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修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哈佛修炼-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面的交流乃至思想交锋,实在是只有像KSG这样的院校才能提供的学习经历。演讲者们文化背景不同,政治观点各异,甚至社会价值观念也各有千秋,但是他们当中的多数人表现出来的社会热情,政治远见以及对人类社会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我们这些莘莘学子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鼓舞和激励呢?我们在学校的日子里,就有机会见识了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约旦国王阿卜杜勒·侯赛因,美国克林顿政府贸易谈判代表巴尔舍夫斯基,美国前独立检察官孔·斯塔尔,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美国参议员约翰·麦肯(此人1999年与乔治·布什争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蒂亚·孙,美国著名女权主义活动家;著名女权主义杂志《女士》的创办人格罗里亚·斯黛南,还有罗马尼亚总理,冰岛总统,博茨瓦纳总统等等,不一而足。    
    在哈佛听讲座    
    和政治家面对面最令人难忘的经历莫过于和厄瓜多尔前总统贾米尔·马华德的近距离接触了。记得1999年夏刚入校不久,梅森学员和老师们就不断提起这个名字,因为他是1990届的梅森学员,更因为他是当时的厄瓜多尔总统。似乎他是某种象征。他就任总统后曾来KSG给他的学弟学妹们发表过演讲。我记得我选修的某一门课还把他那次演讲的片断编成了教学资料,现在还记得他的那句名言:“历史在你面前,未来在你身后”。意思是说:因为历史已经发生,可为人们所见,所以它在你的眼前。而未来还未发生,故不为人们所知,好像藏在我们的身后。人们可以通过细看历史来预测未来,把握未来。但是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1月,厄瓜多尔发生政变,他一夜之间就被推翻了。还没弄清楚在这个校友的国度究竟发生了什么,一则通告已在校园里张贴了出来:厄瓜多尔前总统贾米尔·马华德将于近期来KSG的政治研究所担纲客座研究员,届时他将举办一个系列讲座,介绍拉美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等他到了学校以后,我就去听他的系列讲座去了,每个星期五下午两个小时。    
    有一讲他详细地介绍了他和秘鲁前总统藤森谈判,政治解决两国几百年来的悬而未决的边界争端的过程。他的演讲配上当年的电影资料片和幻灯片,把我们在谈判课里学过的理论和技巧演绎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妙趣横生,令人印象深刻。当时厄瓜多尔和秘鲁两国由于边境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关系恶化。两国在18处有争议的边界上都派重兵把守,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两国和平受到了极大的威胁。这是一场难度很大的谈判,充满了玄机和变数。谈判的前提是两国领导人都有解决问题,维护和平的诚意,而谈判策略的制定,流程的设计,技巧的运用,细节的安排乃是将领导人的政治意愿变成现实的重要手段。一些细节包括两人面对媒体照相时的身体位置,面部表情,进餐时菜式的选定等等,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据他说,在谈判进行到了某个关键阶段,他特意为藤森安排了一顿日本料理,为藤森创造了一个向他本人展示日本食文化的机会,大得藤森的欢心。这对于促进两人私人关系的建立,促进双方形成政治共识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催化作用。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次谈判的结果不仅让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也使这两位总统相见一笑泯恩仇。跟随他的回忆,学生们领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国际谈判过程,更欣赏了一场政治家之间智慧,胆识,勇气,经验和政治技巧的较量,有如身临其境。这种效果远不是普通谈判技巧课上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角色扮演可以比拟的。    
    然而世事难料,沉浸在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喜悦之中的马华德,还没来得及喘一口气,就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一场严重的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由于他上台以后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这场艰巨复杂的国际政治谈判中,忽略了或者说没有精力治理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他1998年就任总统时,厄瓜多尔的政治经济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严重的财政赤字,持续的高通胀率,出口锐减,外资短缺以及这种状况下金融系统的不堪重负,随时有可能将厄国推入经济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天灾人祸也困扰着这个国家,厄尔尼诺现象毁坏了许多农场和基础设施,造成了相当于全国GDP 20%的经济损失。外加与秘鲁很可能爆发的战争。可以说,马华德当时是受命于国家危难之际。但是,险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既可以造就一个政治家,又可以毁掉一个政治家。历史总是在政治家们的始料不及之中,改变着方向。马华德这个曾以拉美历史上最高得票率当选的总统,仅仅17个月后,就被无情地逐出了厄国的政治舞台。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总结了自己执政中的两大失误。第一,上任以后,不该把过多精力用于解决和秘鲁的边界争端而忽略了治理国内业已严重的经济困境。尽管这样做为国家保全了和平,但是经济的长期停滞不前,依然导致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第二,为了弥平国内石油价格和国际市场的严重倒挂,他下令将本国的油价一下子提高3倍,这触动了某些集团的利益,尽管这样对国家和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有益。    
    马华德以他亲身经历,生动地揭示了政治的复杂多变和诡秘惊险。政治也是残酷和令人无奈的。政治家决策时的一次顾此失彼或考虑不周,日后就有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尤其在政治法律制度还不健全的发展中国家,政府的更迭,权利的交替往往是在人们的始料不及之中完成的,鲜有规律可言。这是否要求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家们必须比民主制度更为健全的发达国家的领导人具备更为卓越的政治胆识、魄力、智慧,才能在风浪中驾驭政治的航船呢?    
    马华德平实的表达,中肯的分析以及他朴实无华的个人风格所掩饰不住的是他对自己国家深沉的爱和他的政治热情和社会理想。服务社会和服务公众利益的信念在公共管理实践中随时随处会遭遇的风雨坎坷,通过他对自己政治生涯的诚实反思,真真实实地揭示给了他年轻的和不再年轻校友们。    
    (作者  葛友俐)    
    


四  风云际会:我的哈佛师友美国财政部长成为哈佛新校长

    哈佛选第27任新校长,已经选了很久了。下岗总统克林顿,下岗副总统戈尔,都在500人的“集训”大名单上。最后产生3个人的小名单:下岗财政部长萨默斯,密西根大学校长Bollinger,还有哈佛校监(provost)Fineberg。Bollinger在第三轮面试中据说表现不错。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他早就应该自动退出。除了第一、二任哈佛校长不是哈佛毕业生外(那时哈佛有毕业生吗?),从1672年开始,就没听说有外人来当哈佛校长。    
    3月11日是哈佛正式宣布下任校长的日子。3月9日,学生报纸《哈佛红》出了一期特刊,大字标题是《是萨默斯!》。《哈佛红》抢新闻的才能,连《纽约时报》都表示佩服。后者只是在3月11日才发布消息。《哈佛红》至今对消息来源保密。10年前,也是《哈佛红》首先报道现任校长Rudinstine当选的消息。    
    萨默斯在麻省理工学院读的本科,1982年从哈佛博士毕业,留在经济系教书。一年后,28岁的他成为哈佛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1991年他离开哈佛,去当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1993年进入美国财政部,1999年被任命为财政部长。    
    萨默斯生来就是要当经济学家的。他的父母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在获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中,有两人和他同一个家族:萨缪尔森和阿罗。我来哈佛之前,对经济学知之不多,向一位北大国际经济系毕业的同学请教。我说将要去读的专业是萨克斯创建的,他听后羡慕不已,说美国经济学家有两个人最牛:一是萨克斯,一是萨默斯,两个人都是学以致用(他的观点和《时代》周刊不谋而合:1994年《时代》列举50位未来领袖,上榜的两位经济学家即为此双“萨”)。当时我问到另一“萨”:“萨缪尔森呢?”他不以为然,说此公对政策的影响力很小。    
    萨默斯上学期曾到肯尼迪学院讲演。第二天上《案例讨论》课,老师Prichett问大家听没听见有人问萨默斯一个关于环境的问题。Prichett说萨默斯在世界银行时是他的老板,有一次他替萨默斯写了一份备忘录,萨默斯没有看就签字发表了,结果其中关于环境的一段引起新闻界的强烈攻击,直到昨天还有人在问!他说,萨默斯并不主张那个观点,但是新闻界攻击的也不是他自己的观点,因为不应该把那一段单独拿出来读。Prichett开玩笑说,那是萨默斯所没有写过的最著名的备忘录。    
    萨默斯个性很强,现在有人担心他能否广泛听取群众意见。3月11日部分哈佛学生组织了一场示威来“欢迎”他,要求哈佛校方提高学校底层工人(清洁工)的工资。据报道萨默斯已经会见了学生代表。他将在6月1日正式上任,表示将致力提升哈佛的弱项:本科和理科。    
    3月11日,在白雪覆盖的哈佛校园,萨默斯说:“回家的感觉真好。”第26任校长当了10年,第25任校长当了20年,看来,萨默斯要在这个“家”里长住了。    
    (作者 刘澜)    
    


四  风云际会:我的哈佛师友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

    我记得刚到哈佛的时候,一个朋友送我一句忠言:“在哈佛,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我觉得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其实何止是在哈佛呢,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不能小看任何一个人,任何地方都藏龙卧虎,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因此,要敬重每一个人、善待每一个人。    
    到哈佛的第一天,我就去校园熟悉环境了。看到身边匆匆而过的长者,我就觉得他或许是个世界著名的教授;看到年轻的学生,我就觉得他大概有一天会是另一个比尔·盖茨,或是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或是哪个国家未来的总统什么的——那种感觉真是奇妙!哈佛有360多年的历史,曾经出过6位美国总统、3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无数政界、商界名流。如果你去哈佛,不管是去学习还是去参观游览,我建议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哈佛广场旁的Holyoke中心一层的哈佛信息中心(Harvard info center)。在那里可以看介绍哈佛的录像(免费的),买介绍哈佛的小册子(既权威又便宜、比书店便宜多了,如果有哈佛的ID还可以打折,此外还有中文版),然后还可以参加从那里出发的免费导游团(Free student…led tours)。在参观哈佛园(Harvard Yard)的时候,导游不仅向你介绍哈佛的历史、建筑和名人,还会告诉你哪个名人曾住在哪个楼,比如比尔·盖茨,以及一些关于哈佛的传言,比如哈佛塑像的3个传闻和哈佛楼的故事。    
    在哈佛所有的院系里,肯尼迪学院由于和政界有一种天然的联系而又显得格外特别。一是肯尼迪学院的名人讲座最能吸引人,哈佛各院系的人都跑过来听,人多的时候还要限票,重要人物的讲座总是戒备森严,比如有一次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来。二是肯尼迪学院每年春天都会组织学生去华盛顿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找工作,学生们在白宫、国会、世界银行等都能见到级别很高的人,并受到特别的礼遇。三是肯尼迪学院把政界名流变成普通的人,又把普通的人造就成领袖式的人物,因此肯尼迪学院又以领袖的摇篮著称。    
    肯尼迪学院的名人实在是太多了,甚至与某个国家的前总统说话聊天交朋友都变成了稀松平常的事,名流们也因此变得普通了,但与这些成功人士的近距离接触,有意和无意之间就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素养,正是中国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如说和我们一起上课的有一位厄瓜多尔的前总统,他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很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也会像普通同学一样回答问题,他还和我们中国同学聊天,告诉我们他当总统时访问中国的经历以及与江泽民主席的会面。他还出席了我一个中国同学的婚礼,并出任父亲的角色,当婚礼进行曲响起的时候,他把美丽的中国新娘带入教堂。    
    此外,到肯尼迪学院做讲演的名人就更多了,仅我在学校的那一年,亚洲的政要们就来过不少,比如说那年我们和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共进过早餐,和香港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一起吃过午饭,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喝过下午茶,和泰国中央银行的行长共进晚宴……台湾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