帮你击败项羽。于是刘邦派人通告韩信、彭越,只要他们并力击楚,打败项羽后,就封他们为王。韩、彭立即回报:“我们马上进兵。”这时,汉军在兵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到十二月,双方在垓下会战,汉军30万人团团围住了项羽。最后,楚汉战争以项羽自刎,刘邦胜利而告终。


第一部分 秦始皇嬴政第10节 郡县与分封并行、安国与富民的政治

    汉王五年(前202)正月,刘邦按照与韩信、彭越的约定,立韩信为楚王,彭越为梁王。二月初三,刘邦正式称皇帝,为高祖,国号为汉。    
    “汉承秦制”,西汉的政治制度,基本是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与秦不同的是,高祖除了继续推行郡县制,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汉初,先是分封了7个异姓王国,后来除了长沙王吴芮,其余都被陆续消灭。但在削平异姓王的过程中,高祖又分封了9个同姓王,他们都是高祖的子、侄、兄弟。高祖规定:诸侯王国的地位与郡相等,王国的相国(后改为相)和太博必须由中央委派,代表中央处理政务,没有中央的虎符,诸侯王不得擅自发兵,诸侯王不得违反中央政令等。在诸侯王国以外,高祖还分封了许多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等,大多是封赏给有功之臣的。这样一来,汉代的地方制度就是郡县制度和诸侯王国并行。    
    为了维护尊卑等级,高祖还沿用了秦的20级爵位制度。在秦朝法律的基础上,高祖也改制了新的法律,就是汉代著名的《九章律》。在制定法律的同时,高祖又仿效秦朝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总之,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又重新建立起来。    
    不过,汉承秦制集中体现在礼法制度方面,汉高祖刘邦的统治政策与秦王朝多所不同,而这种不同,正是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而总结、制定、推行的。    
    经过长达8年的战乱,建国之初的汉朝人口锐减,经济凋敝。故此,汉高祖刘邦首先采取措施,解决劳力不足的问题:释放囚犯,流民返乡,军人复员,解放奴婢,鼓励生育。同时,他又调整土地,发展农业经济。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秦的赋税制度基础上,高祖采取了轻徭薄赋政策。除了轻徭薄赋,高祖还通过“赐爵”、“复爵”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重点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汉高祖也对工商业的政策作了调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