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快乐么么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生快乐么么茶-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民间,也有一句俗话形容人的这种状态:“两头人养,中间养人”,意思是说,在幼儿和老年阶段,我们需要让别人抚养和赡养,而在青年和壮年,就要担上养育孩子和赡养父母的责任。    
    这是中国传统人生的缩影,每个人都把自己背负的这种责任看得很重很重,并且不加限制地放大,形成了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地位名利标准,认为人生在世只有荣华富贵,或者干成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才能光宗耀祖。    
    人们为家庭而活,为父母而活,为子女而活,为事业而活。他们最具有牺牲精神,也最能舍去自身利益与感受,最能关注别人利益和淡化自我的要求。    
    人生而有责任,但是不能让这种责任夺走我们的快乐,不能因为这些责任而为了别人而活着。    
    在很多时候,我们不会了解真实的自己,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不会探询自己最深切的渴望,因此,我们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很有能力,只不过是为了活给别人看的。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你也该活下去呀……,于是,他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已,善终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口婆心劝告,一定要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升学,女孩只好硬着头皮读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曾作出的牺牲。    
    一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婚。母亲软语相逼:证明都开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婚,半年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身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却不能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有一位朋友从学校毕业后,留在学校里搞研究。    
    可这位朋友是一位性格十分外向活跃的人,面对厚厚的书本根本坐不下来。一年过去了,他没有任何成果出来,结果被点名批评。    
    挨了批评以后,他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证明给院长看,我并不比别人差!”于是,他开始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自己并不感兴趣的研究中去。他变得沉闷,不爱说话,有人经常看到他对着电脑咬牙切齿。    
    这位朋友的精神可嘉,但却迷失了自己。    
    在生活中,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向往的,或者是别人给予我们的?    
    这份婚姻和家庭给我们带来的是充实、欢乐还是仅仅是一种责任?    
    这份友谊是出于真心的相悦,还是仅仅因为一份面子?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多重角色,源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世间最高的原则就是人的快乐,不管是通过什么途径进行追求和寻觅,我们都是为了自己,是活给自己看的,为什么要活给别人看呢?每个人都是可以很快乐的,每个人都有一把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可是很多时候却把快乐的钥匙给了别人。    
    因为与同事关系不顺利而心情郁闷,那样是把快乐的钥匙交给了同事;被老板批评后心里委屈,是把快乐的钥匙交给了老板;朋友离开后茶饭不思,是把快乐的钥匙交给了朋友;下雨天就很烦,天热也会烦,是把快乐交给了上天;我们觉得一无所有而苦闷,是把钥匙交给了所有能够给我们钱的人。    
    人群中有很少一些智者,当他们发现做不到“活给自己看”时,选择了”不活“,比如海明威,比如川端康成,比如三毛。    
    父母姐妹,至爱亲朋,左邻右舍,因为瞧着我们活的“看客”众多,我们需要活得殷切,我们殷切地活在了大家的期望和认同里。反过来,我们的因为有了看客而变得假装快乐。    
    能在没有人干涉的情况下保持快乐的心情,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我们在与外界的关系发生磨擦时,甚至在受到外界巨大压力的时候,仍然能够保持心灵的晴朗和明净,才可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快乐不是给别人看的,而应该是一种自我感觉。只有把别人当别人,才能找到良好的自我感觉,享受到真正的快乐。    
    没有观众喝彩的戏,即便再好,也不会有上演的必要。同理,一味讨好观众的戏,捧场再多,也会有谢幕后的冷落。天下很少有人能真正活出自己。皇帝老子也有不称心的时候。    
    人生会有许多责任,生活会有尽不完的义务。而要提醒您的是,生命真的太短暂,生活可以变简单。在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里,在生命拥挤的时空中,不要忘了给自己一点权利,更别忘了给自己一点闲暇:如果有件事情让您受困,作出抉择前,一定先想想,我更愿意活给谁看?    
    是谁在影响我们    
    有一次,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相信自己。    
    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他用手拿着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有哪位同学闻到苹果的味了吗?”    
    有一位学生举手站起来回答说:“我闻到了,是香味儿!”    
    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    
    学生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    
    这次,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味儿了吗?”    
    他的话音刚落,除一位学生外,其它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也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只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看到这个故事,所有的人都会笑,因为它太荒谬了。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不同程度地扮演着学生的角色。比如说,有人说我们很有男子汉气质简直可以和施瓦辛格相媲美,或者天生丽质简直可以参加世界小姐大赛,我们马上就会觉得自己的精神陡然为之一振,变得眉开眼笑。可是如果有人说我们很丑怪,简直是一种环境污染,我们马上又会十分难堪和生气。    
    上面是别人对我们心情的影响,除此之外,我们往往去盲目随从,别人说什么,我们做什么。这是在行动上受到了别人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是小贩带了一些鸡蛋在市场贩售,他在一张纸板上写上:“新鲜鸡蛋在此销售”。    
    有一个过路人走过来,对他说:“老兄,你何必加新鲜两个字,难道你卖的鸡蛋不新鲜吗?”他一想有道理,就把“新鲜”两个字涂掉了。    
    不久,又有一个人对他说:“为什么要加在此呢?你不在这里卖,还会去哪儿卖?”他也觉得有道理,又把“在此”涂掉了。    
    一会儿,一个老太太过来对他说:“销售二字是多余的,不是卖的,难道会是送的吗?写销售真是多此一举。”他又把“销售”擦掉了。    
    这时来了一个老人对他说:“其实写字就是多此一举,大家一看就知道是鸡蛋,何必写上“鸡蛋”两个字呢?”    
    结果所有的字全都涂掉了。    
    从本质上来讲,我们受到别人的影响与干涉,是因为对方具有一定的威慑力!在生活中,有很多形象在不时在威慑着我们,并且,我们也希望用各种手段去威慑他人。    
    我们不少人在一些场合受到过被威慑的羞辱。最常见的被威慑情形,就是在买家具、古玩或跟室门装饰工打交道时。    
    有时,那些小小的室内装修工就敢在最有权威的商人面前耍威风。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本行是专家,而对方却知之甚少,因而受其威慑,而处于劣势。    
    大部分人都懂得,当在别人的地盘时,千万要小心行事,否则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    
    这里没有提到,要是在我们自己的地盘又怎么样呢?绝大部分时间,这才是我们遇到的问题,这时我们应当利用地利的优势。一旦别人涉足了我们从事的领域,我们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他不是。    
    无论我们从事什么工作,会计、医生、建筑承包商、花商、殡仪馆经理、洗衣店老板或卖旧汽车的商人,我们都必须记住:对于我们的工作,我们远比来找我们的人懂得多。所以,我们就应充满自信,有把握地主动出击。    
    这样,即使我们不必威慑和影响别人,也能更容易地坦诚面对自己,爱其所爱,拒绝干涉。    
    很多人相信,医生们是头号最具威慑力的人。一些医生命令病人说:“我不管你有多忙,我要你现在马上来医院,我们将给你做彻底的检查,找出你头痛的原因!”    
    哪怕要整整一个星期才能查出结果来,我也不管当医生这样命令时,病人会完全照他说的去做。    
    有时太尊重别人的意见,反而使我们失去应有的目标和快乐。自以为是确实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可是却远远经不上没有主见的危害。    
    


第四部分第十五章 快乐不在于别人(2)

    心随境转最痛苦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几个志愿者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志愿者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    
    接着,心理学家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志愿者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心理学家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间冷了场。    
    过了片刻,有3个志愿者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志愿者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个志愿者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志愿者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这时,心理学家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志愿者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心理学家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志愿者们没有作声,心理学家问道:“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志愿者心有余悸地反问:“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    
    心理学家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环境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    
    在生活中,我们不断地与外界的人和物接触,别人不断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而所有信息,就象上面的实验中的蛇和网子一样,对我们的心情以及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    
    这些影响时时都引发我们的喜怒哀乐。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会因事事如意而情绪高涨;当我们处于逆境时,又往往因困难重重而情绪低落,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外境的转变而起起落落,时而悲伤,时而欢乐。    
    所谓“心随境转”,指的就是这种情况。这种人的心情,不断地受到别人的声音和信息的影响,很难有一刻的安宁。要快乐,我们就必须要把这种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佛家说:语言性空。意思就是说,任何语言本身都没有绝对不变的意义。符号语言本身没有意义,是通过我们的认识和理解而发生作用的。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信息都是如此,并没有一个绝对的含义。    
    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