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反腐败经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反腐败经历-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建司法平衡。    
    国际刑事法庭的创立是第一个回应,向高层腐败开战将是第二个。为了改变现状,一代人的努力可能还远远不够。不过,我们有的是接班人。    
    这简直就是一定的。    
    为了让国际反腐运动团结一致,我打算将一系列旨在打击“逍遥法外特权”的关键措施集中到一篇简明易懂的文章之中。对于集体来说,实施这些措施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尤其是从它们因纠正社会不公而挽回的损失角度来看。于是,我向一些自己所赏识的男人和女人提出了如下要求:公开保证遵守《巴黎宣言》。    
    最热烈的回应来自那些为自由而抗争的人们,如翁山淑枝(一位信使将于今年6月初将巴黎宣言的文本送到翁山淑枝的手中。这位世界人权界的著名斗士经常向权力腐败提出抗议,并多次揭露国际大公司——其中就包括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对当权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的丑恶行径,所以才被军政府软禁至今。如果她能签字,那宣言无疑将大增色。不幸的是,緬甸军政府不久前做出了决定,要延长这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的软禁期。从某种程度上说,《巴黎宣言》就是献给翁山淑枝的。)一家、皮尤斯•;纳雅维(译注:喀麦隆《信使》周报主编,宣扬新闻自由的旗手式人物,以善揭高层黑幕布而闻名,曾被捕一百多次。)和沃雷•;索因卡(译注:尼日利亚剧作家、诗人、小说家,198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沼泽地的居民》和《疯子与专家》等。),以及那些深知腐败行为的道德代价和政治代价的人们,如萨尔维利奥•;勃雷利(译注:全名弗朗西斯科•;萨维利奥•;勃雷利,米兰前总检察官,长期和经济犯罪打交道。)、大卫•;M•;克瑞恩(译注:美国处理塞拉利昂事务特别法庭总检察官,曾多次揭露塞拉利昂国内的高层腐败的象牙走私活动。)和贝尔纳•;贝尔托萨。对此我并不感到惊讶。反对滥用职权和防止当权者逍遥法外是维护人性尊严之战的两个方面。只有在价值观颠倒的动乱年代,人们才会认为打击腐败是对人权的不尊重。    
    《巴黎宣言》是前进路上的一块里程碑。为了重建司法公正,它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    
    透明化是自由的必然结果。    
    没有自由的透明是对人权的破坏,没有透明的自由则是对犯罪的纵容。    
    司法全球化对于经济全球化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那些为犯罪赃款和非法资金提供保护伞的国家应该被开除出局,它们不应继续享有开设银行的权利。    
    精英群体的犯罪是对国家最高利益的危害。


第六部分第58节 希望(2)

    加大惩罚力度、建立没收机制(该原则在爱尔兰(见该国1996年的犯罪程序法令)和英国(见该国2002年的犯罪程序法令)已经存在,它允许法庭可以在不经刑事程序的情况下对来源不明的财产进行没收。)以及加强银行监控都是防止和制止社会出现深层断裂的有效措施。    
    在今天,这些观念还远未深入人心——在我看来,它们只是变得更为详细罢了。有时候,一件简单的小事就足以将某条看上去坚不可摧的规则完全破坏。    
    与克里斯蒂安•;奥托森——斯特鲁托夫集中营(位于阿尔萨斯地区的纳茨威勒—斯特鲁托夫集中营是德国设在法国领土上的唯一一所集中营。)最后的幸存者之一——的会面大概是回到挪威后最令我惊讶的几次会面之一。    
    我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克里斯蒂安•;奥托森对那个一心要消灭邪恶、异己和犹太人,但事实上却制造了强权帝国和人间地狱的系统所造成的破坏依然记忆犹新,所以他总是在大力宣扬应该更加坚决地打击高层腐败并加大对精英犯罪的处罚力度。我们并不是要通过打击腐败来消灭所有本性邪恶的人,而是要重建弱势和强势之间的平衡。    
    除此之外,他的行为也令人为之倾倒。    
    被关押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期间,由于会讲德语,克里斯蒂安•;奥托森在集中营的邮局谋得了一份差事。他本就可以这么安分地活着,等待这场梦魇的结束,和他那些悲惨的同伴相比,他的境况无疑要好得多。然而,他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当时,挪威政府会给每一名被关进集中营的挪威人寄来包裹,但由于德军“深夜浓雾计划”——就是不留痕迹地把被关押者从一个集中营转移到另一个集中营——的影响,许多包裹都由于地址错误而无法到达这些人的手中。于是,克里斯蒂安•;奥托森决定对自己同胞的被关押地点进行一次调查,而他手中的工具不过是一支铅笔和一张偷来的纸。他直接问那些从别的集中营转过来的人是否认识这个或那个人,以此来确定这些挪威人到底被关押在什么地方。在调查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没有任何记录的集中营,这就是斯特鲁托夫集中营。后来,他自己也被转移到了那里。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统计下去,数月之后,他已经建立起一份涉及几千名挪威人以及他们被关押的确切地点的名单。随后,他把这份名单委托给一位年轻的挪威女英雄旺达•;赫格带了出去——她每周都可以到集中营来一次。在瑞典红十字会的帮助之下,三十辆白色大车按照这份名单的指引跑遍了德国的每一个集中营,将所有被关押的挪威人全部解救了出来。    
    从克里斯蒂安•;奥托森的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可能性: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既然他在最险恶的环境之下都可以做出如此壮举,生活在自由世界中的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呢?    
    我讲述的这些故事常常让朋友们感到绝望,甚至让他们觉得恐惧。其实,他们误解了此书所要表达的意思。尽管通篇都在讲述犯罪,但这其实是一本充满了希望的书。以暴制暴并不是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手中掌握着伸张正义的权力,正因为如此,别人才会对我们产生不信任,这是合情合理的。俗话说得好,天使和魔鬼只有一步之遥……就我个人来讲,我既不喜欢调查、打击、羁押或逮捕任何人,也不喜欢将他送上法庭或投进监狱。在外人的眼中我是“铁腕娘子”,但这个称号和我的本来面目其实相去甚远。在生活中,我只喜欢爱人和被人爱。和康第德(译注:伏尔泰作品《老实人》中的人物。)一样,我的理想就是安静地拾掇自己的小花园。    
    世间的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即使行使权力会使我的内心感到痛苦,我也会很骄傲地去承受这种痛苦,因为社会中必须有人来充当这个角色。主持公正也是一种创造,它可以抚平世间的伤痛,避免不幸的发生。必要的惩罚就像矗立在海边的灯塔,它可以为我们指引出前进的方向。    
    有时候,它还会给我们以启示。    
    本书的最后几页是在万物吐翠的大好春光中写成的。去年的9月26日,我还在奥斯陆峡湾二十多度的海水里游泳,十五天以后,天际间便飞起了雪花。直到今年四月,我房子所在的那片丘陵上依然覆盖着积雪。我去国外只不过待了一周,回来的时候,树都已经发芽了。没有谁,会像整整六个月没有见到阳光的人那样去享受阳光。在这些充满斗争和威胁的年月里,我已经充分领略了“户外冬夜”的滋味,这段日子是不会白过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我才会更加珍惜这一天胜过一天的美丽春光。不过,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未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巴黎—奥斯陆    
    2002年8月至2003年5月


译后记一本带来希望的书

    ——《我的反腐败经历》译后记    
    陆遥    
    这是一本奇怪的书。打开它的时候,你会觉得惊悚、悲观甚至绝望;合上它之后,你又会觉得心底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人们把这种暖流叫做:希望。    
    其实,在这个五彩斑斓而又肮脏丑恶的世界里,人之所以能够活下去,其所能依靠的也正是希望。记得从前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吵着要爸爸给自己买玩具飞机,而爸爸当时又非常之忙,于是便随口答应道:“好,下个星期就给你买。”于是,在接下来的那个星期里,小男孩每天都欢天喜地的。这架飞机最后有没有买成已经无足轻重,真正重要的是,小男孩的确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个星期。为什么?希望使然。    
    现在,若利女士也给了我们一个希望:“我们已经无法摆脱这样的世界,但却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在成年以后不再生活于这样的世界,他们也不应当继续生活在这样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希望是没有期限的,是永远的。因此,我们也就不再有唉声叹气、消极厌世的理由。    
    在正文开始之前,若利女士特意带我们走进了一个墓园,这里长眠着众多牺牲在反腐战线上的法官和记者。这样的安排不是为了说明反面势力有多么强大,而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还有许多人正在为让世界变得更美好而奋不顾身。如此一来,这就不再是一个悲戚的墓园,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所在。已经长眠于此的固然是英雄,那些仍在奋战的又何尝不是?正因为有了他们,世界才能鼓起勇气,顶着风浪继续前行。相信这本书也会为壮大他们的队伍作出某些贡献。    
    读者还有必要注意一下本书末尾的《巴黎宣言》。和正文相比,这部带些配角意味的宣言可能不是很引人注目,但它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就像若利女士所说的那样,“它是前进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法律是对抗腐败的有力武器,当法律遇到瓶颈的时候,《巴黎宣言》恰到好处地出现了。这部宣言的价值尚未完全显现出来,而在将来的某天,人类社会很可能像我们今天膜拜《人权宣言》那样来膜拜它。    
    最后,用若利女士的一句话来作结:    
    未来,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