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生死调查报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农民生死调查报告-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长说:“村医自己开业去了,是我打的电话,我已尽到了责任。”    
    乡长说:“乡卫生院没有救护车,再说技术力量也不行。”    
    县卫生局长说:“仅一辆救护车出诊了,只能请求省里。”    
    我茫然。    
    2年后,我回了趟武汉老家,遇见了朋友老晏,他是监利人。    
    1965年我与他在荆州地区参加社教工作团时相交、相识。我们都经历了当年“血防的人民战争”,都到过长江中击水,洪湖中捞鱼,夜半猎野鸭(那时还不违法),自然谈起了血吸虫病复发的事。那时,没有感受到血吸虫病像今天这样的严峻和咄咄逼人。或是我们当初年轻、无知,没能感受。    
    湖北省的疫情无论是从患病人数还是新增钉螺面积数都比湖南严峻,由于媒体对湖南报道得多,在国民心中,湖南似乎有被血吸虫围困之感。而湖北省的疫情在国人目光中反而淡化了。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地处长江中游,江河纵横,湖泊众多。丰富的水资源和温暖潮湿的气候,使湖北成为我国主要的粮产区,也使湖北成为钉螺孳生的温床。1975年江陵县凤凰山168号古墓发掘的西汉男尸体内检出血吸虫虫卵,证实血吸虫病在湖北流行至少有2100多年的历史。在湖北省血防站,我读的第一篇资料是湖北血吸虫分布图。江汉平原的长江沿线、四湖水系和阳新的富河流域,是一大片触目惊心的红色,这是血吸虫的重疫区。全省血吸虫历史流行区有10个市、58个县市区、527个乡镇、5652个行政村。现疫区人口952。7万,钉螺面积120。8万亩,慢性血吸虫病人29。5万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4881人,血吸虫病牛1。08万头。在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湖北5省中,湖北除钉螺面积排在湖南之后外,慢性病人、人群感染率、“晚血”和血吸虫病牛4项指标均居第1位。其流行范围可用16个字表达:西起宜昌、东至黄梅、北顶谷城、南达通山。    
    还是在省血防站,我听到了他们讲述的近几年发生的几起惊心动魄的事。1989年,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原因是这带居民因耐不住酷暑,下江泡水防暑,谁也不知这水中已有钉螺,一下子发生了急性感染。在查出的3045名血吸虫病患者中,急性感染的高达1604人。    
    2000年江陵县熊河镇边江村一对年轻夫妇因患血吸虫病已进入晚期,无钱治疗,双双死去。还是这个村,在2001年夏天,2组4岁的男孩程潭失足跌进门前的水塘里,染上了急性血吸虫病,1年后死亡,年仅5岁。这是湖北省近10年来发病年龄最小,死亡年龄最小的血吸虫病人。2004年夏天,湖北洪湖的大同湖农场和大沙湖农场50多人发生血吸虫急性感染,其中一例是11人下水修泵站,结果9人急性感染血吸虫,疫情惊动了国家卫生部和湖北省委。2004年夏天公安县毛家港镇一位同志拍过这样一张照片,每棵树上的钉螺密度高达2000多颗。观后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因为暴雨造成垸内积水,成批的钉螺爬到农田周围的树上逃生的结果。湖北省的血吸虫病有4个指标在全国居第1位,江陵县熊河镇边江村曾经也创造了湖北血吸虫病的几个第一:晚期血吸虫病人患病率第一高,达1778%,晚血病人死亡人数第一。全村晚血病人135人,从1991年到2000年,村里每年有至少2人死于血吸虫病。    
    在我落笔写书之时,老晏又来电话告知,2003年,湖北血吸虫病人增长了1%。荆州目前有螺面积29万多亩,1000多个行政村流行血吸虫病,病人已达7万余人,“晚血”病人约1000余人。我自然想起了那几个“逃虫”、“逃疫”的农民。我能不多问几个为什么吗?    
    2。一笔大账:算出了隐忧    
    在2002年10月19日中发[2002]13号文件里,开宗明义就指出做出决定的目的:总体上看,农村卫生工作仍比较薄弱,体制改革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卫生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合作医疗面临很大困难,一些地区传染病、地方病危害严重,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阅读过去几年的数字,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份文件的理解。    
    1980年政府对卫生费用支出比重是36。5%。1990年下降到25%,从1990年到1999年可以看出我国每年的卫生事业费都在大幅度增加投入,但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1990年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79%,到1997年下降为2。45%,距“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最低限标准的8%差距甚远。在1999年以前的历年用于卫生事业的总费用来看,其占GDP的比重在4%左右,距WHO“至少有5%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卫生事业”的最低限要求还有缺口。


第三部分 办医:在永远织与补的日子里第16节 编织好三级卫生网谁埋单?(2)

    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表    
    1991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0年    
    卫生总费用    
    (亿元)888。62257。83384。94178。64764。0    
    政府预算    
    (亿元)202。3383。1522。1640。9709。5    
    构成比(%)22。817。016。415。314。9    
    社会卫生筹资    
    (亿元)341。1739。7937。71064。61167。7构成比(%)38。432。727。725。524。5    
    居民卫生    
    支出(亿元)345。21135。01925。12473。12886。7    
    构成比(%)38。850。356。959。260。6    
    卫生总费用占    
    GDP(%)4。13。94。65。15。3    
    人均卫生总    
    费用(元)76。7186。4273。8331。9376。4    
    表中显示全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已由1991年的4。1%提高到2000年的5。3%。1996年起草、1997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卫生投入的要求是:“到本世纪末,争取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总量已实现了“决定”的要求。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到GDP的5。37%,比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最低水平还高出0。37个百分点。总量超出5000亿元。从这个角度看,卫生事业飞跃发展,与世界接轨指日可待。从另一个角度看,卫生筹资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预算支出的比重由1991年的22。8%下降为2000年的14。9%,到2002年下降到1。3%;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由1991年的38。8%上升为2000年的60。6%,社会筹资占25%,而1990年结构正好相反,个人总负担37%,这种筹资格局的改变,一方面反映了卫生服务福利观念变更是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的产物,但提醒我们:“医疗卫生服务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政府理应适当增加预算卫生支出,为全体民众提供基本的、公平的卫生服务。如果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长过快,负担过重,必然影响卫生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包括由医疗费用负担过高而引发的医患矛盾。”    
    于是就有了发出了“病不起”的呼喊,医疗费昂贵,药费虚高把矛头指向医院和医生。而医生也呼叫:“我们在代人受过,冤哉枉也。”    
    孰是孰非,不在本书讨论之列。我们关注的还有下一张表:    
    农村卫生总费用测算表单位:亿元1991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0年    
    农村卫生总费用299。7804。41270。41474。81527。8    
    政府支出37。666。881。594。2100。7    
    构成比(%)12。58。36。46。46。6    
    社会支出20。243。852。952。049。8    
    构成比(%)6。75。54。23。53。3    
    个人支出241。9693。81136。01328。51377。3    
    构成比(%)80。786。389。490。190。2农村卫生费用占全国卫生总费用(%)33。735。637。535。332。1    
    表中显示,在农村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卫生支出的比重由1991年的12。5%,下降为2000年的6。6%;同期农村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有80。7%上升为90。2%(资料来源:《中国卫生年鉴》《卫生事业经费决算资料》)。    
    占全国人口2/3以上的农村居民的卫生费用,仅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1/3左右。尤其是农村卫生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于社会卫生支出所占比重都很低,两者合计仅占10%左右,绝大部分卫生费用均由农民个人承担,农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重已高达90%以上。同时,农村卫生费用绝对值在逐年增加,但占全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却在缩小。    
    以1998年为例,全国农村卫生费用为907。53亿元,占全国卫生费用3639。25亿元的24%,全国农村卫生费用中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分别占40。0%,39。2%和20。8%。这笔费用结构中,业务收入占88。70%,在县、乡、村分别占87。2%,85。2%,97。7%。村级卫生组织占比重最高,因为他们获得拨款最少。    
    国家卫生部的拨款(包括政府对卫生部的卫生机构拨款和企业对自办医院的拨款)平均占10。7%,其中政府对卫生部所属卫生机构++拨款平均占9。7%,在县、乡、村三级分别占106%,136%,05%,乡村集体补助平均占06%,在乡、村两级分别占05%和18%,乡村集体补助主要来源于乡统筹和村提留。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统筹和村提留就会没有。    
    解剖一个省,或是解剖一个市,解剖一个县级医院或乡级医院,看看这些埋单的钱有多少,能办些什么事?怎样去办?    
    以江西省为例。江西省属中部地区,是农业省份。2/3是山区,2/3的人口在农村。现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江西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222。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06。51万人,占总人口的75。94%,农村住户年人均纯收入2458元。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2176亿元,财政收入200亿元,财政支出284亿元。在此之前,江西省经济水平和人均收入在东部地区排末位,在全国也是最落后的地区之一。顺便将江西省经济状况与邻省作一些比较:2002年江西省国内生产总产值是2465亿元,安徽是3521亿元,湖南是4340亿元,湖北是4987亿元;江苏省是江西的4。3倍,广东省是江西省的5倍。2003年江西省GDP是2830亿元,浙江是9200亿元,为3。3倍;江苏是12451亿元,是4。4倍;广东是13449亿元,是4。7倍。2003年苏州市一年财政收入是409。9亿元,而江西是284。9亿元。2001年江西省卫生厅赵梅兰等8位同志对江西省9个县(市)及27个乡(镇)进行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投入现状的调查,随机抽样的方法是按财政状况好、中、差,分别入样:安远、广丰、井冈山、吉安、安福、寻乌、铅山、会昌、上饶,被调查人口为390万,占全省人口9。26%;国内生产总值125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5。34%;财政收入11。36亿元,占全省财政收入5。88%;财政支出1544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5。44%;卫生事业费4294万元,占全省卫生事业费6。01%;防疫保健费595万元,占全省防疫保健费5。17%。9县(市)防疫站2001年财政经常性拨款仅有351万元。相当于这些单位人员经费的65。1%,总支出的33。2%,经费缺口达706万元。即使加上10万元财政专项拨款,缺口仍有696万元。这些缺口都要靠自己去创收弥补。    
    9县(市)妇保站(所)2001年财政经常性拨款和专项拨款合计是234万元,相当于这些单位人员经费的51。2%,总支出的189%,经费缺口达1006万元。按财政传统做法,全民所有制职工应保工资和部分补助工资,集体所有资金要补60%的工资。但实行按人员补助工资后,补助远远落后事业发展。    
    信丰县位于江西南部,总人口62。5万,面积2878平方公里。20世纪90年代初,卫生系统有在职职工780人,年人均工资3000元,财政拨款380万元,退休人员和职工工资得到较好的保障。2003年全县有职工1070人,年人均工资9000元,财政拨款不到100万元,职工和退休人员工资不能得到保障。公共卫生监督设备一直未能更新。一些单位连最基本的微机、通讯、交通、摄像取证及气相色谱仪等监督设备都不能保证。对一些突发事件,如中毒事件往往束手无策。尽管江西自称不东不西,毕竟他还是华东地区的后花园、供销站,占着京九线、长江黄金水道的优势,与西部地区相比较要好一点。    
    现行的卫生事业财政补助政策就全国而言,大体相近。山西省2001年卫生事业费支出8。6亿元,用于农村的为1。5亿元,占卫生事业费的17%。往北,2003年记者访问了辽宁省卫生厅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处冯处长。他说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