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生活中的经济学-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里;铁钉也是不同规格的装成一袋。类似这些既方便顾客又有钱可赚的增加 
品种的经营之道,我觉得国内的商品还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机会没有开发。 
    增加品种给超级市场带来管理上的复杂性。对于每一个具体品种,必须 
知道库存量还有多少,预计什么时候要售罄,并根据不同商品的提前订货期 
决定何时发出订单以免脱销。万一脱销,失去赚钱的机会还是小事,影响商 
店的声誉却是大事,因为顾客不喜欢到一家经常缺货的商店去买东西。增加 
库存固然可以避免脱销,但有仓库面积的限制,而且积压了流动资金,也是 
经济损失,尤其复杂的是食品,因为食品都有限定销售期,顾客挑选时总是 
选货架上同一品种中销售期最远的,商店还必须知道剩下的食品哪一天到 
期,对于接近销售期限的商品需要降价处理。美国市场是一个多变的市场, 
每种商品价格经常在变化,超级市场要随市场的变化而变更商品标价。如果 
要想赢利,就要估计市场可能的变化选择最有利的进货渠道。以上这一切对 
于品种单一的商店来说,都不是问题。可是对于有几万个品种的超级市场来 
说,就成为复杂得难以想象的课题。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推广,这个问题 
才逐步获得解决,超级市场的规模才得以进一步扩大。 
    70 年代末期发明了商品销售码。它是一组粗细不同的黑色线条印在商品 
的包装纸上,标准的销售码有 30 条线,每条线代表 0 或 1,所以这相当于一 
                      30 9 
个十位数的数字(因为 2 =1.074×10 )。销售码包含有商品的规格和厂家 
信息,换言之,只要知道销售码,就可以查出是哪家工厂生产的什么商品。 
但销售码中不包含价格,因为商品出厂之后价格还会变化。商品进入超级市 
场之后,经理给它规定一个价格,此时销售码所对应的价格就可以通过计算 
机查出。当商品从超级市场售出时,付款处计款员将销售码对准光屏扫描口 
过一下,计算机随即在收款单上打印出品名和价格,同时在库存商品单上注 
销。这种先进的方法可以提供高效率的管理,但投资比较大,所以还有些小 
型超级市场未能采用。 
    超级市场增加竞争力的另一个方面是改进销售服务,其中包括包换商 
品、退货、包修,还有折扣优待。我曾经在超级市场买过一只自行车用的气 
筒,买回家后发现和车胎上的气门接不上。我的房东告诉我,这种情况百分 
之百可以退货。但我已将商品的包装破坏,如果退货,虽然打气简依旧是新 
的,可是已不能再陈列到货架上去了,店方将遭受损失,而且这个损失是由 
于我自己选购不当造成,所以我拒绝这样做。最后我还是把这只打气筒带回 

了国。房东劝我去退货,因为他觉得这是顾客的权利。还有一次由于工作需 
要,我买了一台高级电子打字机,价格是 264 美元,过了一个月我去买别的 
东西,发现同样的打字机标价 160 美元,标签上注明,折扣的原因是该机在 
当作陈列品时说明书丢失。显然这是某位不讲道德的顾客把说明书拿走了。 
此外,超级市场里选购的一切商品都要在付款处计账付款,但我多次见到有 
人在超级市场里把食品吃下肚去,当然也无从计账。 
    凡此种种都增加了销售成本。但对于其它形式的商店,它的销售成本还 
是算低的,而且它确实博得了顾客极大的信任,解除了商业活动中的一道主 
要的心理障碍。 
    超级市场之能保持商品低价格有赖于一个非常发达的商品批发网。从蔬 
菜的冬夏价格相差非常小这一点,就可以证明批发网所起的巨大作用。按蔬 
菜的自然生长规律,同一地点的冬夏生产成本差别是很大的,但利用不同地 
点的气候差别,就可以经常得到用低成本生产出来的蔬菜。从生产方面看, 
每个地区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在气候、土壤、降雨等资源特点。所以在美国 
东部各州所吃的柑桔几乎都产自佛罗里达州,西部则产自加利福尼亚。而全 
美都能吃到产自达科他州的土豆。北部各州夏季蔬菜都是本州货,但冬季则 
吃从中美洲进口的鲜菜。批发网的任务就是为超级市场提供各地产品的价 
格,让他们选择规格和价格最相宜的产品。 
    围绕着批发商又有一个组织复杂的运输网和仓储系统,以适应农产品收 
获集中而消费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十分分散的特点。有一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 
带拖车的大型卡车由于超载出事故倾翻,报上报道了车里装的东酉有鸡、蛋、 
牛肉和多种水果及蔬菜。本来大卡车里装的什么东西我们无从知道,但这次 
事故却披露了美国运输网组织的复杂性,它并不是单一品种的直达运输,而 
是根据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来安排的多品种的搭配运输。对于这类易腐食品, 
运输线的两端都要有冷库设备。品种的搭配要求能最大程度利用运输力,这 
更是一件复杂的组织工作。批发、运输和仓储系统的发达使成本大幅度地降 
低,不过同时用于计划、统计、通讯、储运方面的开支增加,两相比较当然 
是得大于失。这种组织方式使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农业在国民生产总 
值中占的比例从 1965 年的 3%降低到 1990 年的 2%,而包括批发、储运、通 
讯、计划等第三产业的比例,则从 59%上升到 69%。附带提一句,上述生产 
组织的变化必须有一个前提,即畅通全国的运输网。美国宪法第一条第九和 
第十款,禁止各州对进出口货物课税。在美国,汽车通行全国,除汽车牌照 
和驾驶执照,不需任何通行证件。 
    商业是要靠信誉,而不是靠欺骗来发展的,自动售货机和超级市场的经 
验,突出地证明了这个道理。完全依靠信誉的另一种商业活动就是邮购。在 
美国,除了大百货公司同时经营邮购业务之外,还有专门的邮购商店。这种 
商店根本就没有门市部,他们经营的商品全在由他们印发的邮购手册中标 
明。大的像个人计算机,小的如彩色胶卷都可以邮购。办法是用普通信件寄 
去一张个人支票,说明商品的型号代码,商店将支票兑现后立即将商品从邮 
局寄上。小件的由邮差送上门,大件的凭邮件通知到邮局去领取。邮购商品 
的价格和直接购买的价格相仿,但它提供了特殊的方便。邮局业务所及的面 
总比一般商店覆盖的面更广,一些离开商店较远的边远地方,只要能通邮, 
就能利用邮购商店。有些老人不便出门,却可以方便地利用邮购。邮购商店 
为了博得顾客信任都有根宽的退货优惠。照相机、音响设备等三个月试用期 

内可以退货,店方原银奉还。这种过硬的信誉保证使邮购业务不断走向繁荣。 
当然也有个别不自觉的顾客利用三个月的试用期揩油白用。幸亏这种人为数 
很少,否则邮购商店只好关门大吉,广大顾客也将失去这种方便服务。所以 
商业和经济的发达建立在供需双方自觉的信誉基础上。 

    小结:超级市场和邮购业务能够提高交易效率,但需要顾客一方同样自觉地遵守商业道德规范, 

说明超级市场的普及如何改变了美国经济的结构。 

                          10.美国的进口货 


    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进口商品。超级市场也好,百货商场也好,货 
架上陈列的商品中进口货大约占到 1/4。视听设备,包括电视机、录像机、 
磁带、收录机,至少有 60%来自日本;马路上跑的汽车大约 1/5 是日本货; 
衣服多半是亚洲产品,其中中国货近年来增加得很快;电器(熨斗、吸尘器、 
电子表等)多半产自香港或台湾。上面说的是大众化的中低档商品,它们的 
价格都比相应的美国产品便宜,质量虽稍逊,但也美观耐用。至于高档商品 
中进口货更占重要地位。法国的香水和酒,意大利的首饰,瑞士的高级表, 
西德的豪华轿车,都是整版广告介绍的重点,也是中产阶级向往的享受。美 
国虽然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量的约 15%,但食品中也有大量进 
口货。巧克力和奶酪来自瑞士,啤酒来自西德,中国的青岛啤酒也日见其多, 
许多水果来自中南美洲和东南亚。进口商品对美国各个阶层人民的重要性可 
以这样来估计:如果停止进口,一般群众就买不到价廉物美的用品,富有阶 
级不能享受世界上最精美的产品。这会使他们支付更高的价格而又降低生活 
质量。 
    那么,是不是美国占了其他国家的便宜呢?不,这是一种交易,因为外 
国同样从美国进口商品。过去 MADEINUsA(美国制造)是商品品质的标记, 
各国都喜欢用美国货。现在美国货的市场很大一部分被日本、德国和港、台 
等产品挤占。MADEINJAPAN(日本造)成为大家追求的东西。但在某些领域里, 
美国货仍独占鳌头。譬如民航客机,大型电子计算机,这些大件头商品一件 
就值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美元。世界各国离不开美国的这些高技术产品。农产 
品特别是粮食,也是美国大宗出口品,许多国家要靠美国粮食来吃饱肚皮。 
    美国从进口的商品得到利益,外国也从美国的出口得到利益。所以进出 
口交易是同时有利于双方的买卖。按说,这是一个很容易明白的道理,可是 
流行的关于进出口贸易的不少观点,却并不符合这个道理。 
    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常常对外国的制成品有浓厚的兴趣。另 
一方面,自己的产品又不大能吸引外国客商,出口发生困难。其结果往往造 
成外贸逆差。这就给我们造成了一种印象,似乎是应当尽量争取多出口,争 
取外贸有顺差才好。于是创汇本身就成了一项国家任务,可是如果我们考察 
一下外贸有大量顺差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和台湾,可以发现他们的巨额顺 
差也造成了国内的经济问题,主要是资金外流,影响国内扩大再生产的投资。 
所以逆差顺差都不是好事。而且就全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而言,各出超国的顺 
差之和必等于各入超国的逆差之和。换言之,如果我们要争取顺差,必定要 
逼迫某一国出现逆差。 
    美国从 1976 年起外贸就出现逆差,而且逐年扩大,1986、1987 两年达 
到 1500 多亿美元的最高峰,以后逐渐降低,但仍有六七百亿美元之巨。这里 
很自然地出现这样一个问题:进口商品是要拿钱去买的,从日本进口,就要 
用日元支付。现在日美之间的贸易美国是逆差,这一事实证明美国有大量日 
元购买力,那么日元是从哪里来的呢? 
    国际间支付手段(可以把它想象为钞票)的流动,除了商品交换为一渠 
道,还有资本流动的渠道。近几年日本有大量资金流到美国。夏威夷岛避暑 
胜地整片的房地产都被日本人买走;纽约、旧金山许多著名建筑物成了日本 
人的财产;日本人不但买了不少美国企业,还在美国开办了新企业,汽车制 

造厂是其中一个主要行业;日本银行还在美国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以赚得利 
息。日本人在美国投资先要将日元换成美元,因此美国方面就有了日元结余, 
可以用它来进口日本货。当然,获得日元的人未必就是日本货的进口商,这 
里要靠银行和外汇市场帮忙。 
    美国舆论界对于这种趋势颇为心焦,由于美国的法律并不禁止将土地出 
售给外国人,所以这样发展下去,或许会有一天美国成了日本人的财产,这 
还成何体统!所以舆论界号召要减少进口,增加出口,平衡贸易,外国人就 
不容易有多余的钱来美国投资。可是美国百姓对这种号召似乎反应冷淡。 
    美国人一般是很爱国的,这从几件事情可以说明。1986 年挑战者号航天 
飞机坠毁造成 7 名字航员死亡。事故的第二天,许多美国民宅不约而同地挂 
出下了半旗的美国国旗,以示哀悼。每年 7 月 4 日国庆日,城市乡村都有许 
多自发的纪念活动,晚上的烟火晚会都有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参加。其实, 
烟火的色彩和数量都不及天安门放烟火的 1/10,但人们一样热烈兴奋。每次 
发生美国人在国外遭到暗算或被绑架,全国同仇敌忾,比之非美国人遭遇类 
似事件时要激动百倍。尽管美国人很爱国,但他们对外国货却照买不误。在 
这一点上华裔美国人就表现不同,多数 60 多岁的华裔美国人拒绝买日本小汽 
车,宁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