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以经济学的观点看生活:应该读点经-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04年,当Google宣布将采用荷兰拍卖方式发行IPO时,震惊了华尔街。在传统的IPO方式下,IPO价格是由银行机构根据用户需求自行确定的,但是Google试图改变这一做法。他们让投资者在IPO指定的银行中开设账户,提交购买订单,标明以何种价格购买多少股股票,随后Google根据拍卖情况确定一个“清算价格”,出价等于或高于这一价格的投资者都有机会购买该公司股票。 
  最初,市场人士担心上市价格过高,然而,上市交易的当天该公司股价就上涨了18%。在接下来的3个月中,股票一度飙升并超过了200美元每股,而那些毫不犹豫成功竞拍下Google股票的投资者则及时地抓住机会大赚了一笔。 
                    童话般的定价系统 
  事实上,商人是聪明的,因为他们懂得富人和穷人的消费者剩余是不同的,他们希望所有的价格都是为每位顾客量身定做,以保证“对于能够承受高价位的消费者收取最高的价格,而对只能承受低价位的消费者实行最适合售价”。 
  电信运营商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提供了各种的定价方案,可以让每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消费者剩余选取合适的优惠套餐,你选择的价位越高,表面上你得到的优惠越多,其实商家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也越多。 
  还有比电信运营商们更聪明的做法,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则更加具有想象力,他们企图建立一个根据需求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的定价系统。有效地用电价对消费者用电的积极性进行激励,在电力充足的时候鼓励人们用电,而在高峰期降低人们的消费。 
  1999年,电力美国的佐治亚电力公司真的实现了这个童话般的定价系统。他们为每个用户安装一种特殊的电表,并给用户分配了基准用电量,采用实时计价的方法,使得每时每刻电价都不同。实时的电价取决于电力生产企业的信号,当电力的需求迫近装机容量时,企业就会提高电价来刺激用户减少用电,并且在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对超出基准部分收取较高的电价。这套系统成功地将电力需求减少了750兆瓦,某些大型用户更是削减了60%的用电量,事实上,现在美国大约有1600万用户都在使用这种计价方式。 
                    凡勃伦效应 
  2007年7月26日,产自日本新泻县的“越光”和宫城县的“一见钟情”两个品牌的一级大米在北京太平洋百货开卖。两种大米均为两公斤包装,售价分别高达198元和188元。然而比国内普通大米价格高出20倍的日本大米依然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追捧,专门冲着大米来的顾客也大有人在,不到20天,12吨“天价大米”竟然在北京销售一空。 
  好像和我们的常识相反了: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而在经济学家看来,这种现象被称为:凡勃伦效应,这是一种奇特的经济现象,一些商品价格定得越高,就越能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凡勃伦效应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它表明消费者购买这类商品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和享受,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消费行为在本质上是受他人引导的活动,消费背后的潜在动机是模仿和争胜,处在较低阶层的人模仿高阶层的人的消费样式。 
  托斯丹·邦德·凡勃伦就如同天外来客,对我们这种看似理性的消费进行了无情的嘲讽。他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消费是模仿他人,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与他人的巨大差异而感到窘迫,规模巨大的广告产业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我们常常模仿名人的消费,如果国王吃白面包,能够支付得起的人也吃白面包,即使白面包营养很低。 
  尽管随着《有闲阶级论》的出版,凡勃伦声名鹊起,但这位怪诞的经济学家总是行为诡异,他的衣服就好像是别人丢弃的一样,总是很宽大陈旧,这位不修边幅的经济学家好像从不洗澡,浑身臭气,烟不离口,肮脏邋遢,而且非常喜欢用别针,手表总是用别针别在背心上。不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使用的这种衣领别针却成了休闲阶层的时尚装束,人们纷纷佩戴用14K黄金打造的别针,似乎以这种具有讽刺意味的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聪明的经济学 
  在经济学的历史上,古典的经济学始终围绕着价值展开研究,而现代的经济学则是以价格为核心,这个巨大的转变是从马歇尔开始的,究竟什么决定了价格?古典经济学认为是“生产成本”,而早期的边际主义者认为是“需求”,马歇尔综合了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和杰文斯的边际效用学派理论,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学,他创建的数学化分析方法为今天的微观经济学奠定了基础。 
  不过有趣的是,他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今天商家“欺负”消费者的各种工具。琼·罗宾逊夫人是第一个提出“价格歧视”的经济学家,她还曾经有过这样精彩的评论:“学习经济学的目的不是找到一大堆答案来回答经济问题,而是要学会不被经济学家欺骗。” 
  在经济学家的眼中,我们的世界就如同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不同的主人公为了他们的使命而演绎了虚幻的剧本,“打折券”、“免费”、“赠品”无非是华丽而诱人的道具,而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并投入的演出,在他们的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虚幻的游戏。 
                    第四章 破解神秘的定价之谜 
  (生产者的经济学) 
  本章导读: 
  乔布斯曾被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解雇,虽然又被请了回来,但还是让我们觉得有些荒唐。企业究竟该生产多少产品,依据成本企业又该如何给产品定价? 
  成本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深刻的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本章将在成本的指引下,为你破解神秘的定价之谜。 
  我从未将某种成本看作是不能降低的。 
  ——亨利·福特 
                    麦当劳选址的学问 
  1974年,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罗克应邀为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的MBA做演讲,在一场激动人心的演讲之后,雷问大家,“谁能告诉我,我是做什么的?”大多数人都笑了,一个学生大胆地说:“谁都知道,你是做汉堡包的”。雷哈哈大笑:“我料到你会这么说。女士们,先生们,其实我不是做汉堡包的,我是做房地产的。” 
  雷·克罗克说的一点没错,正如我们看到的,在几乎所有人流密集的商场都有麦当劳,每个分店的位置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但如果各个商家都抢那些最繁华热闹的地段的话,那么好地方就只有出价最高的人能拿到,这是因为资源的稀缺性。 
  因此,我们谈到店面的租金,我们会听到这样的描述:汉堡包卖得贵,是因为麦当劳要支付高额的房租。实际上,对于麦当劳来讲,他最愿意把每个汉堡卖出最高的价格,只要顾客愿意出钱。阻止麦当劳涨价更主要的原因是肯德基、披萨饼的竞争,因为如果麦当劳的汉堡价格太贵了,人们会把目光转向肯德基或者其他的对手。当然租金是影响汉堡成本的重要因素,租金越高,那么平均在每个汉堡中的成本也越高,但这并不是影响汉堡价格最主要的因素。 
  最早提出并研究这个问题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他提出了著名的级差地租理论。虽然那时还没有麦当劳和肯德基,李嘉图以小麦和地租为例为我们讲述了同样的道理,在他看来,小麦的价格之所以高,原因并不在于支付了地租,但是,地租之所以被支付,原因却在于小麦的价格高昂。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它的供给总是不足的,无论通过竞争而导致土地价格有多高,能用来种植小麦的土地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土地的价值就完全由它的产品的价值所引致的,而不是相反的顺序。 
  同样,在麦当劳的例子中,街角最好的位置为麦当劳的客户们提供了最便利的选择,人们少走了几步路就能够得到美味的汉堡和可乐,为这种便利条件而支付的意愿决定了麦当劳租金的高低。 
  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很多我们看来正确的因果关系往往是不正确的,人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感觉所蒙蔽。据说有一位俄国沙皇听说那些疾病肆虐最为严重的省份往往是那些医生最多的地方,于是他立即下令处死该地区所有的医生。 
                    工资等高线 
  辛迪·克劳馥,这个16岁还在路边卖玉米的小姑娘,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年收入650万美元的超级名模,《财富》杂志将她评选为上世纪收入最高的模特,但奇怪的是,对于同样的超级名模,如果是男的,不仅知名度低,而且收入也无法与女模特相比,这是为什么呢?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就如同小麦和地租的关系一样,模特们的收入与时装的销售额密切相关。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女人花在衣服上的钱远远高于男人,这也为女装公司带来了高额的利润,为了扩大他们的品牌,女装公司自然愿意向模特支付更高的工资。但是,男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往往很少关注模特们的广告,因此男模特的收入就会低很多。 
  劳动,这的确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因为人是有头脑、感觉和意识的动物,很多因素都能提高劳动的绩效。研究发现,如果公司将员工的工资设定到较高的水平,可以为公司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好处。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指出,“工资等高线”能够影响劳动强度,如果人们认为他们得到了公平对待,他们不仅会有工作满足感,并且能够更卖力地为雇主工作。相反,当等高线被破坏的时候,员工们就会感觉到不公平,出现离职和消极怠工的情况,低工资绝不等同于廉价劳动力。 
                    可怕的资本 
  按照经济学家的说法,资本也是一种可再生产的资源,其数量可以通过生产活动而改变;资本是一种可获得收益的要素,因为只要你愿意等待,资本就会带给你相应的回报。 
  资本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实物资本是指有形的实物,比如厂房、机器、农民以及原始人用的石头、斧子等等,实物资本一旦生产出来,用途往往会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比如汽车厂不能用来炼钢,钢厂也不可能生产粮食。 
  金融资本由银行资本和企业资本相互渗透、溶为一体而形成的资本形式,通常以股票、债券、期货合同这样的证券形式体现。金融资本的演化不仅由工业企业所推动,更加被寻求利润的金融企业所推动。哪里有利润,资本就流向哪里。资本没有脚,却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动物。凡勃伦曾经冷峻的指出:“资本是资本化的假设获取收入的能力,资本数量的市场波动代表了投资者的信心变化。” 
  资本有时残酷跋扈,有时却温情脉脉。 
  企业家们为了企业的发展,不得不向资本俯首称臣,这时资本就是残酷跋扈的;但同时,追求利润的资本又时时向企业家“献媚”,因为企业家能满足资本追求高额利润的天性。 
  1976年,史蒂夫·乔布斯与他的合伙人创建了苹果公司,随着这个在车库里创建的公司不断壮大,乔布斯也被美国前总统里根誉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风云突变,1985年,在刚过完30岁生日不久,这个“英雄”却被董事会无情地驱逐出了“苹果”。 
  乔布斯离开苹果后也没有闲着,又创立了两家软件企业,其中一家后来还被“苹果”收购。1997年,沦为困兽的苹果电脑只能再次请乔布斯出山,资本力量流露出了它的媚相。苹果公司前CEO吉尔·阿梅利奥在迎接乔布斯的欢迎词中说:“我们以最隆重的仪式欢迎我们最伟大的天才归来,我们相信,他会让世人相信苹果电脑是信息业中永远的创新者。”果然,乔短短数年就又让“苹果”重现了生机,iPod、iTunes、iPhone这些引领时尚的新品一次又一次征服了世界,公司股价也从乔布斯荣归时的13美元一度飙升至135美元。 
                    土地、劳动和资本 
  在今天的市场上,人们已经创造了五十亿种以上的商品,但无论是什么商品,在他们的生产中,土地、劳动、资本都是最基本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声明生产要素的经济学家是让·巴蒂斯特·萨伊(Say,Jean Baptiste),他是19世纪初期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者,而他的一生都捍卫他对自由经济的追求,他使斯密的经济学说通俗化和系统化。年轻的萨伊曾经得到拿破仑的欣赏而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