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国小城-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丽江古镇还叫大叶场的时候,一切能够勾起往事的风物只处于萌芽阶段,所有的东西还只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单纯而且自然的整体。没有人能够知道历史可以带给这个城市的分量,只有现实的镜头和历史的某一个场景偶尔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有人觉得这个分量是如此的厚实,以至于可以让一切的带有人文风物的景观变得和自然景观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
  而明清时代却给了这个古镇最好的文化底蕴,毋庸置疑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将会影响整个中国的建筑史。在巴洛克艺术攀登到顶峰的时候,行云流水的乔治时代在一个王朝的迅速崛起之后变成了一种纯熟的艺术风格的时候,明清建筑成为了整个东方建筑的典范。一切的风景和格调都成为过去,昨日的历史风景恍若流水,血色黄昏在黑色的雕角上浑透出一种沧桑的颜色,当夕阳西下之时,所有的一切都在昏暗中惨淡谢幕。
  任何一个充满着感性和神秘的地方必定有着历史的风景,而这种深厚的历史风景却是来源于更绮丽的自然景观。山仙水龙的传说永远只能定格在一个遥远而又不现实的山水之间,而所有的探路者却在这些有些迷茫的地方赞叹着青砖粉墙或是翠瓦朱门在昔日黄金时代的光辉灿烂,而这些在晚霞到来的时候都将会一一散去,如同希腊的巴特农神庙,或者说是布拉格的查理桥一样,一切原本华丽的景物都会散去,唯一所留下的只有那在眼前有些模糊的晚霞影像和耳边萦绕着的潺潺水声。


桂行散记(1)


  当我乘坐早八点的班机从成都出发前往桂林的时候,整个川西平原还笼罩在早晨的薄雾之中。天空在那个时候竟然变得无比纯净,在成都原本阴沉的天空居然能够看得到些许白云,那些绚丽而又纯洁的云朵在天空中自由的流淌。
  我本是应新华发行集团的邀请,到桂林书市做一个发行活动。行程已经被公司安排好了,很多事情不用我自己操心,在机场就有几位公司的朋友一大早就开始等候,我在更换完登机牌之后就匆匆登上了飞机。
  在此之前我从未去过桂林。这个位于南中国的城市对我来说是一个山水环绕的所在,整个城市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大若高行健笔下的灵山和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古城。从武汉到成都一直都在水泥森林里穿梭,久而久之整个人都变成了一个呼吸水泥粉尘的高级动物。
  当飞机在两江机场降落的时候,一出舱门就感觉到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灼热。在我的印象中桂林是一个山水相应、气候宜人的城市,这种突如其来的高温有些让我感觉无所适从。但是我毕竟是在武汉这个火炉城市长大的人,对于这种气温只能说是有些意外,也不至于是无可忍受。
  两江机场的外面是如此的阳光灿烂,大量的热带植物绽露出红红绿绿的肢体。空气中弥漫着植物蒸腾的味道。天空中近乎澄清的颜色让我有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飞机在天空中掠过。阳光透过稀薄的云层倾洒在机场外面的地面上,人和人的影子在地面上交错着。不远处就是各种奇形怪状的山。
  这就是桂林,我对自己说。
  桂林古称始安,但是桂林一词却早于始安。
  桂林一词语最早见于《史记》,“始皇帝下设桂林、象、南海三郡……”,但是秦始皇说的那个桂林绝对不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桂林市。
  我们现在看到的桂林按照常理推断,应该是当时的象郡。因为现在的桂林市中心可以看得到一个象鼻山,这个桂林的标志决定了他的名字。
  事实上也是如此,但是在元鼎六年,这一切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元鼎六年,一个看起来相当普通的年份,但是在中国的版图史上却发生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变化,一如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
  首先是大量的置县,高要肇庆等南方诸县城纷纷建立。汉武帝首先派遣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相仆平南越,置徐闻县、始安县后,令黄门驿使、左右侯官在此囤货物,备其所求与交易便得,与西方罗马帝国、东南亚、西亚诸国通商贸易。经有关专家几十年的考察论证,认为汉代通商船队就是从此出发,开通了名震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里于是成为了中国正南部的经济中心,《汉书》里面极尽史家的笔墨,如是说:
  “日南郡;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有小水十六,并行三千一百八十里。属交州。户万五千四百六十;口六万九千四百八十五。县五:朱吾、比景、卢容、西卷。”
  但是到了元鼎八年,这个经济的中心又因为武帝的削藩政策,而交给了当时的荆州王下属零陵。
  很快,桂林凭借中央的政策和本地经济的文化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首先是农田的
  大规模开垦,大量的荒山被开辟为农田。广西在当时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中心,大量的手工业者和商业者纷纷云集此地,桂林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中国当时南部经济的中心。
  三国时期;桂林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广西大部属吴国;桂西北小部属蜀国。吴在今广西境内设桂林、始安、临贺、苍梧、郁林等县。
  从汉魏的始安郡到隋唐的桂州总管、五代的静江节度使、宋代的桂林府和广南西路、元代的行中书省静江路以及明清的广西布政使司。1914年设县,1040年设市,桂林成了西南地区的真正的中心。
  如此,便是桂林。
  桂林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时代。
  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在一万年前的桂林当地人已经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甑皮岩人可以说是最早的原始社会居民之一。桂林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决定了桂林山上洞穴众多。在当时山高林茂的西南地区,桂林确实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去处。现在在桂林的很多洞穴里面都能够看得到一些史前遗址,有些比较大的洞穴就成了博物馆供游人观赏。


桂行散记(2)


  在桂林市中心,随处可以看得到相当多的文物古迹。这些文物古迹大多年代久远。很多是隋唐时期的建筑,较早的也是元明时期。但是在水泥森林里面,这些文物却出奇的保存完好。
  在保护文物古迹这个方面,桂林当地政府确实煞费苦心。由于桂林市新城叠老城的城市规划,很多比较珍贵的文物位于城市中心,在某个银行大楼或是小区门口就是一个唐代的石碑或是元代的宝塔。这种特殊的城市规划确实让人感觉有些耳目一新。
  桂林这个城市是人文自然景观相映成趣,象鼻山就矗立在桂林市的正中心,山上的碑刻无疑是极其珍贵的文物。美景和人文景观在一所现代化都市里面,象一个老祖宗一样看着每一个来访的游客,给游人增添了无数乐趣。
  站在桂林的桥头,你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是在威尼斯听着苏州评弹。但是这种穿越时空,却是一种美和另一种美的完美结合。
  所有的旅游城市大概都只能分为两种,一种是强调历史人文的悠久和沉淀,一种是强调自然景观的精致和华美。也有极少数的城市兼而有之,比如说中国的苏杭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但是这种合而为一的风景仍然在广义上属于我们习惯的两种风景之一。
  我们习惯在更多的时候用一种特定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事物,任何一个事物,包括风景都会被我们不自觉的放置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当中。但是在现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更多的人倾向于华丽的历史风景,历史的内容被一一切成薄薄的蒙太奇胶片,任何带有时代背景的图片都在一个历史环境中变得苍白。
  没有人能够探寻出现代人盲目崇拜历史的原因,从大量文学的表现形式来看,历史题材成为了一种慌乱而又跟风的趋势,大量的历史剧和历史小说如潮水一般涌来。而在这种潮流之下却渗透着一种极为空虚的精神素质,这种精神素质将贯穿人类思想荒原化的始终。
  从古罗马时代到现在这个浮燥的年代,人类的思想从来没有到达过这样的荒漠和无奈。尼采和叔本华的思想的消极影响丝毫不亚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积极的学说。人类在积极的探寻历史,但又没有任何的目的。基于对现时颓废生活的拒绝,继而产生了对历史的超然热爱。
  桂林就是这种畸形思维下的产物。我们常常对纯自然景观进行一种不自觉的怀疑和责难,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自然环境远远没有人文环境趣味性大。而桂林这种华美的自然环境,却不能为旅行者带来一种思考和领悟,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种旅游是一种浪费。
  著名旅游学家,博士生导师夏燕刚教授曾经在“中国旅游管理论坛”上,关于这种现象有一段极为精彩的发言,我是通过录音听到的,在这段发言之后,全场掌声雷动,群起叫好。
  “……在我们目前看来,所有的旅游景点都有一种发展趋势,那就是人文景观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要大于自然景观的受欢迎程度。那是因为所有的人文景观都带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毫无疑问,目前中国旅行者的人数在逐年攀增,旅行者的自身修养也在不断提高。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的希望能够在旅行的途中增长见识,而不是单纯的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是一个短期的时间,而陶冶性情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不可能通过几天的游山玩水就能开阔自己的心境,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小时的在博物馆的参观或是在历史文化古迹的游览从而充实我们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
  这就是那段录音原文,我并不是利用夏教授的这段话去贬低桂林山水的价值,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去带有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的去处,抑或这同我的爱好和专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在我们用独特眼光审视着周围风景的时候,我们应该深深的感到一种不安。一切风景都基于它自身环境的维护,任何一种风景——无论是源于它的华丽或是历史层次,我们都必须做到一点,既然作为风景就必须将周围的环境一一照料。任何人文风光在最初的时候必定是简单或是华丽的自然色彩,而这种色彩却需要人类的维护和照料。


桂行散记(3)


  我一直强调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必须结合。这是任何一个文化底蕴的城市所必须具备的,桂林是这种结合的典范之作。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似乎成了很多旅行社的招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受到了文化底蕴的熏染。
  有朋友去柬埔寨,告诉我,他夜宿的旅店荒破无比。但是旅店老板告知那所旅店已经有了五百年的历史,那位朋友立刻觉得整个旅店是那样的富有情调。
  很多很普通的生活用品,一旦沾染了历史的味道。就变得有了灵气。一只普普通通的茶杯,料无什么稀罕,如果是汉代墓葬所出土,拿在手上都平添了许多分量。
  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体系,从最为古老的雅典城邦到布拉格这座千城之城,从文化到自然都带有本身惟一的标识。而那种深厚和自然,在所有的国度里面都被诠释为一种浪漫,恒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轮回经典在不经意当中变成了一种短时间的繁荣。在中国的古城里面,很多城市都丧失了这种灵性,惟一的比如桂林,比如丽江,这种因素就比较明显。
  所有的城市都不会是一个文化的真正先锋,而深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则是一种时代的做旧。桂林的山水,实际上就是一种时代的做旧,千百年来迁客骚人的熏陶和沉淀。一如普普通通的一个家族,如果祖上有什么渊源,那么,这个家族料定是一个诗书礼仪的世家。我们曾经如此的热爱法国热爱俄罗斯那博大而又细致的文化,而这种文化唯一的显露就是那充满思想的大学和雍容华贵的伯爵世家。这种文化的沉淀始终来自于对最原始文化思想的向往和传承。其实很多看似华丽的一切是因为别人的告知,而这些告知也正是另外一种说法的蔓延,比如就像我们熟知的丽江古城、庞贝古城以及德黑兰的老镇之类。但是我们只是只求游山玩水的散客,这些看似严肃的一切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就成了一些并不实际的问题了。


会泽院的宁静


  昆明作为一个旅游城市,除了石林和世博园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再加上整座城市布局的不合理,很多建筑和房屋都是多年以前修建的,现在看来十分不合理,道路上常常出现堵车和积水。除了石林和世博园之外,唯一的去处就是云南大学了。云南大学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