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笑颜欢 作者:伍柒柒(起点vip2012-03-31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喜笑颜欢 作者:伍柒柒(起点vip2012-03-31完结)- 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钟茶还未吃完,只见那尹香雯就拉过宋欢颜的手,道:“妹妹今儿来得妙,我九叔正巧也在,还拿了不少好玩的东西来,妹妹随我一处瞧瞧去。”
  她的话音刚落,尹夫人便道:“你这孩子,颜姑娘是客,也不让人家多坐一会子。”
  尹香雯听了,含笑道:“娘,您就放心吧,我绝不会怠慢妹妹的。”说完,拉过宋欢颜的手,连跑带颠地出了屋子。
  尹夫人身边的嬷嬷见了,连忙小跑着跟上去道:“姑娘慢点,慢点啊!仔细脚下。”
  迎春也跟在后头跑,却见自己的身边多一个绿衣丫鬟,笑盈盈地道:“我家姑娘的性子急,害得妹妹辛苦了。”
  迎春闻言,摇头笑笑,没有接话。
  尹香雯携着宋欢颜一径往花厅而去,恰巧,尹世通和沈四九坐在外间的凉亭里下棋。这会,俩人正对弈到难解难分之时,却听几步之外传来一阵女儿家清脆的笑声。
  尹世通手捻着胡须,微微沉吟,含笑道:“嗯,看来我的援兵到了。”说完,又落下一颗白子,让棋盘上的局势再次出现了变数。
  沈四九也跟着笑道:“得,雯丫头一来,我就是不输也难了。”他将手中的棋子一并丢进棋盒里,循着笑声望去。
  “阿爹,九叔,您们看我把谁给领来了?”尹香雯拉着宋欢颜来见礼,一一介绍道:“颜妹妹,这位是我爹,这位是我九叔,你叫他九爷就成。”
  尹世通和沈四九闻言,同时看向她身后那个细巧干净的小丫头。宋欢颜原本是不紧张的,可这会被知府大人这么一瞧,不禁有些紧张了,上前行礼的时候,语气有些发颤。
  尹世通这人本就没什么官威,尤其是在自己闺女的面前,更是个好说话的。待见宋欢颜怯生生的模样,不禁含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一点都不错。”
  沈四九也是微微一笑,随即“哗”地一下展开自己手里的折扇,轻扇了几下。他的眼睛没放在宋欢颜的脸上,而是第一时间落到她腰间系着的玉牌上。
  沈四九是个外面的生意人,平时最喜天南地北的闯,结交朋友众多。其一是靠着沈家的好名气,其二就是靠着他那过目不忘的好本领。但凡是他见过的看过的物件也好,人也好,就不会轻易忘记。记得有一次,他在前往江陵的船上遇到一位教书先生,突然就报出了那人的姓名和来处。吓得那位教书先生大吃一惊,想了好半天,也不知自己究竟在何时何地见过此人。待到两人叙话一番之后,方才得知,原是一年前,在祝寿的酒宴上见过一面。不过,只在一处吃了杯酒,沈四九居然就能记到今时。何况是玉牌这样的珍贵之物,他自然记得更加清楚。
  沈四九的视线重新移回到宋欢颜稚嫩的面上,微微皱起眉头。
  尹世通身材微胖,面相端和,宽鼻大耳。若用老话说来,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贵人相。
  沈四九则是生得长挑身材,年纪也就二十四五岁,生得斯文清秀,倒也十分面善,只是怎么看都不像和尹世通是兄弟。
  说话间,尹香雯瞄见他们身后的棋盘,笑笑道:“瞧我来得不巧。阿爹和九叔接着下吧,我带颜妹妹去园里玩耍去。”
  尹世通自然应允了,点点头道:“你们只管玩去吧。只是不许爬那园子里的假山。”
  沈四九收拢扇子,接话道:“有位朋友前阵子送了我一只波斯猫,我给你抱来了,你们俩个一块去瞧瞧吧。”
  尹香雯闻言大喜,忙应了一声“唉!多谢九叔。”说完,便领着宋欢颜往后苑跑去了。
  迎春和绿衣丫鬟们跟在后头,刚得了一会儿工夫喘喘气,这会又得小跑跟了上去。
  尹世通见闺女走远,伸手示意沈四九重新落座,“沈老弟,咱们俩接着下吧。”
  沈四九闻言,含笑拱拱手道:“尹兄,愚弟今日这棋运实在不佳。不如这样,咱们兄弟俩效仿一下圣贤古人,将这残局留下,待到日后再续。”
  尹世通听了,摆摆手道:“沈老弟,既然下了就得善始善终才行。来,趁手还热着,赶紧接着下。”
  沈四九很少这么扫兴,可今儿却是不肯多留,匆匆起身告辞,惹得尹世通好不痛快,低头背手看着棋盘,啧啧叹道:“可惜可惜,此局大好啊!”
  沈四九出了尹家大门,立马有赶车的小厮迎了上来。
  沈四九没有上车,招手示意小厮,吩咐道:“你赶紧回府给我牵一匹快马过来,我在街边的小茶楼里等你。”
  小厮微怔,随即回道:“九爷,您要去哪儿,小的送您过去不是一样么?”
  沈四九摆手道:“马车太慢,赶不及。”
  小厮瞧他神情有异,忙压低了声音问:“九爷,您这是要去哪儿啊?”九爷就这么说走就走了,回头他可没法和其他的主子交代。
  沈四九回头望了一眼尹家大门,沉声道:“京城。”


  第五十六章 意外(上)
  更新时间2012…1…29 17:00:30  字数:2082

  沈四九一路快马加鞭赶往京城,中途未作片刻停歇。他刚驶进京城北门,便见头顶上乌云密布,似乎很快就要下雨了。果然,他还未到沈府大门,就见一道闪电猛地划破天际,雷声阵阵,紧跟着大雨倾盆骤降。
  沈四九进府之时,身上早已就淋透了,看着颇为狼狈。小厮们被他的模样吓了一大跳,连忙举着伞将他让进前厅。沈府的老管事沈强匆匆赶到,吩咐下人被他备好姜汤热水,梳洗更衣。
  沈四九连夜赶路,身子早已疲乏得不行,可这会,他却顾不得歇,换好衣裳之后,便开口问道:“沈管家,我娘在佛堂里吗?”
  沈强点点头。“回九爷,太夫人一早就过去了。”
  沈四九闻言,抬脚就要往佛堂赶去,却被沈强给拦住了。“九爷,老奴斗胆拦您一步。您要知道老祖宗还和您堵着气呢。。。”
  沈四九有些轻蔑的抬眼看向沈强,“眼看就要出大事了,你还有心思跟我扯这套。”说完,一伸手将他拨到一边。
  沈强听罢,脸上有些灿灿地,却也不好伸手再拦,只得迈着小碎步跟上。
  沈老太今年已有七十六岁了,老人家的身子骨还算硬朗,除了偶尔气喘胸闷之外,再并无旁的毛病。如今,沈家四世同堂,府上的人都喜欢尊称她为“老祖宗”,以示敬重。
  沈四九乃是沈老太最小的孩子。他在家中的兄弟里排行老四,在所有姐姐兄弟里排行老九,所以才有了“沈四九”这个外号。
  沈老太本不信佛,只因丈夫先自己而去,她常去白云寺祈福捐钱,方才和佛家结下了些缘分。老太太原本还跟儿子堵着气,埋怨他常年奔波在外,不肯回家多呆几天,陪陪自己。
  沈四九来不及多作解释,只跪倒母亲的跟前,附到她的耳边轻语了几句。
  沈老太听罢,眉头紧锁,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道:“她是什么人家的孩子?”
  沈四九道:“听说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无父无母,全凭祖母一手带大的,日子过得很是不易。母亲大人,那玉牌完全一模一样,我觉得这事有些蹊跷,所以特地赶回来了。”
  沈老太扶着儿子的手,站起身道:“你做的对。这种事情,若是先让外人给知道了,那可就不妙了。”眼下,京城不少人都惦记着二皇子这门婚事呢,如果这时,让外人给抓着了什么小辫子,兴风作浪的,只会对宋家不利,让刘家得了便宜。
  “前两天,你二姐刚传话过来,说是玉蔻的婚事就要定下了。这事儿一旦成了,咱们两家可就算是正宗的皇亲国戚了。所以,绝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乱子。”沈老太经历得多,想问题自然要想得深一些,“或许,是有什么人抓了你姐夫的短儿,故意露出来给你看的。”
  沈四九微微摇头:“孩儿看着不像。那孩子虽然看着有些气质,却不像是善于使心计的人。”一个普通的乡下孩子,纵使有再大的本事和野心,也不敢轻易惹上当朝的一品大员呐!就算是她有心而为之,这其中也必定包含着不少隐情。
  沈老太沉吟道:“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事关重大,咱们不得不小心些才是。”
  沈四九有心多问几句,心念一转:“母亲,这件事不用知会二姐一声吗?”
  沈老太想了想道:“你二姐这人好强,脾气又急,现在告诉她我不放心。老九,你一向是个会办事的人儿,这事就先交给你,你先把那孩子的底儿给我探明了。没准儿,只是一些过来讨富贵的穷亲戚而已,使两个钱儿就能打发了去。”
  沈四九闻言,忙点头应了一声是。
  ***
  宋欢颜在青州城呆了好几天,心中原本的兴奋之情渐渐退去,反而是有些开始想家了。她在这里,虽然吃得好,住得好,但总觉得没有在家里来得舒服自在。
  田氏也正有此意,这会特意来找胡氏商量此事。谁知,她刚一推门进去,就瞧见满屋子的人都哭哭啼啼的。
  胡氏眼眶微红,正用袖子掩住口鼻嘤嘤地哭。她在哭,何福官在哭,就连红菱贾三儿也在哭。
  田氏见状,连忙上前询问一番。胡氏闻言,止住了泪,抬头哽咽道:“亲家奶奶,老爷子他昨晚上去了。。。。”她才说完这话,立时又要哭开,看那样子似乎是伤心极了。
  田氏闻言怔了怔,眼神一暗,用手扶着桌沿儿坐下,语速不稳道:“这。。。好端端的,怎么说去就去了。。。”
  何老爷子的身子原本就是强撑着,好一天坏一天的,如今却是再也撑不住了。
  听家中的下人们说,老爷子走的时候,受了不少的罪,连连咳血。何成春则是一直在跟前守着伺候着,最后哭的泪人一般,连嗓子都给哭哑了。
  家中出了如此大事,胡氏也只得将绸缎庄的事暂时搁置下来,即刻领着孩子们赶回去奔丧。
  回去的路上,宋欢颜靠在祖母的怀里一直没说话。田氏握着她的小手,低头见她望着窗外出神,柔声道:“颜儿,闭上眼睛眯一会儿吧。回去之后,还要给你外祖父守夜呢。”
  宋欢颜闻言,很是顺从地合上眼睛,但她并没有睡着,只是这样阖眼眯着而已。
  何老爷子就这么去了,她心里感慨万千,且哀且悲,却始终掉不出一滴眼泪来。
  她前世时就是个不爱哭的。每每遇到什么伤心的事,总是一个人静静地发呆,一点一点地稀释掉自己心中的哀伤。如今,她依然还是这副性子,可别人对于她的心思一无所知。
  胡氏见她没哭,不禁觉得她性子凉薄,但又念及她年纪还小,就没多计较。不过,临到家门时,她还是不忘含泪叮嘱几句:“颜儿啊,家中来的不少前来吊唁的相亲邻居,你这样呆着一张脸,总是不好的,该哭就哭吧。”
  宋欢颜从未经过丧事礼仪,也不知古人有哭丧的习惯,一时间有些无措。
  胡氏见她还是哭不出来,暗自轻叹一声,也没再多说什么,只吩咐红菱道:“你先带姑娘回屋换衣裳去吧。”


  第五十七章 意外(中)
  更新时间2012…1…30 17:00:48  字数:2139

  一身素白简朴的孝衣,满堂白漫漫的横幅幔挂,灯笼照亮如白昼。何老爷子的棺木端端正正地放在灵堂中央,只等明儿一早发出去葬下。宋欢颜和何福官并排跪在灵堂之中,朝着老爷子的棺木连磕了三个响头。何成春和胡氏则是跪在旁边烧纸钱儿,时不时地长吁短叹,低头抹抹眼泪。
  宋欢颜白着一张小脸,双手冰凉凉的,面容上带着几分憔悴。跪了大半夜,她的双腿早已麻得没有知觉,这会只是僵木木的,活像不是自己的腿。
  晚斋大家伙儿都没怎么用,田氏怕他们伤了胃,和刘嫂一起煮了些粥食。逝者已逝,哭多也无益,活着的人还得好好的活。
  胡氏亲自端了一碗给何成春,柔声劝道:“夫君,您多少用一点吧。”方才几天不见,何成春就好像一下子苍老了十岁似地,引得她瞧着好生心疼。
  田氏生怕宋欢颜着凉,多拿了一个垫子加到她的膝盖下面垫着。无意间,摸到那双冰凉潮湿的小手,不由眼窝发酸,于是安抚地反握住她,祖孙两个紧紧偎在一块儿。众人就这样一直守到天亮,算着时辰,将老爷子的棺木送到了郊外下葬。下葬的地方,是特意请风水师傅算过的宝地,说是可以福佑子孙后代的一块福地。送殡过后,何家还要答谢前来吊唁的乡里乡亲,胡氏不敢马虎大意,因此日夜不暇,筹划得十分的严谨利落。
  夜间,宋欢颜躺在床上歇息,久久未能入眠。片刻,她拥被而起,双手抱膝,瞧着帐外盈盈烛光,心情一下变得沉重起来。何老爷子待她不薄,临终之际,还不忘叮嘱何成春给她留了一份置办嫁妆的银子。他早就说过的,要给她攒钱办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