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杂病广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15-杂病广要-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保脾则妨肺。须知燥热而甚,能食而不泻者,润肺当急,而补脾亦不可缺也。若虚羸而甚,食少肠滑,虽多 
嗽喘,但当补脾,而清润宜戒矣。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力,故补脾尤要于保肺也。尝见痨症多死于泄泻, 
泄泻多由于寒凉,此至着至确者也。又如补肾扶脾,法当兼行,然甘寒补肾,又恐不利于脾,辛温快脾,又恐 
愈伤其本,两者并衡,脾土较重,以土能生金,金为水母故也。若肾大虚者,又不可拘。但补肾之中,不脱扶 
脾,壮脾之中,不忘养肾可耳。(《颐生微论》)(按∶《必读》曰∶若肾大虚而势困笃者,又不可拘,要知 
滋肾之中,佐以砂仁、沉香,壮脾之中,参以五味、肉桂,随时活法可耳。) 
x治当审冷热x 《养生必用方》论虚劳不得用凉药,如柴胡、鳖甲、青蒿、麦门冬之类皆不用服,唯服 
黄建中汤。有十余岁女子,因发热,咳嗽喘急,小便少,后来成肿胀,用利水药得愈。然虚羸之甚,遂用黄 
建中汤,日一服,三十余日遂愈。盖人禀受不同,虚劳小便白浊阴脏人,服橘皮煎黄 建中汤,获愈者甚众。 
至于阳脏人,不可用暖药,虽建中汤不甚热,然有肉桂,服之稍多,亦反为害。要之用药,亦量其所禀,审其 
冷热,而不可一概以建中汤治虚劳也,谨之。(《医说》引《医余》) 
x治不可过热过凉x 凡虚劳之疾,皆缘情欲过度,荣卫劳 
伤,致百脉空虚,五脏衰损,邪气乘袭,致生百疾。圣人必假药石,以资血气,密腠理,以御诸邪。肌肉之虚 
,犹物体之轻虚,如马勃、通草、蒲梢、灯心之属是也,非滋润粘腻之物以养之,不能实也。故前古方中,鹿 
角胶、阿胶、牛乳、鹿髓、羊肉、饴糖、酥酪、杏仁煎、酒蜜、人参、当归、地黄、门冬之类者,盖出此意。 
《本草经》云∶补可去弱,羊肉、人参之属是也。所谓虚劳者,因劳役过甚而致虚损,故谓之虚劳。今人才见 
虚弱疾证,悉用燥热之药,如伏火金石附子姜桂之类,致五脏焦枯,血气干涸(按∶《直指》此下曰∶心肾不 
交,故火炎于上,为痰嗽,为咯血,为口干,为五心热。水走于下,为脚弱,为遗精,为赤白浊,为小便滑 
数。误矣哉)而致危困,皆因此也。如虚而兼冷者,止可于诸虚劳方中,加诸温热药为助可也,如此即不失古 
人之意。(《鸡峰》) 
若阳虚阴极之证,当用姜、附、三建诸丹之类,或参或沉为之佐使,欲其刚多于柔,不致太僭,庶免炎上 
之患,用药在乎稳重故也。(《济生续方》) 
凡滋补之药,当用平和,不可骤用峻补。缘肾水枯竭,不足以当之,又恐愈甚上炎之患,慎之慎之。 
(《袖珍》) 
五脏虽皆有劳,心肾为多。心主血,肾主精,精竭血燥,则劳生焉。治劳之法,当以调心补肾为先,不当 
用峻烈之剂,惟当温养滋补,以久取效。天雄附子之类,投之太多,适足以发其虚阳。缘内无精血,不足当此 
猛剂。然不可因有热,纯用甜冷之药,以伤其肾气。独用热药者,犹釜中无水而进火也;过用冷药者,犹釜下 
无火而添水也。非徒无益,又害之耳。宜十全大补汤,或双和散,或养荣汤、七珍散、乐令建中汤皆可选用, 
间进双补丸。(《要诀》) 
x补阳方法x 凡虚损之症,不可专指肾脏一家而言。至病之甫成,脉才见端,惟急建其中气为主,俾饮 
食增而津液旺,以至气充血生精,而复其真阴之不足,此根本之治也。(《集验良方》) 
石顽治颜汝玉女,病虚羸寒热,腹痛里急,自汗喘嗽者,三月余,屡更医药不愈,忽然吐血数口。前医转 
邀石顽,同往诊候,其气口虚涩不调,左皆弦微而尺微尤甚,令与黄 建中,加当归、细辛。前医曰∶虚劳失 
血,曷不用滋阴降火,反行辛燥乎?余曰∶不然。虚劳之成,未必皆本虚也,大抵多由误药所致。今病欲成劳, 
乘其根蒂未固,急以辛温之药,提出阳分,庶几挽回前失。若仍用阴药,则阴愈亢而血愈逆上矣。从古治劳, 
莫若《金匮》诸法,如虚劳里急诸不足,用黄 建中,原有所祖,即腹痛悸衄,亦不出此。更兼内补建中之制, 
加当归以和营血,细辛以利肺气,毋虑辛燥伤血也。遂与数帖,血止,次以桂枝人参汤数服,腹痛寒热顿除, 
后以六味丸,以枣仁易萸肉,或时间进保元、异功,当归补血之类,随证调理而安。余治虚劳,尝屏绝一切虚 
劳之药,使病气不致陷入阴分,深得《金匮》之力也。(《医通》) 
黄 汤,治虚劳不足,四肢烦疼,不欲食,食即胀,汗出方。 
黄 芍药 桂心 麦门冬(各三两) 五味子 甘草 当归 细辛 人参(各一两) 大枣(二十枚) 
前胡(六两) 茯苓(四两) 生姜 半夏(各八两)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三升,每服八合,日二服。(《千金》)又乐令黄 汤,于本方去五 
味子,加橘皮。(《和剂》)名乐令建中汤。按∶《医通》曰∶后人 
乐令建中,并用前胡、细辛以退表热,十四味建中,兼用熟附、苁蓉以补下虚,均失建中之义。此说未为当。) 
《古今录验》调中汤,疗虚劳,补益气力方。 
麦门冬(半两) 干枣(一两) 茯苓(半两) 甘草(半两炙) 桂心(半两) 当归(半两) 芍药 
(半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服一升,日三,忌生葱、海藻、菘菜、醋物。(《外台》)(按∶ 
此亦建中汤之类方,故列于此。) 
《短剧》黄 汤,疗虚劳少腹急,小便赤余沥,临事不起,阴下湿,或小便白浊伤多方。(节录) 
黄 (三两) 人参(一两) 芍药(二两) 生姜(半斤) 桂肉(三两) 
大枣(十四枚) 当归(一两) 甘草(一两炙)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四服。有寒,加浓朴二两。忌生葱、海藻、菘菜。《经心录》同。 
(同上)又深师黄 汤,疗大虚不足,小腹里急,劳寒拘引,脐气上冲胸,于本方,去当归,加半夏。 
深师大建中汤,疗内虚绝,里急少气,手足厥逆,少腹挛急,或腹满弦急,不能食,起即微汗出,阴缩, 
或腹中寒痛,不堪劳苦,唇口舌干,精自出,或手足乍寒乍热,而烦苦酸疼,不能久立,多梦寤,补中益气方。 
黄 (四两) 人参(二两) 大枣(二十枚劈) 当归(二两) 桂心(六两) 生姜(一斤) 半夏 
(一升洗) 芍药(四两) 附子(一两炮) 甘草(二两炙) 
上十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四服。先服后食,忌海藻、菘菜、生葱、猪羊肉、饧、冷水等。 
(同上)(按∶《千金》大建中汤,与此不同,出后补兼宁心。)《圣惠》治虚劳,能益气,补不足,建中散, 
于本方去人 
参、半夏,加白术、木香、熟干地黄,水煎去滓,下饴糖如枣大,更煎一两沸,于食前温服。又治虚劳里急, 
四肢不和,身体疼痛,不欲吃食,白术散,于本方加白术。《和剂》十四味建中汤,治荣卫不足,腑脏俱伤, 
积劳虚损,形体羸瘠,脾肾久虚,饮食全亏,于本方加白术、肉苁蓉、麦门冬、白茯苓、川芎、熟地黄。 
真武汤,不惟阴证伤寒可服,若虚劳之人,憎寒壮热,咳嗽下痢,皆宜服之,因易名固阳汤。(《易简》) 
补中益气汤,治中气不足,或误服克伐,四肢倦怠,口干发热,饮食无味,或饮食失节,劳倦身热,脉洪 
大而无力,或头痛恶寒自汗,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微细软弱,自汗体倦少食,或中气虚弱而不能摄血, 
或饮食劳倦而患疟痢等症,因脾胃虚而不能愈者,或元气虚弱,感冒风寒,不胜发表,宜用此代之。或入房而 
后劳役感冒,或劳役感冒而后入房者,急加附子。愚谓人之一身,以脾胃为主,脾胃气实,则肺得其所养,肺 
气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则火降,水火既济而合天地交泰之令矣。脾胃既虚,四脏俱无生气,故东垣先生,着 
脾胃、内外伤等论,谆谆然皆以固脾胃为本,所制补中益气汤,又冠诸方之首,观其立方本旨可知矣。故曰补 
肾不若补脾,正此谓也。前所言治症,概举其略,余当仿此而类推之。(此据《回春录》) 
黄 (劳役病热甚者一钱) 甘草(炙以上各五分) 人参(去芦) 
升麻 柴胡 橘皮 当归身(酒浸) 白术(以上各三分) 
上件 咀,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早饭后温服。(《内外伤辨》)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 
五分,炙甘草三分。如久病痰嗽者,去人参。如夏月病嗽,加五味子三+二枚,麦门冬去心二分或三分。 
(《脾胃论》)《试效 
方》调中益气汤,治因饥饱劳役,损伤脾胃,元气不足,于本方加五味子、芍药。如时显燥热,是下元阴火蒸 
蒸然发也,加生地黄二分。东阳邑庠郑掌教先生一证,发大汗战,鼓栗振掉,片时许发澡热,身如火烧,又片 
时许,出大汗如雨,身体若冰冷。而就发寒战如前,寒后又热,热后又汗,三病继作而昼夜不息。庠生卢明夫 
与作疟证治,不效。召予,诊其右手,阳脉数而浮洪无力,阴脉略沉小而亦虚,左三部比右差小而亦浮软。予曰 
∶此阳虚证也。用补中益气汤,倍参 ,减升、柴一半,加尿浸生附子一钱半,炒黄柏三分,干姜、薄桂各五 
分,大枣一枚,同煎服。一服而病去三分,二服而减半,四服寒热止而身尚有微汗,减去桂、附、干姜一半, 
服二帖全愈。(《正传》)本方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 
口渴无味。(《集解》) 
生脉散,气极者,正气少,邪气多,多喘少言,此方主之。(《医方考》)(生脉散方见《中暑》中)呼 
吸少气,懒言语,无力动作,目无精光,面色 白,皆兼气虚,用麦门冬、人参各三钱,橘红、桔梗、炙甘草 
各半两,五味子二十一粒,为极细末,水浸油饼为丸,如鸡头子大,每服一丸,细嚼津唾咽下,名补气丸。 
(《准绳》) 
人参膏。 
人参去芦锉细,如煎常药法,量水于银石器内,煎至一半,渣再煎两度,去渣,遂以所煎汁,文武火熬稠 
而止,诸药煎膏效此。(《丹溪纂要》) 
附汤,治气虚阳弱,虚汗不止,肢体倦怠。 
黄 (去芦蜜炙) 附子(炮去皮脐等分) 
上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 
滓食前温服,不拘时候。(《济生续方》)(按∶此方本出《魏氏》,治盗汗。) 
参附汤,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自汗盗汗,气虚头晕。但是阳虚气弱之证,并宜服之。 
人参(半两) 附子(炮去皮脐一两) 
上 咀,分作三服,水二盏,生姜十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同上)(按∶此本《圣济》治脾虚 
人参汤。)《兰台轨范》治阴阳血气暴脱证,此亦急救之方。(按∶《魏氏》沉附汤,治下虚上盛,气不升降, 
用附子、沉香、人参,严氏去人参,今并不录。) 
x补兼宁心诸方x 大建中汤,治五劳七伤,小腹急,小便黄赤,尿有余沥,梦与鬼神交通,失精,惊恐 
虚乏方。(节录) 
饴糖(半斤) 黄 远志 当归(千金翼无) 泽泻(各三两) 
芍药 人参 龙骨 甘草(各二两) 生姜(八两) 大枣(二十枚) 
上十一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汤成内糖令烊,一服八合。消息,又一服。(《千金》)《简易》 
引《究原方》,去饴糖、大枣,治小腹急痛,便溺失精,虚热盗汗,四体倦怠,支节烦疼,口苦舌涩,心怔气 
短,日渐羸弱。《素问》云,肾病传心,筋脉相引而急,小腹痛热,出白液。《左传》云,丧志名为蛊病,乃 
真精不守也。若小便滑数,日夜无度,由脬门不闭,水液不藏,因思虑过多,心气散溢,服之甚妙,气弱甚者, 
加熟附二两。腰痛筋急,加官桂。《管见良方》治思虑太过,心气耗弱,阳气流散,精神不收,阴无所归,小 
便或赤或白,甚则尿精滑数,夜梦鬼交,于本方加石莲肉。 
枣仁汤,治大虚劳,梦泄精,茎核微弱,血气枯竭,或 
醉饱伤于房室,惊惕忪悸,小腹里急方。 
枣核仁(二合) 人参(二两) 芍药 桂心(各一两) 黄 甘草 茯苓 白龙骨 牡蛎(各二两) 
生姜(二片) 半夏(一升) 泽泻(一两) 
上十二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四升,一服七合,日三。若不能食,小腹急,加桂心六两。(《千金》) 
《圣惠》治虚劳少气,四肢疼痛,心神烦热,不得睡卧,人参散,于本方去桂心、茯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